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靖江外国语学校靖江外国语学校 2021-2022 年第二学期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九年级语文限时限时训练训练(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150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50150 分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和运用(共 2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好文章必有胆识,胆就是勇气。勇气产生于自信、自识、自知、自量时方可称为文胆,不然只能算作不知深浅。 逆潮流而动要有文胆, 领风气之先要有文胆, ( cu) 枯拉朽 【甲】推陈出新,从来不是胆小(jn)慎的产物。有胆才敢说“黄河之水天
2、上来”,不然,最多只能说是“山上来”。“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乙】一连串的叠字入词,也是有些胆量才敢写上去的。文胆能有多大?应该“狗胆”包天才好!郭沫若的诗天狗,就是真正的“狗”胆包天!文胆包天,才可能天马行空,独创一(g)。自古成大(q)的文人都是有胆的,岂独武将。(节选自周涛的文章武谈)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A. 【甲】,【乙】”,B. 【甲】、【乙】,”C. 【甲】,【乙】,”D. 【甲】、【乙】”,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 分)()A.“逆潮流而动”与“不知深浅”短语结构相同。B.郭沫若
3、除了创作了诗歌天狗,还创作了话剧屈原。C.语段中加点词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D.语段中划线句是假设复句。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8 分),一览众山小。此中有真意,。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坐断东南战未休。李商隐在无题中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的诗句是“,”。文天祥被俘,在生命和道义之间,他选择了从容赴死。此举印证了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5.综合实践活动。(8 分)为了介绍中国造林的巨大成就,小联同学创作了剧本春回大地 绿满人间,现在你作为导演,准备把这个剧本搬上舞台。(1)请你就剧本第一幕赞青山绿水中的一个戏剧冲突进行修改完善。赞赞青山绿水(节选)青山绿水(节
4、选)甲(A):什么植树造林,全是“面子工程”,只是为了好看,没多大用处!2乙(严肃,义正辞严地):你这话很没道理!B。根据人物对白,在 A 处为人物甲填入恰当的表情、语气方面的舞台说明。(2 分)A:结合下列材料,在 B 处为人物乙补充一句话(要求使用恰当的关联词,体现三则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2 分)北京植树造林成效显著 五大风沙危害区变绿洲 中国新闻网塞上绿洲 70 年“植树造林记”:从绿起来到富起来 中国环境网“中国的贡献被低估了!”英国媒体:中国植树造林的碳吸收规模令人惊讶中国日报网B:(2)你准备制作一张幻灯片,为剧本第二幕绿大江南北布置舞台背景,背景上采用城市、学生、绿树、长江等
5、元素,体现第二幕的主题,请任选其中三种元素,写下你的设计。(2 分)(3)剧本春回大地 绿满人间草创完毕,准备排演,请你在班会课上就前期准备工作做个总结发言(50 字以内)。(2 分)二、阅读理解(共 66 分)(一)阅读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第 6 题。(共 6 分)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注】鲍浩然:作者的朋友。浙东:浙江东南部。6.(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中“聚”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和友人相聚的欢欣。B.“眉眼盈盈处”既描写自己对友人离去的远跳
6、,又表示对友人此去跋山涉水的挂念。C.“才”“又”将两种送别交织在一起,丰富了别情的层次。D.这首词构思独特,设喻新奇, 一反送别之词惯常的悲切,将送别写得情意绵绵,余味悠长。(2)试从艺术手法和表达情感两个角度对比诗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 分)(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 7-10 题。(共 16 分)【甲】 凡闻言必孰论, 共于人必验之以理。 鲁哀公问于孔子日: “乐正夔一足, 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夔能和之以
