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29页).doc

上传人(卖家):宇zoey 文档编号:238083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2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2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29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29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29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第第五五单元集体备课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为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海上日出 记金华的双龙洞2 篇课文。这 2 篇课文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海上日出按日出前、日 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记金华的双龙洞按路上、洞口、外洞、内洞、出洞 的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内容 课时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海上日出海上日出 2 1.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24 个字,读准 1 个多音字,正确读写 28 个词 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美的意

2、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 爱。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记金华的双龙记金华的双龙 洞洞 2 交流平台初交流平台初 试身手试身手 1 1.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能抓住一处景物的特点,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 习作例文习作例文 1 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 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2.通过阅读例文,结合批注,学习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习作习作 2 1.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 2.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2 1616 海上日出海上日出

3、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认识“扩、刹、镶”3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个字,正确读写 “扩大、范围”等 11 个词语。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培养美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教学重难难点点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培养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教学策略策略 1.1.字词教学。字词教学。 重点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 3 个生字和会写 9 个字,读准多音字“荷”。教学时强调“刹、紫、范” 的读音,指导“镶、紫”的书写顺序,“镶”不要多笔少画。 2.2.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本着以教

4、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品读感悟、教师指导点 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品读中感 受海上日出的壮观。 3.3.表达运用。表达运用。 仿照作者描写海上日出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去描写日落的景象。 教学教学准备准备 1.1.预习提纲: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2.准备资料: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教学课时课时 2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3 1.认识“扩、刹、镶”3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个字,正确读写 “扩大、范围”等 11

5、个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板块一板块一 引入课题,简介背景引入课题,简介背景 1.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灿烂 目不转睛 (2)师引导:同学们,看到这 2 个词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哪些画面? (3)生交流,师适时评价。 示例 1:看到“灿烂”,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夜空中绽放的美丽的烟花。 示例 2:看到“目不转睛”,我就想起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看魔术表演,生怕错过了哪个细节的样子。 2.导入课题。 (1)(板书:日出)师:看到日出,你又会想到哪些画面? (2)示例:我想到了绚丽的朝霞,还有从地平线上慢慢升起的太阳。 3.出示课题,

6、简介写作背景。 (1)师完整出示课题。(板书:海上日出) (2)生齐读。 (3)师述:这节课就让我们和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欣赏海上日出。虽不能亲眼看到画面,但我们可 以透过语言文字,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领略海上日出的美丽与神奇。 (4)背景简介。(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借助词语想象画面,引入课题,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在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的同时,简要介绍创作背景,激起学生想要看到海上日出的兴趣。 板块二板块二 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识记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师出示自读要求。 (1)读一读。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 (2)画一画。画出生字词,拼拼读读,查工具书或

7、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4 2.检查自读情况。 (1)师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语) 师指名读生字、词语,相机正音,重点强调“努、刹、镶、紫、荷”五个字的读音。其中, “荷”在课文中读“h”,可组词“负荷”,它还有一个读音是“h”,可组词“荷花”。 全班齐读。 师指导识记字形,重点指导书写“范、镶”。 a.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范”字,提醒生:“范”字上下结构,草字头。“范”组词:范围、模范、 范例、示范、典范等。 b.“镶”字笔画比较多,师重点指导右边“襄”的书写。(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理解字义。(出示 课件) 课件出示: (太阳的光芒)替黑云镶

8、 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理解“一刹那”。师:它的近义词有哪些?(预设:转眼间、一转眼、一眨眼、一瞬间)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把这些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 读几遍。(生自由读) (2)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海上日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美丽、漂亮、神奇、壮 观、壮丽) (3)师: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预设:第 25 自然段) (4)课件出示几种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日出。 课件出示: 一般天气情况下的日出。 5 4.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师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不但读出了这么多的感受,还理清了文 章的脉络

9、,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轻读,也可以与同学合 作朗读。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对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要传授识记方法,教学多音字时,引导学生在 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区分。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1.引导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品读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板块一板块一 导入新课,明确中心导

