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6 级迎国庆学科素养竞赛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 22 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 2 分) A 要塞 (si) 由衷 (zhng) 咆哮 (po) 剑鞘 (qio) B 歼灭 (jin) 屏息 (bng) 气氛 (fn) 驿站 (y) C 颁发 (bn) 渗透 (shn) 畸形 (q) 鬈发 (jun) D 敛声 (lin) 翘首 (qio) 匿名 (n) 滞留 (zh)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A潇洒 凌空 凛冽 眼 花潦乱 B监视 操纵 桅杆 阵耳欲聋 C馈退 坠毁 紧绷 惮精竭虑 D浩瀚 遗嘱 吞食 白手起家 3下列
2、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 A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C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 2 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 A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
3、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A最使我彷徨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 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B 2017 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 C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D对于校园暴力事件,我们既要反思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还要反思暴力事件发生之前管理者都做了什么? 6默写( 6 分)( 1) _,猿鸟乱鸣。 _,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2)征蓬出汉塞,
4、。(王维使至塞上) ( 3) _, _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 ( 4) _,猿则百叫无绝。 _,望峰息心; 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 5) _, _ 。乱花渐欲迷人眼, 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6)树树皆秋色, _。(王绩野望) 7按照所给文段的思路,仿照相应的句式,将文段补写完整。 (2 分 ) 爱心是冬日 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 _, _。 8阅读下列材料, 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 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 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
5、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随着音像制 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量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2 分) ( 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2 分) 二阅
6、读理解 (一 )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 9-10 题。 (4 分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 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 ,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 之情。 (2 分 ) 10.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 ?试作简要赏析。 (2 分 )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 题( 15 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
7、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巘或巚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 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
8、映,有时见日。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4 分) ( 1)沿溯阻绝。沿: ( 2)良多趣味。良: ( 3)直视无碍。碍: ( 4)窥谷忘反。反: 12、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1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14、甲乙两段都描写了
9、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4 分) (三)阅读小巷里燃起一盏灯,回答 15-20 题。(共 14 分) 小巷里燃起一盏灯 那一年,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我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 学校夜自习下课以后,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子。腊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传来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奔跑。石板路上有一层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门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 下流了出来。 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子里,突然想哭。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我想起一个人走在乡下黑夜的山梁上,风也是这么来来回回吹,为了壮胆,我独自哼起了
10、山歌。 前面一扇窗户突然拧亮了灯,一扇木窗推开了,灯光投射在小巷里的路上。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奶奶正探出头来,朦胧的灯光下,我看见她慈爱的脸。老奶奶不说话,但我看见她在冲我笑着,那意思是说, 。 4 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经过那条巷子时,只见两个老 人靠在两把藤椅上,他们手里各自握着一杯热茶,正笑眯眯地说话。我 明白了, 这是小巷子里的一对老夫妻,望一望他们家那木 质雕花的窗户,我想,他们差不多与这条小巷子里的风霜岁月同龄吧。 几天后,我晚自习后回家,小巷子里有了灯光,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盏灯泡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 这一盏灯,就这样陪伴着我读到了初
11、三。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经过小巷,只见两个男人从老人房子里抬出一个人,快步冲出小巷子。 一连两天晚上,小巷子里的灯没 有再亮起。第三天中午,我看 见小巷子里搭起了灵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呀,我满脸都是泪水。 几天后,小巷子里的灯又亮了起来。从那团黄色的灯晕中,我总觉得,那一盏灯光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我白天从小巷子里 经过,那位老人依然躺在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热茶,笑眯眯地望着我。我冲他点了点头,老人也点点头,似乎是向我示意快回家吃饭。 初中毕业以后,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我又回到乡下中学读高中。三年后,当我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小巷,想再拜访那位可敬的老人。然而,小
12、巷依旧,木门却紧锁,打听了几户人家,才知道老人早已搬走了,说是到 成都工作的儿子那里去了。 ?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在江上清凉的夏风中,我默默祝福老人那手里握着的一杯热茶,永远也不要凉了。 ?多年后,昔日的那条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上涨,这个城市的下半身,都已被一湖碧水覆盖。 ?然而那条小巷子里的灯,依然在我的心里闪烁,它一直温暖地照着我,穿过黑漆漆的迷惘岁月,穿过冰凉落寞的忧郁年代。 ?在你的人生中,有这样一盏灯吗?也请你,在那小巷子里,为别人,也为自己,燃起这样一盏灯。 (选自思维与智慧 有删改)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 章的主要内容。( 2 分
13、 16.“一盏灯”在文中多次出现,起到 作用。( 2 分) 17.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分) 18.请把第段横线处老奶奶的心里活动补充完整。( 3 分) 19.请分析第段中两个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分) 20.在成长过程中,你也一定有像老人这样为别“点燃一盏灯”的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2分) (四)课外阅读 ,回答下列问题 (15 分 ) 乡宴 ( 1)停刀落箸,乡宴至美。 ( 2)在我的老家,管做乡宴的厨师叫“ 大师傅”,平日里,他们与土地 为伍,与粮食蔬菜相伴,并5 无异于常人之处。只有在喜事场上,他们才被主家以“天地君亲师”中的“师”称呼,身份便有了些许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