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详述(doc 54页).doc

上传人(卖家):欢乐马 文档编号:278030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详述(doc 5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详述(doc 5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详述(doc 54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详述(doc 54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详述(doc 54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1.0.1 综合布线系统(GCS)应是开放式结构,应能支持电话及多种 计算机数据系统,还应能支持会 议电视、监视电视等系统的需要。 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该结构下的每个分支子系统 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对每个分支单元系统改动都不影响其他子系 统。 只要改变结点连接就可使网络的星型、总线、环型等各种类型 网络间进行转换。 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开放式的结构并应能支持当前 普遍采用的各种 局部网络及计算机系统:主要有 RS-232-C(同步/ 异步),星型网(Star)局域/广域网(LAN/WAN)王安网(Wang

2、 OI S/VS)令牌网(Token Ring)以太网(Ethernet)光缆分布数据接口 (FDDI)等。 1.0.2 本规范参考 ISO/IEC11801客户建筑物电缆通用敷设要求国 际标准的规定,将建筑物综合布 线系统分为六个子系统: 1. 工作区子系统 2. 配线(水平)子系统 3. 干线(垂直)子系统 4. 设备间子系统 5. 管理子系统 6. 建筑群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软线)组成,它包 括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所 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输入/ 输出(I/O)之间搭接。相当于电话配线系统中连接话机的用户线及 话机终端部分。在智能楼布线系统中工作区

3、用术语服务区(coverag earea)替代,通常服务区大于工作区。 配线子系统,它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相当于电话配 线系统中配线电缆或连接 到用户出线盒的用户线部分。 干线子系统,它提供建筑物的干线电缆的路由。该子系统由不县电缆 组成,或者由电缆和光滥以 及将此干线连接到相关的支撑硬件组合 而成。 相当于电话配线系统中干线电缆。 设备间子系统把中继线交叉连接处和布线交叉连接处连接到功用系 统设备上。由设备中的电缆、 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它把功 用系统 设备的各种不同设备互连起来。相当于电话配线系统中的站 内配线设备及电缆、导线连接部分。 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和输入/输

4、出(I/O)组成,为连接其它子系 统提供连接手段。相当于电话 配系统中每层配线箱或电话分线盒部 分。 建筑群子系统由一个建筑物中的电缆延伸到建筑群的另外一些建设 物中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它 提供楼群之间通信设施所需的硬件。 其中有电缆、 光缆和防止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建筑物的电气保护设 备。相当于电话配线重点电缆保护箱及各建筑物之间 的干线电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结构 如图 1.02-1 所示: 综合布线系统示意图如图 1.0.2-2 所示: 1.0.3 智能建筑与智能建筑园区的工程设计,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适当型级的综合布线系统,宜符合下列要求: 1、基本型,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

5、标准较低的场合,用铜芯对 绞电缆组网。 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配置: 1. 每个工作区有一个信息插座; 2. 每个工作区的配丝电缆为 1 条 4 对绞电缆; 3. 采用夹接式交接硬件; 4. 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 2 对对绞线。 2、增强型,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中等配置标准的场合,用铜芯对 较电缆组网。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配置: 1. 每个工作区有二个或以上信息插座; 2. 每个工作区的配线电缆为 2 条 4 对对绞电缆; 3. 采用增值接式或插接交接硬件; 4. 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由对对绞线。 3、综合型,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高的场合,用光缆和 铜芯对绞电缆混合组网。综合型

6、综 合布线系统配置应在基本型和增 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 所有基本型、增强型、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都支持话音/数据等系统, 能随工程的需要转向更高 功能的布线系统。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 于:支持话音/数据服务所采用的方式,在移动和重新布局时实 施线路管理的灵活性。 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大多数能支持话音/数据,其特点为: 1、是一种富有价格竞争力的综合布线方案,能支持所有话音和数据 的应用; 2、应用于话音、话音/数据或高速数据; 3、便于技术人员管理; 4、采用气体放电管式过压保护和能够自复的过渡保护; 5、能支持多种计算机系统数据的传输。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不仅具有增强功能,而且

7、还可提供发展余地。它 支持话音和数据应用,并可按需要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特点: 1、每个工作区有二个信息插座,不仅激动灵活,而且功能齐全; 2、任何一个信息插座都可提供话音和高速数据应用; 3、可统一色标,按需要可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 4、是一个能为多个数据设备创作部门环境能够服务的经济有效的综 合布线方案; 5、采用气体放电管式过压保护和能够自复的过流保护;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引入光缆, 可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智 能大楼,其余特点与基本型或增强型机同。 条文中对绞电缆系指具有特殊交叉方式及材料结构能够传输高速率 数字信号的电缆,非一般市话电缆。 条文中夹接式交接硬