10、入新课,明确中心 1.导入新课。 (1)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非常会朗读,读出了许多的感受,那么巴金先生在 欣赏完海上日出后又有什么感受呢?在那苍茫的大海上,太阳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会是怎样的 一种景象,看着这样的景象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海上日出。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找中心句。 (1)生听课文朗读音频,边听边在文中找出写作者感受的语句并画下来。 (2)生交流。 (3)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指导朗读。 a.师:作者欣赏完海上日出后,情不自禁地说 6 b.生齐读: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c.板书:伟大的奇观。

11、理解句意。 a.师:“奇”是什么意思?(预设:罕见的、特殊的) b.师:“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是什么意思?(师指名回答)(预设:罕见的景象) c.明确写法。 师: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预设:反问)师:你能换一种说法吗?(预设:这就是很伟 大的奇观) d.“这”指的又是什么?(预设:海上日出) 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即作者的感受,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共同讨 论的机会,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自我检查、合作探究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更有 益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板块二板块二 品读课文,感悟“奇观”品读课文,感悟“奇观” 1.品读课文。 (1)

12、师: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现在就让我们去细细地品读课文。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从哪儿感受到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请在课文 中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3)生自学课文。 2.交流第 2 自然段,感受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1)师:你从哪儿感受到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 预设:“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 强它的亮光。”天空中颜色和光线的变化让我感到这是伟大的奇观。 (2)课件出示句子。 师指名读句子。 7 师:与原文对照,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少了“转眼间”和“慢慢地”) (3

13、)课件出示句子。 师:少了这两个词行不行?为什么?(生自由交流) 示例:“转眼间”写出了日出前天空颜色变化的速度快,“慢慢地”是指红霞扩散的速度慢。 师指导朗读:既然颜色的变化有快有慢,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速度也应该是有变化的。(师指 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师相机评价) 想象画面。师:透过文字,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生合作交流) 示例:那浅蓝的天空和慢慢扩大的红霞,让我感到这时的天空就好像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师小结写法: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作者抓住了天空颜色和光线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海上日出 真是伟大的奇观。(板书:颜色 光亮 变化) 师生合作朗读,体会心情。 师:看到天空色彩的

14、变化以及那越来越亮的光,我知道 生: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师:通过“不转眼”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作者期待、盼望的心情, 生怕错过日出的任何一个时刻。 师:是啊,此时,我们和作者的心情是一样的。 3.交流第 3 自然段,感受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1)师引导: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能从哪里读出太阳上升时艰难吃 力的样子?(生自由读) 生回答。 预设 1:从“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可以看出太阳上升得很艰难、很吃力。 预设 2: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上升得很

15、不容易。让我感到太阳就像一个背着重重 的背包在爬山的人,虽然很吃力,但仍坚持不懈地往上爬。 师小结写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使语言更优美,而且更生动地描绘出太阳冲破重重阻 力,坚持不懈,艰难上升的情景。 (2)师: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生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 8 课件出示: 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预设:从“冲破了、跳出了”我感受到太阳刚出来时缓慢上升的情景,也读出了作者见到日出时 那种喜悦的心情。 指导朗读。 师:你们能透过文字去体会作者的心情,值得大家学习。让我们一起读出自己的体会吧! (3)师:再想一想,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日出

16、时的景象是伟大的奇观?(生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然有了光彩。 生交流:露出小半边脸的太阳虽然很红,却没有亮光。跳出海面的太阳变成了深红色,而且发出 夺目的亮光。太阳的颜色和光的变化让我感受到日出时的景象是伟大的奇观。 师小结写法:作者在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时,同样抓住了颜色和光的变化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受 到了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生观看日出视频,边欣赏边听师配音朗读第 3 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 3 自然段,全班齐读。 4.交流第 5 自然段,感受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1)课件出示第 5 自然段。师:谁

17、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生交流。(课件出示课文描写的画面) 示例 1:“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这句话让我感受到黑云虽然遮住了太阳,却遮不住太阳的光 芒。 示例 2:“染成”让我觉得阳光就像画家,把天空描绘得绚丽多彩,这种比喻很生动。 5.交流第 4 自然段。(课件出示段落) 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预设:我从“直射到”一词感受到太阳光的无穷威力,它能穿透云层,形成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 这种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只有在欣赏海上日出时才会领略到呢! 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9 6.刚刚我们和巴金先生一起欣赏了海上日出,此刻你想说什么? (1)示例:海上日出不愧是伟大的

