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第一节 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 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第四节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教师,环境三者相互作用(以前两者互动为主)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着重研究教育中发生的现象。2、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内涵: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2、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奥苏伯尔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是课堂中有意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即通过教师提供的(或由学生事先独立发现的)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更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潘 菽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 二、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1、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小学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小学儿童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2、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在小学教育中的各种教学问题及技巧,包括绪论(对象、任务、方法和发展简史)、学习心理、德育心理、教学心理、差异心理、教师心理
3、等。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史前思想 1、中国文化教育思想 人性本质与教育功能 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孟子:“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不善,水无有不下”。 荀子:“人之性恶,其善伪也” 强调教育功能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西方文化教育思想古希腊三杰 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主张用启发智能的问答使学生自己去获得真理。 柏拉图:主张依据智、情、意的发展优势来确定三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依据年龄划分为三期的教育任务。 亚里士多德:提出划分年龄阶段的思想,他认为从出生到21岁可分为五个阶段,同时他还提出了每个阶段的教育任务。近
4、代著名教育思想家 卢梭:著有爱弥儿一书,主要强调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认为儿童自己会有所发现,教师不应代替儿童的思考,否则将影响儿童思维的发展。 裴斯泰洛奇:主张教育要启发学生的内在能力,教育必须与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发展相关联,以儿童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基础。 赫尔巴特:重视兴趣的研究,提出“五段教学法”:准备;明了;联想;总结;应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1、形成初期的理论基础 1879年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推动了教育心理问题的研究,其后,众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研究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论著也为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冯特:实验教育法 实验教育学及
5、其心理学基础引论 霍尔:复演说 创办了美国第一份儿童和教育心理刊物教育 学研究 詹姆士:对教师讲心理学 2、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此后扩展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和个性差异及其原因,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被誉为美国的教育心理学之父。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总体趋势:以桑代克的S-R(刺激反应)理论范式占统治地位,主要研究学习的心理问题。同时也广泛吸收心理学各领域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丰富教育心理学理论 特 点: 由于受S-R范式的影响,因此对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研究较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第二阶段
6、20世纪60年代 总体趋势:S-R范式向认知范式的转变,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特 点: 学派之争和缓,各派兼收并蓄。 体系日趋明确,研究内容相对集中 (围绕如何有效地学和有效地教两条主线展开) 从纯理论研究向教育实践应用研究发展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 加 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提出他的教学观和教学设计原理。 布鲁纳: 课程改革运动,提出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行为主义把学习者看成被动地接受的观点。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韦纳: 归因
7、理论 四、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新中国成立前 教育心理学思想蕴含在古代思想家的著述中(如孔子、孟子、荀子、韩愈、朱熹等) 清末开始兴办师范教育,以引进介绍国外学术著作和方法为主,尚缺乏自己的独立研究 。 2、新中国成立后 初期对实用主义心理学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并在心理测验方面进行了一定尝试。 受:极“左”思潮影响,发展受到冲击。 1962年在中国心理学会中成立了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发展特点: 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著述不断地被引入国内 自己的研究课题广泛,成果很多 具有自己研究成果和我国特色的教材和著述相继出版第三节 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8、1、小学儿童教育过程中各方面的心理现象和规律,为使教与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提供心理学依据。 2、运用在研究和解决儿童教育实践中心理学问题的资料,大力丰富和促进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二、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进一步丰富教育心理学理论 2、为小学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3、有助于因材施教 4、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5、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建设和发展第四节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指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注意要点: 研究计划地制定或实验设计要从客观的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对实
