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高考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二) 一、选择题1. 据日本专家研究,春秋时期吴国人称稻为“粘”,而日本称稻为“伊乃”,韩国称为“那拉克”,越南称为“乃普”,都有“n”的音,这些词语应当同源。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 南方的稻作文化得到广泛传播B. 华夏观念得到了周边国家认同C.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进步明显D. 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不断扩大2. 下表是汉初至武帝时期功臣在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守占比统计(单位:%)。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初武帝中武帝后三公九卿100906246272621王国相1008629181700郡太守88604006216平均978150302022
2、15A. 中央与地方权力博弈平衡B. 察举制的实施条件成熟C. 郡国并行制逐渐得以完善D. 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巩固3. 辞海称:“唐以后特派负责某种政务者称使,如节度使、转运使等。”唐朝,中央由工部下的屯田郎中和司农寺主管屯田、营田,而州郡却无相应的主管机构或官员;中央由工部、少府监和将作监主管手工业生产,州郡亦无相应的主管机构或官员。于是才有营田使、盐铁使、群牧使等使职的设置。材料反映唐朝使职大量出现的具体原因是A. 唐朝现行官制的弊端B. 职官制度运行惯性C. 唐朝行政制度的僵化D. 唐朝政治形势的剧变4. 学者漆侠在宋代经济史中认为宋代商品流通有两种运动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
3、农副产品向城市集中;一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地大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据此可知,宋代A. 城市商业化水平的提高B. 商人是商品流通的主导力量C. 商业运行模式较为成熟D. 农业与手工业区域分工明显5. 在元明戏曲小说中,唐代诗人李白被塑造成才华横溢的文士、蔑视权贵的狂士、针砭时弊的志士、仗义疏财的侠士、志高意远的逸士、嗜酒如命的酒中仙。元明文人对李白的形象塑造A. 表达了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懑B. 寄托了士人的心理期待和追求C. 宣扬了儒士兼济天下的价值观D. 顺应了市民对世俗文化的需求6.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商民皆困,出现“道光萧条”;1
4、9世纪后期,西方银价下跌,中国茶、丝出口大增,形成白银内流,同时清廷还大发银票、宝钞,铸铁钱等,造成通货膨胀,形成“光绪萧条”。二者共同反映出A. 全球化冲击清王朝经济安全B. 工业革命提升西方商品竞争力C. 条约体系阻碍中国经济转型D. 政局动荡影响清王朝金融调整7. 读如图(资料来源:微博橙子辅导上海与汉口的外贸埠际转运)据此可知,19世纪后半期A. 汉口对外贸易逆差显著B. 上海外贸位居全国首位C. 内地与沿海地区同步发展D. 长江流域经济联系密切8. 歌曲和地图都能够反映特定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下图是一幅近代某一场战争的示意图,下列歌词能反映这场战争的是A.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
5、阀,除军阀。”B. “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C. “革命血如花,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产生了民主中华。”D. “我背上了子弹带,勇敢向前方”9. 如图是创作于1954年的新年画妈妈教我学绣花,我教妈妈学文化。在众多“女儿教母亲识字”的官方宣传画中,该画脱颖而出,广受民众喜爱。这主要是因为它A. 顺应了实现妇女解放的进步潮流B. 贯彻了新时期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原则C. 刻画了勇担时代使命儿童形象D. 纾解了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矛盾10. 古埃及人自信、乐观,对未来充满希冀,相信人死后可以重生;苏美尔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与悲观色彩,不相信灵魂不朽,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
6、而非永生。人生观产生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形态存在着差异B. 各民族存在性格差异C. 遭受的生存压力不同D. 改造自然的能力不同11.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习惯用宗教性质的“地图世界”来作为装饰用的地图。但到了1300年以后,装饰用的地图变成了波托兰海图。波托兰海图的中心方位总是指南针磁针所指的北方,与以“东方”为中心的“地图世界”完全不同。这一变化A. 展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B. 推动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C. 反映了欧洲人世界观的转变D. 根源于海上新航路的开辟12. 据统计,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颁布了多达300余部的禁奢法令,这股禁奢立法的势头延续到了18世纪,对意大利近代消费
7、社会的形成以及现代国家政府决策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规模禁奢立法的主要原因是A. 人文思想引发统治者恐慌B. 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责所在C. 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 重塑已被破坏的消费习俗13. 19世纪中叶,两位年轻德国思想家撰写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文中写道:“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该纲领A. 科学地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B. 推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 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D. 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唯物史观1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
