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2.4.测试反应快慢-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课件编号:1003c).docx

上传人(卖家):老黑 文档编号:264524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2.4.测试反应快慢-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课件编号:1003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2.4.测试反应快慢-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课件编号:1003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2.4.测试反应快慢-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课件编号:1003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2.4.测试反应快慢-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课件编号:1003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2.4.测试反应快慢-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课件编号:1003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测试反应快慢是新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四课, 属于生命科学领域,对应课标中的第 10 条大概念“人体有多个系统组成,各个系 统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生命” 。该概念在一二年级具体细化成“人体有感知各种环 境刺激的器官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 。学生们在认识了人的五种 主要感觉器官及作用后,教材以“抓尺子”游戏作为研究主体,以“数据”作为 研究支撑,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看看谁抓住尺子的次数多,二是看看谁抓住的 分数高。本设计在教材的基础上,设置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抓尺子,并借助直观的 柱状图呈现抓住的情况,希望孩子

2、在对比体验中更好地理解综合使用感觉器官对 反应速度的影响,指向大概念的发展。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要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这是低段科学课里碰到的第一次。二年级 学生因其身心特点在面对数据时存在诸多困难。 学生特点 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 动手能力弱 好胜心强 1.收集有效数据存在困难收集有效数据存在困难 学生在玩“抓尺子”的游戏过程中, “尺子斜放” 、 “手提前碰到尺 子” , “故意加速落下尺子”等原因会导致收集的数据缺乏有效性。 以具体形象 思维为主 2. 不理解“反应尺”上的数值与反应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不理解“反应尺”上的数值与反应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试教课上,教师直接提供有数字

3、标识的反应尺。课后,教师随机选 择学生进行访谈,发现有 5 个学生里面,有 3 个并不清楚反应尺上 的数值与反应速度的关系。 3.无法对“很多”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无法对“很多”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个体数据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所以集体论证还是要基于“大 数据” ,但孩子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无法对“很多”数据进行比 较和分析。数据呈现过多反而影响孩子对概念的建构。 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可能碰到的困难,教师需要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选择合适 的策略指导孩子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形成观点的过程,让理性 思维(实证意识)这一核心素养的种子得以萌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通过游戏进一步体会到感觉

4、器官在接受外界刺激时会帮我们做出反应。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发现“多种感官”和“单一感官”参 与时反应快慢的不同。 3通过反复的抓尺子,感受到练习能帮助提升反应速度。 4通过游戏与现实的对接,意识到反应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激发对人体的 探索欲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发现“多种感官”和“单一感官”参与时反应 快慢的不同。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形成观点的 过程。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为每 2 个孩子: 无数字标识的反应尺; 有数字标识的反应尺; 测试记录表。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5、设计】 一、一、 课前活动课前活动 感官操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眨眨眼、点点鼻、摸摸耳、合上 嘴、坐坐好! 二、二、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 (一)导入(一)导入 1.尝试尝试请 1 位同学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抓棒棒糖。 闭眼,没提示;闭眼,提示“放” ;睁眼,提示“放” 2.思考思考为什么抓不住棒棒糖? 3.揭题揭题快速做出反应是抓住的关键,测一测大家的反应速度到底有多快! (二)(二) 探究探究 活动一:测一测能抓住几次?活动一:测一测能抓住几次? 1. 认识测试工具认识测试工具反应尺(无数字标记的) 。 2. 明确测试方法明确测试方法借助微视频明确三种测试方法、记录要求。 3. 清楚注意

6、事项清楚注意事项裁判员的操作注意事项。 4. 测试抓住次数测试抓住次数两人互测,裁判员将结果记录在“测试表(一) ” 。 5. 整理测试结果整理测试结果哪种方法抓住的次数最多,把“磁贴”贴在对应的方法栏。 6. 讨论测试结果讨论测试结果 层次一:汇报个人数据,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层次二:观察全班数据,讨论为什么大部分人用方法三抓到尺子的次数最多。 层次三:分析“哪些感官参与了反应” ,讨论 3 种都参与就一定能抓住尺子吗? 活动二:测一测能抓住几分?活动二:测一测能抓住几分? 1. 精确测试方法精确测试方法不同位置反应速度不同,标上数字更好比较。 2. 统一计分办法统一计分办法讨论有可能出现歧

