1、第10课 苏武传积累与运用1.班固(32年92年),字 ,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人,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 并称“班马”。班固九岁属文,诵读诗赋。十六岁,选入太学,博览群书。汉元元年(89年),跟从大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出任中护军、左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撰下封燕然山铭。永元四年,受累于窦宪谋反,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修撰 ,是“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一,所写 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作为经学理论家,编纂 ,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2.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 ,“二十四史”之一
2、。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 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固弟子 补写而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 、 、 并称为“前四史”。汉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朝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3.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1)稍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稍迁至栘中厩监(2)当当机立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匈奴使来
3、,汉亦留之以相当(3)益澭水暴益有益于国,无害于人单于益骄单于愈益欲降之(4)论每与臣论此事会论虞常无论魏晋论其刑赏(5)使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单于使卫律治其事使牧羝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今义与古义。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皆为陛下所成就。 我丈人行也。欲因此时降武。且陛下春秋高 武等实在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5.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2)与旃毛并咽之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4)空自苦亡人之地 (5)义安所见乎 (6)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7)前以降及物故 (8)蹈其背以出血 6.写出下
4、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单于壮其节 (2)欲因此时降武 (3)空以身膏草野 (4)反欲斗两主 (5)何久自苦如此 (6)天雨雪 (7)羝乳乃得归 (8)杖汉节牧羊 (9)惠等哭,舆归营 7.选出下列文言特殊句式不同类的一项( ) A.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见犯乃死,重负国 C.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D.何以女为见8.选出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少以父任 B.汉亦留之以相当 C.以状语武 D.始以强壮出9.为节选语句断句。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10.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填写。事迹概括主要经历精神品格出使匈奴因变被扣不惧威逼不受利诱牧羊北海持节不辱巩固与调高(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
6、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
7、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11.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最为合理的一项。(1)置币遗单于 ( ) A.安排 B.准备好,购置 C.放下 D.拿来(2)虞常果引张胜 ( ) A.拉出 B.带领 C.牵连,供出 D.勾结(3)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 )A.治理 B.审理 C.研究 D.管理12.节选部分第段文字中,交代了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请概括缕述。13.选文段展现了苏武不同寻常的智识和勇气,刻画方法多样,请加以梳理并完成下表。具体语句刻画方式人物品质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8、!视死如归侧面烘托(二)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
9、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10、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14.解释加点字。(1)如惠语以让单于 (2)前以降及物故15.翻译句子。 (1)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2)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16.有人认为选文第段苏武说“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表明苏武的爱国是“愚忠”。你同意吗?请结合历史情境分析说明自己的观点
