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高考)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三4月月考卷历 史 第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管子记载,齐桓公北伐,担心南方越国乘虚而入。管仲便动员齐国百姓“以矩游为乐”,“能游者赐十金”,最终在水战中“大败越人”。这说明当时()A社会尚武风气浓厚 B克服了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C列国争霸战争频繁 D意识到体育运动的军事价值【答案】D【解析】管仲动员齐国百姓“以矩游为乐”,“能游者赐十金”,最终在水战中“大败越人”,说明当时管仲意识到了矩游这种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军事价值,并充分利用最终实现了大败越人的目标,故选D项;题干中只
2、是说管仲充分动员和奖励齐国百姓进行矩游这种体育运动,结果起到了大败越国的作用,不能体现社会尚武风气浓厚,排除A项;题干提到的是管仲利用矩游体育运动的开展达到了大败越人的结果,并没有提到地理环境及其影响,也与其无关,排除B项;题干仅提到了齐国与他国的战争,并没有提到战争的性质及其频次,所以不能得出列国争霸战争频繁的结论,排除C项。2据睡虎地秦简等记载,秦朝百姓可按一定程序向官府借用官营作坊生产的铁农具,用后按时归还。如农具正常破损只需“为用书,受勿责”,即书面说明情况而无需赔偿。上述做法()A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B推动铁犁牛耕普及C促进了官营手工业发展 D减轻百姓赋役负担【答案】A【解析】秦朝
3、百姓可按一定程序向官府借用官营作坊生产的铁农具,铁农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故选A项;铁犁牛耕是在汉代才得到普及的,秦朝并没有普及,排除B项;题干说的是农民向官府借用铁农具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只与政府有关,而与农民无关,排除C项;题干中指的是农民借用铁制生产工具,属于生产力的改进,而与赋役负担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3640年,灭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附近)后,唐太宗不顾“糜费中华”等反对意见,在高昌故地设州县,并“每岁调发千余人,防遏其地”。这()A成为西域纳入中国版图的开始 B恢复了丝绸之路C实现了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 D促进了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唐太宗不
4、顾“糜费中华”等反对意见,在高昌故地设州县,并“每岁调发千余人,防遏其地”,这等于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采用与汉族一样的地方行政制度,这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有利于民族交融,故选D项;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成为西域纳入中国版图的开始,而不是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排除A项;唐太宗在高昌故地设州县,是加强对当地的统治,更好的保护丝绸之路,而不是恢复丝绸之路,排除B项;仅凭高昌一地设置州县,不能得出所有边疆地区都与内地治理一体化的结论,排除C项。4明代南京的典当铺, 在正德年间之前全由本地人开设,但到了万历年间,这些典当铺与其他绸缎铺、盐店,“皆为外省外郡富民所据矣”。这反映了当时()A商业竞争十分激烈
5、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松弛C商业经营规模扩大 D社会等级结构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这些典当铺与其他绸缎铺、盐店,皆为外省外郡富民所据矣”,可知万历年间后,由于商业竞争的加剧,导致南京地区的典当铺等多个本地行业被外省商人所占据,故选A项;明清时期,政府厉行专卖制度,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皆为外省外郡富民所据矣”说明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商业竞争关系的剧烈而不是商业规模的扩大,排除C项;明清时期社会等级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结构被打破,出现了“士商相混”的局面,排除D项。5鸦片战争后,天津的大公报刊登一则名为“有冤难伸”的社会广告,将控诉指向了整个官僚体系的
6、腐败;这种批判性很强的社会广告在申报中也屡见不鲜。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矛盾的尖锐性 B广告成为政治斗争的手段C广告实现功能转型 D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合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将控诉指向了整个官僚体系的腐败”“这种批判性很强的社会广告在申报中也屡见不鲜”,可知晚清时期封建官僚系统腐败极为严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容易导致当时的社会矛盾激化,故选A项;“这种批判性很强的社会广告在申报中也屡见不鲜”,可知这种广告只是近代民众表达内心不满的方式,并未上升到政治斗争的高度,排除B项;这种批判性很强的广告只是当时诸多类型广告中的一种,不具有普遍性,不能反映整个行业的功能转型,排除C项;辛丑条约签订后
7、,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合流,排除D项。61901年光绪皇帝发布诏书,令各省办学堂。江苏如皋县沙元炳随即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公立小学,1903年创办了公立如皋师范学堂,随后,多地都出现了学堂。这说明()A科举废除推动教育改革 B教育救国理念由此产生C新式教育体系完全建立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令各省办学堂”“多地都出现了学堂”,可知清政府对教育制度的改革很快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乡绅们的反映,各种新式学堂不断涌现,说明清末新政时期,我国的教育发展逐渐走向近代化,故选D项;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排除A项;教育救国的理念产生于19世纪
