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的交通特性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970519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6-15第一节 交通心理学概述第二节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第三节 驾驶员的注意第四节 驾驶员的反应特性 第五节 汽车的制动过程与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第六节 生物节律与交通安全 第一节交通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人类行为是指人在环境中所完整进行的活动。为了正确地理解人类行为,人们就要正确地了解引起和制约行为的各种条件,并系统地分析这些条件和行为的因果关系。人类的行为是基于特定的欲望,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并选择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实现这个目标而活动的。 因此,心理学又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称为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差异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

2、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一、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过程1 第一节交通心理学概述1)认识过程人的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也是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通常,人们在用眼看、耳听、鼻闻、舌舔、手触时,便产生了感觉和知觉。2)情绪过程情绪过程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或面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心态。 情绪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类。3)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不仅认识、体验,还要自觉地确定目的,并采取一定的行动进行处理和改造。一、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过程1 第一节交通心理学概述个性差异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1)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

3、包括兴趣、能力和性格。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人的兴趣不同,能力有高低,性格也有差异。2)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是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成分。一、心理学基本概念个性差异2 第一节交通心理学概述 人的心理活动有严格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三条。1)人脑的产物 人的大脑在分析综合的同时也产生了心理活动,因此人的心理是人脑的产物。2)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心理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里而产生的。 人脑在反映事物时,也是获得客观事物映像之时,但对

4、映像的认识、理解、评价、对待等都是各不相同的。 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事物映像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这是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思想、情感不同,所以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映像。 这个映像就被称为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 3)客观事物的反映 人们只有经过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思考,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一、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活动规律3 第一节交通心理学概述 交通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等交通参与者在交通过程中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的科学。 也就是说,交通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它把心理学的方法和原则应用于交通活动中的人。 作为应用心理学的范畴,交

5、通心理学着重研究交通活动中与人有关的领域,包括人与机器(驾驶员与车辆)的关系,人与环境(驾驶员与道路及交通标志)和人与人(驾驶员与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二、交通心理学 第一节交通心理学概述 交通心理学将人、车、路和环境视为一个系统。 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驾驶员、行人和乘客,是交通系统中的主要部分。 因此,交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是人的交通心理产生、发展的规律,以及车辆、道路、环境对人的交通心理的影响和作用。驾驶员是在道路交通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通常把驾驶员看作道路交通系统的信息处理者和决策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外界的各种信息(道路状况、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道路标线以及行人动态等)都要通过驾

6、驶员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传入神经到达大脑,再经过大脑依据这些信息以及已往的经验进行判断、作出决策,然后由输出神经将大脑指令传给手、脚等运动器官来操纵车辆,使车辆按驾驶员的意志在道路上行驶。 如果驾驶员在交通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判断的任何环节上发生差错,就有可能引起交通事故,所以驾驶员可靠性对交通安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二、交通心理学 第一节交通心理学概述 驾驶员可靠性一般理解为在具体条件下和指定时间内,按预定的准确度完成所要求的职能的能力。 驾驶员可靠性取决于驾驶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个性与感受信息的特性以及在周围动态交通环境中的应变能力。 人的因素不仅涉及交通安全,而且贯穿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

7、各个方面。 汽车的结构、仪表、信号和操纵系统应适合驾驶员的操纵特性,交通标志的大小、颜色、设置地点应考虑驾驶员的视觉机能;道路线形设计要符合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生理要求,制定的交通法规、条例应具有科学性。 交通事故统计结果表明,在发生交通事故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中,有80% 90%与驾驶员有关。 因此,人们有必要对道路交通系统中的驾驶员交通心理与信息处理过程及行人与骑自行车者的交通心理加以叙述。二、交通心理学 第一节交通心理学概述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来看,在人、车、路(环境)三要素中,每个要素都可能出现异常而导致系统的失调。 但是车辆或道路在出现异常时,由于驾驶员的调控作用,有可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8、。一旦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行为出现异常,交通事故就难以避免。 人们经过长期的研究,目前能够准确地预测作为技术子系统的车辆在不同道路条件下的工作情况,以及车辆对道路的作用。 根据数以千万人丧生于车轮之下的经验教训,人们可以准确地作出交通事故成因分析,提出交通事故防范措施,供机动车驾驶员和道路交通参与者学习,以提高交通参与者素质,为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发挥积极的作用。二、交通心理学 第一节交通心理学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交通心理学研究内容和趋势主要方面为:(1)驾驶员的交通心理特性。(2)道路安全行驶规律及事故预防。(3)交通参与者的社会心理与交通安全。(4)交通标志、标线与道路安全设施。(