9、验所获得的各种材料要如实记录,不要用主观经验肆意篡改观察到的事实。 做结论时,要对所获得的全部事实,包括相互矛盾的事实,进行全面分析和讨论,做到有根有据,实事求是。 系统性原则 用系统论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来加以考察。 注意要点: 把因素分析和整体研究统一起来。 把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统一起来。 把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统一起来。教育性原则 指发展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注意要点: 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设计要考虑教育意义,使教育成果有助于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在研究过程中,要考虑对学生有良好
10、的教育影响,不能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相关研究方法观察法的含义: 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根据观察得结果(即学生的行为表现)来推断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观察法的种类:1、长期观察法与定期观察法 2、 全面观察法与重点观察法观察法的具体实施 1、 观察计划地制定:包括研究目的、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观察哪些行为,观察时间,在什么情景下观察,采用什么记录方式,应注意的问题等。 2、 做好观察记录:文字记录、音像记录。 3、 观察材料的分析处理。观察法的注意要点 1、观察者每次只应观察一种特殊
11、的行为,而不应同时观察多个行为。 2、对所要观察的行为先有一定的了解。 3、对每次观察得目的要明确。 4、在观察时研究者要使被观察者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不能干扰被观察者的行为和活动。 5、观察时要做到精确二客观的记录,并对观察的材料尽可能地进行定量分析。为此,在观察时要注意记录行为持续的时间、行为出现的次数等。 6、尽量在观察前编制出观察记录表格 7、要注意观察同一被试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1、适用面广; 2、可以观察到被试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 3、可以在当时实地观察到行为的发生发展,能够把握当时的全面情况、特殊的气氛和情境。缺点:1、研究者处于被动地
12、位,往往难以观察到研究所需要的行为; 2、搜集资料费时; 3、因果关系难以确定,观察到的只能是外部行为,产生的内因无法直接观察。实验法的含义 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实验法的种类 1、实验室实验法 2、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在特设的情境下,去引起或改变一种或几种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常借助于一定仪器、设备来实现。 优点在于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严格控制,有利于研究者明确特设条件与学生心理、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可以重复且精确性高 缺点是由于实验室条
13、件和学生正常的生活条件相差较大,所以在推广研究结果时受到一定的限制。自然实验法 自然室实验法是指实验者有意控制和创设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也就是在学生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自然情境下,去引起或改变一种或几种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 优点在于把实验寓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学习情境中,使学生不知道自己被实验,具有有自然性;并且兼具主动性,研究者可按照研究目的有意控制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特定的心理现象,在对其进行研究。 缺点是实验过程中的因素受突发事件的影响,无法进行控制,因而影响所得结果的效度和信度。 自然实验室的方法 单组实验法 等组实
14、验法 循环实验法(轮组实验法)单组实验法 是向一组被试施加某一个或几个实验因素,然后测量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变化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的方法。 基本公式 局限:1、它要求实验的其他条件稳定不变; 2、要求后一个实验因素,必须不受前一个实验因素的影响,但事实上又很难避免; 3、由于被试经验积累,后期的实验效果可能偏高等组实验 把不同的实验因素分别施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情况基本相同或相等的组,然后比较其心理和行为发生变化的方法。 基本公式 取样方法: 1、随机取样法(抽签法、随机表取样法) 2、测量取样法 3、逐个分配取样法 循环实验法 把各组实验因素,轮换施行于各组(各组不必均等),然后根据每个实验因素所
15、产生变化的总和来分析比较实验的结果。 基本公式 优点:兼有单组法和等组法的优点,又避免两者的缺点,增加精确度,但是这种形式实验难度大,尤其是多因素多组的实验,实验的组织和结果的分析都有很大的困难。 问卷法就是通过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 问卷的种类: 1、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 2、个别问卷、团体问卷和邮寄问卷 问卷的形式: 自由叙述式、多重选择式、是否式、等级评定式、确定顺序式 问卷编制过程 1、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测量目标; 2、对要测量的目标进行特质分析,即要测量的目标包括哪些成分或范畴; 3、根据具体的特质成分选编试题; 4、选择问卷形式并编制成问卷。
16、编制问卷的注意要求1、问卷试题要适当,不能过多或过少,且要围绕主题编制;2、问卷中题目的叙述要简明并易理解,适合问卷对象的年龄;3、试题的设计要避免社会赞许性,并且适当设有检查测验的效性的项目;4、答案尽可能简单,便于统计处理;5、对于低年龄的学生,问卷主要采用封闭式形式,对于大年龄的学生问卷既可采用封闭式,也可采用开放式;6、问卷编制好后要进行试测;7、要编制问卷试用说明;8、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前,要先判断问卷的回答是否有效 问卷法的优点:1、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材料,省时、省力;2、直截了当,针对性强,能获得第一手资料;3、能测试出被试的内心状况,同时被试可重复测验; 问卷法的缺点:1
17、、需要被试真实合作2、需要被试有自我意识能力和文字能力;3、由于受被试自卫心理的影响,不愿暴露自己内心世界,可能导致测试结果不真实;4、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被试回答问题可能偏向社会赞许的或希望的方向;5、问卷设计较难第二章 学习心理的概述 一、学习的概念 (一) 广义的学习 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因经验的获得而产生的; 2、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或内隐或外显); 3、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4、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人类学习与动物
18、学习的区别: 1、人类的学习获得除了直接经验获得,更多的还有间接经验的获得; 2、人类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3、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最根本不同点在于: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过程。 (二)狭义的学习 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 特点: 1、以间接经验为主; 2、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 3、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经验机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4、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型并存。 二、学习