18、奇观! (2)师小结:是啊,无论是晴天时的日出,还是有云时的日出,都是那样的美丽神奇,那样的伟大 壮观,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课件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3)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预设:因为反问的语气更强烈,更能表达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 (4)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从课文出发,紧紧扣住重点词句,挖掘学生的潜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从而 把内在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板块三板块三 配乐朗读,总结写法配乐朗读,总结写法 师过渡: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请一名同学伴随着美妙的乐曲声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海上 日出那一幅幅美丽而神

19、奇的画面。 1.师配乐,指名朗读课文。 2.总结写法。 (1)课件出示第 1 自然段。 (2)师指名读第 1 自然段,相机引导:文章写得这样生动,其实是有秘诀的。你找到秘诀了吗? 预设:“常常早起”说明作者长时间观察海面上的景象。 (3)师:作者在描写日出经过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的? 预设:作者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 (4)师小结:要想写好景物,就要像作者一样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表达真情实 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回顾全文内容,用智慧的钥匙打开语言表达和想象思维的大门,将课文创 设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给学生写好景物的方法。 板书设计板

20、书设计 10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 100 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晰。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教学环节。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重点是体会作者 在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的日出景象。文章语句优美,是学生朗读、体会、积累的好资料。学习课文时, 教师安排学生自学体会、朗读语句,以读为主,在读中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一学习活动的 安排,类文链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品词、品句的能力。语文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运 用语言。学生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出本课语言的妙处。这样进行教学与新课标的精神是相符的。这节 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

21、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自学、交流,畅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1717 记金华的双龙洞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认识“浙、簇”等 6 个生字,会写“浙、罗”等 15 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 17 个词 语。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3.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教学策略策略 1.字词教学 11 让学生读准字音,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提出疑难

22、的方式,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笔画较多的生字 如“簇、臀、蜿、蜒”,重点指导识记。引导学生根据旅游见闻理解“石钟乳”“石笋”等词语的意 思。 2.阅读理解 读通课文后理清文章思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深入研读,分别找到途 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 味重点词句,体会其准确与贴切。 3.表达运用 学生读懂课文以后,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句式造句;出示写景 物某一特点的一句话,然后用几句具体的话把这一特点描写出来。 教学教学准备准备 1.1.预习提纲: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3、。 2.2.准备资料: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游览过程示意图。 教学教学课时课时 2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认识“浙、簇”等 7 个生字,会写“浙、罗”等 15 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 17 个词 语。 2.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板块一板块一 导入新课,初读感知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板出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着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的金华去旅游,让我们即刻出发吧! (2)(出示金华双龙洞图片)师引导:叶圣陶爷爷游览过这儿,写下了一篇游记。(板书课题:记 金华的双龙洞) 2.了解课

24、题中的“记”的意思。(课件出示:记,即记录的意思) 12 3.师: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 的,也叫移步换景。(板书:游记) 4.检查预习:展示课前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5.师指名汇报。(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师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交代游 程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板书:游程)所到之处,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 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到字里行间去游历

25、一番。 【设计意图】这样直奔主题导入新课的方式,新颖、直观,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 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板块二板块二 学习字词,了解洞名学习字词,了解洞名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新词。(课件出示含要求会认、会写的字的词语) (1)师指名认读,相机指导:注意“浙”读翘舌音。 (2)全班齐读,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3)师指名交流,重点指导:“浙”,形声字,左边是“氵”,右边是“折”,不要多写一点。 (4)师指导生书写“乳”字。 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书空练习。 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5)结合旧知,联系生活,理解“蜿蜒”。

26、 (课件出示:蜿蜒)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师:这个词并不陌生,你之前在哪儿见过?(课件出示长城图及长城一文中的句子) 师:这就是蜿蜒的长城。谁知道“蜿蜒”的意思?大家可以结合汉字形声字构字法,理解“蜿 蜒”的词义:它是“虫字旁”,意思是形容像虫一样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这篇课文中“蜿蜒”形容的 是什么呢?赶快找一找吧。 3.了解双龙洞的得名。(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13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1)师指名读句子;全班齐读。 (2)感悟“双龙洞”得名的由来。 男生读课题,女生读句子。 师指名回答: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双龙洞因此而得名) 【设计意图】大部分的生字让学生

