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四川专用第二节课外文言文阅读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根据这一要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必须符合“浅易”这一标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与课内文言文考点相同,因此除要注意课内文言文的注意事项外,还要注意:要结合注释认真阅读所给语段,一定要在对语段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后再动手做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般在阅读材料后都有必要的注释,我们借助这些注释,完全可以读懂整个语段。面对课外语段,我们千万不可有畏惧心理,这点很重要。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箒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
2、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有删改)【注释】殄瘁:此指摧残。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彗箒:扫帚。寻:古代八尺为一寻。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_(2)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_3作者以竹喻
3、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_【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文言词汇的积累的能力。求:寻求。第3题: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选文写竹即写人,从表面内容看,作者发现残竹,心生怜悯,便精心呵护,而后由物及人,联想到人才的发现和培养。解答时一注意扣住作品的关键点,二注意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答案】1.B2.(1)第二天,(我)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2)贤才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赏识和任用贤才的人来加以区别。3.文章末段,作者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阐述了“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认为贤才是不能自我显示其才干的
4、,只有掌权者赏识和任用贤才才能充分发现贤才的才干,从而培养、重用他。解释了作者希望“用贤者”能够识才、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参考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有存在价值的东西。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我)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
5、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 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像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他草木的关系
6、,也就像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他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B A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这四个儿子太不孝顺了,为什么不分开居住来远离他们呢?(2)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我们兄弟没有认识到继母的养育恩情,我们的心就像禽兽一样。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程文矩妻的美德?(1)对继子的衣食供给比对亲生儿子优厚;(2)精心照料生病的继子;(3)临终前教导儿子不要厚葬自己。A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世祖地位卑微的(尚未显赫的)时候,看到张堪的志趣和节操,经常表扬他。(2)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朝廷)正要征召张堪,恰好他就病死了,皇帝十分悲哀痛惜他。3从张堪的行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具有远见;善于治理;廉洁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