8、件系统系指夹接、绕接固定连接的交接设备。插 接式交接硬件系指用插头、插座连接的交接设备。 1.0.4 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数据系统的传输速率要求,并 应选用相应等级的缆线和传输设备。 计算机系统传输速率要求见表 1.0.4 所示 表 1.0.4 传输速率要求 规程 传输速率要求(bit/s) RS-232 20K DCP 100K Star LA NI 1M IBM327 0 1M10M 4Mtoke n Ring 4M 10BASE- T 10M 16M To ken Rin g 16M TP-PMD /CDDI 100M 100BAS E-T 100M ATM 155M/622M

9、1.0. 5 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电话、数据、电视系统的传输 标准要求。 1.0.6 综合布线系统的分级和传输距离限值应符合表 1.0.6 所列的规 定: 表 1.0.6 系统分级和传输距离限值表 注:1、 100m 距离包括连接软线/跳线、工作区和设备区接线在内的 10m 允许总长度, 链路的技术条件按 90m 水平电缆, 7.5m 长的连接 电缆及同类的 3 个连接器来考虑,如果采用综合性的工作和设备区 电缆附加总长度不大于 7.5m,则此类用途是有效的。 2 、3000m 是国际标准范围规定的极限,不是介质极限。 3、 关于距离大于水平电缆子系统中的长度为 100m 对绞电缆,应

10、协 商可行的应用标准。 系统分级和传输距离限值采用 ISO/IEC11801:1995(E)国际标准, 该标准着眼于各式计算机网络的要求。 当综合布线系统应用于公用电 话网 或公用数据通信等其他用途时,应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进行设 计。在表中规定 100 和 150 两种规格,是根据 YD/T838.14-199 6通信行业标准制订的。 我国规定 不生产 120 的产品,但考虑到已建和在建的工程已采用了国外引进 120 的产品, 施工验收时可参考相关 标准妥善解决, 新建工程不允 许再采用 120 的产品。 1.0.7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网和各段缆线的长度限值应符合图 1.0.7 所 示的规定:

11、1.0.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选用的电缆、光缆、各种连接电缆、 跳线,以及配线设备等所有硬件设施,均应符合 ISO/IEC11801:19 95(E) 国际标准的各项规定,确保系统指标得以实施。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应按照近期和远期通信业务、计算机网络拓 扑结构等需要,选用合适的综合布线硬件设施,选用产品的各项指标 应高于系统指标,才能保证系统指标得以满足,但不一定越高越好, 选得太高,回增加工程造价,选得太低,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应当恰 如其分。 1.0.9 综合布线系统应设置汉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人工登录与综 合布线系统相关的硬件设施的工作状态信息,包括:社别和缆线的用 途, 使用部

12、门,组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传呼素信息速率、终端设 备配置状况, 占用硬件编号, 色标, 链路的功能和各项主要特征参数, 链路的完好状况, 故障记录等内容。还应登录设备位置和缆线走向 等内容,例如:建筑物名称,位置,区号,楼层号,房间号等内容。 考虑到综合布线系统适用于各种通信业务和计算机网络等多种服务, 而且也适用于各个单位或部门共同使用同一个大楼的综合布线系统, 使用管 理跟不上,将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为了保证综合布线系统 的运行善能够一目了然,规范规定设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人工登 录各种运行状态,便于 操作人员迅速准确地调度应用和及时处理故 障状况。 1.0.10 在系统设计时,全系统所

13、选的缆线,连接硬件、跳线、连接线 等必须与选定的类别相一致。如采用屏蔽措施时,则全系统必须按屏 蔽设计。 在系统设计时,若选用 5 类标准,则缆线,连接硬件、跳线、连接线 等全系统必须都为 5 类,才能保证系统为 5 类。如果采用屏蔽措施, 则全系统所有部件都应选用带屏蔽的硬件, 而且按设计要求作良好的 接地,才能保证屏蔽效果。 2 2、系统指标、系统指标 本章规定的系统指标,均参考 ISO/IEC11801 国际标准的相关部分。 有关电缆、连接硬件等产品标准也应符合国际标准。 2.0. 1 综合布线系统链路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包括两端的连接硬 件、跳线和工作区连接电缆在内,应符合表 2.0.

