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小课外文言文阅读信息卷(韩)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信:韩信,本为项羽部下,后投刘邦,经萧
2、何推荐,刘邦拜为将。上:指刘邦。后面的项王即项羽。乡:同“向”,东乡即向东。喑恶叱咤:厉声怒喝的样子,形容项羽极度威严。特:只是,不过。其强易弱:他的强势容易变为弱势。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然不能任属贤将任:(2)今大王诚能反其道诚: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译文: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韩信对形势的分析以及给刘邦的建议。上梅直讲书苏轼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
3、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他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有删改)【注释】梅直讲:梅尧臣,北宋诗人,曾任国子监直讲。升斗之禄:微薄的俸禄。执事:指梅尧。臣。容:疏通关系。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自度( )
4、(2)而向之十余年间(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6梅尧臣喜欢苏轼文章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全文来看,苏轼认为什么才是真正快乐的事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徐中行传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胡瑷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5、。注释转相传授: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赴阙:入朝。跣(xin) 足:赤脚。庐墓:在墓旁搭盖小屋,指守孝。内外亲:同姓和外姓的亲戚。(选自宋史徐中行传,有改动)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首谒范纯仁谒:(2)不越其序而后已已:8翻译文中画线句。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9结合原文分析,徐中行是一个怎样的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氏者,阉人苻承祖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每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
6、深恨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节选自魏书,有删改)【注释】苻承祖:人名。恨:埋怨。舁(y):抬。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姊虽有一时之荣( )(2)姊每遗其衣服( )(3)多不著( ) (4)尔欲杀我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B夫环而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D人不知而不愠(十二章)1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7、现代汉语。(1)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2)母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13本文中的杨氏被人称作“痴姨”,湖心亭看雪中的张岱也被舟子称作“痴”,请简要分析二人的“痴”有何异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8、!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注:潍县:今属山东省。济事:成事。方寸:这里指人的内心。韦编三绝:相传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韦,熟牛皮。微言义:精微的语言,深奥的道理。生知安行: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能从容不迫地行(大道)。困勉下学:勤奋刻
9、苦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洒然:畅快的样子。迄:最终。寓目:观看,过目。龌龊(w chu):肮脏,这里指品味低。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虽生知安行之圣(2)愈往而不知其所穷(3)老吏苦之(4)臭油坏酱悉贮其中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2)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16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说说你所获得的有关读书的正面启示。17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陆澄。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十条,皆俭所未睹,俭乃敬服。俭在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
