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积木游戏.2(一)、积木游戏的种类与意义(一)积木的种类积木通常是指木制的建构材料。积木按大小来分,可分为小型的桌面积木、中型积木和大型积木。大型积木。大型积木因为需要幼儿用双手拿,一般做成中空型以减轻积木的重量,方便幼儿取放。适合幼儿园使用的是单元积木(中性积木),和大型积木。1.单元积木单元积木通常为原木色,使得搭成后的建筑物具有整体感。单元积木中最基本的形状是长方形积木。其他积木与长方形积木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单元积木中还有一些由直线和球形组合而成的积木,如拱门积木、圆柱形积木等。不同形状的积木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2.大型空心积木大型空心积木适合让幼儿在户外或较大的户内空间开展
2、建构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单元积木不同的建构游戏经验,利用这种积木,幼儿可以创造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他们可以在搭成的建筑物上爬上爬下,开展各种想象的游戏活动。搬运积木也可以锻炼幼儿的手臂的力量和携重物行走的能力。3.积木游戏的辅助材料为幼儿提供开展积木游戏所需要的辅助材料可以激发和满足幼儿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丰富和扩展积木游戏的内容。.3(二)积木游戏的意义通过积木游戏,幼儿可以学习数学和科学,建构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认识和反映周围的社会生活。积木游戏的学习和发展功能领域积木游戏的功能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计划性、创造性、胜任感、自信心、自主性健康眼手协调、手的精细动作和大
3、肌肉活动的协调;搬运重物时身体重心的变化、携物行走的能力数学形状;空间关系;数量概念和数量关系;分类、排序、配对;测量;模式科学物体特征;力的相互作用、引力;倾斜、平面、斜坡;结构与性能、系统;尝试与探索、实验、发现与归纳语言表征、描述、设计与计划、标志、整理艺术美感、想象与创造社会社会环境和功能;人的活动与相互关系;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合作、分享、规则、秩序.41.积木游戏和幼儿的数学学习单元积木本身的“数学特性”使得单元积木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理想材料。在积木游戏中,幼儿可以认识和体验形状、高度、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等基本数学概念。2.积木游戏和幼儿的学科学习积木建构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学习科学
4、机会。当幼儿思考:“怎样才能搭得更高?”等问题时,他们已经开始在认识和体会系统中力的相互作用。积木建构活动可以刺激幼儿科学思维的产生与发展。3.积木游戏和幼儿的社会学习积木游戏为幼儿表现和创造生活提供了他们可以控制的“舞台”或“场景”。利用积木游戏的辅助材料,幼儿可以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体验各种社会角色以及各种角色关系,整合自己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愿望和真实生活的要求协调起来。积木游戏有助于丰富和加深幼儿对于周围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的认识,有益于幼儿的社会学习。积木游戏也蕴涵着幼儿学习社会规则、发展社会性交往技能的可能性。学习解决积木游戏中产生的社会性交往问题,这有助于幼儿学习分享、协商、谦让
5、、轮流等社会性交往技能,理解社会规则的意义。.5 4.积木游戏和幼儿审美的能力 积木游戏是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在积木建构活动中,幼儿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工作。具有“不确定性”的积木到了幼儿的手里,变成了艺术表现和创造的媒介和材料。借助于积木,他们表达着自己对于世界的体验、想象和幻想,释放着创造的冲动和愿望。 在积木建构中,幼儿既在表现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也在模仿着成人世界的审美传统。.6二、幼儿积木建构技能的发展 幼儿的积木建构技能需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最初,幼儿只是在摆弄积木或者玩积木,而非用积木建构。 大约在三岁,幼儿出现早期的积木建构活动。随着建构经验的丰富,幼儿开始发现各种各样的建构
6、模式,觉察到保持建构物平衡和对称的方法,逐渐能够用木制的小人、“动物”、“交通工具”等作为辅助材料开展象征性游戏或和伙伴进行合作的建构游戏。四岁左右幼儿的建构活动可以持续大约2个小时,五岁后则可以持续1个星期。.7(一)早期的建构活动堆高、平铺和重复是幼儿早期建构活动的突出特征。3岁左右幼儿开始造“大楼”:先放一块积木,再放一块积木。他们最初堆出来的“大高楼”往往是不稳定、不成型的。但“大高楼”的倒塌不会影响幼儿游戏的乐趣。“堆高”本身成为目的。“平铺”也是早期常见的建构方法。幼儿把积木一块一块、首尾相接地平放在地板上,变成了一跳马路或是一列火车。逐渐的,把积木一块接着一块紧紧地挨着放的“紧密