14、1 的规定: 表 2.0.1 链路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表 最大衰减限值(dB) A 级 B 级 C 级 D 级 0.1 1.0 4.0 1 0.0 1 6.0 2 0.0 3 1.25 62.5 100.0 16 5.5 5. 8 3.7 6. 6 1 0.7 1 4.0 2.5 4. 8 7.5 9. 4 1 0.5 1 3.1 1 8.4 2 3.2 注:要求将各点连成曲线后,测试的曲线全部应在标准曲线的限值范 围之内。 2.0. 2 综合布线系统任意两线对之间的近端串音衰减限值,2.0. 包 括两端的连接硬件、跳线和工作区连接电缆在内(但不 2.0. 包括设 备 2.0. 连接器),2.0

15、. 应符合表 2.0.2 的规定: 表 2.0.2 线对间最低端串音衰减限值表 最低端串音衰减限值(dB) A 级 B 级 C 级 D 级 0.1 1.0 4.0 1 0.0 1 6.0 2 0.0 3 1.25 62.5 100.0 27 40 25 39 29 23 19 54 45 39 36 35 32 27 24 注:1 所有其他音源的噪声应比全部应用频率的串音噪声低 10db 2 在大对数主干电缆中,最坏线对的近端串音衰减值,应以功率累计 数来衡量。 3 桥接分岔或多组合电缆,以及连接到多重信息插座的电缆,任一对 称电缆组或单元之间的近端串音衰减至少要比单一组合的 4 对电缆 的近

16、端串音衰减好一个数值。 =6dB+10lg(n+1)dB 式中:n 为电缆中非光纤的对称电缆组数。 2.0. 3 综合布线系统中任一电缆接口处的反射衰减限值, 应符合表 2. 0.3 的规定: 表 2.0.3 电缆接口处最小反射衰减限值表 最小反射衰减限值 C 级 D 级 1f10 18 18 10f16 15 15 16f20 15 20f100 10 2.0. 4 综合布线系统链路衰减与近端串音衰减的比率(ACR),2.0. 应符合表 2.0.4 的规定: 表 2.0.4-1 最小 ACR 限值表 最小 ACR 限值(dB) D 级 0.1 1.0 4.0 10. 0 16.0 20.0

17、31. 25 62.5 100.0 40 35 30 28 2 3 13 4 注:1 ACR(dB)=aN-a(dB) 式中:N-任意两线对间的近端串音衰减 -链路传输的衰减值 2 本表所列的 ACR 值优于计算值,在衰减和 串音衰减之间允许有一定限度的权衡选择,其选择范 围如表 2.0.4- 2 所示。 表 2.0.4-2 衰减和近端串音衰减的选择极限表 频率 (MHz) 最大衰减量(d B/100m) 最小近端串音衰减量在 100m 时的(dB) 20 8 41 31.25 10.3 39 62.5 15 33 100 19 29 综合布线系统链路衰减与近端衰减的比率 (ACR) , 以

18、100MHz 为例, 表 2.0.4-1 中规定为 4 dB,表 2.0.4-2 中规定为 10 dB,而按照表 2. 0.1 和表 2.0.2 相减得到 0.8 dB,ACR 出现 3 个数值,设计时应按照 使用要求合理选用。 2.0.5 综合布线系统线对的直流环路电阻限值,当系统分级和传输距 离在 1.0.6 规定的情况下,应符合表 2.0.5 的规定: 表 2.0.5 直流环路电阻限值表 链路级别 A 级 B 级 C 级 D级 最大环路电阻 () 560 170 40 40 注:100 对绞电缆的直流环路电阻值应为 19.2/100m;150 对绞电缆 的直流环路电阻值应为 12/100

19、m。 2.0.6 综合布线系统线对的传播延迟限值,应符合表 2.0.6 的规定: 表 2.0.6 最大传播延迟限值表 测量频率级别 延迟 ( (MHz) s) 0.01 A 20 ? 1 B 5 10 C 1 30 D 1 注:配线(水平)子系统的最大传播延迟不得超过 1s。 2.0.7 综合布线系统的纵向差分转换衰减(平衡)限值,应符合表 2. 0.7 的规定: 表 2.0.7 纵向差分转换衰减限值表 最小纵向差分转换衰减限值表(dB) A 级 B 级 C 级 D 级 0.1 30 45 35 40 1.0 20 30 40 4.0 待定 待定 10.0 25 30 16.0 待定 待定 2