11、。17.关于李陵劝降的评价,历来有分歧。有人说李陵同卫律一样,都是叛徒,但更狡猾,更善于伪装,因此,危害性更大;有人说李陵不同于卫律,自己投降出于迫不得已,劝降也是朋友间真情的流露。阅读上面语段,再联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三)思考与深入仔细研读课文原文,回答下面问题。18.史传作品中常巧用对比塑造人物形象,苏武传亦是如此。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说明本文中对比的作用。19.后汉书作者范晔称赞班固“文赡而事详”、“详而有体”(后汉书班固传论),请以苏武传为例,对此分析说明。20.顾炎武日知录中评价苏武传“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表达了作者班固对苏武的敬佩与赞美。请结合具体的叙事文字,对此加以
12、赏析。拓展与延伸(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李陵传(节选)班固汉书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营,举图所过山川地形,使麾下骑陈步乐还以闻。步乐召见,道陵将率得士死力,上甚说,拜步乐为郎。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
13、车,一创者持兵战。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虏从上风纵火,陵亦令军中纵火以自救。南行至山下,单于在南山上,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是日捕得虏,言:“单于曰:此汉精兵,击之不能下,日夜引吾南近塞,得毋有伏兵乎?诸当户君长皆言:单于自将数万骑击汉数千人不能灭,后无以复使边臣,令汉益轻匈奴。复力战山谷间,尚四五十里得平地,不能破,乃还。”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
14、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独将军麾下及成安侯校各八百人为前行,以黄与白为帜,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成安侯者,颍川人,父韩千秋,故济南相,奋击南越战死,武帝封子延年为侯,以校尉随陵。单于得敢大喜,使骑并攻汉军,疾呼曰:“李陵、韩延年趣降!”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
15、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令军士人持二升米,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夜半时,击鼓起士,鼓不鸣。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召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后闻陵降,上怒甚,责问陈步乐,步乐自杀。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
16、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初,上遣贰师大军出,财令陵为助兵,及陵与单于相值,而贰师功少。上以迁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曰:“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
17、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李绪本汉塞外都尉,居奚侯城,匈奴攻之,绪降,而单于客遇绪,常坐陵上。陵痛其家以李绪而诛,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贵用事。卫律者,父本长水胡人。律生长汉,善协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荐言律使匈奴。使还,会延年家收,律惧并诛,亡还降匈奴。匈奴爱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
18、外,有大事,乃入议。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后陵、律持牛酒劳汉使,博饮,两人皆胡服椎结。立政大言曰:“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以此言微动之。陵墨不应,孰视而自循其发,答曰:“吾已胡服矣!”有顷,律起更衣,立政曰:“咄,少卿良苦!霍子孟、上官少叔谢女。”陵曰:“霍与上官无恙乎?”立政曰:“请少卿来归故乡,毋忧富贵。”陵字立政曰:“少公,归易耳,恐再辱,奈何!”语未卒,卫律还,颇
19、闻余语,曰:“李少卿贤者,不独居一国。范蠡遍游天下,由余去戎人秦,今何语之亲也!”因罢去。立政随谓陵曰:“亦有意乎?”陵曰:“丈夫不能再辱。”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21.解释加点字。(1)谦让下士 (2)及陵与单于相值22.关于第段司马迁的“盛言”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李陵一贯以来品性纯善,以国事为重,偶有不测,遭人构陷,让人悲痛。B.李陵率领不足五千士卒,深入匈奴腹地,与匈奴数万大军对垒,竟能获得丰硕战果。C.李陵与匈奴军队力量悬殊,最终难免败逃千里,弹尽粮绝,但是依旧率领士卒死战。D.李陵陷入败境,最终主动选择投降,只是想获得更好的战机,改变战局,报答汉廷。23.
20、李陵拒绝归汉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二师将军李广利深得皇帝信任,有人诬陷李陵是想请战立功,从而获得赫赫战绩,功盖他人,李陵担心被皇帝误解。B.汉武帝在李陵被迫投降匈奴一年多之后,曾经派人带领军队深入匈奴营救,李陵自己拒绝归汉,并且帮助匈奴练兵。C.李陵被迫投降匈奴之后,汉武帝因为自己多疑,最终选择相信李陵叛逃归顺匈奴,并且杀害了李陵全家,倍感受辱。D.昭帝即位之后,霍光、上官桀辅政,曾派遣任立政等人去匈奴劝归李陵,但是李陵担心自己再次因为归汉连累家人。24.结合选文内容,以班固的视角,借鉴“太史公曰”品评人物的写法,为李陵写一则人物短评。(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25.据报道,2
21、020年准备拍摄的李陵传电影内容简介如下:公元前99年,李广利讨伐匈奴,其孙李陵押运辎重。李陵偷袭匈奴被俘,被灭九族,唯司马迁为其辩护,被处腐刑。李陵被俘后,与匈奴公主结婚,再未回汉。后李陵劝苏武投降匈奴被拒,李陵暗中帮苏武回汉。司马迁遭受腐刑后,承续父志,完成史记。 请根据苏武传以及李陵传中记载的相关内容,为“李陵劝降”情节拟写5分钟时长的剧本,剧本中还应包括对演员的表演说明。(三)微写作。26.某位同学在中华民族英雄人物介绍演讲活动中,准备推介具有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精神品格的苏武。请结合苏武传为他写一段具有画面感、富有感染力的演说词。 参考答案1
