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13 页 期中语文试卷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0 分)1.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真是献丑了。” 小云拿自己的书法作品向长辈请教,“初学不久,技艺不精,敬请雅正”。B. 送考仪式上校长热情致辞:“一将功成万骨枯!衷心祝愿同学们得偿所愿,中考大捷!”C. “广播已说要放包安检,你没带耳朵啊?”车站工作人员批评直接背包过安检的小林。D. 同学提醒我:“记得坚持锻炼哦!”我回应她:“放心吧,我没忘,你不必多此一举。”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或王命急宣(有时) 属引凄异(连续不断)B
2、. 月色入户(门) 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C.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 晓雾将歇(消散)D. 虽乘奔御风(虽然) 夕日欲颓(坠落)3.下面那一句不属于对仗句()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C.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D.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有怨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4.古诗文默写。树树皆秋色, _ 。王绩野望_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院士,90 岁不离手术台,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来形容就是 _ , _ ;吴均与朱元思书中运用对偶的手法,以蝉和猿的动来衬托出山林宁静的诗句是 _ , _ 。三、其他(本
3、大题共 2 小题,共 8.0 分)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出正确的汉字或填入合适的选项。 天气 zo r _,极度缺粮。这支部队突然发现一片玉米地,玉米已经接近成熟,官兵们喜出望外,翘_(Aqio Bqio)首以待,但是得到的命令是:不准吃地里的玉米。经过再次请示,被允许摘一点玉米叶子,饿极了的官兵们便在地边支上锅开始煮玉米叶子。正煮着,在玉米地里藏了很久的主人来了,是一位藏族老阿妈。她揭开红军的锅,看见锅里煮的玉米叶子后,回家端来一大盆煮熟的玉米送给红军。连司务队长给了老人三块大洋,官兵们这才开始狼吞虎咽吃起来,看得老阿妈在一旁直抹眼泪。这支队伍的所作所为 zhng xin_了军人的高贵
4、品质。6.最近同学们阅读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里面总有些人物令人印象深刻,请你选择一位(朱德除外),为他(她)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人物小传。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第 2 页,共 13 页7.名著阅读。 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个问题。 材料呈现问题探究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
5、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1) 结合“材料呈现”的具体内容,揣摩作者隐含在文字中的态度和立场。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飞向太空港 成功塑造了几个典型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航天人的精神品质。请试举一位并结合例子谈谈他身上有中国航天人的哪些精神品质。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甲)野 望王籍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
6、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乙)野 望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来山上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丙)赠 别赵嘏(ji)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甲诗是课内学过的,请用课堂上学到的诗歌赏析方法阅读乙、丙首古诗,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翁卷和赵嘏各自表达出怎样的情感。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3.0 分)8.(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
7、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白洋潮张岱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 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搏,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
