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导 论【知识目标】 掌握资源稀缺性和机会成本的定义 掌握经济学的定义 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内涵与关系 掌握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理解边际分析与均衡分析的定义 了解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能力目标】 能辨别现实生活中的微观与宏观经济问题 能从机会成本角度进行分析和选择 能利用边际分析、均衡分析等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经营管理决策1.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1.1 资源稀缺性与选择 1.1.2 经济学的定义 1.1.3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经济问题 1.1.1 资源稀缺性与选择 1稀缺性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必然要依赖各种资源。资源就是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或劳务的手段或
2、物品。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可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资源生产的满足人类需要的物品也是有限的。这种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称为稀缺性。 注意:稀缺性是相对的,也是绝对的。 稀缺的相对性指的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它不是指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 稀缺的绝对性指的是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时代和一切社会。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稀缺性产生的原因有如下两个: (1)人的欲望即需要是无限的。人们的需要是无穷多样的,也是无穷无尽的,满足了一种低层次的需要,就会产生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需要。 (2)生产要素是有限的。生产要素包
3、括资本、土地、劳动和企业家才能,这些要素是用来生产能满足需要的物品的,是稀缺的,以至于要使用它们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2选择和机会成本 选择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备选事件中进行挑选的活动。经济学中的选择是指人类社会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稀缺资源于各种用途,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机会成本是指把一项经济资源配置到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将其配置到其他各种用途中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 理解机会成本需要明确如下两点: (1)所使用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之所以有选择是因为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如果资源的使用方式是单一的,那就谈不上各个用途(机会)的利益比较。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才会涉及
4、机会成本。 (2)把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视为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并不是指任意的一种用途的收益,而是指所有放弃的用途中能带来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1.1.2 经济学的定义 迄今为止,对于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界不存在一个被所有经济学家都接受的说法。一般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以利用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和劳务,并将其分配给不同的人的学科。即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学科。 1.1.3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经济问题 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通过选择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不同
5、用途,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具体说来,经济学要阐明以下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于资源有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多一些,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资源就会少一些。人们必须做出选择:用多少资源生产某种产品,用多少资源生产其他的商品。 2如何生产不同的生产方法和资源组合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同样的产品可以有不同的资源组合。人们必须决定:各种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组合,才能提高经济效率。 3为谁生产产品如何在人们之间进行分配,根据什么原则,采用什么机制进行分配,分配的数量界限如何把握等。 4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一国的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关键要看有没有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各种资源中最重要的是劳动,所以,资
6、源的充分利用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这是宏观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研究。 5物价是否保持稳定如果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就会出现失业和通货紧缩;反之,如果过度利用资源,则会出现通货膨胀。这两种情况都会破坏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影响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6如何实现经济增长考察经济增长就是考察在长时期中,一个社会生产物品的能力是否实现了持续增长,社会财富是否持续增加。1.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2.1 微观经济学 1.2.2 宏观经济学 1.2.3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1.2.1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
7、,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 2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1.2.2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经济中各个有关的总量的决定、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的问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总量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资源利用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1.2.3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二者的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
8、基本假设、主要目标和研究方法均不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尽管各自独立、相互区别,但作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为前提、相互补充的。 2.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1.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3.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3.2 边际分析 1.3.3 均衡分析 1.3.4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1.3.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指超脱或排除人们对事物的主观价值判断标准,通过对事物运动过程进行客观描述,反映事物的一般现象,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及其运行规律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是回答事物“是什么”的
9、问题。 2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以既定的价值判断标准为前提,来分析和评价事物发展状态的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是回答事物“应该怎么样”的问题。 1.3.2 边际分析 在西方经济学中,把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称为边际分析方法。 1.3.3 均衡分析 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再次改变资源配置已不可能带来更多的产出或满足感时的状态。均衡分析就是在假定经济体系中的经济变量既定的条件下,考察体系达到均衡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 1局部均衡分析 2一般均衡分析 1.3.4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 2比较静态分析 3动态分析关键
