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总结.ppt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2658794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9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总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总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总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总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总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儒林外史知识点整理【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官学”。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生平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岁。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巡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建先贤祠于雨花山

2、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科举之路异常艰辛1729年安徽乡试,吴敬梓精心构思、尽兴发挥,觉得文章写得还是非常不错的,比预试还好。同考的秀才们也都认为,预试第一名哪有乡试不中举之理。然而现实却是无比的残酷,吴敬梓在这一次乡试中再一次落榜。这次的名落孙山,给了吴敬梓狠狠地一击。从此之后,吴敬梓对清朝的科举制度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对科举制度也表现的非常厌恶。公元1736年,新继任的乾隆皇帝开“博学鸿词科”。安徽巡抚赵国麟觉得吴敬梓确实有才华,便向朝廷举荐了他。然而这一次,吴敬梓却托病没有参加在京举行的廷试。这次博学鸿词科之后,已经36岁的吴敬

3、梓算是与清朝的科举制度彻底决裂了。大致在此段时间前后,吴敬梓开始一心投入到其著名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创作之中。大肆挥霍巨额家产,穷困潦倒度余生公元1723年,父亲吴霖起逝世,在承受着父亲逝世的巨大悲痛过程中,加上之前乡试的失败的满腔不满,吴敬梓开始挥霍家族遗产。因为既不从事生产,又不做官的缘故,吴敬梓只能依靠父亲的遗产来维持奢华的文人生活。到1729年第三次参加乡试后的再次失败,更加痛苦无奈的吴敬梓开始变卖家族田产房产。吴敬梓继承了家族的2万多两白银(乾隆年间,一个普通人维持一年的日常生活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因家

4、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官学”。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的嗣父吴霖起是家里的独子,最高职位为赣榆县教谕,大致相当于现在县教育局局长。吴敬梓的祖父吴旦的最高官职为州同知,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副市长。吴敬梓的曾祖父吴国对的科举等级就非常高了,他在殿试上一举夺得了第一甲第三名(探花),被授翰林院编修(从五品),深得顺治皇帝器重。最高职位为国子监司业、提督顺天学政,虽无品级,但为朝廷的钦差大臣,一省最高科举长官,地位与巡抚(正二品)平级。吴国对的孪生

5、兄弟吴国龙这一支后代更是厉害,吴国龙本身就是进士出身,其有五子(两进士一举人三秀才),其中吴昺(bng)官至翰林学士(正三品)。吴昺的孙子吴檠(qng)(比吴敬梓大5岁的堂兄)也是个进士。公元1723年,父亲吴霖起逝世,在承受着父亲逝世的巨大悲痛过程中,加上之前乡试的失败的满腔不满,吴敬梓开始挥霍家族遗产。因为既不从事生产,又不做官的缘故,吴敬梓只能依靠父亲的遗产来维持奢华的文人生活。到1729年第三次参加乡试后的再次失败,更加痛苦无奈的吴敬梓开始变卖家族田产房产。吴敬梓继承了家族的2万多两白银(乾隆年间,一个普通人维持一年的日常生活仅需十几两银子)之后,他既不善于打理家族产业,本身又就属于那

6、种性格非常豪爽的人,与那些文人朋友交往都是大笔的花钱。歌舞酒色要花钱,还经常施予穷人大量钱财。就这样,没几年就把家产花没了。在生活艰难的时候,吴敬梓经常把自己的底藏书拿出去卖,换些钱来买米买酒。但他毕竟也是文人,官宦子弟,所交的朋友之中除了一批无功名的文人雅士,还有一批举人、进士出身的在任官吏。这些朋友中,就有很多人经常资助吴家的生活。也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吴敬梓完成了其著作儒林外史。家庭情况家庭情况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成熟,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

7、实生活的范例。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上,在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上,在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牢笼士人,

8、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中的“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一样,作者将此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儒林传记,并且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实际描绘的却是清代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与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命运。小说结构儒林外史是一部短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结合的作品。虽然它

9、一般被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结构却与人们平常所说的长篇小说的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小说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有的人物上场表现一番以后,就不再出现,有的人物还再次出现,但基本上只是陪衬性的了。但全书也不只是若干短篇的集合,它以明代为背景,揭露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也有大致清楚的时间线,整部小说有着统一的情节线索。第一回以王冕的故事喻示全书的主旨;第二至三十二回分写各地和各种类型的儒林人物;第三十三回以后,随