8、后,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的浪潮。虽然这些革命的根源可追溯到1914年以前的那些年里,但正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A. 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走向瓦解B. 促进了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C. 动摇了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格局D. 推动了世界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开展15. 下图为漫画大西洋伙伴排座次,该漫画反映了A. 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动B. 经济区域集团化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C. 摆脱美国控制是西欧联合的根本原因D.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已经分化瓦解二、非选择题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秦至宋流放地简介朝代流放地点秦汉一是房陵、上庸(今属湖北)等“烟瘴之地”。主要囚禁
9、被废黜的诸侯。二是西北边疆地区。流放地点从秦的河套平原逐步扩大到酒泉、敦煌等河西五郡。三是南海(今属广东)、合浦(今属广西)等新占领的地区唐朝8世纪中期以前,西域是政府安置流放犯人的主要地区。唐朝中后期,犯人一般被发往南方,例如许多文人、士大夫被贬谪到岭南、黔中及江南西道的僻远州郡,他们罪责越大,贬得越远两宋北宋初年,沿用五代旧制,仍以秦州(今属甘肃)、灵武(今属宁夏)等西北边缘诸郡作为流放地。庆历间,逐步形成“配隶重者沙门岛寨(山东蓬莱西北方向海中孤岛),其次岭表(岭南),其次三千里至邻州”的定制。南宋时期,沙门岛已归金朝所有,流放地点主要选择在南方,但流放地越来越向海南、雷州半岛推进据马新
10、论中国历史上的流放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秦至宋流放地”问题的一个角度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成文、逻辑清晰)17. 材料勾勒了清代长三角地区城镇发展演化概况。其中蕴含着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特征。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严复认为:“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日体育,日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救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
11、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阅读材料,选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9. 围绕“工业革命”这一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甲1700-1800年英国煤炭消费比例分配表1700年1750年1775年1800年家庭消费47.6%42.5%42.5%35.5%工业消费39.2%39.6%42.4%505%摘编自马涛英国煤炭工业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关系乙下图为1880年发表的老煤王与雾魔。
12、丙材料二 1713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独占西属美洲殖民地黑奴的贩卖权,从法国手中夺得北美阿卡狄亚、纽芬兰、哈得逊湾一带地方。18世纪中期,英国夺得法国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夺得了西班牙的佛罗里达。18世纪80年代,英国又宣布澳大利亚为其殖民地。摘编自陈钦庄等世界文明史简编材料三 没有一个曼彻斯特(注:英国城市)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材料四 (1)研究材料一,你能从甲、乙、丙中分别得出什么结论?(2)请具体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哪些角度对该主题进行了研究?(
13、3)材料四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概述这一趋势。2022年高考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二) 一、选择题1. 据日本专家研究,春秋时期吴国人称稻为“粘”,而日本称稻为“伊乃”,韩国称为“那拉克”,越南称为“乃普”,都有“n”的音,这些词语应当同源。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 南方的稻作文化得到广泛传播B. 华夏观念得到了周边国家认同C.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进步明显D. 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不断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吴国人称稻为粘”可得出,中国的稻作文化影响到周边国家,说明其影响广泛,A项正确;华夏观念是针对 国内的,排除B项;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规模,
14、排除D项。故选A项。2. 下表是汉初至武帝时期功臣在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守占比统计(单位:%)。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初武帝中武帝后三公九卿100906246272621王国相1008629181700郡太守88604006216平均97815030202215A. 中央与地方权力博弈平衡B. 察举制的实施条件成熟C. 郡国并行制逐渐得以完善D. 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巩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以西汉前期功臣职位占比为背景材料,考查汉代政治制度,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由表中数据可以看
15、出,汉高帝至文帝时期三公九卿之职大多由功臣把持,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占绝对优势,这说明君主权力受到功臣的威胁;而功臣在王国相、郡太守比重大说明中央集权受到了一定威胁。自文帝后,功臣占比下降,说明君主权力、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看不出选官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还有中央官制,C项理解片面,排除。3. 辞海称:“唐以后特派负责某种政务者称使,如节度使、转运使等。”唐朝,中央由工部下的屯田郎中和司农寺主管屯田、营田,而州郡却无相应的主管机构或官员;中央由工部、少府监和将作监主管手工业生产,州郡亦无相应的主管机构或官员。于是才有营田使、盐铁使、群
16、牧使等使职的设置。材料反映唐朝使职大量出现的具体原因是A. 唐朝现行官制的弊端B. 职官制度运行的惯性C. 唐朝行政制度的僵化D. 唐朝政治形势的剧变【答案】A【解析】【详解】从“唐朝,中央由工部下的屯田郎中和司农寺主管屯田、营田,而州郡却无相应的主管机构或官员;中央由工部、少府监和将作监主管手工业生产,州郡亦无相应的主管机构或官员。”可以看出,唐朝的官吏制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于是才产生很多新的职称,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与材料叙述不符;C选项错误,这种变化体现出唐代行政制度的完善与灵活;D选项错在“巨变”二字。4. 学者漆侠在宋代经济史中认为宋代商品流通有两种运动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
