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皋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红楼梦的意趣态度,开卷两回中写得很不含糊,只苦于读者不肯理会!有两种观察,可以说明历来红学家迷误的起原。第一类红学家是猜谜派。他们大半预先存了主观上的偏见,然后把书上的事迹牵强附会上去,他们可笑的地方,胡适之先生在红楼梦考证一文中,已说得很详备的了。这派红学家有许多有学问名望的人,以现在我们的眼光看去,他们很不该发这些可笑的议论,但事实上偏闹了笑话。为什么呢?其中有两个原故一是他们有点好奇,以为那些平淡老实的话,决不配来解释红楼梦的。二是他们的偏见实
2、在太深了,所以看不见这书的本来面目,只是颜色眼镜中的红楼梦。从第一回、他们宁可相信极不可靠的传说,而不屑一视雪芹先生的自述。从第二回,把自己的意趣投射到作者身上去。如蔡孑民先生自己抱民族主义,而强谓红楼梦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等等(石头记索隐)。以我想来,雪芹生在正白旗汉军贵族环境中间,未必主张排满吊明。蔡先生这个判断,是含偏见的。总之,求深反浅,是这派红学家的通病。第二类红学家我们叫他消闲派。读红楼梦,他们本没有领略文学的兴趣,所以只当作闲书读,对于作者的原意如何,只是不求甚解的。他们的态度,不是赏鉴,不是研究只是借此消闲罢了。这些人原不足深论,不过有一点态度却是大
3、背作者的原意。他们心目中只有如何华贵,如何阔绰,如何繁盛,恨不得自己变了贾宝玉,十二钗做妻妾才好。这种眼光,自然不值一笑;不过他们却不安分,偏说那个应褒,那个应贬,信口雌黄,毫无是处,并且以这些阿其所好的论调,强拉作者来做他的同志。他们几时考究过书中本文来。我们要了解红楼梦作者的真态度,排除许多迷惑,不致于蹈前人的覆辙。我们现在先要讲作者的态度。说作者的态度,我以为至少有两条可靠的途径第一,从作者书中所说的话,推测他做书时的态度。这是最可信的,因为除了他自己以外,没有一个人能完全了解他的意思的。第二,是从作者所处的环境和他一生的历史,拿来印证我们所揣测的话。红楼梦的第一第二两回,是本书的模子,
4、是读全书关键。从这里边看来,作者的态度是很明显的。他差不多自己都说完了,不用我们费话。红楼梦是感叹自己身世的,雪芹为人是很孤傲自负的,看他的一生历史和书中宝玉的性格,便可知道;并且还穷愁潦倒了一生。所以在本书楔子里说道风尘碌碌,一事无成。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见第一第二两回)这些话,明白极了。石头自怨一段、把雪芹怀才不遇的悲愤,完全写出。第二回贾雨村论宝玉一段、亦是自负、书中凡贬宝玉只是牢骚话头,不可认为实话。红楼梦是情场忏悔而作的。原书上说更于书中间用梦幻等字、都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空空道人遂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逐改名
5、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见第一回)警幻说或冀将来一语,未可知也。(见第五口)(摘编自俞平伯红楼梦辨别)材料二: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可分作四派来说一个大概一、拟古派;二、讽制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人情派小说,可以红楼梦做代表、红楼梦所叙为石头城中未必是今之南京贾府的事情。红楼梦的作者,大家都知道是曹雪芹、因为这是书上写着的。至于曹雪芹是何等样人,却少有人提起过;由胡适之先生的考证、我们可以知道大概了。对于红楼梦书中所叙的意思,推测之说也很多、(一)是说记纳兰性德的家事,所谓金钗十二,就是性德所奉为上客的人们。这是因为性德和宝玉的情形相仿佛,但是查抄一事,宝玉在生前,而性德则在死后,
6、其他不同之点也很多,其实并不很相像。(二)是说记顺治与董鄂妃的故事;而又以鄂妃为秦淮旧妓董小宛。但是董鄂妃是满洲人,并非就是董小宛,且年龄相差甚大。所以这一说也不通。(三)是说叙康熙朝政治的状态的;就是以为石头记是政治小说,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而揭清之失。然此说未免近于穿凿,况且现在既知道作者既是汉军旗人,似乎不至于代汉人来抱亡国之痛的。(四)是说自叙;此说出来最早,而信者最少,现在可是多起来了。因为我们已知道雪芹自己的境遇,很和书中所叙相合。由此可知红楼梦一书,说大部分为作者自叙,实是最为可信的一说。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