7、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足也。”(吕氏春秋察传)【乙】神魖,谓山缫之尤灵异者。若大荒东经云: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有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说文解字注解)3【注】乐正:古代宫廷中负责管理音乐的官名。夔:传说上古时代音乐家。重黎:上古传说中的人。魖(x):古书中的一种鬼。大荒东经:山海经第十四卷。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 分)闻言必孰论()举夔于草莽之中()天下大服()欲益求人()(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 其声如雷增其旧制(岳阳楼记)B. 和之以平天下名之者谁(
8、醉翁亭记)C. 问于孔子告之于帝(出师表)D.验之以理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8.用“/”给下面语句划分朗读停顿(两处)(2 分)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9.翻译下列句子。(4 分)(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故曰夔一足非足也。10.(1)对于“夔一足”的解说,【甲】文中孔子所说与【乙】文有何不同?(2 分)(2)能印证【甲】文中“验之以理”的一项是()(2 分)A.鲁迅幼时向寿镜吾先生请教“怪哉”是怎么回事B.孙悟空与如来佛祖赌赛一筋斗打出佛祖的右手掌。C.斯诺询问林伯渠如何克服苏区货币交易的困难。D.宋国都城的人纷纷传播“丁氏穿井得一人”。(三)阅读名著语段和相关内容,完
9、成 11-13 题。(共 10 分)语段一:后来, 这男孩 (保尔) 还受到瓦西里神父许多次小的侮辱: 往往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神父就把他赶出教室, 接连好几个星期罚他站墙角, 而且从此不再过问他的功课。 这样一来,他不得不在复活节前和几个考试不及格的同学一起到神父家补考。他们在厨房里等候的时候,他把一撮烟末撒进了做复活节蛋糕用的面团里。(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段二:“我就是法律!我就是正义!”A 冲着我大声嚷道,“我是个被压迫者,而眼前的就是压迫者!全是因为它,我所喜欢的,我所热爱的,我所尊敬的一切的一切,我的祖国,我的父母,我的妻室儿女,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全被毁灭了!我所仇恨的东西,
10、就在我眼前!我饶不了它的!您就闭上您的嘴吧!”(节选自 海底两万里 )语段三武松早接个住,就势只一推,休说张团练酒后,便清醒白醒时,也近不得武松神力,扑地望后便倒了。武松赶入去,一刀先剁下头来。蒋门神有力,挣得起来,武松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下头来。转身来,把张都监也割了头。见桌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4酒锺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锺,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节选自水浒传)11.结合上面三个语段,完成下面三小题。(4 分)(1)写出人物 A 的姓名:。(1 分)(2)保尔为什么会受到瓦西里神父的侮辱?烟末事件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11、(2 分)(3)“血溅鸳鸯楼”起因是蒋门神与武松有仇,他为何与武松结仇?(1 分)12.从上述语段中,看出有仇必报是保尔、A 和武松三位英雄的共性,也能发现他们三人各自有鲜明的个性,请结合语段分析。(3 分)13.下面关于名著的表述,其中不恰当的两项是(3 分)()()A.儒林外史中的周进,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谁都不知道,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无知之徒,一旦中举,立刻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B.简爱中的简爱,是一个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的女性,这集中体现在她对爱情的追求上。C.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成名作,发表时他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D.“(他)头上永远剃得发
12、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有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这是骆驼祥子中对祥子的一段外貌描写。E.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难,西天取得佛经,修成正果。佛祖给他们授职,其中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14-16 题。(共 12 分)【材料一】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课呢?放学途中, 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 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对于劳动,