10、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并旧物夺将去。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问澄,澄曰:“此名服匿,单于以与苏武。”子良详视器底有字,仿佛可识,如澄所言。(节选自南齐书卷三十九,有删改)【注释】隶事:引用典故。服匿:盛酒器。1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皆俭所未睹皆:(2)单于以与苏武以: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陆澄。20请结合原文分析,陆澄的“渊博”体现在哪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谷那律博洽群书,褚遂良称曰“九经库”。从太宗出猎,遇雨,因问:“油衣若何而不漏耶?”那律曰:“以瓦为之,当不漏。”上嘉
11、其直。智襄子为室美,士茁夕焉。智伯曰:“室美夫!”对曰:“美则美矣,抑臣亦有惧也。”智伯曰:“何惧?”对曰:“臣以秉笔事君。志有之曰:高山峻原,不生草木;松柏之地,其土不肥。今土木胜,臣惧其不安人也。”室成,三年而智氏亡。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谷那律:复姓谷那,唐朝大儒,著名学者。智襄子:即智伯,谥号襄子,晋国的卿。士茁:智伯的家臣。抑臣:这里指属下。秉笔:执笔,指主管记事的人。准:即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上嘉其直嘉:_(2)智襄子为室美为:_(3)志有之曰志:_(4)
12、事决乃退决:_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美则美矣,抑臣亦有惧也。(2)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23结合选文,谷那律是怎样向唐太宗劝谏的?24阅读文章,寇准有哪些优秀品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沈峻,字士嵩,吴兴武康人。家世农夫,至峻好学,师事宗人沈麟士。昼夜自课,时或睡寐,辄以杖自击,其笃志如此。麟士卒后,乃出都,遍游讲肆,遂博通五经,尤长三礼。初为王国中尉,稍迁侍郎,并兼国子助教。时吏部郎陆倕与仆射徐勉书荐峻曰:“五经博士须换,计公家必欲详择其人。凡圣贤可讲之书,必以周官立义,则周官一书,实为群经源本。然此学不传多历年世,惟助教沈峻,特精此书。比日时开讲肆,群儒执经下坐,北面
13、受业,莫不叹服,人无间言。弟谓宜即用此人,命其专此一学,使圣人正典,废而更兴;累世绝业,传于学者。”勉从之,奏峻兼五经博士。于馆讲授,听者常数百人。【注】师事:以为老师。宗人:同族之人。自课:自己督促自己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都:京都。肆:讲堂。立义:确立观点。比:近来。北面:尊人为师的意思。间言:异议、非议。绝:失传。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遂博通五经( )(2)勉从之( )26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与例句中加着重号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必以周官立义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C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27翻
14、译下面的句子。弟谓宜即用此人,命其专此一学,使圣人正典废而更兴;累世绝业,传于学者。28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沈峻“笃志”的具体表现。29陆倕为什么向徐勉推荐沈峻担任五经傅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汝行之后,恨恨不乐,何哉?我实老矣,所恃汝等也,皆不在目前,意遑遑也。人之居世,忽去便过。日月可爱也!故禹不爱尺璧而爱寸阴。时过不可还,若年大不可少也。欲汝早之,未必读书,并学作人。汝今逾郡县,越山河,离兄弟,去妻子者,欲令见举动之宜,效高人远节,闻一得三,志在“善人”。左右不可不慎善否之要在此际也。行止与人,务在饶之。言思乃出,行详乃动,违斯败矣。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杀身,其余无惜也。(王修诫子
15、书)恨恨不乐:闷闷不乐。遑遑:匆忙不安定的样子。禹:大禹。早:早有作为。逾:越过,远离。左右:时时,常常。饶:宽恕,宽容。杀身:牺牲自己生命。30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左 右 不 可 不 慎 善 否 之 要 在 此 际 也。3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故禹不爱尺璧而爱寸阴故:_(2)去妻子者去:_(3)父欲令子善欲:_3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行止与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皆不在目前皆出酒食C效高人远节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D其余无惜也余立侍左右3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过不可还,若年大不可少也。(2)言思乃出,行详乃动,
16、违斯败矣。34文中哪些观点值得我们借鉴?请做简要分析。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联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节选自大唐新语)【注释】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环堵:四围墙,常形容