10、概念 稀缺性 选择 经济学 机会成本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实证分析关键概念 规范分析 边际分析 均衡分析 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第2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知识目标】 掌握需求与需求定理 掌握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掌握供给与供给定理 掌握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掌握均衡价格的形成 理解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掌握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销售收入的关系 掌握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和供给弹性的计算【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掌握需求或供给变动的图形表示 会计算各种弹性,能运用价格理论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经济问题2.1 需求理论 2.1.1 需求与需求定理 1需求和需
11、求量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注意:需求的形成有两个必备条件: 一是消费者对该商品或劳务有消费的欲望; 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构成需求。 2需求表 商品的需求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这些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价格数量组合价格(元)需求量(单位数)A1700B2600C3500D4400E5300F6200G7100 3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区间内,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12、,消费者希望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4需求定理 需求曲线具有负的斜率,即向右下方倾斜,它反映了需求的基本规律需求定理,即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的规律。 2.1.2 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1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P)。 (2)消费者的收入(I)。 (3)相关商品的价格(Pr)。 (4)消费者的偏好(T)。 (5)该商品的预期价格(E)。 2需求函数 将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用函数形式表示出来,这个函数就是需求函数。下面,我们给出一个典型的需求函数。 Qd = f (P,I,Pr
13、,T,E,)(2-1) 式中,Qd为某商品的需求数量;f表示函数关系;其他字母分别表示前面提及的各种影响需求的因素。 鉴于影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十分复杂,所以,我们在论述需求函数时,通常假设影响需求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变,只研究价格和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需求函数可以写为: Qd = f (P)(2-2) 2.1.3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影响商品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需求的变化是指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影响商品需求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水平发生的变化。2.2 供给理论 2.2.1 供给与供给定理 1供给和供给量 供给是
14、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所谓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生产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且能够生产或提供的数量。 2供给表 商品的供给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价格数量组合价格(元)供给量(单位数)ABCDE234560200400600800 3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区间内,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曲线可以分为厂商供给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厂商供给曲线表示单个厂商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
15、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行业供给曲线可由行业内各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得到。 4供给定理 供给曲线具有正的斜率,即向右上方倾斜,它反映了供给的基本规律供给定理,即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给定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2.2.2 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1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P)。 (2)生产中相关商品的价格(Px)。 (3)商品的成本(C)。 (4)生产者对该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E)。 2供给函数 通过对影响供给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将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用函数形式表示出来,这个函数就是供给函数。下面,我
16、们给出一个典型的供给函数。 Qs = f (P,Px,C,E,)(2-4) 式中,Qs为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f表示函数关系;其他字母分别表示前面提及的各种影响供给的因素。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数量的因素的函数,如果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该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数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只看成是这种商品价格的函数,则供给函数就可以表示为 Qs = f (P)(2-5) 2.2.3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影响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供给量随着价格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影响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
17、的供给水平发生的变化。2.3弹性理论及其应用 2.3.1 需求弹性 1需求弹性的定义 需求弹性是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对于某些需求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更具体地说,需求弹性是一种需求影响因素(自变量)的值每变动百分之一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Ed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某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式中,Ed是需求弹性;Q是需求量;是需求量的变化量;X是某自变量;是自变量的变化量。QQXQXXXQ 2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需求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其计算公式为 EP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动
18、的百分比 = (2-7) 式中,EP是需求的价格弹性;P是价格;是价格的变化量。QQPQPPPQ (2)点弹性与弧弹性 在计算需求价格弹性时,可以有两种算法。一种是计算它的点弹性,即计算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这时意味着和相应的的量极微小)。点弹性的计算公式如下: EP = (2-8)0limP ddQQPQPPQP g 弧弹性 计算需求函数上两个点之间的平均弹性,这称之为弧弹性。弧弹性计算公式如下: (2-9) 式中,EP是需求的价格弧弹性;Q1是对应于价格水平为P1时的需求量;Q2是对应于价格水平为P2时的需求量。122121121221211222PPPQQQQPPEQQPPPP QQ
19、gg (3)需求曲线按价格弹性的不同分类 需求曲线按照价格弹性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以下5类。 完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 完全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 具有单元弹性的需求曲线。 具有变化弹性的需求曲线。 例外情况。(4)价格弹性与厂商销售收入价 格需 求 量价格弹性系数弹 性 情 况 销 售 收 入120100富有弹性12 000增加1102007.6722 0001002703.1327 000903301.929 700853501.0329 750803700.91缺乏弹性29 600减少704000.5828 000604250.3925 500 (5)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影响商品价格弹