13、家长们各有说法。家长 1:儿子从 2 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 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 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家长 2:儿子 10 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动,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家长 3:作为 80 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家长 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摘自 “校长会” 微信公众号)【材料二】5我们对“劳动”概念的
14、理解过于窄化。有数据表明,64.7%的中小学生认为所谓劳动教育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课,即春游、秋游和参观等等;70%的学生认为劳动技术就是信息技术。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更新观念。劳动不能简单理解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体现于教育,它是知识的躬身修行;体现于社会生产,它是创造真实价值的手段。用更多的词汇去描述劳动,可以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这几乎是用人的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劳动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劳动并非一味地艰辛,它是人与世界的充分接触。我们不能把世界只装在脑袋上,也要装在身体里,由此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摘自 2022 年 5 月 2 日人民日报新媒体)【材料三
15、】就学科知识而言,劳动过程中接触的花草树木、锅碗针线,都是将理论投入实践、让知识联系现实的最好老师。穿针引线时意识到针尖的锐利,明白这是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的结果;种花点豆时感到汗水滴落,“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更加难以忘记。当学科知识邂逅劳作场景便会擦出融会贯通的火花, 知识储备的 “半亩方塘” 如镜子打开, 创造力灵光闪现、一触即发,“源头活水”往往奔涌而来。更重要的是,劳动教育培养的是一种根本性的价值和认知。李大钊说,“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而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托尔斯泰说,“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并非怠惰而是勤劳” 。 孩子们或许不能理解这样的话语, 但是通过收纳清扫把房间整理得焕
16、然一新、通过煎炸烹煮把美食端上餐桌、 通过栽种培育收获瓜果菜蔬、 通过细心揣摩让坏掉的收音机重新发声,他们一定能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满足和快乐。一旦领悟了劳动的价值,也就更能形成劳动的习惯。对劳动的热爱、对劳动的尊重,也莫不可从其中来。再换个角度看,劳动对于孩子们的个性成长,也有着重要意义。学校教育从来就不限于知识传授, 培养健全的人格、 强健的精神, 也是现代教育的内在要求。 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意志得到了磨砺、精神得到了锤炼,一种更独立、更谦逊、更深沉、更坚韧的人格的种子,也就悄然撒播在了孩子们的心田。(摘自 2022 年 5 月 10 日人民日报评论)14.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
17、的一项是()(2 分)A.材料一的第二段列出了有关劳动的种种现象,意在引起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B.“家长 2”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C.部分中小学生认为劳动教育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课,劳动技术就是信息技术,他们对于“劳动”概念的理解过于窄化。D.材料三论述了劳动教育的意义,三个自然段间是并列关系,可以调换位置。15(1)请解释材料二划线句子的含义。(3 分)(2)材料三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 分)16.教育部要求,秋学期起全国中小学增设劳动课。我校设计了让学生到农场参与麦子的播种、田间管理、收割、磨面粉,并自己动手擀面、煮面的系列校本
18、劳动课程。请结合三则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一课程设计的意义。(4 分)6(五)阅读秋石的犁尖上的往事,完成 17-21 题。(22 分)乡村四月闲人少,一个弃耕已久的人,望着白花花的水田,蓦然想起一路从遥远的春秋战国犁过来的农事。在故乡,自古崇尚耕读传家之遗风,乡土、老屋、畜口、犁铧、庄稼,是父亲一生的守望,我时常听见父亲念念有词:“好日子,好日子呀。”当春暖乍寒,茫茫旷野,刚刚露出鹅黄色,父亲照例起个毛早,开始在他的脚屋里,鼓捣起他视为命根子的犁。一张犁,一张透出古铜色的犁,伫立于父亲的面前,父亲眯缝着有点歪斜的眼,端详着他的犁。犁默然无语,弓着身子,以匍匐于大地的姿势,(甲)倾听