8、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注释】白洋,山名,在绍兴西北。 故事:旧历、旧俗。 镞镞(z):第 3 页,共 13 页同“簇簇” ,攒(cun) 聚之貌。形容浪头聚集涌动的样子。 龛(kn) 、赭(zh):龛山在萧山东南,赭山在海宁西南,二山对峙,扼钱塘江入海口。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三峡按“夏-春冬-秋”的时间顺序写出三峡不同季节的特点,那白洋潮是按什么顺序来表现潮水的不同特点的呢?请你在阅读后填写下表回答该问题 (每空不超过 5个字)。 顺
9、序稍近渐近再近到塘白洋潮如线而来如飓风拍岸水溅数丈(甲)(乙)两文中划线的句子都写到了人的行为,请写出它们在各自文中的作用,并说明理由。甲乙两文中的最后一句都起着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甲文最后借渔歌不但照应前文,暗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也揭示三峡地区百姓生活的凄苦,渲染三峡秋季的凄凉美。 请仿照示例,赏析白洋潮的最后一句。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4.0 分)9.文学作品阅读关于朱德孔子跟莎士比亚不同,他认为人的名字第一重要。至少“朱德这个名字是很有意义的。这是一个简单而响亮的名字,英文拼音应该是 dh,因这名字发音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很贴切的名字,由于文字上的奇异巧
10、合,这两个中国字是“红德” 的意思,不过当他在老远的四川出世时,替他命名的慈爱双亲,是无法预知这个名字日后所具有的政治意义,否则他们一定会在恐怖中改变他的名字。 在南方几年中,朱德领导“赤色联军” 打数百次小仗,数十次大仗,冲破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在最后一次“围剿”中,敌军的进攻武力(包括重炮队、飞机队、机械化部队) 超过他八九倍,敌军的资源也超过他无数倍。然而不论如何估计他的胜败,我们不得不承认,就战术的灵敏,部队的机动,作战的多样性而言,他一再证明自己胜过敌方任何将官。 他无疑在游击战中培养了中国革命军队惊人的战斗力。红军在南方的最大错误是战略的错误,关于这,政治领导必须负主要责任。虽有
11、这种妄动的错误,但红军在第五次“围剿” 中仍能表现出几乎跟敌方势均力敌的姿态,这该是南京政府的惨败。 关于纯粹的战略和大军撤退时战术的运用,朱德、毛泽东和他们的军官们对于长征的杰出的领导,在中国是空前无比的。红军的不能击破的团结力,使全军在冷风凛冽的西藏高原上抵抗“围剿” ,度过艰苦的可怕的寒冬。除了牦牛,简直没有什么可吃 -这种团结力应该归功于领导者的吸引力和那罕有的人类的品性, 它把绝对的信仰和忠诚注进部属的脑子里,使他们敢于为主义而死。至少在我,绝对不能想象中国其他任何将官在此种环境中尚能随军生存,更不必说在受了此种苦刑之后,还要回师冲击,冲破敌军从容布置了好几个月的防线。这就是当我走马
12、西北时朱德所干的伟业。 中国人传说他具有各种神奇的才能:能够看到周围几百里以外的路,能飞行能运用道士的法术,例如在敌军面前制造尘雾,或搅起逆风,迷信的人相信他是打不伤的,因为可不是有万千颗枪弹和炮弹都打不死他吗?另有人说他能复活,因为国民党不是屡次宣布他已经死了, 而且还详细地描写他断气时的情景吗?千百万人知道中国“红德” 这个名字,依照各人的身份,有些人认为它是一种威胁,有些人认为它是希望的明星,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这个名字是写在这十年历史的书页上。 然而大家都对我说,朱德的相貌并不动人 -一个沉着、谦恭、说话温和的人,大眼睛(老是“非常柔和的眼睛”) ,身材矮胖,但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他对弟
13、兄第 4 页,共 13 页的忠诚是尽人皆知的。自从当红军总司令以来,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有一个冬季专吃南瓜过活,另一个冬季专吃牦牛过活,从不叫苦,难得生病,度量很大,万事采用民主方式,永远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 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要,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任何士兵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诉说 -事实上他们往往这样干。朱德叫唤他的弟兄就脱下自己的帽子。他在长征中把马借给倦劳的弟兄骑,自己走很长的路,看来一点也不疲倦。 “我以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年轻强壮的老婆康克清述说她的丈夫时,她说道,“其次
14、,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再次,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共同生活,跟他们时常谈话。 “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听得很明白。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种田种地。他常常从山谷搬运谷物到山上。他非强健。他什么东西都能吃,不需要任何特殊食物,只要大量辣椒就得了。因为他是四川人。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老是五六点钟起床,他喜欢运动,同时又喜欢读书。他细心做出有计划的读书表,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话,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像毛泽东那样幽默,他不常发牌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打仗时朱德老在前线指挥,但从没有受过伤。”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结合选文,概