7、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摘编自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的意趣态度,作者写得并不含糊,在小说的第一二回都有非常明显的表述。B.在俞平伯看来,许多红学家们产生阅读迷误的重要原因是很少研究过书中本文。C.红楼梦中贾府的事情虽是发生在石头城中,但并不一定就是指鲁迅时代的南京城。D.曹雪芹所写人物都是真的人物,因为他敢如实地描写,把人物刻画多立体丰富不单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信极不可靠的传
8、说,或把自己的意趣投射到作者身上,都是产生阅读偏见的主要原因。B.作者书中所说和作者所处环境及其一生历史是了解曹雪芹写作态度的最可靠的两条途径。C.人们在阅读红楼梦时,首先要从全书的关键处第一、第二两回入手,理清全书脉络。D.对于红楼梦书中所叙的意思,有四种推测之说,都被鲁迅先生一一反驳并完全推翻。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价迅观点的一项是(3分)A.贾母是老太太、老祖宗、老太君,影射朱元璋。B.曹雪芹是个谜,曹家根本就没有曹雪芹这个人。C.替中国文字存有悲剧下场的小说只有红楼梦。D.红偿梦是以曹家为背景、以言情为线索的小说。4.怎样看待材料一中见第一回见第一第二两回见第五回这样的表述
9、?请简要分析。(4分)5.我们应如何阅读经典文学著作?诸结合两则材料简述。(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学会仇恨(苏联)肖洛霍夫在战争中,树也跟人一样,各有各的遭遇。我见过一大片被我们的炮火轰倒的树林。死亡庄严地默默统治着这片被我军炮弹炸得坑坑洼洼的林中空地,只有空地中央屹立着一棵神奇地保存下来的小桦树,风摇动它那被弹片削得伤痕累累的树枝,吹得它那嫩绿发亮的叶子沙沙作响。夜间德军重炮进行骚扰。隔开一定时间,有节奏地远远响起炮声,几秒钟后,越过我们的头,在高高的星空中传来炮弹的钢铁轰鸣。我们躺在榛树下,格拉西莫夫中尉拿折下的树枝驱赶蚊子,从容不迫
10、地讲着自己的经历。我尽记忆所及把它转述于下。“战前我们厂里来了一批德国机器。装配时每个零件我都要摸上五六遍,里里外外仔细观察。没话说的,这些机器都是巧手做出来的。我读过德国作家的书,很喜欢,对德国人民一向怀有敬意”“我就这样上了前线,心里想:德国人的技术很强,军队也不错。同这样的敌人打仗,简直很开心。说实话,这样的敌人本来我就不指望会老实,再说同法西斯打交道你能指望什么诚实呢,但我也从没想到希特勒军队竟是一帮这样无耻的匪徒”“七月底我们的部队到了前线,二十七日一早投入战斗。在这次战斗中我们俘虏了大约十五个人。我如今还记得押着这批吓得脸色发白的德国人,我们的战士这时冷静下来,个个都把所能给的东西
11、送给俘虏:有人给一锅菜汤,有人给烟草或者纸烟,有人请他们喝茶。大家拍拍他们的背,管他们叫同志,问同志干吗出来打仗?”“有一个军官瞧着这动人的景象说:你们跟这些人称兄道弟,那么亲热。他们在这儿都成了同志,可你们应该看看,战线那一边的这些同志在干着什么,他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伤员与和平居民的。他说这话仿佛在我们耳朵上浇了一瓢冷水,说完走了。”“不久我们就开始反攻,这回可真的看了个够被烧成一片焦土的村庄,成百个被枪杀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其中一个在我头脑里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她看来只有十一二岁,正上学去,德国人把她杀害了。她的脸被军刀砍得血肉模糊,手里却紧握着一个打开的书包,周围狼藉着染血的练习簿和教科
12、书。我们拿雨衣盖住她的身体,默默地站在一旁。后来战士们又默默地走散了,可我仍站着,仿佛精神错乱,嘴里喃喃地念着:巴尔科夫、波洛文金编,自然地理,中学教科书。这是我在草上看到的一本教科书,这本教科书我是熟识的。我的女儿也在念五年级。格拉西莫夫中尉沉默了好一阵。“乌克兰的土地真好,那里的景色也挺美!每一个乡每一个村仿佛就是我们自己的家乡,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我们不惜在那里流血,而血据说是能够增加亲情的”“我当时没想到会当上法西斯的俘虏,可是当上了。九月里我第一次负伤,但仍留在队里。到了二十一日,在波尔塔瓦省的杰尼索夫卡城下我第二次负伤,被俘虏了。”“看守我们的是一批以抢劫发财的德国兵。他们都是一个模
13、子里造出来的,都是些挑选出来的穷凶极恶的坏蛋。譬如,为了寻开心,一个上等兵清早来到铁丝网边,通过翻译说:马上要分发食物了。从左面分起。”“上等兵走了。围墙左面聚集了凡是能站立的人。我们等了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几百具索索发抖的活尸站在刺骨的寒风中大家站着,等待着。”“对面突然出现了几个看守。他们从铁丝网上扔进几块斩碎的马肉。被饥饿驱使的人们都拥到那里,在沾满泥浆的马肉旁冲突起来”“看守哈哈大笑,随即响起了机枪长久的扫射声。一片叫喊和呻吟。俘虏们拥向右边铁丝网,地上留下死者和伤者俘虏营营长是个高个子大尉,他带着翻译走到铁丝网边。他好容易忍住笑说:刚才分发食物时发生骚乱,这是不能容忍的。再发生这