20、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5个。 商品的替代性。 商品的必需性。 一种商品的消费在消费者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一种商品的市场饱和程度。 消费者调整商品需求的时间的长短。 3需求收入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的定义。 需求的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2)需求收入弹性的计算。需求收入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2-10) 式中,EI是需求的收入弹性;I是收入;为收入的变化量。IQEQIQIIIQ 4需求交叉弹性 (1)需求交叉弹性的定义。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也就是说,如果另一种相关商品
21、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变化百分之几。 (2)需求交叉弹性的计算。设有两种商品X和Y,商品X的交叉弹性的一般公式为EXY= (2-13)XYYXQPPQ 2.3.2 供给弹性 1供给弹性的定义供给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率之比。 2点弹性与弧弹性 与需求弹性一样,供给弹性也分为供给点弹性和供给弧弹性。供给点弹性表示某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供给弧弹性表示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假定供给函数为Q = f (P),以Es表示供给弹性,则供给点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s = (2-14)式
22、中,Es是供给的价格弹性;Q是供给量;为供给量的变化量;P是价格;是价格的变化量。弧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s (2-15)式中,Es是供给的弧弹性;Q1为对应于价格水平为P1时的供给量;Q2为对应于价格水平为P2时的供给量。0limPddQPQPPQPQ21122112QQPPPP QQg 3供给曲线按供给弹性的不同分类 供给曲线根据Es值也分为5种类型 富有弹性的供给曲线(Es) 缺乏弹性的供给曲线(Es) 单元弹性的供给曲线(Es = 1) 完全弹性的供给曲线(Es = ) 完全无弹性的供给曲线(Es = 0) 4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时间因素。
23、(2)生产周期的长短。(3)生产的技术类型。(4)生产成本的高低。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知识目标】 了解总效用的含义 掌握边际效用的概念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掌握基数效用论中消费者均衡的基本条件 掌握无差异曲线的定义、特征和绘制方法 掌握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掌握预算线的定义和公式 掌握序数效用论中消费者均衡的基本条件 掌握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并会计算 理解价格消费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推导 理解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基本原理【能力目标】 能用效用、边际效用等知识分析现实中的基本问题 能运用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解题 从消费者剩余的角度分析问题3.1基数效用分析 3
24、.1.1 效用与边际效用1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时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一种满足欲望的心理感受。一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以及具有多大的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2基数效用分析与序数效用分析 基数效用分析认为,效用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衡量,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基数效用分析主要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分析消费者行为。序数效用分析认为,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难以准确衡量,不能加总求和。但人们可以用序数来比较欲望或需要得到的满足程度。序数效用分析主要采用无差异曲线来分析消费者行为。这两种理论虽然采用的方法不同,但分析的结论是相同
25、的。 3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1)总效用总效用(T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TU的大小取决于所消费的商品量的多少,所以,它是所消费的商品数量的函数。TU也可以由连续消费的每一单位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加总得到。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TU = f(Q)(3-1) (2)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量。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 (3-2)TU QMUQ( )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可以用表3-1来表示,假设一个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系列的总
26、效用和边际效用。商品的消费量(个)总效用(效用单位)边际效用(效用单位)00130302502036010460055010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总效用递增时,边总效用递增时,边际效用为正值;总际效用为正值;总效用递减时,边际效用递减时,边际效用为负值;总效效用为负值;总效用达到最大值时,用达到最大值时,边际效用等于零。边际效用等于零。这种关系可以用图3-1表示。 3.1.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
27、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原因 (1)人的生理或心理的原因。由于连续地消费同种物品,随着消费此种物品数量的逐渐增加,人们从消费每一单位物品中所获得的满足感是逐渐下降的,也使得此种物品对人们生理或者心理上的刺激逐渐减弱。 (2)物品用途的广泛性。当某种物品具有多种用途时,消费者肯定会将第一单位的物品用在最关键的地方,第二单位的物品用于稍次要的地方,这样,物品的边际效用会随着物品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 3.1.3 货币的边际效用 货币如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用货币的效用去交换商品的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货币同样适用。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随
28、着货币收入的不断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就是说,随着消费者货币收入的逐步增加,每增加一元钱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越来越小的。 3.1.4 消费者均衡 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就是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消费者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状态:消费者在这种商品组合上实现了效用最大化,这种商品组合是一种最佳的、相对稳定的商品组合。 2消费者均衡的基本假设 消费者均衡必须遵循以下假设:(1)消费者的偏好既定,即消费者对各种物品效用的评价是既定的,不会发生 变动。(2)消费者的收入既定
29、,即消费者的收入在研究期内保持不变。(3)商品的价格既定。由于物品价格既定,消费者就要考虑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到各种物品的购买与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 3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在基数效用论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和商品的价格是既定的,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说,消费者要使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可以用公式表示为11221212+ nnnnP XP XP XIMUMUMUPPP+ 式中,P1,P2,Pn分别表示消费者所购买的第n种商品的价格,X1,X2,Xn分别表示消
30、费者购买的第n种商品的数量,I表示消费者的收入,MU1,MU2,MUn表示n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表示不变的货币边际效用。其中,式为收入约束条件,说明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总价值不能超过既定收入;式为均衡条件,说明任何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都相等,并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3.2序数效用分析 3.2.1 无差异曲线1无差异曲线的定义无差异曲线是指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即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点所代表的两种商品的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都相等。 无差异曲线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它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同样的