19、的种类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 1、按学习水平分类 (1)信号学习 巴浦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者主要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其过程:刺激强化反应(不随意反应) (2)刺激反应学习 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或工具性学习,其过程:情景反应强化(随意反应)(3)动作连锁学习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连结组合成一系列的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 根据言语刺激与反应行为的顺序组合而成的反应。如造句,翻译。(5)辨别学习 实质上是知觉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6)概念学习 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7)规则学习 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
20、系,实际上就是学习各种定理、定律或原理(8)解决问题学习 高级规则的学习,指学习者在各种情况下,利用所学的简单规则,形成高级规则,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1971年对分类进行修改合并 1、连锁学习 2、辨别学习 3、具体概念的学习 4、定义概念的学习 5、规则的学习 6、解决问题的学习 2、按学习结果的分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 向学生传递各种言语信息(知道什么是三角形) (2)智慧技能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会运用信息做事情) 辨别辨别:区分事物差异的能力.(辨别三角形和非三角形)具体概念:具体概念:识别同类具体事物的能力.(能把几个不同的三角形从一堆图形中挑出来,归为一类)定义性概
21、念:定义性概念:识别同类抽象事物分类的能力。(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ah (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 规则:规则:当原理或定律指导人的行为,按原理或定律办事时,原理或定律变成了规则。(利用公式S=1/2ah求面积) 高级规则(解决问题):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由若干简单规则组合而成的新规则。(a+b)(ab)=a2b2 (3)认知策略的学习(运用好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提高效率 ) 学习者用以支配自身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 (4)态度的学习(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态度是一种通过学习获得的,影响和调节一个人行动的内部状态,一般把它归入情感领域(看小说和看专
22、业书的态度) (5)动作技能的学习(身体做动作的能力)1.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学习。(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 答案:答案:。小明上幼儿园后,习得了一种对人反应的新的倾向,属于加涅所讲的态度。 2.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1)言语信息;(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 答案:答案: 。两岁的儿童,不可能习得唐诗表达的意境,只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出汉字的音来,这涉及口腔声带等肌肉的运动,属于加
23、涅讲的动作技能。 3.小明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 答案:答案:。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加涅的智慧技能的一种。 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 1、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认知领域分六类(1)知识:对知识的简单回忆; (2)领会:能解释所学的知识; (3)运用: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 (4)分析:区别和
24、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5)综合:把思想重新综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 (6)评价: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标准对于用来达到特定目标的材料和方法作出判断。第二节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行为主义) (一)桑代克的学习联结理论S-R (二)巴浦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CS-CR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R-S 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1、学习是认识结构的重组。 2、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者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3、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模型)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是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是在德国形成的一
25、个重要心理学派。反对把心理还原为基本元素,把行为还原为刺激-反应联结。他们认为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知觉,而不是联结起来的表象的简单集合;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学习是形成格式塔,即构成一种完形,是顿悟的过程。 所谓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译音,意即“完形”;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试尝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即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的突然解决。 似动现象 似动现象是指,两个相距不远、相继出现的视觉刺激物,呈现的时间间隔如果在1/10秒到1/30秒之间,那么我们看到的不是两个物体,而是一个物体在移动。例如,我们看到灯光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事实上是这只灯息了,那只灯同时亮了。这种
26、错觉是灯光广告似动的基础。似动现象似动现象是形成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开始时,它主要关注的是知是形成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开始时,它主要关注的是知觉。觉。 格式塔心理学把重点放在整体系统上,在这个系统中,各个部分是以一种能动的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仅根据各分离的部分,无法推断出这个整体。 例如例如:漩涡之所以会那样,并不是由于它所包括的那些具体水滴的原因,漩涡之所以会那样,并不是由于它所包括的那些具体水滴的原因,而是由于水的运动方式。如果把旋涡分解成水滴,就无法理解漩涡这种现而是由于水的运动方式。如果把旋涡分解成水滴,就无法理解漩涡这种现象了。又如曲调,因为曲调取决于音符之间的关系,而不
