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大学永恒的主题: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通识教育在中国受到关注中国当今社会与大学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问题“通识教育”的概念源自于欧洲的自由教育通识教育在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发展“每当美国高等教育出现危机,面临迅速变化时,通识教育总是被看作应付这些挑战进行革新的催化剂”一、通识教育理念在不断发展一、通识教育理念在不断发展1909年,洛厄尔校长推行“集中与分配制”和导师制,实施了独立学习计划,为学生学习自由和目标指导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二战以后,科南特校长期间,发表了著名的红皮书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
2、明确将“普通教育”定义为“首先将学生教育成民主社会中负责任的人和公民的那一部教育”,强调普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的知识财富。哈佛大学围绕着通识教育的几大改革哈佛大学围绕着通识教育的几大改革19世纪末,艾略特校长推动全面实行选修制。他认为,大学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培养自我责任感2004年,提出了新的课程改革方案,进步拓宽通识教育的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使他们能够终身学习,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进一步强化通识教育哈佛在推进通识教育 上的精神,值得我们 学习和借鉴哈佛大学围绕着通识教育的几大改革哈佛大学围绕着通识教育的几大改革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民国初年,蔡元培先
3、生提出“硕学闳材”、“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文理兼习”,“但经世致用”更为人们所接受,实用科目,专业训练,是大学普遍的选择20世纪30年代,梅贻琦等留学归国之士,大力呼吁通识教育 担任教务长,提出大学本科第一年实施通识教育,第二年再进入专业领域。 当校长时,进一步主张”学问范围务广,不宜过狭,这样才可以使吾们对于所谓人生观,得到一种平衡不偏的观念。对于世界大势文化变迁,亦有一种相当了解。“ 抗战时期,在大学一解中更鲜明提出“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通重于专”。 当时清华的共同必修课程占到总课程量的41%,学分占到总学分的2728%。1933年实行过新生入学不分专业 西南联大培养出了许多大师
4、级的学者,与这种注重通识教育课程结构不无关系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教育的本质乃是培养健全的人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 潘光旦:“教育的理想是在发展整个的人格”二、通识教育面临的现实课题二、通识教育面临的现实课题院系调整:社会主义工业化急需人才,要求行业化思路与专业化培养办学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体制的打破,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主要任务,知识创新不断加速,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重新认识通识教育的意义,使大学教育回归本然的价值追求,是我们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第一,人文精神缺失: 当前
5、大学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大学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重技术轻人文,重知识轻心智,重物质轻思想培养目标长期局限于专业技术人才, 抹杀了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 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的依赖 强化了社会对大学的专业化模式的认知 物质至上的功利泯灭了青年人尝试更广泛 和更深层思索的动机 大学是社会的良心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着眼,重视人文精神教育爱因斯坦:爱因斯坦:“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人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为一个和谐发展
6、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通识教育乃是对人文精神缺失的强力反拨人文关怀应成为青年的习惯通识教育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冲动研读经典让学生领略人类思想的深度和力度,接受心智的训练并感受其中的愉悦了解人生与社会培养学生独立的意识和批判的精神,养成健全而有力的人格 应试教育压制了学生探索的兴趣独生子女家庭“爱的 负担”,制约了学生 探索精神的发展第二,创新动力不足1989年Nobel医学奖得主Harold Varmus
7、,在近30岁以前一直主修文科,并取得文学硕士学位。1966年,即他37岁时,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68年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从事环AMP对细菌基因调控方面的工作。1970年在旧金山加里福尼亚大学做博士后,1979年受聘为加里福尼亚大学微生物系教授。1984年为美国癌症学会的研究教授。1993年11月受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命,担任国家卫生研究院院长。Edward Witten在Brandeis University主修历史,并对语言学有着浓厚的兴趣。1971年毕业后,他为George McGovern竞选总统效力,还曾在国家和新共和上撰文。他现在是主导着全世界理论物理(尤其是超弦理论)前
8、沿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领军人物。他曾荣获卓有声望的麦克阿瑟研究员职席(有时被新闻界称为“天才奖”)。他的研究工作派生的结果深深地影响了数学界,1990年,他获得了堪称数学界的Nobel奖的Fields奖。他之所以尚未获得Nobel奖,是因为超弦的存在目前尚无法进行直接的实验验证。 苏步青先生的古典诗词和书法造诣独树一帜,受到多方推崇李政道先生、杨振宁先生都有着很好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他们在很多大学讲授的是科学与艺术方面的课程胡适生平最得意,也是最值得自豪的是培养两位物理学家:饶毓泰、吴健雄通识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绝动力源泉。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要求我们
9、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开阔的视野、独立的思考、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使命感和博大的胸襟抱负等素质 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指出,无论学习什么专业,都应该对专业以外的学科具备必要的常识,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做一个完整的现代人,并具备综合判断的能力”社会需要素质全面的人才 需要有知识宽度、学习能力、健全心智、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人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应该结合,成为贯彻着博雅精神的专业教育:严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分享某一领域精神和智力活动的经验,养成不懈探索的学术精神,锻炼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让受教育者了解不同知识的内在统一性和差别性,了解不同学科的智慧境界和
10、思考方式 通识教育的一个重大追求:使学生在融会贯通中汲取智慧,获得心智的训练和提升第三,素质结构失调 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 通识教育为实现共同要求与个人选择的和谐提供途径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选择,为学生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为中国社会的现状与未来,努力构建一种大学教育理念大学承担着民族文化精神继承和创新、为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新人的神圣职责培养学生的思想精神是大学的首要使命,它不应受到其它功利需要的排斥培养能够关心人类命运、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百姓疾苦的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普遍要求与共同使命三、我们的探索与实践三、我们的探索与实践通识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
11、教育思想与特色每个大学的通识教育都有自己特殊性每个大学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不同的策略与探索推进通识教育是系统的改革,通识教育需要一个全面的策略教育内容体系与课程结构调整课程组织与选课制度建设教师的观念转变与能力建设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自身实际进行专门设计 推进通识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课程改革十二年前,复旦提出“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全校60多个专业分为14大类,实施“通才教育,按类教学”,打通了同一大类专业的前期课程四年前,提出了“大学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专业教育”的观念,构建了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大课程板块,其中综合教育课程包括人文学科与艺术、社会科学与行为科
12、学、自然科学与数学三大组,给予学生不同领域的课程及观念、思想和方法;各类专业的本科生都可以修读这些课程 2005年,成立复旦学院新生不分专业进行一年的共同学习,全校性课程修读计划、素养拓展计划、课程补习计划和大学导航计划复旦学院中设四个书院,所有新生不分专业接受全校性的学业指导和生活安排使通识教育课程结构与学生的培养管理体制有效结合成立全校性的专门研究机构“通识教育研究中心”,围绕学校的通识教育研究对策正在积极研究新一轮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的项目,不断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高通识教育质量按照通识教育理念来选拔学生招生选拔中消除狭隘的专业思想和成长目标,转变应试教育模式今年,复旦实行自主选拔招生试点推出了区别于高考科目的综合考试与标准,引导中学生注重全面素质培养面试中提出考察学生社会价值观、学术素养与潜能、组织能力等基本原则推进通识教育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推进通识教育是艰巨的任务需要更多合适的师资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之路正在重新开拓有效的办法一定会在改革中形成和成熟我们不会等待,我们也不能等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