31、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就必须放弃另一种商品。 (2)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同等的满足程度,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满足程度,离原点越远,满足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了相同的效用,这与特征(2)是矛盾的。 (4)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一特征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这一内容将在下面介绍。 3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消费者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以MRSXY表示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X和Y分
32、别表示商品X和商品Y的变化量,则: MRSXY (3-4)YX 4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3.2.2 预算线 1预算线的定义和方程(1)预算线的定义。预算线又称预算约束线或消费可能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假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即预算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方式,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消费者所能实现的最大限度的购买。 预算线(2)预算线的方程。预算线的方程为I = PXX + P
33、YY(3-6)式中,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PX、PY分别表示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X和Y分别表示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该方程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I等于其购买商品X和商品Y所支出的总和。从上述预算线方程中,我们可以得出预算线的斜率为PX/PY。 2预算线的变动 (1)当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或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预算线的位置会发生平移。 (2)当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预算线会转动。 (3)当消费者的收入和两种商品的价格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预算线不发生变化。 预算线变动的几种情况 3.2.3 消费
34、者均衡 1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消费者最偏好的商品组合。也就是说,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2)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任何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消费满足,都应将手中的全部收入用于购买商品。 2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分析 (1)因为消费者的收入和两种商品的价格既定,所以消费者的预算线也就确定了,这便是图3-5中的预算线AB。 (2)消费者偏好给定的假定,意味着给定了一个由该消费者的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所构成的无差异曲线簇。 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在切点E,无差异曲线U2和预算线AB的
35、斜率是相等的。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来表示,所以,在E点有: MRSXY(3-7) 这就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它表示:在一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为了得到最大的消费满足,消费者所应选择的最优商品数量组合,应使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可以说: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3.3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 3.3.1 消费者剩余1消费者剩余的含义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某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货币额与他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 2消费者剩余的几
36、何图形表示 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来表示。 3.3.2 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是指在一种商品的价格水平和消费者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对应的两种商品最佳购买组合点的轨迹。 从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需求曲线。 3.3.3 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从收入消费曲线中可以引出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下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3.3.4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
37、需求量的变动叫做价格效应,它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价格效应 = 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其中,我们把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叫做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叫做替代效应。 2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需求曲线 对于正常商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价格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对于低档商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
38、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所以,价格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作为低档商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收入效应很大,甚至超过了替代效应,这使得价格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关键概念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线消费者剩余价格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第4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知识目标】 了解厂商的概念、组织形式及其生产目标 理解生产要素的定
39、义及其分类 掌握生产函数的含义 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及其区别,并会画图表示 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及其形成的原因 掌握生产3阶段的划分 掌握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掌握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定义、特征和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 理解规模报酬的含义与规模报酬划分的3种情况【能力目标】 理解规模报酬的经济理论与实践意义 能运用生产者均衡的条件解题4.1厂商和生产函数 4.1.1 厂商厂商也叫做生产者或企业,是指利用各种生产要素提供产品和劳务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 厂商的法定形式有如下几种 (1)个人企业,是单个人所有和经营的厂商组织。个人企业家往往同时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对企业的债务
40、承担无限责任。个人企业通常比较小。 (2)合伙制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合伙制企业的资金较多,规模较个人企业大,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大;同个人企业一样,合伙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无限责任。 (3)公司,是依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其特点是企业与创办者和所有人相分离,一般以发行股票的形式筹建。与前两种厂商组织比较,公司有利于筹集大量资金,且风险相当分散。 4.1.2 生产和生产要素 生产是生产者为获取收益而运用各种资源生产出有形产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 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称为生产要素。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一般都是稀缺的,一般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4种