15、述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甲乙两位同学在阅读关于朱德 时,甲对于文章的真实性提出了疑问。请根据你的理解,将乙同学的对话补充完整。 甲:“纪实文学是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注重真实性。” 但本文第 4 段中写了民间对朱德的传说,我觉得这消减了纪实文学的真实性,应该予以删除。 乙: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_ 好的译本打开了通向原著的窗户。以下是同一句话的两种译本,请选出你喜欢的译本,并说说理由。 A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耍,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 B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红星照耀中国的
16、作者斯诺说:“实际上这部作品不是我一个人创作的。”你能结合原著阐述作者这么说的原因吗?10.非文学作品阅读 _ “砰-” “快来,快过来,这里有人被撞了,赶紧的。” “人在车下面,被压住了。快点,帮一下忙!” “单边抬,我们来,123” 9 月 9 日上午 7 时 34 分许,金华市区环城北路祝丰亭圆盘附近发生一起事故,53岁的高大叔骑电动车过街时,和彭女土驾驶的大众轿车碰撞,被卷入车底拖行 10余米。 万分危急时刻,交警、路过的行人,还有一群帅气的兵哥哥跑步过来,大家一起徒手把轿车抬起。 当时, 正在路口执勤的金华交警直属三大队处罚中心民警徐德明和李根鑫最先赶到现场。 徐德明回忆说,他听到“
17、砰” 的一声巨响,立即跑过去,一边跑,一边呼喊附近同事,“快过来,这里有人被撞了。” 第 5 页,共 13 页待他赶到现场时,路过的一位市民向他喊道:“人在车下面,被压住了!” “一开始,我没找到当事人(电动车驾驶员) ,边上的市民说人被压在下面了,所以我们同事 5 人想着先抬车救人。可惜车很重,试了好几次,抬不起来。” 徐德明说,他看到车底下有人被卡住,满是血,便大喊求助。 环城北路祝丰亭圆盘是一处车流量较大的路口,当时正值高峰时段,过往车辆和人员特别多。 一位穿蓝色衣服的车主第一个跑了过来,紧接着又有路过的车主停下车往这边跑;正在周边执勤的某集团军战士朱滨意听到了,他立刻报告给值班室,十几
18、个帅气的兵哥哥就像一阵风一样列队跑了过来。现场 9 位执勤交警、6 位市民、13 位兵哥哥,大家合力抬车,大约 40 秒左右,小轿车被抬起挪动,大叔被成功救出! “车被抬起来后,我看到他(电动车驾驶员) 的头上、胳膊上、身上好几处都在流血,还好救护车叫得也比较及时。”事故中队民警舒晓伟说。 之后,战士们默默列队回到了营区。 昨天下午,我从金华广福医院了解到:高大叔头皮破裂,手臂、肩膀及身上多处区域大面积挫伤,疑似骨裂,没有生命危险,人还在医院进一步观察当中。 “众人拾柴火焰高” ,八方救援,因为有这一群热心人,高大叔才能这么快被救出。给这群可爱的人点赞。 (选自都市快报)根据文章内容,把标题补
19、充完整。根据文章特点,你认为该文体裁应属于新闻中的 _ ,并阐述理由。 A消息 B通讯 C评论 D传记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对话。 甲:这篇新闻表述精准,主要表现在 _ 。 乙:除此之外,它在用词上也别具匠心。请看,“徒手”和“执勤”两个词 _ 。有些同学认为“新闻的语言要求简洁准确,而这则新闻开头的对话过于累赘”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八、作文(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8.0 分)11.毕业前夕,班委计划挑选班级三年活动的照片,制作一本相册。在相册扉页,需配一段 100 字左右的文字。 请你完成该项写作任务、 要求:1符合情境:2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
20、师生姓名。12.最近关于任正非父女的消息颇受大众关注:背景:去年年底,华为总裁任正非长女、时任华为首席财务官的孟晚舟,在加拿大被非法拘捕。材料一:面对美国对华为的全方位打压,记者采访任正非:华为是不是到了最危险、最危难的时刻?任正非坚定的回答:不会,现在应该是最佳状态。材料二:近日,孟晚舟出庭受审,网友们一边被她脚上的电子脚铐刺痛了眼睛,一边又被她脸上的从容自信征服。孟晚舟的父亲任正非轻松笑对:父母多强大,孩子就有多强大。网友们纷纷表示从任正非父女身上学到很多,懂了很多,对自己的生活也有了新的理解,相信同学们也是如此,请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任选角度,结合生活实际,完成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
21、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第 6 页,共 13 页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A谦虚礼貌,十分得体;B“一将功成万骨枯”意思是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换来的,表达不得体;C“你没带耳朵啊”语言生硬,不礼貌;D“你不必多此一举”语气生硬,不礼貌。故选: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判断。语言得体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关于得体,需要我们在平时就要注意文明用语,规范使用现代汉语。这是一道关于语言得体的试题,“得体” 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具体包括:语言表