10、着杜少卿从天长迁居南京,全书的中心便转移到南京士林的活动,并以祭泰伯祠为主要事件;最后以“市井四大奇人”收结全书,与第一回遥相呼应。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读过儒林外史的人,总也忘不了书中的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周进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心悲伧无法排解,索性号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

11、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人物百态】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范进范进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唯一的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范进中了举,虽然物质富有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其灵魂完全被科举毒化了,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说明他中举后也成了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也会与其他统治者一样欺压百姓。作品通过对比手法写他中举前后的变化,形象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

12、知识分子的毒害之深。封建科举制度已经扭曲了这些知识分子的人格和灵魂。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它深深的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使一些文人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作者以其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他们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贪官污吏的典型王惠王惠南昌太守王惠,也是一个贪官的典型。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dng)子声,算盘声,银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这些官吏就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这就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

13、度的罪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整个封建官吏政治的腐败不堪。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科举既然成了读书人猎取功名富贵的唯一手段,八股文自然就成了文章的正宗。于是无数的封建文人,孜孜不倦地钻研八股文,其中最虔诚的八股制艺信徒当属马静和鲁编修了。马静马二先生,是一个为举业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举业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他甚至迷信八股到这样的程度,他说:“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孔子在春秋的时候,那时用扬言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就是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举业。断不讲那言寡尤,行寡悔的话,何也?就日日讲究言寡尤,行寡悔,那个给你官

14、做?孔子的道也就不行了。”马二先生是一个出入考场二十四载,依然以“生员”终身的白丁,但他仍执着的做举业的热衷鼓吹者,他“劝导”匡超人说:“古语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今什么是书?就是我们的文章选本了。”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鲁编修鲁编修认为:“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歪道。”鲁编修已达到了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实现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但作者写他却是从他在京城清苦得实在混不下去的返乡途中开始的。他出场后的开场白是:“做穷翰林的人,只望着几回差使。现今肥美的

15、差,都被别人钻谋去了。白白坐在京城,赔钱度日。况且弟年将五十,又无子息,只有一个小女,还不曾许字人家,思量不如告假返舍,料理些家务,再作道理。”作者以如此寒酸之笔来写这位“成功者”,其画外音显然是说,以整个的个人尊严和物质生活享受为代价换来的翰林编修之职,除了徒有虚名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贤者奇人的典型王冕、杜少卿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王冕和杜少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王冕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这个法却定得不

16、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在作者看来,文士们只有像王冕那样讲求“文行出处”,才能免于“功名富贵”的牢笼,堪称“品地最上一层。”这在当时有一定的批判意义。杜少卿正面人物杜少卿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写成的,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在他身上蔑视科举的思想尤为突出。他说“这学里的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这对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制度是嘲讽,也是批判。他敢于怀疑权威,对儒家经典的解释者朱熹提出大胆的挑战。他说“朱文公解经,自是一说,也是要后人与诸儒参看。而今丢了诸儒,只依朱注,这是后人固陋,与朱子不相干。”这其实是对钦定的理论标准“朱

17、注”的否定,也是对朱熹这一权威的否定。主题思想(一)儒林外史通过塑造一系列科举迷形象,深刻揭露科举制度对人的精神摧残,它使人神魂颠倒,愚昧无知。如周进贡院痛哭,死去活来;范进中举傻笑,狂奔疯跑。(二)儒林外史通过描写纯朴青年的蜕变过程,深刻揭露科举制度对人的灵魂腐蚀,它使人道德堕落,廉耻丢尽。如匡超人由善良淳朴青年,变成卑鄙恶劣文痞。(三)儒林外史把批科举同批理学、礼教结合,使它揭露性更强,反映社会内容更深广。如王玉辉劝女殉夫尽节;王德、王仁假道学嘴脸。(四)儒林外史把批科场与批官场结合,有力说明科举培养出的不是贪官酷吏,就是土豪劣绅。南昌王太守新官上任,衙门里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三

18、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高要汤知县沽名钓誉,枷死无辜的回民师傅。(五)儒林外史还热情歌颂了一些反对科举,鄙弃功名,有真才学,性情孤傲、善良正直人物,以寄托作者理想。带有某种叛逆精神的杜少卿和沈琼枝杜少卿:轻财仗义,鄙视权贵,拒绝皇帝召见;注诗经敢于批驳朱注(著名理学家朱熹作的批注);与妻手拉手游清凉山旁若无人。沈琼枝:反抗包办婚姻,蔑视封建礼教、法律,对抗世俗,敢做敢当,自食其力的女性。第二类是真儒名贤形象。如王冕第三类是市井奇人形象。他们谋生有道,精神充实;不慕荣华,安贫乐道;人格高尚,自重自尊。艺术特色1.成功地运用了写实主义的讽刺艺术。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行动从具体的情节发展和场面中自然而