27、自己想办法解决,老师只指导部分难写的生字,让学生养成良好 的识字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回忆已学知识、形声字的构字方式及联系课文中的句子等 方法理解“蜿蜒”一词,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词的意思,又理解了课文内容,一举多得。 板块三板块三 沿途春色,感悟匠心沿途春色,感悟匠心 1.师过渡: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旅途,一路上的景致不断地映入作者的眼帘,我们 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2.交流第 2 自然段。 (1)生边读边思考:作者见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师指名回答,相机出示文中语句。 (3)师: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路上景物的特点?(预设:明艳)(师相机单击课件,

28、让词语变红) (4)师指导朗读,读出这一片明艳的景色,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3.体会作者写溪流的句子。 (1)师: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写这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的句子?(师指名读第 3 自然段) (2)师: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吗?(相机出示课件) (3)师:你能找出句中的反义词吗?(师相机将课件句中的反义词“宽、窄”和“缓、急”标红) (4)师:你认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预设:排比、拟人)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预 设:愉快、期待) (5)师指导朗读,提示读出愉快、期待的心情。 (6)生齐读课件出示的句子。 (7)师:注意相同的词语稍微读重些,你体会到了什么?

29、(预设:溪流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4.生练习仿写。 预设 1: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时而明,时而暗,时而快,时而慢,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呢! 14 预设 2:动物园里的小猴子,时而跳到假山上,时而爬到树干上,时而向游人要吃的,时而躺在那儿 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太可爱了! 5.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前往金华的双龙洞,一路上欣赏着明艳的春景,聆 听着溪流欢快的调子,多么惬意呀!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前行,一睹双龙洞的风采!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学生读懂文章。这一板块主要是抓住重点词句“明艳”“时 而”,帮助学生体会沿途景物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

30、。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板块一板块一 进入“孔隙”,感受“窄小”进入“孔隙”,感受“窄小”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欣赏着沿途美丽的春光,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双龙洞。 (2)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游双龙洞? (3)师指名回答。(预设:第 47 自然段) 2.初步感受“孔隙”。(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边读边思考:课文的第 47 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点?这些景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师指名读。(相机板书: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2)

31、师:这些景点中最令你好奇、难忘的是哪儿?(预设:孔隙) 3.感受“孔隙”的特点。 (1)师:什么是孔隙?(出示课件) (2)从“孔隙”这个词中,你知道这个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吗?(板书:窄小) (3)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窄小的呢?默读课文第 5 自然段,圈画出相关词句。(生交流,师 相机指导) 15 4.学习表达方法。 (1)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老师把这两句话改动一下,谁来说说改动前和改动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课件出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原句的短

32、短两句话用了 4 个“小”字,就是为了突出小船的小。你还从哪儿感觉到小船的 小?(相机出示:并排仰卧 再没法容) 师小结: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小船的小表现出了孔隙的窄小。 (2)课件出示句子。 (相机将课件中的词语“后脑、肩背、臀部、脚跟”变为红色)师: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这 些词语都和身体有关) 师引导:凡是和身体有关的部位都写出来了,“从到到,没有一处不”,从这 样细致具体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孔隙的窄小) 师:读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感受吧! (3)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师范读,生想象画面并模拟通

33、过孔隙的动作和情形。 师:你是怎么躺的?(师指名读句子) 师引导朗读:过洞时你有什么感觉? 生: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师:在这种情况下,你们会不会动?敢不敢动? 生: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引导想象交流:要是把肩膀稍微耸起来会怎样?或者把脚稍微翘起来呢?要是你把臀部稍微往 上抬一点又会怎样?(生交流) 16 师:我们终于穿过孔隙到了内洞,此时你感觉怎样?(生交流) 5.师小结写法:作者写他通过孔隙时的见闻和感受,如小到只能容纳两人并排仰卧的船,几乎与他 擦身而过的山石,表现出了孔隙的窄小。当然,孔隙的“小”是相对于外

34、洞和内洞的宽大来说的。作者 是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受,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的,读后让人印象深刻,仿佛身临其境。 【设计意图】此板块很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 清楚的,学习了作者通过见闻和感受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做到了“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 渔”。 板块二板块二 运用学法,自主感悟运用学法,自主感悟 1.根据第 5 自然段的写法,生自学其他景点的写法。 (1)师引导:双龙洞的其他几个景点又是怎么写的呢?请大家运用刚才学习“孔隙”景点的方法, 看看其他几个景点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写清楚的。 (2)生默读第 47 自然段,在相关的词句下画线。 2.