22、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2.【答案】D【解析】ABC正确; D有误,“虽乘奔御风”中的“虽”的意思是即使。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3.【答案】C【解析】A“乱花”与“浅草”对仗,“迷人眼”与“没马蹄”对仗; B“高峰”与“清流”对仗,“如云”与“见底”对仗; C没有对仗; D“进之”和“远之”对仗,“不逊”和“有怨”
23、对仗。 故选:C。此题考查对仗手法的运用。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修辞知识储备,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选出判断错误的一项。4.【答案】【小题 1】山山唯落晖【小题 2】几处早莺争暖树【小题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小题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解析】答案: (1)山山唯落晖 (注意“晖”的写法) (2)几处早莺争暖树(注意“莺”的写法)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或 烈士暮年,壮心不
24、已)(注意“骥”的写法) 第 7 页,共 13 页(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注意“蝉”“猿”的写法)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5.【答案】燥热 A 彰显【解析】答案: 燥热 A 彰显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
25、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6.【答案】答案: 示例:徐海东,身材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总是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因为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 他是一位羞涩、内向的军人。红十五军团军团长,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
26、鼎” 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徐海东是斯诺所遇到的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人-不论在态度上、外表上、谈吐上和背景上都是如此,事实上,除了贺龙以外,他大概是指挥员中唯一的“纯无产阶级”。离开鄂豫皖参加长征的时候,亲属被蒋介石杀害 66 人。【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与内容的识记。解答此题要了解备选名著,从中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一个人物,根据名著中表述的内容,简单表述出人物的经历、业绩等方面内容即可。红星照耀中国 中的人物形象较多,比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等等;长征中人物有朱德、周恩来、毛泽东、王若飞、彭德怀等;飞向太空港中的人物如宋健、上官世盘、谢光选、任新民等
27、。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7.【答案】【小题 1】(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赏析。题干要求分析语段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态度与立场,首先要明确语段写什么,然后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词来分析判断。语段表述的是红军先锋部队如何发起总攻的。作者用“出其不意”“攻克”“猛攻不停”“轰动一时”等词来修饰红军,用“惊惶奔逃”来表现敌军的表现,作者对红军的赞颂,以敌军的讽刺之情很明显地表现出来。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评价。此题为开放题,三种观点皆
28、可成立,关键是结合名著中的相关内容来表述理由。认为红军是人,可从他们的出身、爱好等方面,表述他们普通的一面;认为红军是神,可从他们的勇敢达到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地步,表述他们超出常人的一面;而认为红军是疯子,则要突出他们行为让人难以理解,比如为了战胜敌人第 8 页,共 13 页,连自己的生死也不顾。三种观点中选择一点来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与内容的识记。飞向太空港记录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有:宋健、上官世盘、任新民、乌可力等,还有航天英雄群像。航天英雄的群像身上既有着鲜明的民族传统、革命传统,思想上又
29、能接受八面来风,将这种传统提升到与当代生活相适应的高度。他们勇于为民族建功立业,却不居功自傲;他们善于自勉,也善于励人;他们甘苦备尝,却自奉甚俭;他们羞于内部摩擦,善于化干戈为玉帛。他们有争雄世界的志向、以身许国的情操、只做贡献不图富贵的品格和临难不苟的牺牲精神。结合原著的阅读记忆,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结合上段书中找表现的群像具有的航天精神,写出他的相关表现即可。 答案: (1)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猛攻不停”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 (2)“人”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
