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3: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鱼类生态学考试大纲考试性质 鱼类生态学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渔业类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鱼类生态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鱼类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水产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鱼类生态学方面的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考查目标水域生态学理论考试涵盖基础生态学基本原理、水域生态学特性、鱼类个体生态学、水域生态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养殖水域生态系统应用与环
2、境修复等高等学校水域生态学的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4运用水域生态原理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水产生产中出现现象或实际问题。5结合特定的环境条件、生产实际,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基础生态学约15%鱼类个体生态学约15%水域生态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约40%养殖水域生态系统应用与环境修复约30%四、
3、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30分(10小题,每小题3分)判断题10分(10小题,每小题1分)简答题80分(8小题,每小题10分)论述题30分(2小题,每小题15分)考查内容一、基础生态学原理1鱼类生态学绪论 水域生态学的定义、地位及发展; 水域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及其水域环境生态系统的习性、结构、功能和演变;水域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即层次观、整体观、系统观、综合观、进化观。水域生态学的问题和前景;资源巨减、能源枯歇、生物入侵(转基因问题)、污染加剧等生态危机,导致水域环境生态破坏、生产力降,生产成本巨增和效益巨减等;2生态因子的分类和基本作用规律水域环境及其类型;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
4、特征;阈与率;适应性和生态幅,限制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定律;3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其生物适应光的生态作用即光强和光质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光强和光质的适应;光补偿点、生物的光周期和趋光性、生物昼夜垂直移动;温度的生态作用即温度变化的规律;“三基点”;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变温与温周期现象;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可分为冷害、冻害和霜害三种,生物对低温的适应(形态、生理、行为适应)、阿 伦 规 律、贝格曼规律、约丹定律;生物对高温的适应(形态、生理、行为适应)。溶解盐类的生态作用:各种盐类、气体、有机质等生态作用;溶解气体的生态作用:氧、氮和二氧化碳、硫化氢、沼气、氨、氢以及其他稀有气
5、体生态作用;其他非生物因子:水、土壤、pH: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二、鱼类个体生态学1鱼类年龄鱼类生活史、发育期和寿命及其影响因素;年轮的鉴别、标志;鉴定和分析鱼类年龄的材料与方法;年轮数目、年龄的计算、年龄组;依据渔获物长度组成分析年龄组成通常有长度频率法和长度换算法;渔获物年龄结构分析及其意义;种群年龄结构、年龄金字塔;渔获物年龄结构的分析方法;2生 长生长的基本概念和式型;影响鱼类生长的因子;生长的一般测定方法; 直接法测定生长率(体长或体重增长的百分数)如饲养法、野外采集法、标志放流法,间接法如年龄鉴定统计法、退算法;Lee氏现象;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体长-体重、丰满度、含脂量)、生长率(绝
6、对、相对和瞬时生长率)、生长比速、常数和指标、生长方程及其类型。3摄 食饵料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食谱;食性类型;食性研究;食物组成、形态结构的适应性;鱼类食物、食性变动规律。食物选择性:选择性指标、影响选择性的因子、最适索饵理论。摄食量和消化率:影响鱼类摄食量因素、充塞度与指数、摄食日节律;消化速率及其影响消化率的因子;食物能量分配流程;4鱼类对溶氧的要求与适应 氧离曲线、辅助呼吸器官;水体溶氧和二氧化碳的变化特点;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5繁殖与早期发育繁殖策略、技术和两性系统;性腺发育;性周期及其延续的时间;繁殖时间和场所;繁殖季节、产卵时间、产卵类型;产卵群体和繁殖力;性比、繁殖力及繁殖力
7、变异的规律与适应意义;性逆转、雌雄同体、全雌种群;繁殖方式和行为6 早期发育卵的质量、受精和发育;卵的成分和活性、种内卵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影响胚胎发育进程的因素与发育时序和积温相关;性别控制;仔鱼的生活方式、摄食和生长;影响仔鱼存活的生态学因子;饥饿和不可逆点;临界期;控制临界期表露的主要因子;潜在的临界期;7感觉、行为、分布与洄游鱼类的感觉;信息传递;鱼类对光、声、电行的行为反应;利用鱼类对光、声、电的不同反应进行辅助捕捞的方法即光渔法、声渔法、电渔法;世界淡水鱼类区划;同动物地理区划,三界六区,大陆漂移说、陆桥说;洄游的类型;洄游的原因和影响鱼类洄游的各种因素、定向机制;洄游的研究方法:切
8、断标志法、外部标记、内部标记、电子标记;三、鱼类生态学之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1种群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概念;种群动态研究;种群的基本特征;鱼类种群的特征鉴定方法;种群参数即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移;性比,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率、分布型等;种群的数量动态及调节:种群增长模型即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两种类型。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有种群增长、季节消长、不规则的或规则的(即周期性的)波动、种群暴发或大发生、种群平衡、种群的衰落和灭亡;生态入侵;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2种群的种内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密度效应(竞争)、性别生态学、求偶行为的复杂性、领域性和社会等级、利他行为、合作
9、行为。种群的种间关系:种间竞争;生态位-生态位和竞争排斥原理;捕食作用;寄生;共生;3群落生态学 群落的概念、群落基本特征、群落的命名;群落的组成;性质分析和数量特征。个体数量指标、综合数量指标、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结构;群落组织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实例,演替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直接与间接);4 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生态系统组分;生态系统结构即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生物结构)、食物链、食物网;五种类型食物链:捕食食物链、碎食食物链、寄生性食物链、腐生性食物链、混合食物链。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数量、生物量和能量金字塔
10、);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生态系统的物种流动含义、特点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能量形式与转化、生态系统能流服从(遵守)热力学定律、能量流动分析(能量流动方向、生态系统的动力、效率、能量流动模式、传递特点)、林德曼效率;生态系统生物生产:生物生产力、次级生产力、现存量及周转率、生产力的测定方法。生态系统的资源分解:物质分解过程、分解的意义、影响分解的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物质不灭定律和质能守恒定律、生物积累、生物浓缩、生物放大。“渔业碳汇”、渔业低碳技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即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文化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的特征、分类及其评估;5生态系统平衡及调节生态阈值、生态容量;生态系统主要靠反馈调控、多元重复补偿机制保持系统稳态;自然系统稳态机制,生态系统的各个水平都有稳态机制。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水域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四、养殖水域生态系统应用与环境修复1.生态系统应用水产养殖模式;水产养殖领域生态现象如生物入侵、生态系统原理的应用、技术应用;2鱼类生态系统优化及其研究方法3养殖水域生态系统修复的理论养殖水域生态系统修复的技术手段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