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届高考模拟检测卷(一)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一、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24西周统治者从商朝灭亡的教训中,得出人事第一的基本观念,形成了“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同时重视各类祭祀,举行多种宗教仪式,王侯的朝廷中更有祝、宗卜、史等专门的宗教职官。这说明西周时期A神权与统治权紧密结合B“德治”思想开始出现C国家管理意识发生改变D政治文明高度发展25后汉书载:“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伴(相等)于首令。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这说明东汉后期的
2、豪强地主()A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B发展成为累世公卿C通过经营货殖敛财致富D形成自给自足的田庄26如表为1040-1080年江南东路南北部各州城镇数量,据此可知,当时这一地区区域划分江南东路南部江南东路北部年份1040年1080年1040年1080年各州诚镇数量饶州:10饶州;9江宁府:10江宁府:19敏州:7缺州:7太平州:9太平州:14信州:8信州:8宣州;9宣州:10江州;5江州;9泡州:14池州:14城镇数量合计南康军:7南康军:9广德军:2广德军:3增长13.5%36.4%A坊市制度已经被打破B城市的政治功能减弱C城镇化水平领先全国D商品交易市场的扩大27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
3、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已任”的情怀。该思潮的出现主要是针对当时知识界的A训诂考据之风 B贪污腐败之风 C佛道大盛景象 D致力工商之风28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命调时间调出省兵数调往方向1841年1月6日贵州1000广东1842年3月24日甘肃1000浙江1842年6月1日山西1000江苏A西南地区军备废弛B清朝无法动员全民抗击英军C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D清朝统治具有地域歧视倾向291898年,
4、时务报、申报、湘学报等近代报刊杂志被视作“金科玉律”,被读书人争相购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也被视作“屺上天书”受到士子的追捧。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科举考试新制的出台B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C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D近代化需要实用人才30史家陈旭麓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得到了农村,这种得与失,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自觉选择的结果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这种选择A坚持攻打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B是从城市向农村的自觉退却C以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为代表D无视国情对革命的制约影响31刘少奇在1956年政治报告中道:“美国政府对于我国的态度至今还远不是现实
5、的和合理的”,“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都需要和平”,“事实证明,铁幕不在我们这一边。我们的门是对一切人敞开的。”这反映了我国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B外交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C有意放弃“一边倒”外交战略D置身于美苏冷战对峙之外32“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苏格拉底案,在程序上符合雅典的制度和法律,是合理合法的B苏格拉底案是典型的冤案,反映了雅典民主被少数贵族操纵的现象C雅典的直接民主制是进步的,
6、但是也会出现“多数人的暴政”的结果D苏格拉底案,也体现了雅典民主的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33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卢梭不但是文学家、哲学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植物学家。伏尔泰在英国期问深入研究了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后来写下科学著作牛顿哲学原理。康德在46岁之前的主要著述都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由此可知A启蒙思想与自然科学精神思维相近B自然科学发展推动了欧洲国家进步C自然科学是启蒙运动的前提和基础D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造就启蒙运动34据统计,农业集体化政策推行后,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苏联农村中的牲畜,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
7、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经营方式落后、缺乏后劲B国家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敌人破坏及自然灾害严重D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3520世纪60年代中期,众多领域的学者们在发展贫困人民的事业时经常使用“帝国主义剥削”、“新殖民主义”、“核心与外围”、“盈余分配”、“两极分化”、“主导依赖关系”和“屈从的发展”等术语。这些“术语”的出现反映了A西方优势地位的最终形成B冷战格局下国际形势紧张C福利国家的建设势在必行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高粱、玉蜀黍、番薯等开始普及,“燕、泰、晋、豫、齐、鲁诸道,蒸民粒食,小
8、麦居半,而黍、稷、稻、梁仅居半;西极川、云、东至闽、浙、吴、楚腹焉,方长六千里中,种小麦者二十分而一”。粮食生产以外,也有为满足衣着生产的棉、麻、苧等,还有染料蓝靛、红花等以及其他手工业生产原料,蚕桑的栽育几遍天下。棉花种植,“江花出楚中”“北花出畿辅、山东”“浙花出余姚”“姚邑之北乡濒海每至秋收,贾集如云,东通闵粤,西达吴楚,其息岁以百万计,邑民资是以生者,十之六七”。摘编自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材料二1920年北四省灾区视察记道:“因日本人近来在内地办的纱厂很多,而且棉花出口也很厉害,棉花的需要既多,人民争趋其利,广种棉花,几有每年连麦全不种的粮食遂陷于空虚状态。”据部
9、分地区1921-1925年农家调查材料表明,农民消费资料中,自给部分占65.9%,购买部分占34.1%,而在购买品中,如山西,“八口之家,无一人之身无洋货者”。1933年,湘、鄂、皖、豫、赣五省主席联电国民党中央,称:“外洋米、麦同时输入倾销(国米)销愈疲,价值愈落,农民所需耕种各费罄谷之值,不能抵偿。”摘编自刘彦威世界市场体系下的近代中国农业(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出现的变化及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建议。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近代以来,随着
10、西方文明的传入,中国的时间制度与观念悄然变化。现象1 20世纪30年代有报纸报道:上海人“白天的时候,各人有各人应办的事”,忙碌的工作着;“午后五点钟”后,上海人又是一番享乐的“闹忙”。同期有作家描写:内地小城虽有“邮政局和电报局”,但这里的人们“永远是很迟缓,很懒散。晚上10点一过,小城就成了狗的城市”。 现象2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当天即发布改用阳历令,废帝王纪年 而为国家纪年,又推举阳历为国历,然阴历仍占据民国初年社会主流。 1928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强力推行国历运动,但与阴历有关的民俗文化仍然支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政府只好在国历与阴历之间进行调适。 现象3 新式工厂对于钟点时