27、是音符本身。象了。又如曲调,因为曲调取决于音符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音符本身。 为了强调这种整体性,韦特墨采用的德语“Gestalt(格式塔,或译完形)”一词,可以被翻译成“形式(form)”、“型式(pattern)” 、“形态(Configuration)”等,意思是指“能动的整体(dynamic wholes)”。由于韦特墨发起的这场运动关注的是这类完形或格式塔,所以人们把它称为“格式塔或完形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德国心理韦特海默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之心理学的主要创始
28、人之一。一般认为,苛勒对一。一般认为,苛勒对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更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更具有深远意义具有深远意义 美籍德裔心理学家,美籍德裔心理学家,考夫卡最早向美国心考夫卡最早向美国心理学界介绍了格式塔理学界介绍了格式塔心理学,使格式塔心心理学,使格式塔心理学系统化。理学系统化。顿悟实验 1913 年至1917年,苛勒在腾涅立夫岛的大猩猩研究站以大猩猩为被试,作了大量的学习实验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给大猩猩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并观察大猩猩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表现。 “接竿问题接竿问题”实验实验 实验时,大猩猩被关在笼内。大猩猩喜欢吃的香蕉放在笼外不远的地方(即用一根竹竿够不着,两根竹竿接起来可以够得
29、着的地方)。笼内有一根较短的竹竿,笼外有一根较长的竹竿。 大猩猩为了取得香蕉,起初用那根较短的竹竿去够香蕉,但竹竿太短,够不到。猩猩常常将竹竿扔向香蕉,连竹竿也丢了。在用一只取名为“苏丹”的大猩猩做实验时,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苏丹为了取得香蕉,用较短的竹竿拨到了另一根竹竿。当它玩弄这两根竹竿时,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然后将两根竹竿接起来(用较细的竹竿插入较粗的竹竿),用这根接起来的竹竿够到了香蕉。这个过程是缓慢的,起初把两根竹竿放在一起,苏丹一看到两根竹竿处于这种关系,就能够突然地发现这种关系,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把一根竹竿插入另一根竹竿,从而移到远处的香蕉。 (2)“叠箱问题”实验 叠箱问
30、题实验先是“单箱问题”实验。香蕉挂在笼子的顶棚上。笼内有一只木箱可以利用。要想够到香蕉,须将木箱搬到香蕉下面,然后爬上木箱,跳一下才能够到香蕉。这个问题对于大猩猩来说是一个难题。但是,苏丹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就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6只大猩猩也在人把箱子置于香蕉之下,或者观看到其他猩猩使用木箱之后解决了问题。叠箱问题就更加困难了。香蕉挂在高处,大猩猩必须爬上叠起的三只木箱的上面才能够到香蕉。 大猩猩解决这个问题表现出一定的困难。起初站在一只木箱上够,却够不到。大猩猩跳下木箱,对周围的木箱和高处的香蕉进行了“良久”的观察,突然,大猩猩终于表现出一种突然的理解,迅速地将三只木箱叠在一起,爬到箱顶
31、,取下香蕉。 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2.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 3.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 4.顿语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 5.顿悟说及对尝试错误说的批判。 6.创造性思维。 格式塔学习理论注重学习者过去经验及构造、领会问题情境的方式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对认识学习理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把知觉经验组织作用归因于脑的本能,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杰罗姆杰罗姆布鲁纳是布鲁纳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家以学生的知识学习为研究对象,注重理以学生的知识
32、学习为研究对象,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提出学习的主要目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提出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构造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本构造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通常被称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他的理论通常被称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或认知发现说。或认知发现说。 1、认知学习观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就是形成类别及其编码系统,是一个人把同类的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连结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的过程。学习者是主动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起知识体系。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三
33、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1)获得新知识这种新知识常常是与一个人已有知识相背的,或是已有知识的提炼, (2)转化这是一种处理知识以便使其适应新任务的过程。人们可以通过外推(extrapolation)、内插(interpolation)或变换(conversion)等方法,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便超越所给予的信息。 (3)评价检查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否适合于这项任务,如概括是否合适?外推是否恰当? 如此等等。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的这种观点,是与他从事的一系列认知方面的研究密切相关。 2、结构教学观 布鲁纳强调学生的知识学习要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
34、而知识结构则主要是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构成的,把学科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这样,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 布鲁纳提倡采用 “发现学习”的方法。发现学习就是学生不是从教师的讲述中得到一个概念或原则的知识,而是从教师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探究,发现知识。 发现学习的基本程序是:掌握学习的课题 制定设想 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 发展和总结。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的好处: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探究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与创造的态度。发现学习的特征:发现学习的特征: 1.强调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