7、平铺”的方法被一种“有间隔的平铺”方法所取代。幼儿试图让每块积木之间保持相同距离的努力表明他们在空间距离意识上的进步.8(二)建构活动的发展架空、围合、模式、表征等建构技能的出现标志着幼儿建构活动的发展。“架空”是用一块积木盖在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的两块积木之上,从而把它们连接起来。对于幼儿来说,掌握“架空”的技能需要经历一个尝试错误学习的过程。“围合”是至少用四块积木把一块空间完全地包围在里面。建构活动可以因“围合”技能的掌握而逐渐变得丰富复杂起来。幼儿往往会在围合空间中放进“娃娃”或者“动物”来代表“娃娃的家”或“动物的家”。一个积木建构物事一个由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的系统。一旦幼儿
8、察觉到积木可以按一定的方式排放在一起时,他们就开始探索多种有规律性的组合积木的方式或“模式”。3岁左右的幼儿还不会给他们的建筑物取名字。随着建构技能的掌握,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进一步增强建构的能力。四五岁的幼儿开始出现有意识地给建构物命名的倾向,在建构之前往往就宣布了自己将要建构的建构物的名字,表明幼儿建构的目的性、计划性的提高。同时,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的现象也增多,建构物成为幼儿象征性游戏的“场景”,建构开始服务于象征性游戏。积木游戏成为幼儿表达自我的一种独特的“语言”,成为他们创造和想象、重新安排世界的手段。.9.10启迪智慧:1.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堆积木时,孩子需要灵巧地使用双手
9、,因此可以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将零散的积木堆出复杂的物体,还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2.培养观察力孩子搭出来的房子之类物体,实际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他们首先要学会观察,然后在玩的过程中,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用积木表现出来。观察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3.培养交往能力最好让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搭积木,这比一个人玩更有趣。而且,孩子们一起搭积木,相互间还会激发灵感,因此会玩得更认真,对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也有好处。认识几何图形:.11积木的形状、大小、长短各不相同,孩子可以通过积木来区分几何形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等。标准积木具有一定的尺寸和比例,孩子在摆弄过程中,可以感知积木不同
10、的形状、比例、大小、粗细、高矮、长短等。构建空间概念:孩子很喜欢用积木搭建漂亮的建筑物。在建造的时候,他要想象每块积木在建筑物中的位置,然后将每块积木摆放在最适当的地方,这就是空间感的基础。建立科学思维:积木体现了很多的力学原理。比如大小不同的积木,稳固性是不一样的,稳固性好的不容易倒塌;用积木盖房子,孩子会逐渐意识到平衡、对称等关系。搭积木之前,孩子要先有一个计划,下面搭什么,上面放什么。这些都对培养科学思维大有好处.12 架空,围合、模式、表征等建构技能的出现标志着幼儿建构活动的发展。架空是用一块积木盖在相互之间有一定距离的两块积木上,从而把它们连接起来。搭建小桥往往需要架空的技能。架空要
11、求幼儿能目测和比较两块积木之间的距离和判断第三块积木的长度是否能够盖在两块积木之上。 围合 是至少用四块积木把一块空间完全的包围在里面。围合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但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不简单的任务。一个幼儿很可能在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把一块空间用四块或者更多块积木包围起来。建构活动可以因围合技能掌握而逐渐变得丰富复杂起来。一个积木建构物是一个由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的系统。例如,把一块一块的长积木平铺构成一辆火车,然后再每一个长积木的上面再放一块长积木和一块短积木,这就构成了建构的模式,一旦幼儿觉察到积木可以按一定方式排放在一起,他们就开始探索多种有规律性的组合积木的方式或模式。3岁左右的幼儿还不会