14、样的事,我将下令枪毙你们这些俄国猪,决不姑息!快把死人和伤者收拾掉!希特勒士兵聚集在俘虏营营长后面,都笑得死去活来。他们很欣赏长官的幽默”那天晚上我没能听完格拉西莫夫中尉的故事。他因急事被传唤到司令部去了。不过,过了几天我们又见面了。窑洞里散发出霉味和松脂气。中尉坐在凳子上,弯着腰,巨大的双手手指交叉放在膝盖上。我瞧着他,不由得想,这姿势他大概是在俘虏营里养成的吧,交叉着双手,一连几小时默默地、痛苦地徒然沉思着“真正学会了打仗,也真正学会了恨,学会了爱。在战争这样的试金石上,各种感情都分得一清二楚。看来,爱和恨怎么也不能混杂在一起,俗话说:骏马和母鹿不能同套一辆车。可我们这儿两者却能并驾齐驱!
15、要是我这话里有点啰嗦,请您原谅,但我是这么想的,”格拉西莫夫中尉结束他的话,在我们交谈中第一次露出淳朴可爱、带些孩子气的微笑。我也第一次发现,这位虽饱经苦难,但仍坚如栎树的三十二岁中尉两鬓银白。这种由巨大痛苦换来的银白是那么纯洁。(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话仿佛在我们耳朵上浇了一瓢冷水,军官瞧着我们像对待兄弟一样对待俘虏后,表达出对我们行为的不满,这为下文描写法西斯军队的罪行做铺垫。B.面对被法西斯军队杀害的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我仍站着,仿佛精神错乱,这是因为草上的教科书让我对此感同身受,想起了自己女儿的悲惨遭遇。C.俘虏营的营长虐待并随意杀害俘虏,士兵
16、们对此毫不在意,反而笑得死去活来,认为长官很幽默,这个细节表明战争中的法西斯士兵已泯灭人性。D.三十二岁的格拉西莫夫中尉已经两鬓银白,这两鬓银白是格拉西莫夫中尉饱经苦难的结果,更蕴藏了格拉西莫夫中尉对祖国、人民真诚的赤子之心。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故事,通过我例倾听主人公的亲身经历,细致描写人物的感受,容易让读者代入故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B.小说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推进故事,战争前美丽的乌克兰与战争中一片焦土的村庄、敌我双方对待俘虏的不同态度,无不诉说着战争的残酷。C.小说主要情节的推进通过亲历者讲述的方式展开,格拉西莫夫中尉亲身讲
17、述了自己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遭遇和感受,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D.小说的叙述语言生动而又丰富多彩。既有如骏马和母鹿不能套一辆车这样的俗语,也有精彩的抒情,这使得小说的语言富有感染力。8.小说开头为什么描写一大片被炮火蹂躏过的树林以及林中空地中央保存下来的小桦树?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4分)9.苏联文学批评家尤鲁金说:肖洛霍夫的心灵是向人的一切痛苦和所有能够把人变成大写字母的人的美好东西敞开着的。小说表现了肖洛霍天怎样的心灵?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书史忠正公家书后方东树道光十三年四月,树与宝山毛生甫岳生
18、同客武进县斋,生甫出忠正此书搨本,曰此吾亡友镇洋彭甘亭兆荪所贻也。又曰有汪有典者,为书名史外,别载公三节,揆其词旨,似俱在此书后。因言明史称大兵以四月二十日至扬州,二十二日薄城下。明史不言破城日,明史稿纪以为二十五日。公此书称四月十八日围城,从其始至也。又云越二日,炮击城西北隅。是公此书发于二十一日,距公死仅五日。顾有所不尽本末。史言公初娶李夫人,继娶杨夫人,皆无子,夫人尝欲为置妾,公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私计耶?后遗命以副将史德威为后,而是书所云炤儿者,为公何人耶?公母弟二人,可模早卒,可程为庶吉士,都城陷降贼公请置之理福王以公故贷令养母是书所属为保护其母者皆公从父与兄行而不及可程岂薄之不及耶
19、?独汪氏所载三书,最后一书乃遗其伯叔父及兄若弟,则所谓弟者可程耶?武进李申耆兆洛言曰明史以可程为母弟,独宜兴史屹铭以为从弟。又曰屺铭名问和,有学行,所为孝烈李孺人传事,尤有足感人者。李孺人者,李夫人女弟,为可模妻。可模卒,李哭泣五昼夜,绝食几死。太夫人素病瘵,忠正殉国后益剧,李侍汤药久不倦,病革,李割臂肉以进,太夫人卒得生。其后,平湖孝廉冯洪图冒忠正名起兵,破巢县及无为州,兵败被执,坚冒公名不改,大帅命太夫人面质之,李偕杨侍以往。李有国色,奸人聂某见而艳之,欲强取之以媚大帅,且怵以必从。币至,太夫人惊悸不能决,则以授李,李从容曰:是不难。即携币、器入,割鼻及两耳投器中,使仆妇捧以至。太夫人号痛