9、5)交通环境与道路几何设计中人的因素。(6)交通管理者的交通心理与安全宣传教育。(7)非机动车骑乘者的动态行为分析。(8)车辆与交通心理。(9)交通事故碰撞前瞬间的人头脑固有的反应特性分析。 第一节交通心理学概述 由于具体交通情况的不同,在美国对驾驶人员驾驶操作的研究甚为关注,研究也较深入,在日本则对驾驶员特性以及与保护行人有关的行人心理研究较为重视。 在我国除上述研究以外,还注重对骑自行车人和混合道路交通中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性进行研究。 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多年来同类交通事故屡次发生的原因之一,主要就是由于前车已覆,后车尚不能为鉴的麻痹思想所致。一个驾驶员要不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少发

10、生事故,就需要长期在道路交通活动中不断学习。 原因是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每行驶一步都与原来情况不一样,人、车、路及周围环境都在瞬息万变之中,要想预知道路前方路面上的未知交通情况,就得下功夫学习,只有这样其驾驶技术才能日臻熟练。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汽车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从环境(包括车外环境和车内环境)传来的信息,对驾驶员的感觉器官产生刺激作用,并被接收、传送至大脑中枢,驾驶员经过思考、判断,作出决定后产生驾驶行为,即操纵汽车的行驶。驾驶员驾驶汽车的过程基本上包括感知、判断和操作三个部分。 感知外界信息、分析综合信息与推理判断,根据判断进行处理操作,简称为感知、判断和操作。感知,就是利用驾驶员

11、的感觉和知觉来接收信息。判断就是利用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与推理判断的整个思维过程。操作就是经过思维后作出的处理决定。心理学上,感知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属性的反映。感知是一种心理过程,所以感知特性属于心理特性的一种。驾驶员的感知特性,即感觉知觉特性,包括感觉和知觉两方面。 判断和操作是驾驶员对感知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从环境(包括车外环境和车内环境)传来的信息,对驾驶员的感觉器官产生刺激作用,并被接收、传送至大脑中枢,驾驶员经过思考、判断,作出决定后产生驾驶行为,即操纵汽车的行驶。 驾驶员驾驶汽车的过程基本

12、上包括感知、判断和操作三个部分。 感知外界信息、分析综合信息与推理判断,根据判断进行处理操作,简称为感知、判断和操作。感知,就是利用驾驶员的感觉和知觉来接收信息。判断就是利用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与推理判断的整个思维过程。操作就是经过思维后作出的处理决定。 心理学上,感知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属性的反映。感知是一种心理过程,所以感知特性属于心理特性的一种。驾驶员的感知特性,即感觉知觉特性,包括感觉和知觉两方面。 判断和操作是驾驶员对感知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驾驶员认识周围环境是从最简单的心理活动(感觉)开始。感觉的产生是感觉器官受到

13、信息刺激作用的结果。 因此,感觉是指客观事物(机体内外)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例如,汽车转向盘的属性就有形状、大小、新旧等。 这些属性刺激人的感觉器官,就会在大脑的一定部位产生兴奋,进而对事物的属性产生反映。 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即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属性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视觉是人体吸收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通常视觉器官从交通环境中获得的交通信息约占信息来源的80%。听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的交通信息约占14%。人体通过以鼻为感觉器的嗅觉、以舌为感觉器的味觉、以皮肤为感觉器的触觉这三种感觉获得的交通信息各占2%