20、0.0 待定 待定 100 待定 注:纵向差分转换衰减的测试方法正在研究。 2.0. 8 综合布线系统光缆波长窗口的各项参数,应符合表 2.0.8 的规 定: 表 2.0.8 光缆波长窗口参数表 光纤模式,标 称波长(nm) 下 限 (n m) 上 限 (n m) 基准试 验波长 (nm) 最大光谱宽度 FWHM(nm) 多模 850 790 910 850 50 多模 1300 128 5 133 0 1300 150 单模 1310 128 8 133 9 1310 10 单模 1550 1521571550 10 5 5 注:1 多模光纤:芯线标称直径为 62.5/125 或 50/12

21、5; 850 nm 波 长的最大衰减为 3.5 dB/km;最小模式带宽为 200MHzkm 1300 nm 波 长时最大衰减为 1 dB/km;最小模式带宽为 500MHzkm 2 单模光纤: 芯线应符合 IEC793-2,型号 BI 和 ITU-TG.652 标准; 1310 n6ps/ knnm。 3 光纤连接硬件:最大衰减 0.5 dB;最小反射衰减:多模 20 dB,单模 26dB。 表 2.0.8 注的内容是光纤和光纤连接硬件的基本要求,本规范引用 I SO/IEC11801 国际标准的相关部分。 注 1 中最小模式带宽为 1 km 长 度光纤的带宽,而在表 2.0.10 中规定的

22、是链路的最小模式带宽,本 规范在 1.0.6 条中规定多模光纤的最大链路长度为 2 km,因此,链 路的最小模式带宽分别为 100MHz(850nm 波长)和 2500 MHz(1300n m 波长)。 2.0. 9 综合布线系统的光缆,在 2.0.8 条规定各项参数的条件下,光 纤链路可允许的最大传输距离,应符合表 2.0.9 的规定: 表 2.0.9 光纤链路允许最大传输距离表 多模衰减值(dB) 单模衰减值(dB) 850(nm) 1300 (n13101550 m) (n m) (n m) 配线(水平) 子系统 100 2.5 2.2 2. 2 2. 2 干线(垂直) 子系统 500

23、3.9 2.6 2. 7 2. 7 建筑群子系 统 1500 7.4 3.6 3. 6 3. 6 注:1 表中规定的链路长度,是在采用符合 2.0.8 条规定的光缆和光 纤连接硬件的条件下,允许的最大距离。 2 对于短距离的应用场合, 应插入光衰减器,保证达到表中规定的衰减值。 2.0. 10 综合布线系统多模光纤链路的最小光学模式带宽,应符合表 2.0.10 的规定: 表 2.0.10 多模光纤链路的光学模式带宽表 标称波长(nm) 最小光学模式带宽(MH z) 850 100 1300 250 注:单模光纤链路的光学模式带宽,ISO/IEC11801:1995(E)尚未 作出决定。 2.0

24、. 11 综合布线系统光纤链路任一接口的光学反射衰减限值,应符 合表 2.0.11 的规定: 表 2.0.11 光纤链路的光学反射衰减限值表 光纤模式,标称波长(n m) 最小反射衰减限值(dB) 多模 850 20 多模 1300 20 单模 1310 26 单模 1550 26 2.0. 12 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与设备 2.0. 之间的相互连接应注意阻 抗匹配和平衡与不 2.0. 平衡的转换适配。特性阻抗的分类应符合 10 0、150 两类标 2.0. 准,2.0. 其允许偏差值为 15(适用于频率1M Nz)。 3.0.2 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要求: 1、在设备连接器处采用不同信

25、息插座的连接器时,可以用专用电缆 或适配器; 2、当在单一信息插座上开通 ISDN 业务时,宜用网络终端适配器; 3、在配线(水平)子系统中选用的电缆类别(介质)不同于设备所 需的电缆类别(介质)时,宜采用适配器; 4、 在连接使用不同信号的数模转换或数据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 宜采用适配器; 5、对于网络规程的兼容性,可用配合适配器; 6、根据工作区内不同的电信终端设备可配备相应的终端适配器。 3 3、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 3.0.1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 作区子系统应由配线(水平)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 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一