20、谓使者曰:为我持谢责人。聂失措跃马逸去。当是时,李氏之节几与忠正比烈,何者?事起仓卒,而断行之无难也。汪氏书亦载此事,但以可模为可则,冯洪图为冯韶伯,既曰盐城人,又曰浙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都城陷/降贼/公请置之/理福王以公故/贷令养母/是书所属为保护其母者/皆公从父与兄行/而不及可程/岂薄之不及耶/B.都城陷降贼/公请置之/理福王以公故/贷令养母/是书所属为保护其母者皆公/从父与兄行/而不及可程/岂薄之不及耶/C.都城陷/降贼/公请置之/理福王以公故贷令养母/是书所属为保护其母者/皆公从父与兄行/而不及可程/岂薄之不及耶/D.都城陷降贼/公请置之/理
21、福王以公故/贷令养母/是书所属为保护其母者皆公/从父与兄/行而不及可程/岂薄之不及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搨本:书画真迹的影摹本,或把碑刻、铜器等物的形状和图文捶褟下来的纸本。B.明史: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为纪传体通史,由清代张延玉等人编写。C.庶吉士:明清两朝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等。D.从弟:同曾祖父或同祖父家族中,父亲的兄弟的子辈中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1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史称清兵二十二日逼近城下,史可法家书称清兵四月十八日围城,二者时间不一致,但都未说及破城日期。B.史可法殉国后太夫人病重,
22、李氏一直侍奉其前。太夫人病情危急后,李氏割臂肉煮进汤药中,太夫人终于活了下来。C.平湖孝廉冯洪图假冒史可法之名起兵,失败被抓后,坚持说自己是史可法而不改口。太夫人主动前去辨认,李氏也一同前往。D.屺铭所写的孝烈李孺人传事迹尤其感人。汪有典的史外也记录了李氏的事迹,但把可模写成可则,冯洪图写成冯韶伯。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有汪有典者,为书名史外,别载公三书,揆其词旨,似俱在此书后。(2)币至,太夫人惊悸不能决,则以授李,李从容日:是不难。14.作者为什么写李孺人?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声声慢滁州
23、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字韵辛弃疾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千古怀嵩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年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注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33岁,知滁州任上。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唐李德裕贬滁州,建怀满楼,取怀满洛之意,后终回故乡满山。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称楚尾吴头。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那里国无君长,民无贪欲,一切安然自得。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4、3分)A.上片中的行人众多、高楼奇异雄伟等景象,有百姓安居乐业、诗人政绩卓著之意。B.上片后三句写诗人远眺之景,神州东南和西北都现出祥瑞之气,表明国家暂时的安定。C.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运用比喻手法,形容往来的车马像流水似的连绵不断。D.下片借华胥梦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滁州百姓延续和平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16.有评论家认为这首词有起伏跌宕的神韵,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苦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_,_两句借眼前实景,表明抗金复国的正义事业必然会克服一切阻力、取得最后的胜利。(2)赤壁赋中纵一第之所如,凌万顷