30、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疯子”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 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凶险的情形下过桥。 “神” 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3)航天英雄身上既有着鲜明的民族传统、革命传统,思想上又能接受八面来风,将这种传统提升到与当代生活相适应的高度。他们勇于为民族建功立业,却不居功
31、自傲;他们善于自勉,也善于励人;他们甘苦备尝,却自奉甚俭;他们羞于内部摩擦,善于化干戈为玉帛。他们有争雄世界的志向、以身许国的情操、只做贡献不图富贵的品格和临难不苟的牺牲精神。如宋健,对世界航天形势了如指掌,深知中国火箭打入国际市场的必要和艰难,将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中国航天事业。上官世盘,思维缜密,绵里藏针,彬彬有礼,善于辞令,谈判桌上力揽狂澜。被宋健誉为“浑身都是金”。谢光选,拥有察纳雅言、从善如流、当守则守、当改则改的胸怀和气度。任新民,中国氢氧发动机奠基人。平日讷讷少言,谦逊自处,临会常居角落,必要时却能虎啸龙吟。有大才能、大决断、大气魄的英雄气度。 乌可力,航天部科技预研局副局长,成吉
32、思汗后裔。身材高大,腰板粗壮,胸脯宽阔,满头白发,两眼有神,颇像一位欧洲大商人。嘴唇上方的贺龙式小胡子显出几分刚毅与傲气。他和陈守椿、黄作义等人推动了“长征三号” 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的进程。【小题 2】【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的综合阅读。平时课外阅读要扎实,要善于做笔记,对名著中的人物、情节、细节、主旨等进行分类归纳,强加记忆。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8.【答案】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3、。 (乙)野望诗人有空上山,本意是去看清清河水的,那奔流的河水让人洗净烦恼,心旷神怡,可在水里一看,倒影居然是翠绿的青山,情致倍添,这意想不到的“收获”,让作者欣喜不已。诗中的“忽” 字,指突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说明这并不是作者第 9 页,共 13 页的本意,作者上“山”是来看水的,岂知在“水”里却看到了山。本诗抒发了作者惊喜之情、闲适之情。 (丙) 本诗抓住秋草、残阳,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抒发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 答案: (乙)野望中“闲来山上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中的“闲”表现出诗人赏景的闲适,“忽”表现出
34、诗人乍见水中美景的喜悦;(丙)赠别中“欲驻残阳恨马蹄”中的“恨”写出诗人无法阻止与朋友分离时的悲伤难过。 译文: (乙)野望无边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我闲来登上山顶想好好观赏一下山下的湖水,却没想到,低头一看,又在水底看见了青山。 (丙) 水边的秋草长得非常茂盛、杂乱,想留住西下的太阳使人忍不住恨起忽响起的马蹄声。曾经是一同喝醉,一起唱歌的同伴,在一曲歌后各奔东西。【解析】(乙)野望这是一首写景诗,写秋天的山水,通过偶然发现的错位,给诗平添了无穷的情趣。诗第一句写满天秋色给晴天的水湾带来了丝丝寒意,第二句切题写放眼瞭望,第三四句写诗人乘
35、闲登上了山顶,向下眺望俯视山下的秋水,结果没想到看到的主景不是水,却是水中青山的倒影。这一漫不经心的描写被诗人捕捉住,放入诗中,显得是那么的有趣味。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丙) 本诗借景抒情,借求草萋萋和残阳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最后抒发了对有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时能相见,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9.【答案】【小题 1】(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
36、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看到这样情景的人目瞪口呆,坐了好一会儿,脸色才镇定下来。故句子断为:看 之 惊 眩/坐 半 日/颜 始 定。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稍近”“渐近”“再近”“潮到塘”等词语可以看出文章是按照由远到近(空间) 的顺序表现潮水的特点的。“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则飓风逼之”“溅起数丈”等语句则写出了潮水的特点。 (3)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辨析能力。【甲】通过“或王命急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等语句写皇帝的命令需极速传达时,骑马都没有坐船快,来侧面烘托夏天三峡水势大水势疾
37、;【乙】通过“惊眩”“坐半日”“颜始定”等词语描写看潮水的人四下躲避动作和看呆的样子侧面烘托潮水的凶猛壮观。两文都写到了人的行为,都是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在赏析【乙】最后一句时,可以疑问句的语气、内容及作用等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 (1)看 之 惊 眩/坐 半 日/颜 始 定; (2)由远到近(空间);自海宁来; 如小鹅惊飞;如血狮蹴起(或“如怒雷鞭之”); (3)一样,都是侧面烘托。甲文用皇帝的命令需极速传达时,骑马都没有坐船快,来侧面烘托夏天三峡水势大水势疾;乙文通过描写看潮水的人四下躲避动作和看呆的样子侧面烘托潮水的凶猛壮观; (4)乙问最后一