8、末期,排除B项;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颁布了新式学制、废除了科举制度,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基本建立,排除C项。71916年7月,孙中山在上海张园举办的茶话会上发表演讲,其主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可知孙中山认识到()A基层政权应大力提高行政效率 B必须依靠民众推翻北洋军阀政府C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D群众监督是保证官员廉政的途径【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人民有权行使对县议会、县长的选举、罢免权,人民有对法律的创制权和复议权,这表明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故选C项;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A
9、项;推翻北洋军阀政府与“人民有权行使对县议会、县长的选举、罢免权”不符,排除B项;人民有对法律的创制权和复议权不属于群众监督官员,排除D项。8为扩大红军的社会影响力,1936年8月1937年2月,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动参与长征的全军干部积极投稿,编制了一部关于长征的集体作品两万五千里。但该作品完成以后,并没有大量公开刊印,只是在党内高级干部中小范围传阅。这主要是因为()A国内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B西北地区印刷技术较为落后C中国共产党的处境日益恶化 D红军致力于反“围剿”的斗争【答案】A【解析】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共确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
10、联共抗日的主张,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这使得扩大红军社会影响力的两万五千里不能公开刊印(会影响抗战大局),故选A项;西北地区印刷技术并不落后,排除B项;长征胜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的处境转危为安,排除C项;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致力于反围剿的斗争”表述错误,排除D项。91948年,全国多数城市流通着美元、英镑、法郎、越币、葡币、印度卢比、缅币等各式各样的外币,除苏联及东北亚国家外,几乎周边国家和华侨较多国家的货币在中国市场流通中都被派上用场。这从侧面反映出()A列强加紧了对华侵略 B西方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C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 D国民政府开始融入世
11、界体系【答案】C【解析】1948年,多数城市流通着各种各样的外币,这说明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被人民抛弃,即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法币失去信誉,人民不得已使用外币,故选C项;此时处于解放战争后期,侵华主要国家是美国,“列强加紧了对华侵略”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48年,西方国家忙于重建,没有爆发经济危机,排除B项;材料强调国统区剧烈的通货膨胀为外国货币占领我国市场打开了大门,与“开始融入世界体系”无关,排除D项。101980年,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4元。同年,全国人大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为在中国境内住满一年的个人和虽然不在中国境内居住但是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
12、起征点确定为每月或每次800元。该法的实行()A解决了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异问题B明确了外国来华工作人员的纳税义务C反映出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普遍拉大D表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税收主要来源【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颁布个税法案,规定外国来华工作人员的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明确了他们的纳税义务,B项正确;按劳分配的原则下,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存在差距是正常现象,并没有因为法律颁布而消除,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无法说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普遍拉大,排除C项;个人所得税并不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排除D项。故选B项。11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是定形与不