26、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可按 5-10m 2 估算,每个工作区设置一个电话机或计算机终端设备,或按用户要 求设置。工作区的每一个信息插座均宜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计算 机、电视机及监视器等终端设备的设置和安装。 3.0.2 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要求: 1、在设备连接器处采用不同信息插座的连接器时,可以用专用电缆 或适配器; 2、当在单一信息插座上开通 ISDN 业务时,宜用网络终端适配器; 3、在配线(水平)子系统中选用的电缆类别(介质)不同于设备所 需的电缆类别(介质)时,宜采用适配器; 4、 在连接使用不同信号的数模转换或数据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 宜采用适配器; 5、对于网络规程的兼

27、容性,可用配合适配器; 6、根据工作区内不同的电信终端设备可配备相应的终端适配器。 4 4、配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 4.0.1 配线子系统宜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每层配线设备至信息插 座的配线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 配线子系统用于每层配线(水平)电缆的统称。 4.0.2 配线子系统应根据下列要求进行设计: 1、根据工程提出近期和远期的终端设备要求; 2、每层需要安装的信息插座数量及其位置; 3、终端将来可能产生移动、修改和重新安排的详细情况; 4、一次性建设与分期建设的方案比较。 4.0.3 配线子系统宜采用 4 对对绞电缆。配线子系统在高速率应用的 场合,宜采用光缆。配线子系统根据

28、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应在 二级交接间、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以构成电话、 数据、电视系统并进行管理。 4.0.2 配线电缆宜选用普通型铜芯对绞电缆。 配线电缆的选择,详见第 2 章的条纹说明。 4.0.2 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宜按下列原则选用: 1、单个连接的 8 芯插座宜用于基本型系统; 2、双个连接的 8 芯插座宜用于增强型系统; 一个给定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可采用多种类型的信息插座。 4.0.6 配线子系统电缆长度应为 90m 以内。 4.0.7 信息插座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 5 5、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 5.0.1 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

29、各楼层 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干线子系统用于楼层之间垂直干线电缆的统 称。 5.0.2 在确定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之前,必须确定电缆中 话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对于基本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 2 对;对 于增强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 3 对对绞线。 对于综合型每个工作区可在 基本型或增强型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 5.0.3 应选择干线电缆最短,最安全和最经济的路由。宜选择带门的 封闭型通道敷设干线电缆。 建筑物有两大类型的通道,封闭型和开放型。封闭型通道是指一连串 上下对齐的交接间,每层楼都有一间,利用电缆竖井、电缆孔、管道 电缆、电缆桥架等穿过这些房间的地板层。每个交接间通常还有一些 便

30、于固定电缆的设施和消防装置。 开放型通道是指从建筑物的地下室 到楼顶的一个开放空间、中间没有任何楼板隔开,例如:通风或电梯 通道,不能敷设干线子系统电缆。 5.0.4 干线电缆可采用点对点端接,也可采用分之递减端接以及电缆 直接连接方法。 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接合方法,干线子系统每根干线电缆 直接延伸到指定的楼层和交接间。保护箱分出若干根小电缆,它们分 别延伸到每个交接间或每个楼层,并端接于目的地的连接硬件。 而电缆直接连接方法是特殊情况使用的技术。 一种情况是一个楼层的 所有水平端接都集中在干线交接间,另一处情况是二级交接间太小, 在干线交接间完成端接。 5.0.5 如果设备间与计算

31、机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而且需要把话音电 缆连至计算机机房, 则宜在设计中选取不同的干线电缆或干线电缆的 不同部分来分别满足不同路由话音和数据的需要。当需要时,也可采 用光缆系统予以满足。 6 6、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 6.0.1 设备间是在每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 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 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 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 组成。 设备间系统的电话、数据、计算机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宜合设 在一个房内。必要时,出可以分别设置,但程控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 主机房离设备间的距离不宜太远。 6.0.2 设备间

32、内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宜采用色标区别个类用途的配线 区。 6.0.3 设备间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 内容,综合考虑确定。 7 7、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 7.0.1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每层配线设备的房间内。管理子系统应由交 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提供了与其它子系统连接的手段。 交接使得有可能安排或 重新安排路由, 因而通信线路能够延续到连接建筑物内部的各个信息 插座,从而实现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 7.0.2 管理子系统提供了与其它子系统连接的手段。交接场的结构取 决于工作区、 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选用的硬件。 在管理规模大