19、父亲的心跳。父亲用一块油布,不厌其烦地擦拭着犁,犁被擦得锃亮,光芒四射。接着,父亲又拿起斧头,小心翼翼地敲打着犁头、犁耳及犁上的附件,瓷实了、妥帖了,父亲才放心地摆弄、扶着犁梢,像抚摸着心爱的孩子,自言自语地说:“好犁,好家伙呀!”转眼谷雨,阳雀子叫得人心痒痒,父亲蹚着湿漉漉的露水,牵着牛,扛着他的犁,下了田,此时云雾在山腰、在村庄的上空缭绕。田野里,紫云英开得疯狂,如云的紫色花漫过了层层叠叠的梯田。父亲让健硕的牛吃了个饱,开始下犁,犁从大田的中间划过,一垄垄冒着白色水汽的泥土,翻卷着浪花,“哗哗”的水声、牛的反刍声以及父亲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大田里,犁滑行自如,一圈又一圈,父亲鼻翼翕动,神态
20、安详,似乎看见一浪浪乳白色的稻花扑面而来,父亲褶皱的脸上掠过一抹暖色。待霜降了,白茫茫一片,新栽的油菜蔫着的叶子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霜,麦子刚刚拱出地皮,田野归于沉寂。田鼠不见了踪影,一群山雀肆无忌惮地在柿树上啄食红灯笼。太阳暖洋洋的,父亲闲下来了,想起犁,犁在脚屋里显得落寞。父亲挪了挪犁,又用油布反反复复地擦,直擦出逼人的光芒。父亲面露喜色,要给犁上一层桐油,再趁着日头晒,晒出桐油的香味。父亲觉得,桐油是大地的底色,上了桐油的犁,才能犁出熟稔的年份。父亲一生视钱财如粪土, 乐助乡人, 唯独爱犁如命, 从不肯借犁于他人。 父亲打造犁,必先燃三炷香,念念有词,从不轻信一些蹩脚的匠人,非三叔公不
21、打犁。父亲说,犁如其人,曲直是非,尽在榫卯之间,心眼不正的人打不出好犁,三叔公一身正气,所以,三叔公打出的犁好用。父亲打犁,非榆树不取,榆树的韧性就像父亲的倔脾气,榆树打的犁,才能犁出大地的脉络。农谚说:“冬天手不闲,春天吃不难。”漫长的冬天,“铸犁头”在故乡,在农闲时节,成为一道独特的农事与风景。一行人, 一律黑乎乎的烟火色, 挑着担子, 冷不丁就将一大摞行当歇在村边的旷地上,“铸犁头啰!”地道的含山方言,立马引来一群围观的人,就有三三两两的汉子,陆陆续续地拎着或锈蚀、或损坏的犁头、犁耳,哐当一声扔在地上。一群含山佬麻利地摆开了架势,有人迅速地支起炉子, 并用耐火泥糊起炉子里的内胆; 有人砸
22、起废铁噼里啪啦的声音格外刺耳;有人蹲在地上,耐心地用刮刀修补豁口的模具;有人架起一人高的风箱,准备拉风很快,炉子里就蹿出通红的火焰,司炉人不时向炉子里添加无烟煤和敲碎的废铁。拉风箱的是两个铁塔似的汉子,呼呼的拉风声不绝于耳,以至于那姿势、那声音,多年后,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也就半小时光景,一炉铁水沸腾着,吐着殷红的火舌,泥瓢中,滚烫的铁水“哧哧”地冒着热气,流入模具中。只半根烟的工夫,模子里的犁头、犁耳逐渐褪色, “哧”一声淬火,一股白烟袅袅腾空。敲去毛刺,新铸的犁头、犁耳散发着烧焦的泥土味,被铁丝贯穿着,“哐当、哐当”地响着,随优哉游哉的汉子们消失在狭窄的巷弄中。一晃 10 多年未见着犁了
23、,血脉相连的犁,湮没于现代农业的机械轰鸣声中。犁,在故乡摇摇欲坠的老屋里,在我生命的谱系里,已经锈迹斑斑,像一声遥远的叹息。7一张木爬犁,就是一部农耕史。犁,似乎永远弓着身子,匍匐于大地。(乙)(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以农耕的时节为序,回忆与犁有关的农事活动,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B.第段是插叙,写父亲打犁的郑重,对打犁人和犁材的挑剔,侧面反映父亲的形象。父亲从不肯借犁与他人的做法,虽与他乐助乡人相矛盾,但人物形象反更真实。C.第自然段引用农谚是为了引出下文写冬季农闲时节铸犁头的活动, 也增添了文章的农业文化韵味。D.铸新犁头
24、的场面描写,展示了生动的农事风景,充满了热烈的气息,突出冬日乡村生活的闲适,农民们闲看热闹的悠哉游哉。18.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词句。(6 分)(1)蓦然想起一路从遥远的春秋战国犁过来的农事。(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3 分)(2)犁从大田的中间划过,一垄垄冒着白色水汽的泥土,翻卷着浪花,“哗哗”的水声、牛的反刍声以及父亲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从写景特色的角度赏析句子)(3 分)1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4 分)20.散文朗读要有一项技巧。下面是林枫的朗读设计(“.”表重读,“”表停顿,“”表稍稍延长),请选出设计不恰当的一处,并分析理由。(3 分)21.林枫认为文中画横线的(甲)、
25、(乙)两句话几乎是重复的,所以(乙)处可以删除,你是否赞成,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6 分)三、作文(60 分)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礼记 有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世间万象眩人心目,需躬身亲试,方能得其真,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总能收获无数快乐。请以躬行的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书写工整规范。一晃10 多年未见着犁了,血脉相连的犁,湮没于现代农业的机械轰鸣声中。犁,在故AB乡摇摇欲坠的老屋里,在我生命的谱系里,已经锈迹斑斑,像一声遥远的叹息。(这一段C朗读语调由铿锵而低沉,语速由快而缓慢)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