17、居屋狭小简陋。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命表:命,指派,差遣;表,写奏章。3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咨:_(2)则天甚异之异:_36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37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张嘉贞的形象特点。1(1)任:任用(2)诚:果真2丞相多次向我谈到将军,将军用什么样的计策指教我呢?3(1)首先确定项羽是刘邦争夺天下的对手,而项羽在多个方面强于刘邦。(2)详细分析项羽的弱点(残暴、不能任人、天下多怨)。(3)希望刘邦反项羽之道而行,必能胜之。(意近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
18、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任:任用。(2)句意: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诚:果真。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数,多次;言,说、谈及;何,什么。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可知,首先韩信从刘邦口中确定项羽是刘邦争夺天下的对手。由“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可知,接着,韩信询问刘邦,确认项羽在多个方面强于刘邦。由“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
19、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可知,韩信接着又分析项羽残暴、不能任人、天下多怨等缺点,认为项羽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可知,最后韩信希望刘邦反项羽之道而行,那么必胜无疑。据此回答即可。参考译文: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汉王说:“丞相多次称道将军,将军用什么计策指教我呢?”韩信谦让了一番,乘机问汉王说:“如今向东争夺天下,难道敌人不是项王吗?”汉王说:“是。”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强大方面与项王相比,谁
20、强?”汉王沉默了好长时间,说:“我不如项王。”韩信拜了两拜说:“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呀。然而,我曾经侍奉过他,请让我说说项王的为人吧。项王恼怒咆哮时,吓得千百人不敢稍动,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消灭的呢?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诛灭的呢?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有什么人
21、不心服口服呢!以正义之师,顺从将士东归的心愿,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击溃呢!”4 估计,估量 从前5人不能够苟且地贪图富贵,也不能无所作为地过贫贱的日子。6因为苏轼文“有孟轲之风”。苏轼认为能够结交像欧阳修、梅尧臣这样的大贤人,并有机会像他们学习,成为他们的学生,这才是真正值得快乐的事。【解析】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自己估量。度:估量。(2)句意:从前十多年里。向:往昔,从前。5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
22、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苟富贵,苟且地享受富贵。亦,也。徒贫贱,无所作为地过贫贱生活。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从文中“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可以看出,梅尧臣喜欢苏轼的文章的原因是:苏轼文“有孟轲之风”。第二问,根据“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分析,苏轼在早年就仰慕欧、梅之风采,苦于不得见,“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分析,
23、久闻其名,仰慕已久的大贤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心中自然很快乐;结合“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分析,与大贤成为知己,并且能做他们的学生,有机会向他们学习,这是值得真正快乐的事。据此分析即可。参考译文: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就像古代孟轲、韩愈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跟随欧阳公交游,并且和他共同议论文章。从那时起,我日益成长,才能够读先生们的文章词赋,想象出先生们的为人,领会到先生们潇洒地摆脱世俗的快乐,而陶醉在自己的快乐之中。因为我当时刚刚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什么才能可以进见诸位先生,所以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求教。今年春天,天
