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俯卧位通气治疗 徐庆、毛平、郑丽、刘婷 2017-5-20目录一、俯卧位通气定义二、俯卧位通气原理三、俯卧位通气适应症四、俯卧位通气禁忌症五、俯卧位通气并发症六、俯卧位通气注意事项一、俯卧位通气定义f俯卧位通气-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proneposition,PP)进行机械通气。f主要用于改善 ARDS患者的氧合f不能减低死亡率f但能改善氧合能力及减少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人手翻身法人手翻身法运用翻身器运用翻身床运用翻身床不同的翻身方法901.体位改变对健康人呼吸生理的影响健康人由直立位转为卧位,健康人由直立位转为卧位,功能残气量减少功能残气量减少约约1 1
2、升升. .可出现后背部、底膈上可出现后背部、底膈上肺泡塌陷或不张肺泡塌陷或不张分泌或渗出物易积聚于肺后背部分泌或渗出物易积聚于肺后背部, ,不易引流不易引流通气血流比的不匹配通气血流比的不匹配性更明显性更明显膈肌膈肌运动幅度减低和运动幅度减低和位置上移位置上移纵隔和心脏纵隔和心脏对肺压迫加重对肺压迫加重二、俯卧位通气原理2.ARDS仰卧位时主要呼吸病理生理变化ARDSARDSARDS存在的肺泡塌陷、肺不张、增加的肺水存在的肺泡塌陷、肺不张、增加的肺水含量及分泌物引流不畅等以肺底最为严重含量及分泌物引流不畅等以肺底最为严重功能残气量减少功能残气量减少,上部死腔样通气及下部解剖样,上部死腔样通气及
3、下部解剖样分流增加分流增加,使,使通气血流比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例严重失调顽固低氧血症顽固低氧血症仰卧位肺容积减少仰卧位肺容积减少+ +903.体位改变对ARDS呼吸病理生理的影响ARDS9045俯卧位俯卧位:通气血流比好转通气血流比好转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改善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改善引流较容易引流较容易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变胸廓的顺应性改变胸廓的顺应性功能残气量增加功能残气量增加f 改善通气分布改善通气分布 (Gattinoni et al, 1988)ABf 改善血流灌注分布改善血流灌注分布 (Gattinoni et al,1988)Cf 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
4、,使肺部重新膨胀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使肺部重新膨胀 (Hormann et al, 1994)Df 减少心脏对肺的压迫,使肺部重新膨胀减少心脏对肺的压迫,使肺部重新膨胀(Pelosi et al, 2002)二、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机制三、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 俯卧位通气适合氧合障碍的病人、ALI和ARDS病人,可以通过使用俯卧位通气改善病人的氧合状态。 无论任何原因的肺水肿,合理使用呼气末正压(),仍需要较高的吸入氧浓度,可以考虑使用俯卧位通气。 脑水肿、颅内高压、面部骨折、脊柱骨折、脑水肿、颅内高压、面部骨折、脊柱骨折、腹部有开放性外伤、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腹部有开放性外伤、严重血流动力学不
5、稳定、急性出血、心律失常急性出血、心律失常、妊娠、妊娠的患者;的患者;AB 由于对肥胖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有一定的由于对肥胖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只是把肥胖列为相对禁忌证困难,所以只是把肥胖列为相对禁忌证。四、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五、俯卧位通气并发症 压疮 神经与视网膜压迫 心脏骤停 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颜面部水肿六、俯卧位通气的注意事项f 翻身前先保护眼睛f 足够人手翻身f 防止翻身时扭伤患者头颈及四肢关节f 防止意外性脱管f 翻身后用小枕支持及承托面部并小心固定ETT位置f 确保患者腹部能自由移动,让肺部能够扩张。留意在翻身时及在翻身后患者有否出现SpO2下跌或血压下降确保在整个俯卧位通气期间給予镇静及肌松确保ETT固定不会移位俯卧位通气也应用于小孩及婴儿 俯卧位通气的注意事项持续时间和俯卧的次数仍未有明确共识几小时(4-6 小时) 至 1-2 日终止当氧合能力出现改善时当没有进一步的好处时当并发症出现时Eg:氧气饱和度下降,低血压 俯卧位通气的注意事项七、总 结f 俯卧位通气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氧合状况,促进了患者的肺复张,加快痰 液排除,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减少了患者因氧合功能障碍导致的继发性脏器功能障碍及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