17、心”运动,即农副产品向城市集中;一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地大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据此可知,宋代A. 城市商业化水平的提高B. 商人是商品流通的主导力量C. 商业运行模式较为成熟D. 农业与手工业区域分工明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是农副产品“求心”运动,即农副产品向城市集中;一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地大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可知,宋代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都能够通过不同的渠道得到流通,农村和城市能够实现双向贸易,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商业的运行模式较为成熟,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代商业运行的模式,没有体现城
18、市商业化水平,无法得出宋代城市商业化水平提高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对宋代商品流通的主体力量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商人是商品流通的主导力量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代商业运行模式,没有体现农业与手工业区域分工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5. 在元明戏曲小说中,唐代诗人李白被塑造成才华横溢的文士、蔑视权贵的狂士、针砭时弊的志士、仗义疏财的侠士、志高意远的逸士、嗜酒如命的酒中仙。元明文人对李白的形象塑造A. 表达了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懑B. 寄托了士人的心理期待和追求C. 宣扬了儒士兼济天下的价值观D. 顺应了市民对世俗文化的需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唐代诗人李白被塑造成才华横
19、溢的文士、蔑视权贵的狂士、针砭时弊的志士、仗义疏财的侠士、志高意远的逸士、嗜酒如命的酒中仙。”可得出塑造李折的这一形象主要反映出在商品经济发展之下,士人想要摆脱传统教条思想的束缚的心理,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时人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懑,排除A;“兼济天下”无法得出,排除C;材料中李白的形象并不符合世俗文化的需求,排除D。6.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商民皆困,出现“道光萧条”;19世纪后期,西方银价下跌,中国茶、丝出口大增,形成白银内流,同时清廷还大发银票、宝钞,铸铁钱等,造成通货膨胀,形成“光绪萧条”。二者共同反映出A. 全球化冲击清王朝经济安全B. 工业革命提升西方商品竞
20、争力C. 条约体系阻碍中国经济转型D. 政局动荡影响清王朝金融调整【答案】A【解析】【详解】不管是“道光萧条”“还是“光绪萧条”,都是全球经济发展导致的结果,对于清王朝而言,这是不利的,说明全球化冲击清王朝的经济安全,A项正确;B项与题无关,而且“光绪萧条”是白银内流导致的,排除B项;C项脱离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白银的流入流出和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而非政局动荡,排除D项。故选A项。7. 读如图(资料来源:微博橙子辅导上海与汉口的外贸埠际转运)据此可知,19世纪后半期A. 汉口对外贸易逆差显著B. 上海外贸位居全国首位C. 内地与沿海地区同步发展D. 长江流域经济联系密切【答案】D【
21、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大量洋货从上海进口并转运到汉口,再转运到各地,反映长江流域经济联系密切,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出口问题,无从反映贸易逆差,排除A项;当时上海外贸的确居于全国首位,但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B项;同步发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8. 歌曲和地图都能够反映特定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下图是一幅近代某一场战争的示意图,下列歌词能反映这场战争的是A.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B. “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C. “革命血如花,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产生了民主中华。”D. “我背上了子弹带,勇敢向前方”【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观
22、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民军队从陕北地区向大青山、晋察冀和冀鲁边等地进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示意图,与歌词“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描写的时代背景一致,B项正确;1924到1927年国共为“打倒列强,除军阀”推动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北洋军阀政府的所在地是北京,不是北平,排除A项;歌颂辛亥革命的歌词“革命血如花,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产生了民主中华”,与人民军队从陕北出发不符,排除C项;“我背上了子弹带,勇敢向前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歌词,与人民军队开赴华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 如图是创作于1954年的新年画妈妈教我学绣花,
23、我教妈妈学文化。在众多“女儿教母亲识字”的官方宣传画中,该画脱颖而出,广受民众喜爱。这主要是因为它A. 顺应了实现妇女解放的进步潮流B. 贯彻了新时期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原则C. 刻画了勇担时代使命的儿童形象D. 纾解了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新年画中“女儿教母亲识字”反映的是当时的扫盲运动,传统社会中的绣花和现代社会中的读书识字结合,纾解了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矛盾,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妇女解放无关,排除A项;文艺为人民服务主要指的是文艺活动面向群众,与材料中的扫盲运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凸显的是母女双方而非女儿,排除C项。故选D项。10. 古埃及人自信、乐观,对未来