24、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查我们。我没有想到自己,竟得了第二名。后来听说,先生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不作世俗的文章而录取我,因此我能留在及第的行列里,不是左右亲近的人先替我推荐,不是亲戚朋友为我请求嘱托,从前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退下来思考这件事,觉得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很值得自负了。如果凭一时的侥幸而得意,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里巷的小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又怎么能代替这种快乐啊!7(1)拜见,拜访 (2)停止8(徐中行)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
25、因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9“拜谒名士” 说明徐中行虚心求教;“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表明徐中行刻苦勤奋;“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说明他孝顺父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表明徐中行乐于助人。【解析】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首谒范纯仁”的句意是:首先拜访范纯仁。谒:拜见,拜访。(2)“不越其序而后已”的句意是:不越过学的次第,如此这般方才罢手。已:停止。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
26、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扇(扇扇子)、炉(生炉火)、逾(超过,越过)年”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9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具体的事件分析概括作答。从“始知学,闻胡瑷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可以看出徐中行是个好学、虚心求教之人;从“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可以看出徐中行是个勤奋刻苦学习之人;从“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可以看出徐中行是个讲求孝心之人;从“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可以看出徐中行是个善良、乐于助人之人。据此概括作答
27、。参考译文:徐中行是台州临海人。他刚刚通晓儒学,就听说世居陕西路安定堡的胡瑗将理学讲得非常透彻,他的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先入学的学生直接和老师学习,然后辅导后入学的学生),将要去跟从胡瑗学习。到了京城,首先拜访范纯仁,范纯仁认为他很贤能,就向司马光推荐了他,司马光认为这个人心神清朗,态度和蔼,可以和他一起进修道业。恰逢福唐(今福州市)人刘彝入朝,(徐中行)(从他那里)得到了胡瑗所传授的经义,反复诵读,深入思考,勤苦自励,一心向学(致力于勤苦之事,食用无味之物),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困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于是回乡修理小屋,整天端坐,所达到的境地没有人能够揣测。
28、父亲死后,他赤着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亲自耕种抚养母亲。(就着)剩余的力量推广施行(这样的行为),安葬了十多个同姓和外姓的亲戚以及乡里(古代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贫苦没有后代的死者。晚年他教导学生,从洒水扫地、应酬答对,以及研究事理、荻取知识,以至于治理国家、平定天下,(都要求)不失去人的本性,不越过学的次第,如此这般方才罢手。10 虽然 赠送 穿 想要11D12(1)我夫家世代贫穷,美好漂亮的衣服,反倒使人心中感到不安。(2)母亲把一切都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待承祖就派遣人乘坐马车前往迎接杨氏。13异:杨氏是不慕浮华名利,痴迷于无忧无虑的生活;张岱是则是超凡脱俗、孤高自赏,痴迷
29、于山水之乐、脱俗雅趣。同:他们都执着于自己的精神追求,不被他人理解。【解析】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句意为:姐姐虽然得到暂时的荣耀。虽:虽然。句意为:姐姐常赠送她衣服。遗:赠送。句意为:大都不穿。著:穿。句意为:你们这是想要杀我呀!欲:想要。11例句句意:现在我自己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如此(贫寒)?而:连词,表示转折,但是、却;A.句意: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而:表示顺承关系;B.句意:包围起来攻打它。而:表示修饰;C.句意:不久文帝到达细柳军营。而:词缀;D.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
30、恼怒。而:表转折,但是、却;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世:世代;好衣美服:美好漂亮的衣服;不安:心中感到不安;(2)具:详细;语:告诉;乃:于是;遣:派遣。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从湖心亭看雪中的“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作者特地选择大雪三日后的夜晚去湖心亭观雪,故作者痴的是湖心亭的雪;结合“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可知,这处从雪后之景起笔,宁静、空明的景致传达出清凉、孤寂的意绪