38、句以疑问句结尾,语气比较强烈,内容与开头的“三江看潮,实无潮第 10 页,共 13 页看” 形成对比,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白洋潮的壮美的赞叹之情,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探索原因。【小题 2】【小题 3】【小题 4】【解析】【甲】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
39、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 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旧例,在三江镇看潮,其实没有潮水可以看。午后有人盛传道:“今天是暗涨潮!”年年像这样。明崇祯十三年八月,(我)到白洋祭奠朱恒岳少师,与陈章侯、祁世培一起前往。海塘上有人呼喊着看潮,我迅速前往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40、 站在海塘上,远远地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奔腾而来,直奔岸上。稍稍靠近了一点,就隐隐约约露出白色,如同驱赶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惊吓飞走。渐渐又靠近了一点,喷出水沫溅起水花,蹦跳起来像百万头雪狮,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们一样,百万头雪狮攒聚在一起,没有一个落下。又靠近了一点,像飓风一样逼来,气势将要拍打着岸而上。看的人惊慌后退,跑着躲避到岸下。潮到岸上,尽力一撞,水花冲击射开,溅起几丈高,喷到的地方都被打湿了。快速向右翻滚,被龟山全挡住了,潮水的声音不寻常,好像大炮把雁荡山瀑布打碎了,水像漫天大雪在半空中飞舞。看到这样情景的人目瞪口呆,坐了好一会儿,脸色才镇定下来。 先辈说:“浙江
41、的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在这两座山之外,潮头却更大,这是为什么呢?文言句的朗读停顿的划分: 文言句的朗读停顿要在理解、翻译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句子的停顿,其“把握两个原则,遵循五个规律”,一般就能正确停顿好。“两个原则”是:(一)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二) 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五个规律”是:(一)主谓之间要停顿。(二)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三)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四)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五)古今异义之间要停顿。10.【答案】【小题 1】通过民间的传说说明朱德非凡的军事才干,和下文中朱德的相
42、貌形成对比,揭示了一个真实的,沉着谦恭,功勋显赫的朱德形象。【小题 2】【小题 3】【小题 4】【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需结合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具体分析。根据他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和战士们一起同甘共苦,可知他是一个有着民主意识的人。根据他和士兵们谈话,还把自己的马借给生病的同志,可知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根据他帮第 11 页,共 13 页助农民种地,干农活,可知他是一个勤快的人。根据他没有什么特殊的事务,只吃大量的辣椒就可以,可知他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人。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对话。审题可知,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看法,可以围绕着民间传说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朱德非凡的军事才能,与下文他
43、平庸的相貌形成了对比,使朱德的形象更加丰富深刻来表述理由。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可以喜欢 A 译文,因为这段话是站在作者的角度来客观叙事,相对于 B 译文来说,叙事更为详细。可以喜欢 B 译文,因为这段话明确交代了信息的来源“他们说”,更加可信。口语化的语言如“转”字表现了朱德的随和。“弟兄们” 这一称呼更有亲近感,表现了朱德与手下士兵们之间的感情深厚。 (4)本题考查对名著原文的理解。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红色经典,作者是一个美国记者。为了写这本书,他实地走访了各大根据地,采访了大量的当地群众和士兵,这本书中大量的内容是当事人的真实口述,比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
