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 星 系 其他恒星系 其他行星系 太阳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地月系 天体系统的层次 太阳系八大行星 水 金 地 火 木 土 天王 海王 由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1、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的稳定 2、自身的原因 光照稳定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比较安全 距日远近适中 适宜的温度 体积质量适中 适宜呼吸的大气 原始海洋形成 液态水 太阳的 大气结构 太阳活动 光球 色球 日冕 太阳黑子 耀斑 日珥 太阳风 爆发周期 约11年 约11年 对地球的影响 与地震、水旱灾害有关。 高能带电粒子流 太阳电磁波-引起电离层扰动-无线电波通信中断; 冲进两极-极光; 扰乱地球磁场-磁针不能正确
2、指示方向 -“磁暴”现象 录像 3.21春分 6.22夏至 9.23秋分 12.22冬分 次年3.21春分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D A B C 回归年:365 天5时48分46秒 太 阳 子 夜 正午 0时 0时 12时 6时 18时 12时 0时 6时 太阳直射经线 (3).晨昏线与时间 a.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 12点; b.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 0(或24)点。 C.在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 6点, 与其相 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 18点。 大气上界 地面 地面增温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吸收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
3、大气”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地 面 吸 收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3、大气的放热及作用、大气的放热及作用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 90N 60N 30N 0 3、季风环流的类型: 类型 源地 风向 性质 成因 东亚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南亚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亚洲高压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夏威夷高压 东南风 温暖湿润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亚洲高压 南印度洋 东北风 干燥 西南风 湿润 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高气压 F 低气压 0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高气压 1月 7月 低压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赤道地区气流上升,终年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控制 赤道低气
4、压带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 西风控制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受极地气团控制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A D E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A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D地中海气候 E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 终年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 特点:总量多、人均少
5、,时空分布不均 空间分布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时间分布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原因: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不均 空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降水 集中在夏秋季节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原因:人为原因(1)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2)污染和过度利用,浪费等加剧水资源短缺 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2、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措施:P70 (1)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 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2)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意识; 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 重复利用率 补偿流 流度密 东
6、北信风 东南信风 中纬西风 中纬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东风 0 30N 30S 30N 30S 0 60N 60N 60S 60S 中低纬以为中心 北南、大洋西岸东岸 中高纬以为中心 北南、大洋西岸东岸 40S形成西风漂流 自向 30N 30S 0 60N 60S 南极环流时针 副热带 顺 逆 暖 寒 副极地 逆 无 寒 暖 西 东 逆 顺 逆 5)北印度洋海区; 季风洋流 夏顺冬逆 世界洋流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 世界四大渔场世界四大渔场 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 日本暖流 千岛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东格陵兰寒流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秘鲁渔场 北海道渔场 北海渔场 纽芬兰渔场 海 洋 水汽输送
7、下渗 植物蒸腾 蒸发 降水 降水 蒸发蒸发 海陆间大循环 基 岩 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地表径流: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地下径流:凿井 抽取地下水 补充地下水 -下渗: 植树造林 -降水: 人工降雨 (一)河流侵蚀地貌(一)河流侵蚀地貌 1、侵蚀作用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流水破坏地表,掀起并带走地表物质的作用称流水侵蚀作用 2、侵蚀作用类型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增长)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增深)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增宽) 侧蚀 下蚀减弱, 侧蚀增强 下游 中游 上游 V形 U形 下蚀 沟谷流水 (沟谷加深、延长) V字形峡谷 出现河湾 槽形河谷 下蚀溯源侵蚀 侧蚀 侧蚀 分
8、类 能量 来源 表现 形式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和盆地 太阳能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比较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比较 (二) 河流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1、成因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流量减小,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2、形成地貌 洪积扇洪积扇 分布:山前(山麓) 洪积扇洪积扇 图中图中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什么河段?主要分布在什么河段? 分布: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分布:发育于河流中下
9、游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 分布:河流入海口分布:河流入海口 思考: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2.甲乙两处何处是山岭?何处是山谷? 3.解释甲地形成山岭,乙地形成山谷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疏松、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外力所侵蚀,而保留下来形成山岭。 5.假设这里要修建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址在甲还是乙?为什么? 4.甲乙两处哪里是储油结构,哪里是储水结构?为什么? 6.现打算拟建一座采石场应选择在甲还是在乙?为什么? 乙 甲 N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如华山、庐山、泰山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二)、断层的基本
10、类型及地貌景观(二)、断层的基本类型及地貌景观 中心岩体上升 (地垒) 中心岩体下降 (地堑) 1)填入背斜、向斜、地垒、地堑: A._ B._ C._ D._ 2)有良好的储油结构的是: _; 容易储水的是:_; 容易形成泉水的是: _与_之间 地垒 地堑 背斜 向斜 D C A B 例例. 3)渭河平原属于上面那种地质构造: _ B 岩浆岩 岩浆 沉积岩 变质岩 冷却 凝固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重熔 再生 2 2、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 1、岩石圈物质之所以循环是因为受到内力、外力共同的作用 2、地表各种形态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球表面留下的痕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1、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冰 原 气 候 苔 原 气 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 地中海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冰 原 带 苔 原 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 带 草 原 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温 带荒 漠带 6634N 2326N 0 西岸 中部 东岸 西岸 中部 东岸 自然带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 分异规律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分布规律 特例特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 纬度更替 非洲沿非洲沿20E经 线自然带的变化 水分水分 海陆分布 经线延伸 经度更替 亚欧大陆中纬度 从沿海向内陆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海拔高度 山地垂直 自然带自然带 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 垂直自然带垂直自然带 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 纬度地带性性 经度经度地带地带性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