31、,故作者痴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茫茫天地中能如作者来观雪的人极少,只有两人,表现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本文中的“痴姨”的“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表现了她对自己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的坚持;“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表现了家人对她言行的不理解;由此可见,张岱和“痴姨”都执着于自己的精神追求,不被他人理解。不同之处在于,杨氏是不慕名利,痴迷于无忧无虑的生活;张岱是则是超凡脱俗、孤高自赏,痴迷于山水之乐、脱俗雅趣。参考译文:杨氏,是太监苻承祖的姨母,家中贫穷没有财产和产业。等到苻承祖被太后所宠幸而显贵时,亲戚都来谋求利益,唯独杨氏不想(这样)。(杨氏)
32、经常对她的姐姐说:“姐姐虽然得到暂时的荣耀,不如妹妹我有无忧无虑的快乐。”(她的)姐姐常赠送她衣服,(杨氏)大多不接受。强迫着给她,(杨氏)就说:“我夫家世代贫穷,美好漂亮的衣服,反倒使人心中感到不安。”始终不肯接受。有时接受了姐姐给的衣服,大都不穿,隐秘地掩埋起来。苻承祖每次看到她寒微低贱,总是深深地埋怨母亲,说她不供给姨娘(食用),于是他禀告母亲说:“现在我自己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如此(贫寒)?”母亲把一切都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待承祖就派遣人乘坐马车前往迎接杨氏。(把她)强行抬到车上,(杨氏)就大哭大闹,说:“你们这是想要杀我呀!”从此苻家内外都把她叫作痴姨。14(1)即使(2)穷尽(3)
33、认为辛苦(4)都,全15(1)自古以来看一遍就能背诵(的人),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呢?(2)况且看一遍就能背诵,又有什么都背诵的坏处。16读书必须反复深入钻研。17告诫弟弟读书不能过目成诵的道理。【解析】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即使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能从容不迫地行(大道)的圣人。虽:即使。(2)句意:越是深入钻研就越是不知道它的尽头。穷:穷尽。(3)句意:掌管翰林院的老官吏觉得他读得辛苦。苦:认为辛苦。(4)句意:发臭的油、腐坏的酱全都贮藏在里面。悉:都,全。1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
34、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千古:自古以来;孰:谁;者:的人;(2)辄:就;陋:坏处。16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作者提出“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直接点明读书仅以过目成诵为能是最不中用的,竖起批驳的靶子,表明了鲜明的态度。作者反对“过目成诵”,主张读书应深入研究。然后先是指出匆匆而读,其实什么收获也没有,接着又以孔子、苏东坡、虞世南等人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进行对比论证,强调只有
35、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的道理。接下来,作者反对“无所不诵”,主张读书应选择精华。先是指出“无所不诵”是“过目成诵”的另一弊端,然后以读史记为例从正面论证,阐明“反复诵观”精彩内容的必要性。又以“小说家言”等例,“破烂橱柜”为喻,从反面论证了读书应该有所选择,取其精华,令读者的认识又深一层。由此可见,作者反对“以过目成诵为能”的读书态度,认为读书要做到以下两点:对书的微言精义要深入研读,反复诵读精华部分。17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写作目的。根据题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可知这是作者写给弟弟的一封信。书信开宗明,“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亮出了读书过目成诵是最不济事的观点,然后通过举古人
36、读书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证。因此作者写此信的目的,是为了告诫弟弟读书不能为过目成诵为目的,而是要对好书反复阅读,认真钻研,方能有所收获。参考译文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才能,(其实)是最不能成事的。眼里看得清楚,心里匆匆而过,(其实)留在心中的并不多,(这样)看来看去眼睛根本应付不过来,就像看歌舞场中的美女,看上一眼就过去了,和我(又)有什么相关呢?自古以来过目成诵的人,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呢?孔子研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不知道他翻阅过几千几百遍了,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索越明白,越钻研越深入,越是深入钻研就越是不知道它的尽头
37、。即使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能从容不迫地行(大道)的圣人,也不会停止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功夫。苏东坡读书不需要读第二遍,然而他在翰林院时读阿房宫赋直到四更天,掌管翰林院的老官吏觉得他读得辛苦,可苏东坡却十分畅快,毫无倦意。怎么能因为看一遍就能记诵,便丢下书本,草草结束学习呢!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一生读书从不读第二遍,但他们始终也没有写出好文章。况且看一遍就能背诵,又有什么都背诵的弊端。就像史记一百三十篇中,我认为项羽本纪是最好的,而项羽本纪中,我又认为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这几个片断是最好的。反复诵读观赏,值得欣喜、值得悲泣的内容,只在这几个片段罢了。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