44、林伯渠、徐海东等人。同时,书中还引用毛泽东,彭德怀等人的谈话,还有普通士兵,农民,知识分子等人与作者的对话,正是这些人的毫无保留地支持,才产生了这本伟大的著作,所以作者说这本书不是他一个作者创作出来的。 答案: (1)具有民主意识,他和战士们同吃住,共衣食,和战士们一起品尝生活的艰辛;平易近人,他和士兵们谈话,并把马借给疲劳的兄弟。为人勤快,帮助农民种地,搬运谷物。吃苦耐劳,他不需要任何特殊事务,只要大量辣椒就得了。 (2)通过民间的传说说明朱德非凡的军事才干,和下文中朱德的相貌形成对比,揭示了一个真实的,沉着谦恭,功勋显赫的朱德形象。 (3)我喜欢 B 版本,因为它阐述了信息的来源,增加了可
45、信度。“转”字口语化,更符合朱德的随和;“弟兄们”更能体现亲近感,展现士兵和朱德的深厚情义。 我喜欢 A 版本,站在作者的角度,客观叙述了事件,详细叙说了朱德乒乓球和篮球的技艺熟练。 (4)虽然本书的作者是斯诺,但他毕竟是一位美国记者,为了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及其领袖,他实地走访了中国西北根据地实地,采访了当地的军民,这本书大部分内容是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人口述的,例如选文中就有朱德妻子康克清的口述内容;此外书中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作者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作、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是他们对斯诺毫无
46、保留的支持才有这本纪实作品的诞生,所以斯诺认为,这部作品不是一个作者所能创作出来的。选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 ,以朱德为描写对象,主要介绍了他名字的由来和含义,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他身上优秀的品性等内容,表达了作者对以朱德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毛病与崇敬之情。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11.【答案】【小题 1】金华中年大叔被卷入车底,众人合力抬车救人【小题 2】B【小题 3】具体数据的呈现,如“53 岁”“10 余米”
47、“5 个人”等【小题 4】“徒手”写出了抬轿车的方式,“执勤”指执行任务,和“交警”的身份搭配,用语准确凝练。【解析】(1)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概括,它用十分简明的语言标出所报道的内容,以此来吸引读者,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新闻的内容。好的标题应是准确、鲜明、醒目和新颖的第 12 页,共 13 页。拟写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的要素-人物和事件答题步骤:先筛选出新闻的主要信息,然后用“人物(或事物)+干什么(或怎么样)”的形式表述。根据文章主要内容可概括为“金华中年大叔被卷入车底,众人徒手抬轿救人”。 (2)新闻属于记叙文,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
48、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在时效性上,消息强,而通讯较弱;在文学性上,则通讯强,而消息较弱。此处符合通讯的特点,即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 (3)第一空,新闻表述精准,主要体现在运用了具体的数字,如“53 岁”“10 余米”“5 个人”等,从数量上说明了具体的信息,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第二空,“徒手” 即空手,没有任何器械或工具辅助,此处写出了抬轿车的方式,“执勤”指执行任务,和“交警”的身份搭配,用语准确凝练。 (4) 新闻的语言特点是: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
49、俗。简练:新闻语言应当简洁、洗练,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此处运用对话开头,与新闻语言的简练并不矛盾。开头的对话真实再现了当时紧张的局面,现场感强,和下文的众人援手相救形成对比,突出了热心警民的力量。对话开头能够迅速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增强了新闻的可阅读性、生动性。 答案: (1)华中年大叔被卷入车底 众人徒手抬轿救人 (2)B 因为它简洁准确展现了新近发生的事实,过程完整,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现场感强。 (3)第一空:具体数据的呈现,如“53 岁”“10 余米”“5 个人”等; “徒手”写出了抬轿车的方式,“执勤”指执行任务,和“交警”的身份搭配,用语准确凝练。 (4)不赞同,开头的对话真实再
50、现了当时紧张的局面,现场感强,和下文的众人援手相救形成对比,突出了热心警民的力量。对话开头能够迅速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增强了新闻的可阅读性、生动性。本题综合考查新闻标题拟写的能力,新闻分类的能力,新闻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以及新闻的语言和用词能力。新闻要求报道真实的事实。人们通过这样的真实事实,可以洞察宇宙万象的恢弘,社会发展的趋向、生活演进的动态。新闻中所列举的真实事实还必须是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能反映本质和主流的真实事实。12.【答案】答案: 示例:美好的瞬间。犹如电影镜头一幕幕叠现在眼前:教室里专注听讲的神情热烈讨论的场景运动场拼尽全力的冲刺。高举奖杯的自豪:舞台上令人捧腹的表演,激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