41、要素。 劳动属于人力资源的概念,包含体力与智力的消耗,其报酬为工人的工资。向受聘工人支付的工资实质上是对工人付出的体力和智力的报酬。 经济学所讲的土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生产者能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如真实的土地、矿藏、水利、森林等。土地的报酬是租金,土地使用者应该向其拥有者支付租金。 资本是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转而支付的抽象意义上的可以以资金计算的各种生产设备,如厂房、机器和存货等。资本的报酬是利息。 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微观经济学认为,在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时,可以多用资本少用劳动,也可以多用劳动少用资本,但是,劳动、土地和资本3要素必须予以合理组合,才能
42、充分发挥生产效率。在现代生产的条件下,是由企业家来把这3种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织的。 4.1.3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用来描述一定时期内,生产中各要素的投入和所能获得的最大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Q = f (X1,X2,Xn) (4-1) 式中,Q为产出量,f为函数关系,X1,X2,Xn为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如果我们用L、K、N、E分别表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则生产函数的公式可写为 Q = f (L,K,N,E)(4-2) 为了简化分析,通常将土地量(N)和难以估量的企业家才能(E)设为定值,这样生产函数简化为 Q = f (L,K)(4-3) 4.1.4 生产技术系
43、数 生产技术系数根据生产的技术要求不同,可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固定技术系数是指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不能改变的,这种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称为固定配合比例生产函数。可变技术系数是指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改变的,这种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称为可变配合比例生产函数。4.2短期生产函数 4.2.1 短期与长期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在长期内,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的要素投入。 4.2.2 短期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通常是指在短期内,生产要
44、素投入和所能获得的最大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以简化过的生产函数Q = f (L,K) 为例。在短期内,厂商投入的生产要素L、K中,只能进行一种要素的调整,又由于相对劳动来说,资本调整所需要的时间更长,所以,短期生产函数可以写为 Q = f (L)(4-4) 4.2.3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1总产量总产量(TP)是已投入的所有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出数量的总和。在只有一种投入要素下,总产量可以表示为 TP = f (X) (4-5)式中,X为单一可变要素的投入量。 2平均产量平均产量(AP)是每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生产的产量,即: (4-6)()TPf XAPXX 3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MP)是
45、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出的增加量,用公式表示为 MP (4-7) 式中,TP表示为总产出的增加量,X为某种单一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量。TPX 4总产量、平均产量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1)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2)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总产量、平均产量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4.2.4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作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连续追加某种投入要素,边际产量先增加,达到某一点后开始减少。从图4-1中可以看到,当劳动的投入量达到值a时,劳动的边际产量开始下降。
46、4.2.5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生产的3阶段) 在第1阶段(o-b阶段),劳动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劳动的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劳动的总产量也是增加的。这意味着每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可以带动平均产量的增加,生产者只要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就可以增加平均产量和总产量。因此,理性的生产者将继续扩大劳动投入量。 在第2阶段(b-c阶段),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且小于平均产量,但仍为正值。平均产量呈递减趋势,总产量处于上升趋势。 在第3阶段(c以后的阶段),总产量下降,劳动的边际产量降为负值,劳动的平均产量在下降。这时增加劳动不仅不能增加反而降低了总产量。显然,理性的厂商不会选择在这一区域进行生产。4.3
47、长期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函数是表示全部要素都可变情况下要素投入数量与最大产出之间的关系的函数。由于土地量(N)是固定的,企业家才能(E)难以估量,所以,通常我们只考虑资本(K)和劳动(L)这两种生产要素,这样长期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Q = f (L, K)(4-8) 为了寻找这个长期生产函数的最优投入组合,需要利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进行分析。 4.3.1 等产量曲线 1等产量曲线的含义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图4-2是产量水平为Q的等产量曲线。 2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这就表明,在生
48、产者的资源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达到相同的产量,在增加一种生产要素时,必须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 (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相同的产量水平,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等产量线代表了相同的产量水平,与第(2)个特征相矛盾。 (4)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 4.3.2 边际技术替代率 1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
49、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 (4-9)式中,K和L分别为资本投入量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量的变化量。公式中加一负号是为了使MRTS的值在一般情况下为正,以便于比较。LKKMRTSL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1)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含义。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例如,在劳动投
50、入量很少和资本投入量很多的情况下,减少一些资本的投入量可以很容易通过增加劳动投入量来获得,用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即劳动对资本的替代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劳动投入增加到相当多的数量以及资本投入量减少到相当少的数量的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将会变得相当困难。 4.3.3 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是在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生产要素最大数量的各种组合。 4.3.4 生产者均衡 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理性的生产者都会选择最优的要素投入组合进行生产。如何选择最优要素的组合,我们要把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生产者均衡 4.3.5 扩展线 扩展线是指在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