22、.孟坚 司马迁 汉书 两都赋 白虎通义2.纪传体断代史 班昭 马续 史记 后汉书 三国志 3. (1)略微、稍微 官粮 逐渐(2)把握 把守 抵挡 抵消(3)通“溢”,水漫溢出来 利处、好处 逐渐 更加(4)评论,辨析 判决,判罪 说,陈述 判定、裁决(5)使臣 出使 派遣 让4.(1)操持,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2)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6)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7)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8)币,古义:礼物;今义
23、:货币(9)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5.(1)畔:通“叛”,背叛。(2)旃:通“毡”,毛织品。(3)去:通“弆(j)”,收藏。(4)亡:通“无”,没有。(5)见:通“现”,显现。(6)决:通“诀”,诀别。(7)以:通“已”,已经。(8)蹈:通“搯”,叩,轻轻敲打。6.(1)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壮 (2)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作动词,滋润(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5)形容词使动,使受苦 (6)名词作动词,降下(7)名词作动词,生育、哺育 (8)名词作动词,拄着 (9)名词作状语,用车子7.B8.B9.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
24、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10.事迹概括主要经历精神品格出使匈奴外交环境波诡云谲,面对匈奴缓兵之计,为汉临时组团出使勇于担责因变被扣副将张胜参与匈奴内乱,因有人叛变被揭发,牵连苏武,苏武引刀自刺爱国守节,视死如归不惧威逼卫律剑斩虞常,张胜请降,威逼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威武不屈,从容镇定不受利诱卫律劝降,利诱苏武,苏武以忠义责骂卫律富贵不能淫,守义不辱牧羊北海荒野苦寒中守节,困厄孤苦时拒降不辱使命,刚毅坚贞持节归汉流落匈奴十九载,百余人出使九人还,苏武归汉须发白不辱使命,浩气长存11.(1)B (2)C (3)B12.汉匈双方
25、常有扣押对方使者的事件发生;且鞮侯单于初立,示好汉廷,送回被扣押的汉使;武帝为答谢匈奴,派遣苏武一行出使匈奴;单于渐渐骄纵,和汉朝廷所愿相悖。13.语句刻画方式人物品质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语言描写有远见,坚贞爱国引佩刀自刺动作描写视死如归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侧面烘托守节不移,忠贞不屈14.(1)责备 (2)死亡15.(1)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 (2)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
26、前!16.不同意。首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君主即代表了国家,对于君主的忠诚,就是对国家的忠贞;其次,汉匈当时外交关系复杂,对于国家的忠心不二尤为重要;再次,苏武面对自己的好友同僚李陵相劝,用此激语是为了能更好表达自己坚贞不渝的节操志向。17.无论是李陵劝降还是卫律劝降,对于苏武而言,都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因为在守节不移的苏武面前都毫无力量可言。区别的只是苏武对待李陵劝降和对待卫律劝降的态度,当然这背后也折射出作者的情感。卫律为自己一己之利,不辨是非,色厉内荏,苏武对其不屑;李陵,被俘后又被汉廷误会,导致自己被迫归依匈奴,苏武对其遭遇有恻隐之心;但是终因自己的境遇与李陵不同,所以对李陵娓娓道来的
27、观点不予认同。18.对比主要有:一是与张胜对比。作者写张胜的见利忘义、丧失骨气,衬托了苏武的深明大义和富于骨气;写张胜的遇事束手无策,对国家不负责任,衬托了苏武的临事不惧、对国家高度负责。二是与卫律对比。卫律卖国求荣的可鄙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加突出了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三是与李陵对比。李陵计较于一家一己的恩怨,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而苏武则置一家一己的恩怨于不顾,一心一意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李陵自己前后的言行也巧妙构成了对比。开始时甘于充当一名说客,经与苏武多次交谈,不得不自讼道:“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苏武成为李陵、卫律眼前的明镜。就苏武形象的塑造而言,这可以说是“不着一字,尽
28、得风流”,因为苏武的光辉形象已经通过与张胜、卫律、李陵的对比活现在读者的面前。19.苏武传详叙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的曲折经历而略叙回国以后的事迹,来突出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苏武在匈奴一共十九年,作者对这十九年的生活也没有采用编年纪的方式来描写,而是详写匈奴方面几番劝降、逼降和苏武的坚决拒降。这同样有利于突出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本传不仅做到了详其所当详,略其所当略,而且详中有略,略中有详,充分显示了作者在剪裁方面的精思。20.班固通过苏武以死报国的自杀行动,刻画了他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坚强个性,爱国可以让自己勇敢赴死,表达了赞美之情;通过两次劝降,突出了苏武不受威逼利诱,对国家、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暗藏对其“大丈夫”品格的歌颂;通过艰苦考验的描写,表现了苏武坚韧不拔、历久不磨的爱国意志,将自己活着的意义与爱国情怀紧密相连,爱国又可以让自己死里求生。坚强个性、民族气节、爱国意志三个方面是构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征,作者在赞美这些性格特征时颇费艺术匠心。21.(1)恭敬对待 (2)遇到22.D23.B24.要充分考虑班固在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对李陵遭遇的理解与同情。25.说明:要善于通过具体的动作和表请变化,包括语言节奏、服饰设计等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26.推荐选择“卫律劝降”作为核心情节展开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