38、都记,岂不成了不懂道理的愚钝之人!还有小说家的作品,各种品味低俗的戏曲,以及打油诗词,也都过目不忘,这样的人就像一个破烂的橱柜子,发臭的油、腐坏的酱全都贮藏在里面,他的品位低俗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18(1)全,都(2)把19王俭自认为博闻多识,读书超过陆澄。20示例:陆澄补充谈论了数百十条策略,都是王俭没有见识过的;能说出许多别人所不知道的典故;能够识别古器并说出其来历。【解析】18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1)皆俭所未睹。句
39、意是:都是王俭没有见识过的。皆:全,都。(2)单于以与苏武。句意是:单于把它送给苏武。以:把。19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翻译时要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自,自己;以,认为;过,超过。20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与理解。由“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十条,皆俭所未睹”分析,陆澄补充谈论了数百十条策略,都是王俭没有见识过的;由“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分析,陆澄能说出许多别人所不知道的典故;由“此
40、名服匿,单于以与苏武”分析,陆澄能够识别古器并说出其来历。参考译文:王俭自认为博闻多识,读书超过陆澄。王俭召集学士何宪等人盛大热烈地研讨问题,陆澄等王俭说完,然后谈到王俭所遗漏的材料数百十条,都是王俭没有见识过的。王俭于是叹服了。王俭在尚书省拿出巾箱、几案以及各色衣服饰物,让学士引用典故,引用的多的就奉送物品,人人都得到一两件。陆澄后来,又举出了诸人所不知道的典故,而且又多出几条,把原来所有的物品都拿了去。竟陵王萧子良获得一个古器,小口方腹平底,容量有七八升,来问陆澄。陆澄说:“这个名叫服匿,单于把它送给苏武。”萧子良仔细看器物底部有字,大略可以认出来,正如陆澄所说。21 赞美,赞许 修筑,修
41、建 记载 决断,决定22(1)华美是华美,(但是)属下也有些担心。(2)寇准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23当唐太宗问他:“油布衣要如何做才能不漏雨呢?”谷那律故意说:“要是用瓦片来做,一定不会漏雨。”以此来警醒唐太宗不要过多狩猎,应该勤于政事。24为人耿直,敢于向皇帝进谏。(意思对即可)【解析】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皇帝赞美他的正直。嘉:赞美,赞许。(2)句意为:智襄子建造的房屋很华美。为:修筑,修建。(3)句意为:传记上有句话说。志:记载。(4)句意为:决定好政事再退朝。
42、决:决断,决定。2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则,是;惧,担心。(2)辄,就;令,让。2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第一段“从太宗出猎,遇雨,因问:油衣若何而不漏耶?那律曰:以瓦为之,当不漏。”讲述了他跟随李世民外出打猎,在途中突然遇到大雨,李世民身上的油衣(雨衣)也开始被渗透。这时候,李世民回过头去问他:“油衣要怎样做才能不漏?”谷那律很快就回答到:“要是用瓦片来做,那一定就不会漏了!”李世民当时一愣,但他很快就意识到了谷那律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谷那律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劝阻他不要过多
43、的游猎,应以国事为重,勤于政事。这是一种委婉劝谏的方式。2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意思是:寇准曾在殿中上奏言事,跟太宗的意图不合,太宗发怒起身准备回宫,寇准就拉住太宗的衣服,请太宗再坐下,决定好政事再退朝。可见他为人耿直,敢于向皇帝进谏,不惜触怒皇帝。参考译文:谷那律博览群书,褚遂良称其为“九经库”。一次,他跟随太宗皇帝外出打猎,在途中突然遇到大雨,皇帝回过头去问他:“油衣要怎样做才能不漏?”谷那律很快就回答到:“要是用瓦片来做,那一定就不会漏了!”皇帝赞美他的正直。智襄子建造的房屋很华美,晚上士茁到襄子那里。智伯说:“我的居室多
44、美啊!”士茁回答说:“美是美极了,但是我也有点担忧。”智伯说:“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士茁回答道:“我以掌管文笔来事奉您。传记上有句话说:极高的山和陡峭的峻岭,不生长草木。松柏下面的土地,土质不肥。现在您大兴土木,把房子建造得太华丽了,我担心它会使人无法安宁啊。”果然,房屋建成三年后,智氏就灭亡了。寇准曾在殿中上奏言事,跟太宗的意图不合,太宗发怒起身准备回宫,寇准就拉住太宗的衣服,请太宗再坐下,决定好政事再退朝。太宗由此嘉奖他,并说:“我得寇准,好像文皇得魏征一样。”25 通晓 听从26B27我认为应当马上启用这样的人,命他专攻一门学问,使圣人的正宗典籍在废弃后重新兴盛,多年失传的学问,能传授给学者。28昼夜给自己规定任务,读书有时打瞌睡就用木杖捶打自己。29五经博士需要调换;周官是各种经书的源头和基础,只有沈峻精通;群儒非常佩服沈峻。【解析】2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于是通晓五经。通:通晓;(2)句意:徐勉听从了(陆倕的)建议。从:听从。26例句句意:必须根据周官确立观点。以:根据;A句意: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