13、定形的统一,是在永远运动变化着的,但变中有不变。他认为火在运动中具有自身规律和尺度,这个规律和尺度就是“逻各斯”,或者说是“道”,一切事物都遵循这个“道”。这一观点()A蕴含了理性主义精神 B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C揭示了宇宙基本法则 D体现了唯心主义的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火是定形与不定形的统一,是在永远运动变化着的,但变中有不变”“火在运动中具有自身规律和尺度,这个规律和尺度就是逻各斯,或者说是道,一切事物都遵循这个道”可知,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属于典型的朴素唯物主义,蕴含了理性主义精神,A项正确,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人
14、文的精神,得不出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排除B项;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正是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以数学为表达方式的科学理论,揭示了自然界用新的基本法则,排除C项。故选A项。121415世纪,意大利地区攀比成风,为女儿准备像样的嫁妆成为各阶层家庭的沉重负担,新郎家族也要为新娘准备奢华的服装和珠宝首饰等彩礼。1420年,威尼斯颁布禁奢法令,对嫁妆和彩礼等方面进行了限制。该法令的实施()A降低了当地的结婚率 B背离了人文精神C推动了海外殖民扩张 D有利于资本积累【答案】D【解析】禁奢法令有利于解决由奢侈引发的贫困和资本积累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早期阶段,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大作用是用于生产性的投资活动,因
15、此奢侈消费在当时的世俗政府看来是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必须加以抑制,以保证有限的资本尽可能投入到生产活动之中,D项正确;限制奢侈消费与结婚率降低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A项;限制奢侈消费,并不违背人文精神,排除B项;限制奢侈消费,增加资本积累,与推动对外殖民扩张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3由如图可知,作者认为17931848年法国()左为1793年两位平民的对话:一人说:我老婆刚生了一个男孩我不知道应该给他取什么名字?”另一人回答说:“要是我,就给他取名为凯撒,这至少是真正的共和派!” 右为1848年的场景:一位平民手拿报纸坚定地说:“我要选路易拿破仑(拿破仑侄子,后为第二帝国皇帝)。”版画作者:
16、【法国】古斯塔夫多雷(18321883年)A民主共和已成为政治共识 B启蒙运动扩展至社会底层C第三等级政治影响力增强 D民众对专制主义认识不清【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793年,路易十六被处死,英国等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法国大革命开始面临严重的危机。1793年6月,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代表法国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派,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法国大革命达到了高潮,因此有了左图百姓的看法。拿破仑在1804-1815年称帝,在拿破仑相关事件影响下,有了右图的看法,但是右图中的人忽略了法国大革命前的专制和拿破仑时期的不同,D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民主共和成为共识,排除A项;材料与启蒙运动无关,排除B
17、项;材料与第三等级的政治影响力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4有学者指出:“1871年公社之所以能够夺取政权,是因为刚在德国人手中吃了败仗的法国政府为了顶住一波对巴黎的围攻而武装了这座城市,但又无法解除武装,同时也因为这场败仗令很多巴黎人怒火中烧,认定政府是失败的罪魁祸首。”该观点()A肯定了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 B承认巴黎公社出现具有必然性C忽视了法国自身的社会问题 D否定了资产阶级政府的合法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学着认为巴黎公社能够夺取政权的原因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民众对政府失去信任,这一观点忽视了法国社会自身的问题,C项正确;材料与巴黎公社重要性无关,排除A项;材料的观点认为因为
18、普法战争战败才有巴黎公社,属于偶然性,排除B项;材料无否定资产阶级的层面,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图是1931年发表的一幅美国漫画。该漫画反映了当时美国()A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B民众迷茫无助的心态C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D经济一片繁荣的状况【答案】B【解析】据漫画内容可以看出,“就在拐角处”出现了很多的方向指向,使人不明白应该走向何方,这体现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民众迷茫无助的心态,B项正确;漫画内容无法体现贫富分化和政府的大力干预,排除AC项;1931年美国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一片繁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61952年4月,苏联在莫斯科举办民间性国际经济会议。该会议云集了东
19、西方各国商界精英,不仅探讨突破政治束缚、开展民间贸易的可能性,苏联、中国以及东欧各国还先后与西方各国商人签署了大量实质性的贸易协定。这说明()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激化 B美苏争霸的局势有所缓和C西欧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冷战对抗不符合时代潮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2年苏联在莫斯科举办民间性国际会议,并有贸易协定,通过这一事件可以冷战不利于商贸发展,D项正确;由“苏联在莫斯科举办民间性国际经济会议”可知这是民间行为,与资本主义阵营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美苏争霸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西欧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共52分。第1719题为
