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卷第 1页,共 9页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1 学年度第学年度第二二学期高一期学期高一期中中考试语文学科试卷考试语文学科试卷一一积累运用积累运用 (1 15 5 分)分)1.按要求填空。 (1 空 1 分,5 分)(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在回答孔子的提问时,说希望通过三年努力达到的治国理想是“,。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尤为重要,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 “,。 ”2.下列文学常识或语文活动表述中,没有差错的一项是() (2 分)A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
2、传弟子编撰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作品,其中侍坐中弟子公西华提到的“端章甫” ,是当时丞相的礼仪服饰。B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窦娥冤共四折,其中第三折是由正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的一套曲子,韵脚均是“an”韵,并且全部由女主角正旦歌唱到底。C有同学为庖丁解牛中的成语制作卡片,上面写到“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目无全牛形容缺乏整体观念;踌躇满志形容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D课本剧鸿门宴表演中,扮演樊哙的同学持剑盾闯帐,怒视项羽;扮演项羽的同学“按剑而跽” ,迅速起身并询问“客何为者” ,一时间气氛紧张。两位同学的表演尊重原著,非常到位。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2 分)A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B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用寓言譬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经 。C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又名左氏春秋 春秋左氏传 。D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和代表作,写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是一部杰出的悲剧。 雷雨的剧名与剧情有关,象征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沉闷压抑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4.下列有
4、关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关汉卿代表作品有窦娥冤 救风尘 拜月亭等。B “窦娥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反抗者” ,她的性格是随着戏剧冲突而不断发展的,最后她以三桩誓愿向封建秩序发出了挑战。C 雷雨文通过刻画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矛盾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家族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D 哈姆莱特中从国王到侍臣到奥菲利亚,都充满了丑恶、虚伪和罪恶,印证了哈姆莱特“人世间长满了恶毒的莠草”的说法。试卷第 2页,共 9页5.周朴园 ()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侍萍 ()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
5、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依据剧情发展,揣摩人物的心情与神态,上述文段中所缺的“舞台说明” ,填写最准确的一项是() (2 分)A.忽然严厉地愤怒冷冷地悲愤B.冷冷地愤怒忽然严厉地悲愤C.冷冷地悲愤忽然严厉地愤怨D.忽然严厉地悲愤冷冷地愤怨6.下列诗句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2 分)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陶渊明归园田居 )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二阅读阅读 (8585 分)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711 题。 (15 分)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
7、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试卷第 3页,共 9页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
8、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
9、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隐士的气质与风度。(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 “保合” “中和” “太和” ,孔子讲“和而不同” 。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和则生万物等等。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
10、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 。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 ,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 。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做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
11、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
12、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辩,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试卷第 4页,共 9页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 分)A法、阴阳、名三家后来
13、灭绝,是因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它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思想。B儒家主张“和而不同” ,道家主张和则生万物,儒、道两家主张虽说法不同但是在主张“和”与“和谐”这点上是完全一致的。C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就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思潮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现实;而道家则不同,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B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可能没有儒、道、佛合一。C我们一
14、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 ,其实,这是有重大偏颇的。D材料三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出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9材料一中说儒道两家“处处相反” ,以下不属于其“处处相反”依据的一项是() (2 分)A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B儒家崇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质朴无华、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C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
15、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隐士的气质与风度。D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10材料二在论证时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 分)11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到处都可寻觅到这两种类型的影子,请你各举一例来证明。 (6 分)(二) 阅读下面的剧本,完成第 1218 题。 (19 分)【正宫】 【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16、。【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 (正旦唱)【倘秀才】则被这枷紐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试卷第 5页,共 9页(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 (正旦唱)【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