33、、 复杂、 有二级交接间时,才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在管理点,宜根据应用环 境用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 单点管理位于设备间里面的交换机附近,通过线路不进行跳线管理, 直接连至用户房间或服务接线间里面的第二个接线交接区。 双点管理 交接间外, 还设置第二个可管理的交接。 双交接为经过二级交接设备。 在每个交接区实现线路管理的方式是在各色标场之间接上跨接线或 插接线,这些色标用来分别标明该场是干线电缆、配线电缆或设备端 接点。这些场通常分别分配给指定的接线块,而接线块则按垂直或水 平结构进行排列。 7.0.3 交接区应有良好的标记系统,如建筑物名称、建筑物位置、区 号、起始点和功能等标志。 综

34、合布线系统使用了三种标记:电缆标记、场标记和插入标记。其中 插入标记最常用。这些标记通常是硬纸片或其他方式,由安装人员在 需要时取下来使用。 7.0. 4 交接间及二级交接间的本线设备宜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 配线区 7.0.5 交接设备连接方式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楼层上的线路较少进行修改、移位或重新组合时,宜使用夹接线 方式; 2 在经常西药重组线路时宜使用插接线方式。 7.0.6 在交接场之间应留出空间,以便容纳未来扩充的交接硬件。 8 8、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8.0. 1 建筑群子系统由二个及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电视系统组 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 其连接各建筑物

35、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 (CD),组成建筑群子系统。 8.0.2 建筑群子系统宜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管道内敷设的铜缆或 光缆应遵循电话管道和人孔的各项设计规定。 此外安装时至少应予留 1-2 个备用管孔,以供扩充之用。 8.0. 3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直埋沟内敷设时, 如果在同一沟内埋入了其 他的图像、监控电缆,应设立明显的共用标 志。 8.0. 4 对于 8.0.1、8.0.2、8.0.3 建筑群子系统电缆敷设方式的优缺 点如表 8.0.1 所示。 表 8.0.1 电缆敷设方式 方 式 优点 管 道 内 提供最佳的机械保护, 任何 时候都可以敷设电缆, 电缆 的敷设,扩充都很容易,能 保持道路

36、和建筑物的外貌 整齐。 挖沟,开管道, 建入孔的初次 投资较高。 直 埋 提供某种程度的机械保护, 保持道路和建筑物的外貌 整齐,初次投资较低。 扩容和跟换电 缆时会破坏道 路和建筑物的 外貌整齐。 架 空 如果本来有电杆, 则成本最 低。 没有提供机械 保护,安全性 差,影响建筑 物美观。 9、光缆传输系统 9.0. 1 当综合布线系统需要在一个建筑群之间的长距离线路传输, 建筑内线路将电话、计算机、集线器、专用交换机和其它信息系统组 成高速率网络, 或者外界与其它网络特别与电力网络一起敷设有抗电 磁干扰要求时宜采用光缆数字复用设备,作为传输媒介。光缆传输系 统应能满足建筑与建筑群环境对电话

37、、数据、计算机、电视等综合传 输要求,当用于计算机局域网络时,宜采用多模光缆;作为公用电话 或数据网的一部分时应采用单模光缆。 光缆传输系统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传输更多的信息量,适合大规模 的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目前已能提供实用的光缆传输设备、器件及光 缆。 综合布线系统,综合话音、数据、会议电视、监视电视等多种信息系 统,使用光缆可增长传输距离,因此综合布线系统是光缆和铜缆组成 的集成分布网络系统。光缆传输系统可组成抗电磁干扰的网路。 一般多模光缆适用于短距离的计算机局域网络, 如果用于公用电话网 数据网采用相适应规格的光缆系统为好。 9.0. 2 综合布线系统的交接硬件采用光缆部件时, 设备

38、间可作为光缆 主交接场的设置地点。 干线光缆从这个集中的端接和进出口点出发延 伸到其它搂层,爱各楼层经过光缆及连接装置烟水平方向分布光缆。 9.0. 3 光缆传输系统应使用标准单元光缆连接器, 连接器可端接于光 缆交接单元,陶瓷头的连接应保证每个连接点的衰减不大于 0.4dB。 塑料头的连接器每个连接点的衰减不大于 0.5 dB。 对于陶瓷头的 ST连接器, 每 1000 次重新连接所引起的衰减变化量 小于 0.2 dB。对于塑料头的 ST连接器,每 200 次重新连接所引起 的衰减变化量小于 0.2 dB。 无论是那种型号的 ST连接器, 安装一个连接器所需的平均时间为 1 6 分钟。但同时

