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构或机能失调;或指人对客观现结构或机能失调;或指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心理正常心理异常神经症心境障碍癔症精神分裂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一般心理问题严重的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障碍重性精神病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自知力时间程度泛化常形冲突变形冲突示 意 图示 意 图临临床床心心理理学学范范畴畴精精神神病病 学学 范范 畴畴健健康康人人心 理 问 题心 理 问 题心 理 障 碍心 理 障 碍N N 神 症神 症精 神 病精 神 病发 展 咨 询发 展 咨
2、询健 康 咨 询健 康 咨 询心 理 治 疗心 理 治 疗心 理心 理 + + 药 物 治 疗药 物 治 疗 我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郭念锋教授提出三条原则,作为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A.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C.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即非专业人员对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主要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假如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可考虑为心理异常: A.出现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时; B.呈现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时; C.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时; D.影响他人的社会生活时。 A.内省经验标准B.统计学标准 C.社会适应标准D.医学诊断标准 根据原则,心理异常需要有如下
3、判别标准:则被视为“异常”。心理测验,白痴和天才C社会适应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维持着生理心理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存在文化差异D医学诊断标准医学诊断标准: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存在着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基础。 心理和行为表现的异常是疾病的症状。 病因为脑功能失调。三大分类系统 ICD-10: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国际疾病分类 中的精神与行为分类,第十版;DSM-V: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写的精神疾病诊 断及统计手册,第五版;CCMD-3:中华精神科学会制定的中华精神疾病 分类方案和统计手册,第三版。C 神经生化与内分泌因素:抑郁症是由于脑内茶酚胺机能不足所致D
4、其他生物因素:某些药物和成瘾物质能导致精神障碍,如毒品、酒精和烟草C.健全、心理品质较差、适应能力低下等。心理正常心理异常神经症心境障碍癔症精神分裂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一般心理问题严重的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障碍重性精神病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自知力时间 程度常形冲突变形冲突强迫性询问和强迫性计数等等。2、人格障碍 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其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CCMD-3CCMD-3)1)、概念 以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患者自己感到痛苦,但对自己的人格缺陷
5、缺乏正确的判断。 A 功能性而非器质性障碍 B 智力正常,认识能力完整, 但认知、情绪、行为、交往出现障碍 C 稳定不易改变 D 儿童开始,持续,中老年时可减弱 F 危害社会不能免除责任人格障碍。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甚至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恶作剧以及轻浮为多见。多在青春期发病,起病后,患者逐渐表现孤僻,情绪不稳定,随病情发展,情感障碍更明显,精神错乱,行为举止幼稚、愚蠢、荒谬、怪诞,零乱、不系统的妄想和幻觉等。患者的行为无意义,饮食起居都不能自理。动减少,生活懒散,行为退缩,情感淡漠,妄想幻觉不明显。早期表现出神经衰弱的症状,如失眠、头昏、头痛、注意力涣散、全身不适、精神萎靡。后期性格逐渐改变,表现为孤僻、懒散、情感淡漠、不与人来往、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下降,且患者并不为此而焦虑,也不采取任何措施加以补救,得过且过,对别人的批评和规劝毫不介意,精神衰退也日益明显。以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C.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acute and brief psychotic disorders)包括了诊断名称不同的一组障碍。共同的特点是:在两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在2-3个月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