35、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我们教一门学科,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 2.强调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的形成过程一般不是靠言语信息,尤其不靠教师指示性的语言文字。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象或图象性的。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边做边想。 3.强调内在动机。 布鲁纳更重视的是形成学生的内部动机,或把外部动机转化成内部动机。而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心的驱使,
36、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所以,布鲁纳把好奇心称之为“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 在他看来,学生学习的效果,有时取决于教师何时、按何种步调给予学生矫正性反馈,即要适时地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如果错了,还要让他们知道错在哪里以及如何纠正。 4.强调信息提取。强调信息提取。 他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信息,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 布鲁纳在一项实验中,让一些学生学习30对单词,对一组学生说,要他们记住单词,以后要复述的;而要其他学生设法把每对单词造成一个句子。结果发现,后者能复述其中的95%,而第一组学生的回忆量不到50。所以,学生如何组织
37、信息,对提取信息有很大影响。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必然会用某种方式对它们加以组织,从而对记忆具有最好的效果。布鲁纳认为教学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组织或处理教学内容。教学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变成各种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知识结构,并以所学材料的一种最佳的顺序去组织这些结构,帮助学生发现。 布鲁纳观点的贡献和进步意义及局限性 贡献和进步意义: (1)布鲁纳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编码系统。布鲁纳认为,编码系统不仅能够接受信息和组织信息,而且能够超越一定的信息,即产生创造性行为,或者是有所创造。这种提法和思想观点在其他学习理论中是不多见的。这体现了布鲁纳把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看得十分重要。而且人的
38、创新性思想观点的产生确实与已有的知识、观念和知识的结构形式有关。 (2)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认为这种形式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获得发现的经验和方法。而且这种发现的经验和方法对将来从事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是十分重要的。 (3)布鲁纳主张采用诚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复杂、高深、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传授给任何年龄的儿童。其目的是想让学生尽量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将来尽快地进入科学研究领域。布鲁纳的这些解释、提法和要求体现了他把创造力的培养作为学习和教学的重要任务的思想。 局限性: 1、其“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具有唯心主义 2、过分强调发现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发现学
39、习费时费力。而且,完全独立的发现学习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因此,应该强调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相互配合和有效的补充。 (三)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当代美国心理学家,在医学、当代美国心理学家,在医学、精神病理学和精神病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领等领域均颇有学术建树。在心理的域均颇有学术建树。在心理的教育学科领域中尤有突出的贡教育学科领域中尤有突出的贡献和重大的影响献和重大的影响 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以下条件: 外部条件来看:外部条件来看:1.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来看:主观条件来看: 1.学习者还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的倾向。
40、2.学习者认知结构种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固定点),便于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也就是具有必要的起点。 3.学习者必学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识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接受学习的心理过程发现学习的定义与接受学习的区别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有其严格的定义,即在正式材料学习之前,向学生介绍的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适当的知识相联系的概括和包摄性引导材料,它在抽象、概括和包摄水平上应高于正式的学习材料并用学生熟悉的术语呈现。即先于新学习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稳定地纳入和保持正式学习材料中更详细和分化的内容,给学习者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一道桥
41、梁,从而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组织者”可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前者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后者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 设计“组织者”即在一部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中,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还缺乏适当可利用的知识时,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提供“先行组织者”。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属、总括和并列结合。设计“组织者”有助于前两种同化形式。把新知识纳入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方面的过程叫类属,又叫下位学习。 它又可分为派生类属和相关类属。派生类属指学习材料只是被理解为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的一个特例,或是已学过的一般命题的某一例证。相关类属指新学习材料只是原来
42、学过的命题的扩充、精确化、修饰或限制。这类学习快而有效,但要有更概括性的知识作为同化新知识的支柱。如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前没有适当观念作为固着点,教师就要提供“组织者”。若学生学习一个概括性的新命题,而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若干从属观念可以类属于这个新命题之下,便产生总括学习,又叫上位学习。 奥苏伯尔根据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熟悉程度”,将“先行组织者”分为两类。一类。学生对新知识完全陌生,教师可设计采用“陈述性的组织者”策略。这种“组织者”中包含的较高抽象概括的观念是学生所熟悉的,而其涉及到的概括化的知识,虽然抽象性高于正式学习材料的内容,但低于学生熟悉的上位概念。学生事先学习这个“组织者”之后,能将这