24、充满希冀,相信人死后可以重生;苏美尔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与悲观色彩,不相信灵魂不朽,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而非永生。人生观产生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形态存在着差异B. 各民族存在性格差异C. 遭受的生存压力不同D. 改造自然的能力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埃及人生活在尼罗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流域,两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压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导致了两地人民在人生观上有较大差异,C项正确;两地人民人生观有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生存环境的不同,而非经济形态、性格差异和改造自然能力不同带来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11.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习惯用宗教性质的“地图世界”
25、来作为装饰用的地图。但到了1300年以后,装饰用的地图变成了波托兰海图。波托兰海图的中心方位总是指南针磁针所指的北方,与以“东方”为中心的“地图世界”完全不同。这一变化A. 展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B. 推动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C. 反映了欧洲人世界观的转变D. 根源于海上新航路的开辟【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的内容可得出,欧洲中世纪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从宗教所认知的范围扩大到更广阔的世界,反映出人们世界观的变化,C项正确;近代自然科学还没有兴起,排除A项;材料中的变化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B项;当时新航路还没有开辟,排除D项。故选C项。12. 据统计,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颁布了多达300
26、余部的禁奢法令,这股禁奢立法的势头延续到了18世纪,对意大利近代消费社会的形成以及现代国家政府决策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规模禁奢立法的主要原因是A. 人文思想引发统治者恐慌B. 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责所在C. 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 重塑已被破坏的消费习俗【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到18世纪,欧洲处于扩张时代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材料中大规模禁奢立法是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资金,适应资本原始积累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大规模禁奢立法的主要原因是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而非“人文思想引发统治者恐慌”、“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责所在”以及“重塑已被破坏的消费习俗”,排除ABD三
27、项。故选C项。13. 19世纪中叶,两位年轻德国思想家撰写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文中写道:“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该纲领A. 科学地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B. 推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 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D. 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唯物史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9世纪中叶,两位年轻德国思想家撰写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可得出这是共产党宣言,结合所学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A项正确;剩余价值学说是在资本论中,排除A
28、项;当时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项;D项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排除D项。故选C项。1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的浪潮。虽然这些革命的根源可追溯到1914年以前的那些年里,但正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A. 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走向瓦解B. 促进了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C. 动摇了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格局D. 推动了世界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开展【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的浪潮。但正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直接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
29、族的解放斗争,推动了世界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开展,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直接促进了革命”,未涉及殖民体系瓦解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思想意识领域的觉醒,而是强调“战争直接促进了革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世界格局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5. 下图为漫画大西洋伙伴排座次,该漫画反映了A. 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动B. 经济区域集团化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C. 摆脱美国控制是西欧联合根本原因D.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已经分化瓦解【答案】A【解析】【详解】漫画反映了欧洲希望通过相互依靠、通过联合来实现自强,摆脱美国控制,体现了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动,A项正确;漫画