20、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据记载,东汉建武年间已经出现夜市。当时,夜市数量屈指可数,呈点状分布于西北、西南边境等地区。交易类型为商贸性夜市,有集市贸易和关市贸易,或以物易物,或货币交易。交易主体主要为本地居民、各地商人及匈奴等周边少数民族部落。摘编自倪根金汉代夜市考补材料二 1984年,广州设立了全国第一个灯光夜市西湖路灯光夜市,主要由个体户提供各类商品、服务。当时有人说:“今天欧美或日本的时装界推出什么新款时装,两天后香港的时装界就会生产出了一模一样的成品,一个星期后,广州的灯
21、光夜市上就可以见到这些衣服的影子了。”此后,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开办灯光夜市的热潮,如南京三牌楼夜市、上海彭浦夜市、厦门定安夜市等。摘编自王政淇等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夜间经济?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夜市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城市夜市热潮兴起的意义。(6分)【答案】(1)特点:数量少;分布分散;以商贸功能为主;交易方式多样;贸易主体多样等。(4分,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背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边疆地区的开发;农耕经济的进步;丝绸之路的影响等。(4分,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2)意义:丰富了人民生活;活跃了城乡经
22、济;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深化了改革开放;有利于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等。(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夜市数量屈指可数”可得,数量少;由材料一中的“呈点状分布于西北、西南边境等地区”可得,分布分散;由材料一“交易类型为商贸性夜市,有集市贸易和关市贸易”可得,以商贸功能为主;由材料一“或以物易物,或货币交易”可得,交易方式多样;由材料一“交易主体主要为本地居民、各地商人及匈奴等周边少数民族部落”可得,贸易主体多样等。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材料一中汉代夜市的分布、交易主体等和所学汉代政治、经济相关知识思考即可。具体来说,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经济上,边疆
23、地区的开发和农耕经济的进步以及丝绸之路的影响等。(2)从对人民生活、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与世界联系等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对人民生活来讲,由材料二“主要由个体户提供各类商品、服务”可得,丰富了人民生活;对经济发展来说,夜市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由此活跃了城乡经济;对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来说,由材料二“一个星期后,广州的灯光夜市上就可以见到这些衣服的影子了”可得,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对改革开放来说,深化了改革开放,也有利于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等。18博物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是国家公共资源的展示,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1753年,大英博物
24、馆正式诞生,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全书,规定由国家为大英博物馆提供财政上的支持。然而,上述规定在实际中多为一纸空文。19世纪开始,来自英国本土和世界各地的自然历史文物书籍收藏增长迅速。这一时期,英国议会对大英博物馆更加重视也更加慷慨,愿意花费公共资金来扩充藏品,管理和服务也得到了相应的改进。在19世纪以前,严格的参观资格申请和参观时间、人数的限制,使绝大部分英国民众被排除在参观者之外。1808年,将近半个世纪没有变更的准入卡制度被废止,进入博物馆参观学习的英国民众与日俱增。摘编自洪霞,谢小琴从精英掌控到大众文化空间材料二 大公司控制美国经济生活始于二十世纪初,一些大型艺术博物馆也开始发挥出它们的魅力
25、。先是由摩根家族赞助,而后又得到洛克菲勒家族支持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也是西半球最壮观的艺术殿堂。它多次举办规模宏大的国际展览,古埃及的图坦哈姆的墓葬、亚历山大的再发现、中国的青铜器、梵蒂冈收藏的艺术精品,美国观众都能一饱眼福。大公司则通过博物馆的陈列展出对社会情趣施加影响。摘编自冯承柏略论西方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益(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大英博物馆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分析博物馆的影响。(6分)【答案】(1)变化:国家管理从虚设到实质(或“国家从不重视到重视”);馆藏规模与种类增加;参观人员从严格限制到逐渐