12、给他们的建构物起名字,随着建构技能的掌握,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或愿望进一步的增强建构的能力。四五岁的幼儿开始有意识的给建构物命名的倾向,在建构之前就已经给建构物取好名字,表明幼儿建构的目的性,计划性的提高。同时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也增多,建构物成为幼儿象征性游戏的场景,建构开始服务于象征性游戏。积木游戏成为幼儿表达自我的一种独特的语言,成为他们创造和想象、重新安排世界的手段。.13.14三、积木游戏区的创设 积木游戏区的创设是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前提条件。积木游戏区的创设设计积木游戏区空间的计划和安排、积木的存放和管理问题。(1)空间的计划和安排 积木建构需要较大的空间。积木区所占的地面空间可
13、以在其他活动环节用作其他用途。 积木区应当远离通道,以使幼儿能够不受干扰地全身心进行建构活动,同时也能避免幼儿的建构物被来来往往的其他幼儿所碰倒。在考虑整个活动区的安排时,首先应当确定积木区的所在地。这样,剩下的空间就比较容易规划了。积木区可以安排在和角色游戏区相邻的地方,以促进这两个区域的幼儿合作开展象征性游戏。 平滑、没有裂痕、质量较好的地板适宜于幼儿开展积木建构活动。在积木区可以适当铺设地毯,减少噪音。.15.16二)积木的存放和保管 存放单元积木的积木柜应该坚固并适合幼儿的身材高度。积木柜应当做成开放式的,以方便幼儿取放。积木柜可以作为积木区的自然边界。 为了便于幼儿寻找不同的积木和收
14、拾积木,积木最常用的形状应分类存放,并横放与积木架上,便于幼儿区分取放。从存放和搬运的安全起见,较大的积木应该放在玩具柜的底部,多种颜色的小积木可以放在配有图片的篮子或桶里。大型空心积木可以直接挨墙摆放在地上,也可以放在户外。 积木柜上贴标签,不及方便幼儿把积木放回原来的地方,还可以让幼儿了解不同的材料应当放在哪里,帮助他们理解符号的意义,联系对应匹配的技能。 积木是一种比较昂贵的游戏材料。积木如果保管得当,至少可以在十年内不出现裂纹。定期的上油、打蜡或涂防虫清漆,可以延长积木的使用寿命。干燥和少尘的状况可以是积木得到很好的保存。在假期中可以把积木收到盒子里,或者在它们的表面盖上报纸、塑料布等
15、覆盖物。 积木保管的工作应当让幼儿一起参加,通过这种活动向幼儿传递和示范爱护物品的态度和行为。不应当把积木用于其他用途。.17四、积木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积木游戏活动的规则 1需要多少块积木拿多少块2在离积木柜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搭积木,以便他人拿取积木(教师可以再地板上画或是黏上一条线来帮助幼儿明确限制范围)3积木(尤其是大型空心积木)不得搭得过高,以免倒塌下来压到人例如不能超过自己的身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实际能力做出相应的限制)4任何时候度不能乱扔积木5不能互相丢掷积木或用积木来打人6不要再积木上行走7那人家跟前的积木要经过人家允许8小心行走,不要撞到或推倒踢倒别人的建构物9撞到别人的建构
16、物后要向别人道歉10玩完积木以后要收拾好积木,把积木放回原来的位置.18 规则应该分期分批的出现。规则的建立应当以幼儿对于规则的意义或必要性的解释为前提。从幼儿开展积木游戏活动的自身需要出发去引导他们建立适当的规则是比较适宜的做法。例如,通过讨论让幼儿理解乱扔积木的危害性,建立规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活动,而不是为了幼儿的手脚束缚住。.19(二)积木游戏活动中的常见问题与处理 积木游戏活动的开始阶段,幼儿的建构活动往往表现为独立或者平行建构。幼儿各玩各的,似乎只对积木感兴趣而意识不到他人的存在。随着幼儿建构活动的进展和对积木形状、数量以及建构空间的需求的增加,幼儿很快就能意识到他人的存
17、在。由于在幼儿之间还没有形成社会性交往氛围,幼儿之间往往会因积木发生纠纷,教师这时必须格外留意积木区幼儿活动的情况。 年幼的幼儿和取法积木游戏经验的幼儿倾向于在积木柜前互相靠得紧紧的搭积木,这样不仅会影响其他幼儿取放积木,而且他们自己的构建物也容易被取放积木的伙伴所碰倒。教师可以建议幼儿把建构物移到安全的地方。.20 在建构活动的开始阶段难免会发生混乱的景象:积木到处散落在地上,建构物只搭建了一半或是倒塌在哪里而没有人关心。这个时候并不是教导幼儿养成整洁习惯的事宜时机。在幼儿仍然全身心投入建构时,教师明智的做法是赶紧收拾好这些不悦的甚至是可能发生危险的场面。从玩具收拾和整理环节开始培养幼儿好的
18、清理习惯容易奏效。 一些幼儿也许不主动去积木区玩。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吸引幼儿对积木区活动的注意。.21 (三)积木游戏的指导策略 教师可以采取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帮助幼儿意识到操作的意义、注意到问题,设置问题情境,不把自己的猜测强加给幼儿的建构物和帮助幼儿反思等策略来指导幼儿开展积木游戏。.221、通过观察来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观察是教师干预的基础。通过观察幼儿的积木建构活动以及利用建构物开展的象征性游戏活动,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确定幼儿所需要的帮助观察不仅只看,更重要的是去想、去思考。只看不想等于什么也没有看到。教师要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以理解幼儿的行动。例如,