17、怨。 (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 (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 (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 (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 (刽子云)婆子靠后。 (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 (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咐你话哩。 (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
18、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
19、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题遍。 (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 (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选自关汉卿的窦娥冤第三折12.关汉卿,号,元杂剧奠基人,与郑光祖、白朴、并称为“” 。 (3 分)13.下列对选段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在【端正好】中,窦娥唱的“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揭露了元代严密的法网和封建吏治的黑暗残酷。B选段曲词运用大量修辞委婉曲折地表达了窦娥对不公社会的满腔怨愤
20、,体现了曲词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特征。C剧中交代窦娥还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既写了窦娥不幸身世,也为后文窦天章为窦娥平寃埋下伏笔。D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在结构上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这句唱词也反映了窦娥身上具备的抗争精神。14.对【耍孩儿】这支曲子里引用古代神话“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的作用,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表现窦娥宁死不屈、自信清白的坚强性格。B表现窦娥不甘心含冤死去,坚信自己所蒙受的冤屈不会在世上泯灭。C表现窦娥追求自由、向往自由、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内心世界。D表现窦娥要像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一样,把自己天大的委屈昭告于世。15.下面对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的分析,不
21、恰当的一项是() (3 分)试卷第 6页,共 9页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宁死不屈的反抗性格。C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D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16.写出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 (3 分)(1)(2)(3)17.最后写三桩誓愿,从创作手法上看,应该属于主义。 (2 分)18.从选段来看,窦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2 分)(1)(2)(三)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 、 齐桓晋文之事片段,完成第 1924 题。 (21 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22、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公从之。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
23、还。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19.解释加点词(6 分)(1)以以其无礼于晋()(2)犹犹不如人()(3)焉用亡郑以陪陪邻()(4)行李行李之往来()(5)唯唯君图之()(6)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0下列对
2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B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2 分)A以乱易易整,不武易:容易B既东封郑,又欲肆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试卷第 7页,共 9页C五亩之宅,树树之以桑树:种植D老者衣衣帛食肉衣:穿22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马之千里者B是寡人之过也C邻之厚,君之薄
25、也D舆薪之不见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 ,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赏赐,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D孟子主张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够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以“礼义”来引导民众。24翻译
26、下列句子。 (6 分)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2528 题。 (12 分)(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
27、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节选自鸿门宴 )(二)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
28、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注】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 207 年,秦围攻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范增为试卷第 8页,共 9页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项羽矫诏杀之。2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随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 ,隔阂,嫌怨。若入前为寿寿:敬酒献物,祝人长寿常以身
29、翼蔽沛公翼:翅膀稍夺其权夺:剥夺人臣之分也分:区别ABCD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B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C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D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27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项羽好大喜功,刘邦卑辞谢罪,项羽为表示自己的雅量脱口说出告密人,说明他先前的怒气已烟消云散,剑拔弩张的形势稍有缓和。B范增老谋深算。他深知刘邦的志向,想要利用宴会杀死刘邦,暗示项羽,而项羽不回应,无奈之下他又命项庄舞剑,意在刺杀刘邦
30、。C苏轼认为范增应该及早脱离项羽,并认为他错失了最好的机会。同时,苏轼还认为范增应该在鸿门宴后就及时离开。D苏轼认为义帝是天下的贤君。义帝派遣刘邦入关而没有派遣项羽,提拔卿子冠军做上将军,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义帝的贤明之处。28第二段选文末句,苏轼为什么说项羽在杀义帝时就怀疑范增了?请简要说明。 (3 分)(五)阅读下文, 完成第 2932 题 。 (18 分)唐太宗“五事”治天下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 “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喻其故,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 ”群臣皆称: “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 ”上曰: “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
31、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之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顾谓褚遂良曰: “公尝为史官,如朕言,得其实乎?”对曰: “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与,盖谦谦之志耳。 ”29.解释下列加点字(6 分)(1)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过之()(2)朕所以所以能及此者()(3)自古帝王多疾疾胜己者()(4)比比肩于朝()(5)自古皆贵贵中华()(6)顾顾谓褚遂良曰()试卷第 9页,共 9页30.翻译句子(6 分)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_31.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正直之士比肩于于朝吾祖死于于是( 捕蛇者说 )B、诸公各率意以以实言之不以以物喜( 岳阳楼记 )C、退不肖则欲推诸诸壑其西南诸诸峰林壑尤美( 醉翁亭记 )D、自古帝王虽虽平定中夏虽虽又槁暴( 劝学 )32.结合全文,说说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3 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