26、放开(或:受众由精英转向大众)。(任意答两点即可,共4分)原因:英国政治制度的完善;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实力,政府加大对博物馆的投入;殖民扩张掠夺大量珍贵文物;自然科学的进步;启蒙运动推动平等思想的传播。(任意答两点即可2共4分)(2)影响: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艺术;丰富民众的社会生活社会情趣);传达国家精神;具有社会教育功能;促进世界文化交流。(每点2分,任意答三点即可,共6分)【解析】(1)据材料一“上述规定在实际中多为一纸空文”“英国议会对大英博物馆更加重视也更加慷慨”,可知政府对博物馆的管理逐渐从一纸空文到具体实践,体现了国家对博物馆的重视逐渐提高;据材料一“来自英国本土和世界各地的自然
27、历史文物书籍收藏增长迅速”,可知博物馆的藏品种类和规模不断增大;据材料二“使绝大部分英国民众被排除在参观者之外”“将近半个世纪没有变更的准入卡制度被废止”,可知英国博物馆的参观者数量不断增多,博物馆对参观人员的资格限制也逐渐放松。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恰好是去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工业化的开展使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渐上升,为政府支持博物馆的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工业革命的发展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步,使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而工业革命的进行也使得英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提高了人们的民主权利意识;最后,启蒙思想在十九世纪的传播,也为博物馆服务对象的大众化奠定了思想基础。
28、(2)据材料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也是西半球最壮观的艺术殿堂”,可知在大公司的支持下显现出极大的活力,这是对欧美艺术发展的肯定,也是对综合国力的认可,有利于传达美国的国家精神;据材料二“它多次举办规模宏大的国际展览”,可知有利于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明的交流;据材料二“古埃及的图坦哈姆的墓葬、亚历山大的再发现、中国的青铜器、梵蒂冈收藏的艺术精品”,可制有利于保存不同地区的文明成就,体现了对不同地区文明的保护和传承;据材料二“美国观众都能一饱眼福”“大公司则通过博物馆的陈列展出对社会情趣施加影响”,可知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情趣,拓展人们的精神视野,通过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对
29、人们的精神情趣形成一定的教化作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上图为中、美、日、德四国各自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比重变化图。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新世纪以来,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实力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2分)阐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攀升,占全球比重大大提高。而此时期的美国遭遇恐怖袭击、爆发金融危机,政府长期无法形成有效的应对之策,经济持续低迷,国内
30、生产总值难以大幅度提升,占全球比重呈下降趋势。综上,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差距的缩小,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10分)【解析】首先,据材料“中、美、日、德四国各自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比重变化图”可知,2000年以来,中国占全球GDP比重(%)不断上升,逐渐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即得出论题:新世纪以来,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实力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其次,结合所学进行阐述,结合所学可从中、美两个角度入手,新世纪以来,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1世纪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经济获得迅速
31、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攀升,占全球比重大大提高。而此时期的美国遭遇恐怖袭击(2001年,911恐怖袭击)、爆发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化成了全球性金融危机),政府长期无法形成有效的应对之策,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生产总值难以大幅度提升,占全球比重呈下降趋势。最后,总结升华,综上,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差距的缩小,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第2022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1950年9月25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评选出劳动模范共计464人,其中