19、为什么这个孩子的建构物会倒塌呢?在思考为什么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回答怎么办的问题。例如,什么样的经验有助于这些幼儿解决关于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规则问题呢?我是否应该进行干预?如果干预,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呢?是直接干预还是间接干预? 无论是为什么还是怎么办的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或是公式可循。教师必须根据每一个幼儿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的做出适宜的反应。教师需要做的是联系和改善自己面对幼儿需要的敏感性以及对待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放态度。.23 2、帮助幼儿意识到操作的意义 幼儿操作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幼儿往往忙于操作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操作的意义。在幼儿积木活动的建构中,也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根据
20、描述幼儿的动作(例如,你已经找到了可以通过隧道大小合适的卡车)来帮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操作的意义(空间匹配).243、帮助幼儿注意到问题幼儿操作活动中另一个特点是幼儿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注意到问题4、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向幼儿提出新的挑战,引起幼儿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丰富幼儿的建构活动。例如,一个幼儿给他的汽车造了一个车库,但是车库和地面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于是,幼儿总是用自己的手把汽车搬到车库里去。看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造一个斜坡,让车开到车库里吗?皮亚杰认为,思维的可逆性是逻辑思维的开端。要就幼儿按相反的步骤拆卸建构
21、物(例如,你能把你的楼房拆掉而不让他一下子倒下来吗?)可以了解幼儿对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或对结构或模式的把握和理解,同时也可以了解幼儿可逆性思维的水.25 5、不把自己的猜测强加给幼儿的建构物 幼儿的建构活动往往是尝试性而非表征性,他们建构往往是为了发现材料能干什么以及自己能用它来干什么。而且,他们在建构过程往往不断的改变自己的建构意图。教师最好不要去猜测幼儿的建构物代表着什么,更不要把自己的主观猜测强加给幼儿。如果教师为幼儿的建构物命名,即便这个名称可能与幼儿的想法不同,但基于对成人权威的服从,幼儿也还是会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如果教师不主动去为幼儿的建构物命名,幼儿往往能更好的实现建构意图
22、。.266、帮助幼儿反思所谓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幼儿元认知能力较差。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描述和解释自己是如何解决建构中的难题来提高幼儿元认知的能力,促进幼儿言语表达和言语理解能力的发展。例如,你想了解什么办法让大高楼不倒下来的,你为什么要把大积木放到这里。教师还可以用照相机、摄像机等从不同的角度把幼儿的建构物拍下来,让幼儿互相观赏并做出评论。教师应当认真倾听幼儿的描述和解释并为他们陈述递词已补充不完整的描述。 教师除了采取现场及时指导的方式以外,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适当的组织幼儿开展扩展性的主题建构活动。.27四.引导幼儿结束活动 对于幼儿来说,
23、从专注的游戏状态到结束游戏活动,需要一定时间进行心理上的转换,教师应当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这种需要,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过渡,注意引导幼儿结束活动,而不能用“令行禁止”的方法要求幼儿立即停止游戏,对待专注于积木游戏的幼儿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令行禁止”的期望和要求可能导致幼儿对他人作品的“合法”破坏,而导致幼儿之间冲突发生,如“收拾玩具,别在搭了”,教师不能默认这种破坏他人建构物的行为. 专注的建构者往往需要好几次提醒才能从游戏状态中走出来。教师可以采取提前告知的方法来帮助幼儿做好活动转换的心理准备。由于时间知觉经验存在年龄和个体差异,教师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幼儿“掌握”时间,促进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