30、中并来体现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B项;西欧走向联合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排除C项;该漫画没有提供准确时间,只能反映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有分化瓦解的趋势,无法确定已经分化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秦至宋流放地简介朝代流放地点秦汉一是房陵、上庸(今属湖北)等“烟瘴之地”。主要囚禁被废黜的诸侯。二是西北边疆地区。流放地点从秦的河套平原逐步扩大到酒泉、敦煌等河西五郡。三是南海(今属广东)、合浦(今属广西)等新占领的地区唐朝8世纪中期以前,西域是政府安置流放犯人的主要地区。唐朝中后期,犯人一般被发往南方,例如许多文人、士大夫被贬谪到岭南、黔中及江南西道的
31、僻远州郡,他们罪责越大,贬得越远两宋北宋初年,沿用五代旧制,仍以秦州(今属甘肃)、灵武(今属宁夏)等西北边缘诸郡作为流放地。庆历间,逐步形成“配隶重者沙门岛寨(山东蓬莱西北方向海中孤岛),其次岭表(岭南),其次三千里至邻州”的定制。南宋时期,沙门岛已归金朝所有,流放地点主要选择在南方,但流放地越来越向海南、雷州半岛推进据马新论中国历史上的流放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秦至宋流放地”问题的一个角度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成文、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秦至宋流放地的选择和变化见证了古代历史的变迁。首先,流放地的选择适应了集权统治不断发展的需要。秦汉时期对诸侯王的流放、古代
32、“就偏就远”的流放原则都体现了惩罚犯罪、维护皇权的目的。其次,流放地的变化反映了政治局势的变化。与秦相比,汉和唐前期北方流放地点已扩展至西域,体现了当时开疆拓土的时代特点。而唐中后期流放地点主要集中于南方,则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政府对西域地区统治力的减弱乃至消亡。与北宋相比,南宋流放地点的变化则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宋朝压力的增加。最后,南方流放地点的变化则反映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从秦汉开始,南方的流放地点不断南移,从侧面反映了南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地方逐渐告别了蛮荒状态。总之,从秦汉到唐宋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的发展以及政治局势的变动直接影响着流放地的选择和变化。示例二:流放制度
33、客观上有利于落后地区尤其是边疆地区的发展。首先,推动边疆开发以及民族交融。戍边、移民、屯垦等成为秦汉及唐朝流放制度的重要内容,这有利于边疆地区汉族人口的增加及经济的发展,这一切又为西北边疆及岭南地区领土的扩大与巩固以及民族交融奠定了基础。其次.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从秦至宋,南方流放地点主要选择在经济落后之地,流放制度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再次,有利于流放地区文化的发展。例如,唐宋时期谪戍或贬谪的文人士大夫及其子孙后裔给流放地带去了先进文化,帮助这些地区逐渐告别了愚昧。总之,被流放者为落后地区尤其是边疆地区的开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析】【详解】本题
34、首先根据材料来选择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首先确定“秦至宋流放地”问题的角度,如:流放地选择的变化与当时社会发展的关系。然后根据此观点,结合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分析。接着围绕所选角度,根据材料信息调动相关知识,如根据“囚禁被废黜的诸侯”“罪责越大,贬得越远”等信息可与集权统治发展之间的关系相联系;根据流放地点的变化可与政治局势的变化相联系;根据南方流放地点的不断南移可与南方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等。论述过程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结合论述进行总结或评价。同理,从流放制度对流放地区的影响这一角度的分析也应遵循以上原则。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17. 材料勾勒了清代长三角地
35、区城镇发展演化的概况。其中蕴含着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特征。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示例1特征:清代,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发展轴由南北走向(运河沿线)转为向东(沿海、沿江)拓展。说明:京杭大运河开通以来,长期作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密切了南北经济联系,运河沿线成为物资、人员的集散地,形成了运河经济带,从而产生了扬州、苏州、宁波等为代表的中心城市。清代前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活跃,工商业市镇发展,运河沿线的这些城市地位日益突出,从而强化了南北走向(沿运河)的“之”字型城市布局。鸦片战争后,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城市相
36、继被迫开放。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加剧,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商业在通商口岸以及长江沿线的南通等地创办。加之轮船、火车等近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兴起推动了城市化进程。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带转向东方(沿海沿江拓展,逐渐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型城市布局)。可见,清代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方式的变迁与经济格局的重新组合导致了城镇布局的变迁。示例2特征:清代后期,上海城市地位崛起(上海从一般城市崛起为区域中心城市)说明:明清时期,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富庶地区,但发展并不平衡。由于交通运输的便利,使得运河沿线工商业市镇发展更为充分,逐渐形成了以扬州、苏州、杭州为中心的城镇格局。而偏离运河的上海,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水
37、平限制,加之明清两朝海禁政策的影响,较之苏州、杭州有巨大的差距,只是该地区的一般城镇。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海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逐渐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首要港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大量涌入,推动了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企业的创办、晚清经济政策的调整,使民族工商业在上海逐步发展壮大。上海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近代化发展的龙头。可见,上海城市地位的崛起与清代政治、经济因素的变更密切相关。(其他角度:清代后期,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化特征;清代,长三角地区人口流动受经济带影响;清代后期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城镇在原有基础
