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反思参考3)影子 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童诗。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 课前,我利用投影仪让孩子们玩做手影的游戏。活泼的小狗、展翅的雄鹰、鸟妈妈喂食小鸟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摆弄出一个个俏皮可爱的影子。(通过游戏激发孩子们对影子的亲切感,为学习课文奠定感情基础。) 我(故作疑惑):你们的小手怎么跑到大屏幕上去了,而且还能变出这么多有趣的图案来? 孩子们(迫不及待、七嘴八舌):这是影子;这是手影 哈哈,果然中了我的圈套,给你们玩游戏,就等你们这句话呢。我暗喜。 我:那你们
2、知道为什么会有影子吗? 孩子们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也能说出些关于影子的大概来。 我:你们喜欢影子吗?为什么? 生1:喜欢,因为影子很可爱。生2:喜欢,因为影子很活泼。生3:喜欢,因为影子很调皮。生4:我很喜欢影子,因为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生5:喜欢,因为影子是我的好朋友。(显然,生4、生5课前作了充分的预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但是句子虽然生动,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有点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我:大家都很喜欢影子,有些小朋友还跟影子成了好朋友,真让人羡慕。影子跟你一起出门的时候,他会走在你的哪一边呢? 我叫了四个学生回答,刚好是四个喜欢“求异”的孩子,他们给我的答案各
3、不相同,有前、有后、有左、有右。这正是我想要的最理想的答案。 我:看来影子真的很调皮,你的影子朋友为什么走在你的前(后、左、右)边? 四个孩子都被这个问题难倒了。边上很多小朋友跃跃欲试地想帮他们,但都不能把问题解释清楚。 在备课中,我已经预料到这会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原本设计了一个在户外“踩影子”的游戏,把课文内容化抽象为直观,让孩子们边玩边观察、思考,边玩边理解课文内容。可那几日,天不作美,太阳公公天天躲着我们。怎么办?把我所知道的知识直接灌输给他们?显然,这样做有悖于新课程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在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充分调动的关键时刻,他们需要一大片天空来放飞思维的风筝,我如何给他们创造一个探究的空间呢?灵机一动,我在课堂中央拉开一张桌子,拉上所有窗帘,打开一盏日光灯,让一个孩子站了上去,我让站在上面的孩子转身,其他的孩子则仔细观察影子位子的变化。通过这个活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把刚才的问题解释清楚了。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应该寻找一切有利的条件、设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自由探究的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