24、。例如,用沙漏,计时器,时钟来帮助幼儿停止搭积木.28五.收拾和整理积木 收拾和整理积木是组织积木游戏的重要环节,积木的收拾和整理应当成为一种快乐而有益的活动。整理积木的工作可以使幼儿熟悉各种积木和辅助材料在积柜上的位置,增强幼儿对于环境的熟悉感,控制感和责任感,而且也可以是幼儿获得其他有益的经验,关键在于幼师如何组织这一活动 积木的收拾和整理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教师应当仔细地计划幼儿收拾和整理积木所需要的时间,根当时幼儿建构,活动的复杂程度来加以相应的调整。 积木的收拾和整理过程不应当是沉闷乏味的,积木的收拾和整理应当要幼儿体验到游戏和工作的快乐,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组织,不同年龄的幼儿
25、收拾和整理积木.29 在所有活动区中,积木区是一个比较难收拾和整理的区域,不应当把收拾和整理工作工作当做对幼儿游戏时造成的“混乱”的惩罚,每个人都要先把自己玩的东西收拾好,谁先整理好谁才能到外面去玩,看到别人高高兴兴地很快转入下一次环节的活动时,积木构建者就会觉得自己正在受到“惩罚”。幼儿可能因此失去参与积木构建活动的兴趣,鼓励所有幼儿参与对整个活动室的清洁工作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可以培养幼儿的的“公共责任”的意识。事实上,相当多的幼儿喜欢清理工作。收拾和整理玩具的游戏材料之后的环节往往是上厕所和洗手,这两个环节的活动可以同时进行,教师可以让其他幼儿也参与积木区的收拾和整理活动,让幼儿体
26、验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和能力机会为集体做事的“自豪感”.30 幼儿的收拾和整理工作需要明确的行为指向,在幼儿进入积木区活动之初,教师就应当让幼儿观察“整洁”的积木区的状况,并告知幼儿在游戏活动之后应当把积木区恢复到原样 教师对收拾和整理活动的仔细计划,积木参与和幼儿明确的期望是组织好积木收拾和整理活动的重要因素.31 六.审视对待幼儿的“作品” 由于室内空间有限,通常不能长久保存幼儿的建构物,有时幼儿会强烈地要求保留他们的建构物。教师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处理,有时幼儿当时可能强烈地要求保留他们的建构物,但是到第二天可能就失去了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谈话了解幼儿的想法:1因为今天没有搭完,明天想接着在搭下去
27、 2想围绕建构物进一步开展游戏活动 3只是想把自己的建构物保留下来,如果是前面两种情况,而且幼儿的建构物确实也比较复杂,难于建构,建构应当想办法帮助幼儿把建构物保留下来。如果是第三种情况的话,教师可以用照相机为建构物拍一张照片,或建议幼儿把自己的建构物画下来,这些做法都能够向幼儿传搭对他们建构活动及其成果的尊重和欣赏。 .32五积木建构主题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积木建构活动可以分为自由建构和主题建构两种不同的类型。主题建构是幼儿围绕一定的主题以积木建构为主要表征手段展开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一) 建构主题的来源 建构活动的主题可以直接来源于幼儿的积木建构活动,也可以来自与幼儿自己的想法。 建构主题也
28、可以来源于教师的提议。(二)计划和讨论 在建构主题确定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主题开展讨论。讨论的目的在于确定:第一,还有什么事情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该去哪里、找谁了解有关信息;第二,建构计划,在哪里建构,怎样保存建构物,除了积木以外还需要哪些辅助材料,怎样分工合作,等等。通过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相关主体上的经验状况;幼儿可以进一步增强建构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33(三)建构的过程 建构方案确定下来以后,幼儿就会按照计划积极的投入到建构活动中去。 教师参与、帮助和引导对于保持幼儿建构的兴趣和建构活动的急需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四)经验的扩展 针对幼儿在相关主题上的经验的不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社区和家长的支持帮助下,组织幼儿开展参观、访问、寻找资料等活动。 幼儿之间的信息分享交流时补充和丰富幼儿经验行之有效的方法。信息的分享和交流活动,可以丰富幼儿对城市生活的人士和社会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兴趣。 随着幼儿建构活动不断的展开,幼儿在建构中也会不时产生各种问题。在建构中,幼儿不仅在“玩”,他们也在“学习”和“工作”,幼儿在建构活动中,不仅获得了积木建构的技能,而其豁得了各种各样的、有意的经验。这些经验跨越了单一的“科目”而扩展到“全科目领域”,在教学法上具有明显的“发展适宜性”,能够有机整合游戏、课程和教学。.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