35、生交流,自主感悟。 (1)洞口。 课件出示段落。 洞口的特点是“宽、高”。“突兀森郁、像桥洞似的”这些都是作者的感受,这样的描写不仅让 双龙洞具有一种神秘感,也突出了洞口“宽、高”的特点。(相机出示:突兀森郁、像桥洞似的) (2)外洞。 根据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段落。 师小结:外洞的特点是“大”。(板书:大)“周围、头上”表明作者是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外 洞的。这句话介绍了外洞的特点宽敞、大。 (3)内洞。 生自由读第 6、7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生回答。(相机板书:奇大) 师启发想象: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当我们置身于美丽的景象中,怎能不惊叹自然的神奇?其

36、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洞里的景物还有很多。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猜猜还可能有些什么。 生交流。 师指名读表现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句子。 17 师引导生注意表明观看顺序的词语。 a.师述: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找找看是哪些词。 b.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什么,那是什么 c.师小结:文中用了“首先、其次”来表明观看顺序,这样写,文章的条理就清楚了。 师过渡:欣赏完洞内浑然天成的奇特景观,我们又随作者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3.回顾总结。 (1)师:假如让你当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双龙洞呢?请你根据游览示意 图,用小导游的语气,把金华

37、双龙洞的景色特点介绍给大家吧。 (2)同桌互相交流。 (3)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随作者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奇妙的孔隙,奇 特造型的石钟乳和石笋,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而且,我们还掌握了游记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运用前面对第 5 自然段写法的学习,让学生自读感悟其他景点的特点及写法,体现了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 100 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适当引导的基础上,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

38、思考中感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具体做法如下: 18 1.引导“读进去,读出来”。 课文中作者着墨最多的是关于孔隙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近乎白描的写实笔触,把孔隙狭小的 特点描写得十分传神,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以读为突破口,训练学生的语 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既能 “读进去”读中有思考,又能“读出来”读中有感悟。 2.朗读形式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朗读整篇课文或自然段、关键词句;把自己 喜欢的段落语句读给老师或同学们听等。这种教学方式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变得爱读,想读,并 能做到带着情感和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味道,还培养

39、了学生的语感,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 言。 类文链接 3.活跃思维,调动气氛。 在体验内洞之奇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内洞的样子,给它取个名字,学生的思维一 下子被打开了,课堂气氛很活跃。 习作例文习作例文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按照一定顺序来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2.通过阅读例文,结合批注,学习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教学重难难点点 1.学习例文中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教学教学策略策略 把握学生的年龄段的特点,找准训练目标。 教学教学准备准备 19 多媒体课件。 教学教学课时课时 1

40、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板块一板块一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 (1)师导入: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 (2)预设: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出示两篇课文的插图) (3)回顾主要内容。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 生回答。 2.回顾写作方法。 (1)师引导生找出两篇课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特点。 (2)根据生交流情况,师相机出示:按一定的顺序。 3.导入新课。 (1)师述: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习作例文,继续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2)课件出示习作例文。 (3)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回顾课文自然引出新知识,再加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做到了新旧联系,温故而 知新,

41、简洁而实用。 板块二板块二 学习例文学习例文 1.学习颐和园。 (1)阅读例文,整体感知。 师:首先让我们翻开课本,走进文本,去欣赏颐和园的宜人风景吧! 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的颐和园? 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这是美丽_的颐和园。 生交流。(师相机出示:美丽) 20 师引导:你从哪个句子中找到这个词的?(生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 师小结:这两句是全文的中心句,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2)探究讨论,找过渡句。 师引导: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你是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快速在文中圈画出这些句 子。 生浏览课文,画出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生朗读句子,结合批注体会句子的作用。 师引导