25、之茫然两句意境开愉、胸襟旷达,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两句有异饰同工之妙。(3)古诗词常用修辞描写事物。与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杜康运用同一修辞手法的诗句有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所谓文趣,就是文人画必须体现文气。文人画是文学与绘画相结合的一门艺术、需要文学与绘画的双重技能。翻阅中国画史,哪个文人画大家不是既能请又能文的,他们都在进行功力积累,都在锤炼自己的诗书画文,像沈周、唐伯虎、董其昌等等,中国文人几乎都遵循这样一个发展规律从娱己到娱人,绝大多数文人画家并不靠卖画为生,工作闲暇之时,握笔铺纸,
26、画上几笔,抒之以情,寄之以理,真是自乐至极。画多了,画精了,再加上文人画本质上是以文学立意画面,含着智慧与诗意,自然喜欢的人越来越多。对于智者和有志者,娱己的过程其实是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素养,不断寻求突破创新的过程。()多少人于技术的磨练,终于工匠的精微,却无神性的灵光,难称大家。水墨对宣纸的细微浸染,不正是文人画家心绪一点一滴的渗透吗?这也像写一篇散文,或填一阕诗词,需要创作者的知识积累,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意思吧。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穷经皓首数不胜数孜孜不倦长年累月B.穷其一生举不胜举孜孜不倦长年累月C.穷其一生举不胜举精益
27、求精年深日久D.穷经皓首数不胜数精益求精年深日久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卖布卖布嘞,卖布卖布嘞!我记得这开头的一句他唱得很有声势。B.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C.我们现是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D.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屋里也没有同时容纳三十人吃粥的地方。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决定艺术者,首当才情与性情,以后天的性情挥洒先天的才情,技术在其次B.决定艺术者,首当技术,其次是才情和性情,以后天的性情挥洒先天的才情C.技术是次要的,才情与
28、性情决定艺术,以后天的性情挥洒先天的才情D.技术决定艺术,才情和性情是次要的,以后天的性情挥洒先天的才情(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223题。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到峰值,之后再逐步回落。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提出碳中和要从气候变化说起。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深重。海洋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等。高温热浪、极端强降水等气象
29、灾害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导致全球百万人死亡。我国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有气候变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全球平均水平的7倍多。基于此背景,2020年,中国政府再联合国大会上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根据中国2020年的能源消费数据,煤炭的占比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72.2%下降到如今的57%。近年来中国一直大力实施电能替代,加快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中国还将持续对电池储能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太阳能燃料技术等新能源领域展开深入的研究。21.如果三段材料是中学生小李就自己的三个疑问上网查询到的相应答案,小李有哪三个疑问?请简要表述,每个问题不超过15个字。(6分)22.