11、间有明确而硬性的要求。有作家这样描写上海工人上班情形:“大家都急忙的出了门,在临着臭沟的乱泥路上奔着”。在工人们的回忆里,准点上班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每个人的神经处于极度焦虑紧张的状态。 对上述三种现象,任选一种现象作简要评述。(只选现象不作评述不给分综合上述,请用一句话概括其所贯穿的主题。(二)选考题: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01年后,清政府开始尝试建立一支采用西式武器、西式训练的新式国家常备军。1903年12月4日,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练兵处”,作为主管全国新军编练和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1904年9月12日,练兵处奏准颁布新军营制饷章,内容涉及军制、营制
12、、军官选任、士兵招募、军队训练和调派、官兵的奖惩和赏罚、军服军械以及卫生和后勤运输的标准和统一,以及各级大小军官薪水和各弁目兵丁饷银及各骡马、军械的开支等等。练兵处还先后制定和颁布新定陆军学堂办法二十条陆军小学堂章程规则等章程,由中央和各省分别设立各类军事学堂,培养急需的新式军事人才。为弥补国内军事教育之不足,练兵处选派陆军留学生赴日学习,留学经费由练兵处和各省各半筹措,至1908年7月,派赴留日陆军留学生已不下一千人。至1911年,编练成军的新军计有14个镇、18个混成协及1个禁卫军和4个标。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事改革的
13、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军事改革的影响。4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奥地利作家斯特凡艾威格描写了1914年要去参加战争的奥地利人的激动心情:“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之后,人们对1914年的战争到底了解些什么呢?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战争,甚至几乎没有好好考虑过,他们只是通过学校的读物和博物馆里的绘画对其有些了解。神奇的骑兵穿着亮闪闪的军服发起进攻,致命的一枪总是直穿心脏,整个战争就如同一首强烈的胜利进行曲我们会在圣诞节回家,1914年的一月新兵们高兴地向她们的母亲喊道,这些年轻人真的担心会错过这场可能是他们一生当中最奇妙、最令人感到兴奋的经历那就是为
14、什么他们会在载着他们驶向被屠宰境地的火车上还能尽情喊叫、高歌的原因。”昨日世界,海尔姆特里波格等译,1943年(1)根据材料,概括欧洲人对1914年战争的态度。(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人对1914年战争态度的原因。4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一管仲(前723-前645年),齐桓公时出任齐相。他认为,要在诸侯争霸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必先争人”“圣王卑礼”以待天下之贤。他强调“选贤论材,而待之以法”,即通过立法规定人才标准和选择人才的程序。并提出“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管仲还提出“三选制度”,即乡长进贤、官长选贤、国君考察用贤的三级举贤制度。摘编自王奕管仲
15、的人才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材料二晏婴(前578-前500年)对齐景公说:臣强而专,就是不忠,兄弟强而专,就是不悌,故“治天下若委裘,用贤委裘(指君主任贤举能)之实”。国之不祥有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苦此者。”其不免与孔子的贤人政治主张一样,其结果必然是“人存政举,人亡政废”。摘编自张祥浩晏子人才思想述评(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管仲与晏子人才思想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管仲与晏子的人才思想。参考答案24C 25A 26D 27A 28C 29A 30B 31A 32A 33A34D 35B41(1)发展状况:外来
16、农作物开始普及;小麦种植主要在北方;经济作物种植品种多;蚕桑栽育普及;区域性棉花种植中心形成。(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成因: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政策;农业传统与自然环境影响;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交纳赋税的需要;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变化:棉花种植增多;外国商品倾销;粮食生产陷入困境。(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影响:自然经济不断走向解体;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冲击农村经济,造成农民日益贫困;密切了与世界市场联系;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3)建议:有效整合土地资源;重视粮食优良品种培有推广;重视粮食生产和安全;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17、有序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42评述:现象1:上海工作与娱乐生活的快节奏反映了上海工业经济的发达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地小城虽有新式通讯工具但生活节奏很慢,体现了内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滞后。上海与内地时间节奏的差异说明了工业文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和生活观念的差异。现象2:政府推行国历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倡导向西方学习,具有进步性;阴历的广泛使用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扎根民间。政府与民众围绕纪年问题的矛盾与妥协说明了现代与传统的相斥相容。现象3:新式工厂严格时间规定反映了工业经济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工人们的焦虑体现了工厂劳动对他们生活方式的冲击。效率与焦虑的矛盾说明了工业
18、文明既推动了社会发展,也增加了人们的心理压力。主题:人类文明在交流、冲突、动荡、融合中变化、发展。(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45(1)特点:模仿和学习西方的军事制度;中央设机构统一规划;制定统一的章程和标准;改革内容全面、系统;重视军事教育;国内教育与留学教育相结合。(2)影响: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加重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了杜会矛盾;新式军队和新式人才为革命党的反清斗争提供了力量。46(1)态度:欧洲人对1914年战争充满狂热;并幻想1914年战争会很快结束。(2)原因:欧洲列强强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国家间的仇恨;欧洲各国都宣称他们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一战前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局面使得人们思想麻痹;人们对战争及其巨大灾难性缺乏真正了解;以往欧洲战争的短暂也使人们相信1914年战争会很快结束和年轻人的热情冲动。47(1)同:都重视人才,任人唯贤。(言之成理即可)异:管子强调依法选用人才;晏子强调人才品德。(言之成理即可)(2)简评:冲击了当时的世卿世禄制;二者的人才思想变化反映了齐国治国思想变化;促进了齐国的发展;为后世人才选拔提供借鉴。(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