43、些高度抽象概括化的观念渗入认知结构,当学习具体的新材料时。认知结构中就有可利用的“固定观念”。二类,如果学生对新知识不完全陌生,新知识能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联系,但由于有具体或特殊的联系性,旧知识问的差别有可能被相似性所掩盖,使得学生正式学习进可能把新旧知识混淆起来。这教师可采用“比较性的组织者”策略,它能帮助学生事先分清旧知识间的异同,以增强旧知识间的可辨别性。从而将概括性观念渗入学生认知结构,有利于正式材料的学习。 (四)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理念:主要理念: 1、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2、认知是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 3、认知建构主义强调
44、学习模式应该着重于学习者自身的建构和知识的组织;社会建构主义强调通过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人从事持续的谈话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4、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环境。提出支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提倡情境性教学, 三个基本假设:三个基本假设:1、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2、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合作式教学和交互式教学。3、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情境中。让皮亚杰是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他先是一位生物学家,之后成为发生认知论的哲学家,更是一位以儿童心理学之研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 主要观点: 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他把智力的本质看成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
45、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构心理结构的机制适应,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产生。 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成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同化 顺应 平衡 皮亚杰认为图式同化、顺化和平衡经过相互作用,推动认知活动的发展,图式正是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构成更高一级的形式前苏联前苏联心理学家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文化文化-历史历史”理论理论的创始人的创始人1、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他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
46、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2、内在的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3、维果斯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当今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总是以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来理解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 在教学上,提出了认识灵活性理论和随机通达教学 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lnstruction),也称随机进入教学,随机通达教学的核心主张是,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景下、带着不同目的以及从不
47、同的角度多次进行,以此达到高级知识获得的目标 。具体来说,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有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三、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是西欧自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文艺复兴时期所涌现的一种新思潮。 其基本观点主张“人类自由权利不可侵犯,即自由意志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凡是有机体都有一种内在倾向,即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有机体的方式发展自身的潜能。 主张心理学应采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并着重对健康人或自我实现者进行研究。 马斯洛,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
48、义心理学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会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 罗杰斯,美国心理咨询家和教育罗杰斯,美国心理咨询家和教育改革家,以首倡患者中心治疗而改革家,以首倡患者中心治疗而驰名。他还在心理治疗的实践基驰名。他还在心理治疗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础上,提出了关于人格人格的的“自我自我理论理论”,并把这个理论推广到教,并把这个理论推广到教育改革和其他人际关系的一般领育改革和其他人际关系的一般领域中。域中。强调在教育中强调在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学生个性充分、自由、自主关注学生个性充分、自由、自主和全面的发展。和全
49、面的发展。 1.提出了意义学习的学习观。罗杰斯强调的是学习时学习者当时整个身心状态与学习材料的关系,整个人都参与并左右脑都共同发挥作用的学习才称为意义学习。罗杰斯把意义学习分为以下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都投人学习活动;(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使在其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3)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产生变化;(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 2.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 3.提供学习资源,创造良
50、好学习氛围。所谓学习资源是指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经验的资源,不仅包括书籍、杂志、实验设备等物质资源,而且包括人力资源即可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学生感兴趣的人,主要指教师。 罗杰斯认为还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感到自信、轻松和安全,这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前提。他认为涉及到改变自我组织(即改变对自己看法)的学习是有威胁性的,并往往受到抵制,当学生的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基本态度)遭到怀疑时,他往往会采取一种防御态势,但如果在一种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环境里,在没有等级评分和鼓励自我评价的环境里,学习者会感到安全,他就能以一种辨别的方式觉察书本上的文字,识别类似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