39、安装 12 个 ST连接器,则每个连接器的平均安装时 间为 6 分钟。 9.0.4 综合布线系统宜采用光纤直径 62.5um 光纤包层直径 125 的缓 变增强型多模光缆,标称波长为 850nm 或 1300nm;也可采用标称 波长为 1310 nm 或 1550 nm 的单模光缆。 建筑物内综合布线一般用于距离传输。 9.0.5 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的数字系列比特率、数字接口特性,应符合 下列规定: 1 PDH 数字系列比特率等级应符合国家标准 GB4110-83脉冲编码 调制通信系统系列的规定,如表 9.0.5: 表 9.0.5 系列比特率 数字系列等 级 基群 二次 群 三次 群 四次 群

40、标称比特率 (kbps) 204 8 844 8 343 68 139 264 2 数字接口的比特率偏差、脉冲波形特性、码型、输入口与输出口 规范等,应符合国家标准 GB7611D-87脉冲编码调治通信系统网络 数字接口参数的规定。 9.0.6 光缆传输系统宜采用松套式或骨架式光纤束合光缆,出可采用 带状光纤光缆。 9.0.7 光缆传输系统中标准光缆连接器装置硬件交接设备,除应支持 连接器外,还应直接支持束合光缆和跨接线光缆。 9.0.8 各种光缆的接续应采用通用光缆盒,为束合光缆、带状光缆或 跨接线光缆的接合处提供可靠的连接和保护外壳。 通用光缆盒提供 的光缆入口应能同时容纳多根建筑物光缆。

41、 光缆和铜缆一样也有铠装、普通和填充等类型。 当带状光缆与带状光缆互连时,就必须使用陈列接合连接器。如果一 跟带状光缆中的光缆要与一跟室内非带状光缆互连, 应使用增强型转 换接合连接器。 9.0.9 光缆布线网络可以安装于一建筑物或建筑群环境中,而且可以 支持在最初设计阶段没有明确的各种带宽通信服务。 这样的布线系统 可以用作独立 的局域网(LAN)或会议电视、监视电视等局部图象 传输网,也可连接到公用电话网。 10、电源、防护及接地、电源、防护及接地 10.1 电源 10.1.1 设备间内安放计算机主机时,应按照计算机主机电源要求进 行工程设计。 10.1.4 设备间安放程控用户交换机时应按

42、照工业企业程控用户交 换机工程设计规范CECS09:89 进行工程设计。 10.1.6 设备间、交接间应用可靠的交流 220V、50Hz 电源供电。 设备间应有可靠交流电源供电, 不要用邻近的照明开关来控制这些电 源插座,减少偶然断电事故发生。 10.2 电气防护及接地 10.2.1 综合布线网络在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1 在大楼内部存在下列的干扰源,且不能保持安全间隔时: I. 配电箱和配电网产生的高频干扰 II. 大功率电动机电火花产生的些波干扰 III. 荧光灯管,电子启动器 IV. 开关电源 V. 电话网的振铃电流 VI. 信息处理设备产生的周期性脉冲 2 在大楼外部存在下

43、列的干扰远,且处于较高电磁场强度的环境: I. 雷达 II. 无线电发射设备 III. 移动电话基站 IV. 高压电线 V. 电气化铁路 VI. 雷击区 3 周围环境的干扰信号场强或综合布线系统的噪声电瓶超过下列规 定时: I. 对于计算机局域网,引入 10kHz 至 600MHz 以下的干扰信号,其 场强为 1V/M;600 kHz 至 2.8GHz 的干扰信号,其场强为 5V/M。 II. 对于电信终端设备,通过信号,直流或交流等引入线,引入 RF0. 15MHz 至 80MHz 的干扰信号,其场强度为 3V,(幅度调度 80%,1 KHz) III. 具有模拟/数字终端借口的终端设备,提

44、供电话服务时,噪声 信号电平应符合表 10.2.1-1 的规定。 表 10.2.1-1 噪声信号电平限值表 频率范围(MHz) 噪声信号限值 0.1530 -40 30890 -20 注 890915 -40 9151000 -20 注 注:噪声电平超过-40dBm 的带宽综合应小于 200MHz 当终端设备提供声学接口服务时,噪声信号电平应符合表 10.2.1-2 的规定: 表 10.2.1-2 噪声信号电平限值表 频率范围(MHz) 噪声信号限值 0.1530 基准电平 30890 基准电平+20d B 注 890915 基准电平 9151000 基准电平+20d B 注 注:1、噪声电平