7、义的计分情况。 3. 测试抓住分值测试抓住分值领取有数字标记的反应尺,把结果记录在“测试表(二) ” 。 4. 选出反应达人选出反应达人根据测试结果选出反应最快的几人,颁发奖章。 5. 分享高分秘诀分享高分秘诀 层次一:抓到高分的那一次是怎么做到的? 层次二:与开始比,反应速度有没有变快?怎样让反应速度变得更快? (三)拓展(三)拓展 1. 链接生活链接生活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快速做出反应? 2. 课后探索课后探索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反应的快慢?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堂上进行的应是“儿童的科学” ,即在充分体现科学本质的同时, 也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的需要

8、。科学是理性讲求证据的,而二年级孩 子是感性讲求形象的。本节课通过有目的地规划课堂的理性层级,对应搭建适合 低段学生的感性活动支架,来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 一、一、 “有趣”与“有效”的平衡“有趣”与“有效”的平衡 “抓尺子”游戏让本课自带“有趣”属性,孩子们乐在其中。 “数据”作为本 课的研究支撑,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有效” 。只有收集到的数据真实、准 确、全面,才能促使孩子的概念发展,更好地启蒙孩子的理性思维。本设计采用 了以下三个策略,在不降低趣味性的情况下,大大提高数据的有效性:改进反 应尺材质,避免尺子下落过于轻飘;借助声情并茂的微视频,直观演示操作要 求;创造裁判员的角色带入感,

9、引导孩子尊重测试,真实记录数据。 二、二、 “感受”与“数据”的平衡“感受”与“数据”的平衡 在整个磨课过程中,设计上经历了“重数据,轻感受”“重感受,无数 据”“有感受,有数据”的变化。第一个版本:希望通过比较前后测数据指向 小组评价表 “练习能使我们的反应速度变快” ,发现整堂课过于理性,完全围绕数据进行,且 数据过于复杂,忽略学生的体验感受。第二个版本:去除了数据,重在学生抓尺 子的感受而无集体数据呈现的过程,教师引导明显变得轻松,但少了科学味。现 在的版本:在重视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引导二年级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分 析的过程。集体数据的呈现是论证的可视化出发点,是帮助孩子们对事实进行

10、合 理分析的有力佐证,是促使孩子理性思维品质发展的推进器。在本节课中教师引 导孩子寻找“抓住次数最多的方法”来简化数据量,选择操作简便的“磁贴”让 孩子呈现自己的数据,最后形成维度单一的柱状图。使得“集体数据”成为“个 体感受和数据”的一个有效补充。 三、三、 “操作”与“方法”的平衡“操作”与“方法”的平衡 前期试教过程中,学生们操作目的性明确,知道抓到的数字越大,代表反应 速度越快,但并不理解两者之间真正的内在联系。后期,对“活动一”提供的反 应尺做了调整,改为“无数字标识的反应尺” 。当学生面对“抓住的次数一样多, 他们的反应速度是不是完全一样快?”的问题时,他们就开始思考“抓到的位置

11、不同”与“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让测试变得更 加精准(标上数字) 。从活动一的“无数字标识的反应尺”到活动二的“有数字标 识的反应尺” ,学生们不仅仅是在“内容”和“操作”上有递进,而且多了一种“科 学方法”的习得。 【后记】 从板书来看,柱状图的效果非常明显,很有说服力!但是作为执教者很想弄 清为什么会有 7 个学生用“闭眼,无提示”的方法抓到的尺子数是最多(或并列 最多)的。课后,我翻找了几个学生的数据,整理如下表。至此,我也就理解这 些“意料之外”的磁贴是怎么来的了。感动于学生们能在“个人测试数据“与“自 我隐含设想(睁眼抓住次数应该最多) ”相冲突时,选择如实记录,将自己的数据 与去全班数据进行比较后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我想这就是“实证意识”和“批判 思维”最早的萌芽。 姓名 方法一抓住次数 方法二抓住次数 方法三抓住次数 备注(磁贴贴的位置) 赵子明 1 0 0 贴“方法一” 汤笙同 1 0 1 贴“方法一”和“方法三” 严煦贺 1 1 1 三种方法都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24) > 二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2.4.测试反应快慢-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课件编号:1003c).docx)为本站会员(老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