19、然地表露出来。作者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思想见解和爱憎倾向,让人物自己表演。如第十四回写马二先生游西湖一节,作者通过马二先生自己的表现,讽刺了迂腐儒生的可笑而又可怜的本质特征。2.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作家不一味显露描写对象的喜剧性特征、专突出其可笑一面,也注意到讽刺对象性格中的某些正面因素。因而使人物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如马二先生,头脑迂腐醉心举业,处处显出可笑性格。但他同时又有心地善良,慷慨仗义、急人之难的品格。艺术特色3.达到了喜剧性与悲剧性的高度和谐统一。作者善“从悲剧中发现喜剧”,喜剧性人物都有某种悲剧性。周进的哭死;范进的笑疯;王玉辉的先笑后哭等等。马二先生

20、游西湖,除吃六次茶、五次东西外,就是读墨卷、看请仙、拜御书,湖光山色一点儿引不起他的兴趣等,在令人捧腹大笑同时,又令人深思,令人心痛,给人的是“含泪的笑”。4.通过人物前后相悖的语言行为相对照,在不经意中显现其真面目,达到讽刺之意。对同一对象的矛盾态度对照。梅玖对周进的前倨后恭;胡屠户对范进的前骂后夸。5.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还体现在小说人物的取名。王德、王仁忘德、忘仁;亡德、亡仁严监生、严贡生严致和、严致中昏朽的“二进”竟然名“进”,而且姓“周”姓“范”,“周”有“方正”,“范”为“范式”的意思,这就是鲁迅说的“婉而多讽”了。填空题1.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艺术高峰是( )儒林外史,作者是( )清

21、代作家( )吴敬梓。2.整书开首以( )王冕“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把历史上王冕追求功名的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3.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人是( 严监生)。4.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 王玉辉),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恪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婆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5.儒林外史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 杜少卿),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6.在儒林外史中,足以和范进媲美,被科举制度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的人是( 周进)。请将下列“一句话评语”和对应的名著连接起

22、来。A.儒林外史 a.历史的长城B.红楼梦 b.龙争虎斗C.三国演义 c.书生现形记D.诗经 d.失去的大观园E.聊斋志异 e.先民的呼声F.史记 f.瓜棚下的怪谈【答案】Ac Bd Cb De Ef Fa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1.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甲】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牙箸来。【甲】又不肯举。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选段中【甲】指的

23、是_范进,该选段中的细节描写暴露了【甲】_虚伪做作的特点。2.【乙】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是的?”【乙】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2分)选段中的【乙】指的是_周进,他痛哭不止的原因是_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却连秀才也未考上,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景生情。3名著阅读。范

24、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

25、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我国清代一部长篇小说_,作者是_。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造成他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4名著阅读。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1)此文段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本回目主要写了两人科举高中,一人是范进,另一人是_。(2)吴敬梓在创作本书时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_形

26、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批判。书中还通过描写少数淡泊名利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_的追求。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5儒林外史书写儒林故事。全书没有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众多故事由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开宗明义,用大义提领全书的意旨,借名流的话隐喻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以下回目各色人等无不围绕这一“大义”粉墨登场。请问这被评为“一篇之骨”的“大义”是_(限4个字以内),这能隐括全文的名流是_。【答案】功名富贵 王冕(1)王冕: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27、,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明朝立国,推行八股取士制度,王冕不禁感叹:这种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仅不会为国家选到真正的人才,而且将来的读书人恐怕也只有这一条荣身之路了。他们因此会把学问、道德、做官、退隐的准则都看得轻了。这是一代文人碰上了厄运!王冕是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的隐士。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2)牛浦郎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此人原为乡间的一位少年,识些字,也读些书,尤其爱读诗。一个偶然的机会,牛浦郎得到了当时已经逝世的一位诗人牛布衣的诗集,就动了歪心思。想着牛布衣姓牛,自己也姓牛,干脆自己冒充牛布衣得了。从此,这少年就从牛浦郎变成了牛布衣,摇身一变成了著名诗人。牛浦郎这种行为当然十分无耻,但他自己却洋洋自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一心想通过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结交董瑛,责怪卜家弟兄;为巴结牛玉圃,甘愿做牛玉圃的孙子,媚态毕现。可以看出牛浦郎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初高衔接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总结.ppt)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