42、: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预设:这些句子不仅介绍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还点明了游览的地点。 生根据过渡句画路线图。 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强调重点词语和短语。(课件出示: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 (3)分析课文,突破重难点。 师: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又是怎样将景物写清楚的呢? 生默读课文,结合批注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师随机点拨。 a.长廊。(课件出示段落) 预设 1:第 1 句“来到有名的长廊”不仅点明游览的地点,还总写了长廊的“长”。 预设 2:通过数据具体描写了长廊“长、间数多”的特点。 预设 3:用横槛上的画、两旁的花木突出了长廊的“美”。 生齐读。 b.万寿山脚下。(课件出示

43、段落) 预设 1:联系旁边的批注“抬头一看”,我知道了原来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预设:作者写佛香阁,突出了它位置很“高”,从“耸立”和下文中的“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 眼底”可以感受到。 c.昆明湖。(课件出示段落) 师指名读句子,相机引导:你认为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预设:静) 师顺势引导: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读出了昆明湖的“静”? 21 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师:默读旁边的批注,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 师小结:作者用“镜子”和“碧玉”来比喻昆明湖,既写出了湖水的静和绿,也是他游昆明湖的 感受。“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44、这是他的见闻,作者就是通过写自己的感受和见闻,将昆明 湖“静”的特点写清楚的。 (4)总结学法。 师:学习颐和园时,我们先找出中心句,再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依据课文内容画出游览路线 图,弄清楚作者写了哪些景点,最后联系旁边的批注和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 的。 (板书:画路线图抓住景物特点运用过渡句) 2.按照颐和园的学法自学七月的天山。 (1)师引导:接下来我们运用学习颐和园的方法自学七月的天山。 (2)生自学七月的天山,边读边思考。 (3)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4)师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总结。 中心句: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45、呢? 过渡句。 a.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 爽。 b.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c.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路线图: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主要景点及特点。 a.进入天山:主要写了高耸的雪峰、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的雪水、山脚下的溪流,描写这些景物时 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非常有条理。 22 b.再往里走:主要写了天山的原始森林。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的声音来衬托 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托它的稠密。 c.走进天山深处:主要写了野花。描写野花时运用比喻的修辞

46、手法,像锦缎、像霞光、像彩虹,多 美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从描写顺序和描写方法方面把握文章内容,明确描写景物 的文章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还要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有助于后面的作文指导。 板块三板块三 总结运用总结运用 1.归纳写法。 (1)师引导:学习了两篇例文,你有什么收获? (2)生讨论后回答。 预设 1:描写景物时可以按移步换景的顺序写,由外到里,由高到低。 预设 2:可以运用衬托和比喻等手法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 2.师归纳。(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描写景物时: 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可以用过渡

47、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3.学以致用。 (1)师:让我们用上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早晨的校园、公园的景物、节日 的夜晚等,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即景抒情。 (2)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从语言学习到语言实践,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教学习作例文,有的老师认为,例文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源点”,有的老师则认为例文可能是限制学 生思维的“镣铐”。我认为只要把握好例文使用的“度”,不需用时不要用,需要用时充分用,就能达到小 学新课标中提到的“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

48、见闻” 的要求。 23 教学时,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例文,知道描写景物的主要特 点,再让学生根据过渡句,画出路线图,分析例文中作者是怎样将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最后要求学生 运用颐和园的学法学习七月的天山。 这节课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注重文本的解读,让学生立足文本去分析与理解,避免架空分析。给 予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的时间,整节课从文意概括到重点品析、难点解读,基本是学生自 己完成的,教师以点拨指导为主,较好地贯彻了高效课堂的理念。 游游_ _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学会选取重点景物,能根据景物的特点选材。 2.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 3.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重教学重难难点点 写清楚游览过程,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教学策略策略 24 1.1.“借一双慧眼”“借一双慧眼”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太了解“观察”和“看”的区别,虽然每天都在看,但不会有意识地去留 意景物的特点。只凭浮光掠影的印象,当然无法写好景物。因此本次习作先指导学生做到“眼中有物” 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四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29页).doc)为本站会员(宇zoey)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