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道山亭记作者简介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北宋散文家、学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散文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主张“文以明道”。其文风则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古雅本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长于说理,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但亦能诗。现存诗 400 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含义深刻,略似其文。著有元丰类稿。副词,连续、接连 动词,连接 名词,一类 3一词多义 累 累数驿乃一得平地 ( )九层
2、之台,起于累土 ( 动词,堆叠、积累 ) 属 山相属无间断 ( )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 动词,集中、聚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名属教坊第一部 ( 动词,隶属、属于 )属予作文以记之 (动词,请托、嘱托 ) 动词,夸耀 动词,怜悯 连词,即使 矜 人以屋室巨丽相矜 (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 )不侮矜寡 ( 通“鳏”,名词,老而无妻的人) 虽 虽其土长川居之人 (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 连词,虽然 ) 于以介词,表比较的对象 连词,因为 介词,用来 开其地,列于中国 ( 介词,在 )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洲之山 ( ) 不敢以舟楫自任也 ( 介词,用、拿 )盖以其陿多
3、阻 (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介词,凭、按 )以寓其耳目之乐 ( ) 如钩子一样弯曲 走下 使更新、革新4词类活用 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 ( 名词作状语,_) 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 ( 名词用作动词,_) 三山者鼎趾立 ( 名词作状语,像脚趾一样) 既新其城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 虽下贫必丰其居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宽敞 )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势,水流动的规律 6文言句式闽,故隶周者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为亭于其处 (状语后置)石错出(于)其间 (省略句)7重点句子翻译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译文:水流穿行在它
4、的空隙间,有的曲折盘绕流淌,有的逆行侧射,它的形状像蚯蚓盘结,像虫形雕刻,旋涡像轮子,水流激射如箭。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译文:_汉代曾经把这里的人民迁徙到江淮之间,而使这空着,大概因为这地方险狭多阻,难道这是虚言吗? 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其志壮哉!译文:_(道山亭)用来寄托他(程公)耳目的欢乐,不但忘掉了其路远和险峻,又将他的思绪漂浮于尘世之外,他的志_向多么伟大啊!角度一:赏析作者所描之景1作者是如何写闽地山水的?【分析】首先,抓住闽地山水奇险的特征,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细加描摹。先写山之险。作者把写山和写路结合
5、起来写,以山路之狭长来衬托群山之连绵不断。写行人的艰难行进,更加衬托出山路的奇险。再写水之险。作者先写水的千姿百态,然后勾勒了一个行船的惊险场景,最后用人不敢行舟来再一次强调水之险。其次,大量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2福州的山水如此险,但是恶吗?这样写有何好处?【分析】作者写福州山水时,强调险而不恶,怪而不凶,景物给人的感觉是奇、险、美。山是静的,但作者以路衬山,把山写活了;水是静的,作者肆意点染,给水赋予了生命。可以说,作者不仅写出了山水的“形”,也写出了山水之“神”。3第二段从哪些方面来写福州城?各方面的特点是怎样的?【分析】地理位置(位于闽中);地势(平而广);地域风貌(枕江面海);城市风貌(路多,舟船交通便利);城市建筑(居室巨丽,寺院特盛);整体形象(三山鼎立,山上寺庙众多而奇美)。角度二:探讨作者写作目的4文章的中心是称赞程师孟的政绩,为什么要去描绘山水之险和介绍建筑之美?【分析】山水险要,建筑不易;此处民居美,宫殿盛更是难得。难得而有成,说明此处政通人和,官员治理有方。作者用迂回曲折的方式赞美了程公的政绩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