32、工业模范208人,农业模范198人,部队模范58人。劳模代表人物主要有太行山农业生产互助组的带头人李顺达,大同煤矿工人马六孩等。1956年4月30日,全国先进生产者会议在北京召开,评选出的先进生产者代表共计4703人,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等行业劳模所占比例较高。先进生产者代表人物主要有孟泰、林巧稚、华罗庚、钱学森等。会议以全体代表名义给全国职工写了一封信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的社会主义工业大国,号召全国职工“要把建设社会主义当作自己的切身事业”“要和其他阶层的人民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全国各行业、各条战线的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在会议期间欢聚一堂,交流经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开展。商
33、编自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等(1)指出1956年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活动的新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2)概括新中国初期劳模表彰活动的意义。(6分)【答案】(1)变化: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等行业劳模所占比例较高,突出科学家的地位。原因:一五计划的开展;三大改造的完成;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 (2)意义:激发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客观上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党的热爱;劳动者个人价值的实现同国家的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价值观念的共振,进而转化成为一 种全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行为,形成了新的社会风气;加速一五计划的完成。【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
34、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等行业劳模所占比例较高。先进生产者代表人物主要有孟泰、林巧稚、华罗庚、钱学森等”可知,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等行业劳模所占比例较高,突出科学家的地位。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一五计划的开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因此科学家的地位逐渐凸显。(2)意义:劳模评选激发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客观上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党的热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劳模表彰使得劳动者个人价值的实现同国家的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价值观念的共振,进而转化成为一种全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行为,形成了新的社会风气;劳模表
35、彰加速了一五计划的完成。2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1973年6月勃列日涅夫访问了美国。苏联当时经济比较困难,希望同美国达成以互利为基础的,广泛的经济合作协议。尼克松同毛泽东主席进行的“世纪性首脑会晤”后,苏联意识到它经不起在两条战线上遭到攻击,一直想驱散“一个噩梦美国和中国建立针对苏联的轴心的可能性”。同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受到窃听事件的严重困扰,加之美国受到通货膨胀、美元危机的震荡,国际地位和影响明显下降,因此希望此次访问能够产生有利于尼克松的影响。访美期间,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等人进行了多次会谈。会晤结果,双方签署了“厚厚一套文件”:苏美联合公
36、报苏美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苏美关于进一步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的基本原则苏美农业协定苏美关于世界海洋研究协定苏美关于运输协定苏美关于接触、交流和合作总协定等。美苏双方出于各自的需要,极力渲染会晤的“友好”气氛,宣扬取得的所谓“成果”。然而,世界舆论却颇感担心。有报刊指出,这些协定“绝不意味着双方基本斗争的结束。这种斗争是由于对立的思想、信仰,对立的历史结构所决定的。两个大国的接近没有使斗争停止,而只是使斗争改变了形式。”摘编自国际关系史第十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勃列日涅夫访美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勃列日涅夫访美的意义及局限。(6分)【答案】(1)
37、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突显,经济改革效果不明显;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实力受损;越南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日本、欧洲经济复兴,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金融霸权一度受损;尼克松陷入窃听丑闻等。 (2)意义: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冷战和争霸的紧张氛围;签订了防止核战争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条约,避免了核战争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交流与合作;一定程度稳定了世界局势,避免了大国直接冲突等。局限:未能弥合美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美苏的利益冲突;美苏避免直接冲突,但却加强了对其他国家的干涉,导致代理人战争的发生等。【解析】