45、超过基准电平的带宽总和应小于 200MHz 2、基准电 平的性:1KHz-40dBmo 的正弦信号。 IV. ISDN 的初级接入设备的附加要求,在 10 秒测试周期内,帧行丢 失的数目应小于 10 个。 V. 背景噪声最少应比基准电平小-12dB 4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射干扰波的电场强度超过表 10.2.1-3 的规定时: 表 10.2.1-3 发射干扰波电场强度限值表 频率范围 测 量距离 A 类设 备 30 m B 类 设备1 0m 30MHz230 MHz 30dB V/m 30 d BV/ m 230MHz137 dB37 d GHz V/m BV/ m 注:1、A 类设备:第三产业;

46、B 类设备:住宅。2、较低的限值适用 于降低频率的情况 综合布线系统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的因素比较复杂, 其中危害最大 的莫过于防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 电磁干扰将影响综合布线系统能否 正常工作; 电磁辐射则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信息不被 无关人员窃取的安全问题,或者造成电磁污染。在进行综合布线系统 工程设计时,必须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周密的安排与考虑,选 用合适的防护措施。 根据综合布线的不同使用场合,应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要求,规范中 列举了各种类型的干扰源,提示设计时应加以注意,现将防护要点说 明如下: 1 抗电磁干扰抗电磁干扰 对于计算机局域网,600MHz 以下的干扰信号,

47、对计算机网络信号的 影响较大,属于同频干扰的范畴,600MHz 及以上则属于杂音干扰, 相对而言,影响要小一些,因此,前者规定干扰信号场强值为 1v/m; 后者规定为 5v/m。 对于电信中断设备,通过信号,直流或交流等引入线,引入 RF0.15 MHz 至 80MHz 的干扰信号强度为 3V,调值度为 80%的 1kKHz 正弦 波干扰时,电信终端设备的性能将不受影响。例如:上海贝尔电话设 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 S12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能够能满足上述要求。 对于具有模拟或数字终端借口的终端设备:提供电话服务时,噪声信 号电平的限制规定为:比相对于电话接续过程中信号电平低-40dB m,而且限

48、定噪声电平超过-40dBm 的带宽总和应小于 200MHz;提 供声学接口服务时(例如:话筒),噪声信号电平的限值规定为:基 准电平(定义为:1kHz-40dBmo 的正弦信号或基准电平加 20dBm, 同样,限定噪声电平的带宽总和应小于 200Mhz。 对于 ISDN 的初级接入设备,规范规定增加附加要求,在 10 秒测试 周期内,帧行丢失的数目应少于 10 个。 一般来说,背景噪声最小应比基准电平小-12dB。 本规范制订电磁干扰标准主要参考 EN55024 信息技术设备的抗干扰 标准, 同时还参考 IEC801-2-4 和 EN50082-X 等相关国际标准中的有 关部分,现将该标准附在

49、下面,供参考。 IEC801-2ESD 抗静电放电干扰标准 -3 抗辐射干扰标准 -4EFT 抗无线电脉冲干扰标准 表 1 抗干扰标准 注: 1、A 类意批设备连续运转。不允许低于制造业特定的性能降低 或功能损 失。2、B 类 在测试期间允许性能降低或功能损失,但在 测试之后,不允许低于制造业特有的规定。3、辐射场强的频率范围 27500MHZ 4、辐射场强中:低水平 EM 只无线电/电视发射机1KM。 中等 EM 环境指手提式无线电收发机,1M 范围以内。恶劣 EM 环境指 临近的高功率无线电收发机。 EN50082-通用抗干扰标准 表 2 居住区/商业区抗干扰标准 注:1 A 类 意批设备连续运转。不允许低于制造业特定的性能降低 或功能损失。2 B 类 在测试期间允许性能降低或功能损失,但在测 试之后,不允许低于制造业特有的规定。3 辐射场强的频率范围 27 500MHZ 表 3 工业区抗干扰标准 注:1A 类 B 类的解释同表 2 的注。2 辐射场强的频率范围 27500MHZ 2 防电磁辐射防电磁辐射 综合布线系统用于高速率传输的情况下, 由于对绞电缆的平横度公差 等硬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建筑工程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详述(doc 54页).doc)为本站会员(欢乐马)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