38、上继续发展等)【解析】【详解】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根据两幅图片中的对比来分析,清朝时期长三角地区经济带的变化。从城镇发展轴的走向,上海突出地位作用等角度来分析清朝前后长三角地区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说明。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严复认为:“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日体育,日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救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
39、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阅读材料,选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论点: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和发展阐释: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此时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道路就是救亡图存,严复将德、智、体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主要是为救亡图存服务;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此时中华民国政府主张人才培养的标准是以西方的自由平等为核心,适应了培育新国民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切的需要就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期毛主席提倡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适应了建设新中国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习
40、主席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和大国振兴、实现中国梦有关。【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严复认为:“讲教育者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可从“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和发展阐释”进行立论,结合甲午战后救亡图存需要、辛亥革命后培育新国民需要、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及进入21世纪后民族振兴、实现中国梦的需要进行分析阐述。19. 围绕“工业革命”这一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甲1700
41、-1800年英国煤炭消费比例分配表1700年1750年1775年1800年家庭消费47.6%42.5%42.5%35.5%工业消费39.2%39.6%42.4%50.5%摘编自马涛英国煤炭工业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关系乙下图为1880年发表的老煤王与雾魔。丙材料二 1713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独占西属美洲殖民地黑奴的贩卖权,从法国手中夺得北美阿卡狄亚、纽芬兰、哈得逊湾一带地方。18世纪中期,英国夺得法国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夺得了西班牙的佛罗里达。18世纪80年代,英国又宣布澳大利亚为其殖民地。摘编自陈钦庄等世界文明史简编材料三 没有一个曼彻斯特(注:英国城市)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
42、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材料四 (1)研究材料一,你能从甲、乙、丙中分别得出什么结论?(2)请具体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哪些角度对该主题进行了研究?(3)材料四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概述这一趋势。【答案】(1)结论:煤的开采与使用(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近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煤的大量使用(工业革命)对英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工业革命造成阶级对立,激化了阶级矛盾。 (2)材料二从工业革命背景角度进行研究,反映了18世纪英国殖民扩张的情况,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43、材料三从工业革命影响角度进行研究,反映了伴随着工业革命发展,工人进入工厂做工时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和工作纪律。 (3)趋势: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开始
44、。【解析】【小问1详解】结论:据材料一“甲1700-1800年英国煤炭消费比例分配表及英国煤炭工业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业生产,都大量使用煤炭,煤的开采与使用(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近代化(城市化、工业化);据图片“乙下图为1880年发表的老煤王与雾魔”可知,由于煤的大量使用(工业革命)对英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据材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造成阶级对立,激化了阶级矛盾。【小问2详解】据材料二“18世纪中期,英国夺得法国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夺得了西班牙的佛罗里达。18世纪80年代,英国又宣布澳大利亚为其殖民地”可知,材料是
45、从工业革命背景角度进行研究,反映了18世纪英国殖民扩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据材料“没有一个曼彻斯特(注:英国城市)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可知,材料三从工业革命影响角度进行研究,反映了随着工业革命发展,工人的时间观念加强,钟表成为日常必备品,工人做工时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和工作纪律。小问3详解】趋势:据材料1500-2000年及所对应的历史大事可知,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据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开始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