38、(1)根据材料“1973年苏联当时经济比较困难”得出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突显,经济改革效果不明显;根据材料“苏联意识到它经不起在两条战线上遭到攻击”并结合所学得出中苏关系恶化;根据材料“1973年”并结合所学得出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根据材料“加之美国受到通货膨胀、美元危机的震荡”得出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实力受损;根据材料“1973年”并结合所学得出越南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结合所学日本、欧洲经济发展情况得出日本、欧洲经济复兴,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根据材料“美元危机的震荡,国际地位和影响明显下降”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金融霸权一度受损;根据材料“美国总统尼克松受到窃听事件的严重困扰”得
39、出尼克松陷入窃听丑闻等。(2)意义:根据材料“美苏双方出于各自的需要,极力渲染会晤的友好气氛”得出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冷战和争霸的紧张氛围;根据材料“苏美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得出签订了防止核战争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条约,避免了核战争的发生;根据材料“苏美农业协定苏美关于世界海洋研究协定苏美关于运输协定苏美关于接触、交流和合作总协定”得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交流与合作;根据材料“两个大国的接近没有使斗争停止,而只是使斗争改变了形式”得出一定程度稳定了世界局势,避免了大国直接冲突等。局限:根据材料“绝不意味着双方基本斗争的结束。这种斗争是由于对立的思想、信仰,对立的历史结构所决定的”得出未能弥合美苏
40、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根据材料“只是使斗争改变了形式”得出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美苏的利益冲突;结合所学美苏争霸的影响得出美苏避免直接冲突,但却加强了对其他国家的干涉,导致代理人战争的发生等。2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王贞仪(17681797),清代女天文学家、算学家。其祖父宣化知府王者辅,精通历算,藏书丰富。王贞仪年少时随家人游历多地,多遇良师益友。她钻研历代天文著作,也了解哥白尼和第谷的学说。她纠正了古人春分点逐渐东移的错误观点,还认识到恒星隐现、昼夜长短均与地理纬度相关。她以简单方法做日月食实验,并对食分问题有所推进,其阐述与现代天
41、文学基本相符。王贞仪撰有德风亭集星象图释筹算易知重订策算证伪西洋筹算增删等著作,可惜绝大部分失传,其人其学也一直鲜为世人提及。王贞仪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自然杂志将她选入“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摘编自周小李清代才女王贞仪科学生涯述略等(1)指出王贞仪取得科学成就的条件。(6分)(2)评述王贞仪及其著作的历史命运。(6分)【答案】(1)条件:社会经济的繁荣;中西文化的交流;良好的家学渊源;丰富的人生阅历;勤于钻研、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等。(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2)王贞仪和她的著作长期未受到世人关注;明清时期封闭保守的社会环境,阻碍
42、了近代科学的成长,不利于王贞仪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著作的价值也长期未被重视;但王贞仪自强不息、追求真理,探索钻研的精神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王贞仪和她的科学成就值得后世的认可与景仰等。(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解析】(1)首先要考虑时代背景,即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为王贞仪取得科学成就提供了时代条件;然后考虑王贞仪的家庭与个人条件,由材料“其祖父宣化知府王者辅,精通历算,藏书丰富”可得,个人良好的家学渊源;由材料中的“王贞仪年少时随家人游历多地,多遇良师益友”可得,丰富的人生阅历;由材料“她钻研历代天文著作,也了解哥白尼和第谷的学说。她纠正了古人春分点逐渐东移的
43、错误观点,还认识到恒星隐现、昼夜长短均与地理纬度相关。她以简单方法做日月食实验,并对食分问题有所推进,其阐述与现代天文学基本相符”可得,勤于钻研、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2)注意审题,题目要求评述,也就是先要叙述王贞仪及其著作的历史命运,然后再评价其命运,而且要注意一分为二的进行辩证分析。首先,由材料中的“王贞仪撰有德风亭集星象图释筹算易知重订策算证伪西洋筹算增删等著作,可惜绝大部分失传,其人其学也一直鲜为世人提及”可得,王贞仪和她的著作长期未受到世人关注,这是王贞仪及其作品在当时的命运;然后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评价这一命运形成的原因,即明清时期封闭保守的社会环境,阻碍了近代科学的成长,同时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下,也不利于王贞仪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著作的价值也长期未被重视。另一方面,由材料中的“王贞仪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自然杂志将她选入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可知,王贞仪和她的科学成就得到后世的认可与景仰,这是后来的历史命运,究其原因,应该是王贞仪自强不息、追求真理,探索钻研的精神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