30、请根据上文信息,结合右边重点国家碳排放总量情况,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1)根据图表信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现状是_。(2分)(2)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困难是_。(3分)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迅速中说,有些人只追求表面上的快速,把本未结束的事草草了结,其结果是一件本需做一次的事,却不得不回头重复多次。鲁迅先生在补白(三)一文中论及战斗时谈到,即使慢,纵令落后,驰而不息,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2022年4月,面对新冠疫情多点爆发的局面,中国政府果断提出,抗疫工作应以快制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
31、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B(主要是针对“消闲派”红学家。)2.(3分)A(B材料中是“至少”,不是“最可靠”;C“首先”“理清全书脉络”文中没有;D“一一反驳并完全推翻”以偏概全。故选A。)3.(3分)D(符合自叙说。)4.(4分)精准论证观点“从文本出发可了解作者的态度”,提醒读书要抓牢书中关键处,暗示排除迷惑、不蹈前人覆辙的方法。5.(6分)弱化主观偏见,端正阅读态度(净化阅读趣味
32、),考究书中本文,尝试分门别类,辨析他人观点,学会比较阅读。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B(“想起了自己女儿的悲惨遭遇”,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其女儿的遭遇。)7.(3分)B(我方对待俘虏的态度体现了残酷战争中人性的美好。)8.(4分)被炮火蹂躏过的树林,渲染了战争恐怖、残酷的氛围,为故事的讲述提供背景。林中空地中央保存下来的小桦树,彰显了顽强的生命力,隐喻了饱经磨难的苏联和坚忍不拔的苏联人民。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6分)肖洛霍夫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位饱经战争摧残、但仍坚忍不拔、内心纯真的英雄形象,以此彰显其心灵中对美好人
33、性的歌颂;肖洛霍夫在小说中以悲怆的笔触描写国家、人民遭受的苦难,蕴藏了其心灵中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爱;肖洛霍夫在小说中对比敌我双方对待俘虏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法西斯罪行的控诉,揭露了法西斯的反人类性,展现了其心灵中对人类爱恨的思考。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C11.(3分)B(明史是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中除史记是通史外,都是断代史。)12.(3分)C(太夫人不是主动前去)13.(8分)(1)(4分)有个叫汪有典的人,写了本书叫史外,特别记载了史可法的三封信,揣度这三封信的语意,好像都在这本书中(有所体现)。评
34、分建议:句意正确1分,一二两句1分,第三句“书”1分,“揆”1分。(4分)礼物到了,太夫人内心惊恐不能决断,就把礼物给了李孺人,李孺人不慌不忙地说:“这事(解决)不困难”。评分建议:句意正确1分,“惊悸”1分,“以(之)授李”句1分,“从容”1分。14. (3分)赞美李孺人的孝顺、刚烈和果敢;衬托史公的忠勇形象。评分建议:前一点2分,后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B(B“神州东南和西北都呈现出祥瑞之气,表明国家暂时的安定”错;“西北神州”应表现的是词人面对沦陷的中原感到痛心不已,东南虽然可以苟安一时,但是不可以忘记了北伐中原的大业。)16.(6分
35、)开篇抒发欣慰之情,词人因今年太平万里,金兵没来侵扰,老百姓获得了一个安定丰收的好年景而感到欣慰之情;中间转为抒发悲痛忧伤之情,因想到西北神州依然沦落敌手,国家南北分裂,自己故土难回而悲痛忧伤;最后抒发喜悦之情,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词人转悲为喜,又有了信心。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未能体现“起伏跌宕”之意,若能正确分析情感,最多得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6分)(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2)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3)示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
36、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18(3分)B(穷经皓首:一直到年老白头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穷其一生:用尽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多形容用尽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于某件事或人。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举不胜举: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孜孜不倦:勤勤恳恳,不知疲倦。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表示要求极高。此处语意与技术磨炼相关,应选择“孜孜不倦”。长年累月:形容经过了很多年月。年深日久:指时间久远,也说年深月久、年深岁久。此处语意侧重创作者积累的过程,“长年累月”更能体现。)19(3分)C(A项,表示声音的延长;B项,表示话题的转折;C项,表示解释说明;D项,表示对前文的补充说明。)20.(3分)A(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21(6分)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中国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是什么?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2(5分)(2分)排放总量较大;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均较晚。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3分)能源结构不够合理,碳减排难度大;排放总量较大,控制碳排量难度大。评分建议: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四、写作(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