14、。 内部感觉即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如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一、感觉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视觉是指外界光线经过刺激视觉器官在大脑中所引起的生理反应。视觉之所以是人体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因为交通参与者主要靠用眼睛来获得信息(如道路情况、信号、标志及其他车辆与行人的动态等)。 在区分外界物体的明暗、颜色、形状等特性以及物体的大小、远近等空间属性时,视觉机能的好坏对行车安全有直接影响。人们通常把眼睛称为心灵的窗户,不仅因其信息量大,还因为视觉刺激物光线能组合成各种空间的形象,如组成各种具有动感的信号。 光在空间传播的速度可达每秒30 万m,

15、而且在传播中损耗少,很少受大雾及霾以外的自然条件影响。 因而,不仅大量交通信号利用光来发布,而且在驾驶工作中常把许多本来应由其他分析器感知的刺激物通过仪表转换成视觉信号,如水温表、车速表、油量表等。一、感觉视觉1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立体视觉是人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凹凸的一种感知能力。 立体对象使两眼在视觉上存在双目视觉差。视差信息理论认为,双眼注视景物时产生的视差是人对深度感知的基础。当深度信息传至大脑枕区再经过加工处理后,便产生了深度立体感知。 这种把两眼具有视差的二维图像融合分析为一个单一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的三维图像的过程,就是双目视觉,即立体感觉。立体视觉的基础

16、是双眼视觉功能的正常。对驾驶员来说,立体盲是一种比色盲、夜盲更为有害的眼疾。在交通环境中立体视觉的重要性在于,驾驶员只有准确地判断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于交通设施之间的距离和确切方向、位置,判断车辆的速度,正确认识交通环境中的事物,才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一、感觉视觉1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1)视力 人体能通过这五种感觉器官反映外部世界属性,其中视觉最为主要。 驾驶员的视觉机能对驾驶行为影响很大。人眼能分辨物体形状、大小的能力称为视力。 视觉敏锐度的基本特征就在于辨别两物点之间距离的大小。 视力有静视力、动视力和夜视力之分。(1)静视力 静视力是指待检人员站在视力图表前面,距视力表5m,依次辨

17、认视标测定的视力。 标准视力表共分12 级, 0. 1 1. 0, 每级差0. 1,共10 级。另有1. 2 和1. 5 两级。我国驾驶员的 体检视力标准规定:两眼视力均在标准视力表0. 7 或对数视力表4. 9 以上,或两眼视力不低于0. 4,但矫正视力达到0. 7 以上,无红、绿色盲。一、感觉视觉1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2)动视力驾驶员观察物体运动的视力,称为动视力。 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同汽车一起以一定的速度前进,即驾驶员与道路环境中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 动视力随着车速的提高而明显下降。例如,以60km/h的速度行驶,驾驶员能看清汽车前方240m 的标志,而用80km/h的速度行驶,则

18、在接近160m 处才能看清。车速提高33%,视认距离减少36%。 为保证驾驶员在发现前方有障碍物时,能有足够的时间辨认和采取措施,或希望车速提高,视认距离也能相应地增加。但由于人的生理条件的局限,其结果恰恰相反。因此,汽车最高车速也受人眼动视力的限制。此外,动视力随着驾驶员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年龄越高,动视力随车速增大而下降的幅度越大。 动视力一般比静视力要低10% 20%,特殊情况下低30% 40%。例如,同样观察4m/ s 运动的物体,20 岁左右的人静视力约为1. 10,动视力约为0. 7,而一个静视力为1. 20 的30 岁的人,动视力却只有0. 50 左右。一、感觉视觉1 1)视

19、力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3)夜视力在黑暗环境中的视力称为夜视力。 在照度为0.11000lx 的范围内,视力与照度呈线性关系,并随照度的减小而下降。 黄昏时刻照度明显降低。 在由明转暗的情况下,形成视觉主要靠视杆细胞起作用。 视杆细胞的感受性增加缓慢,需要30 40min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由于天黑得较快,对黑暗的适应还没有充分形成,加之打开前照灯,恰与周围照度相近,不能形成鲜明对比,驾驶员不易看到周围的车辆和行人。 因此,黄昏时分驾驶难度最大,并易出交通事故。 在无照明的条件下,人在夜里的视力降至白天的4% 10%,形成视觉全靠视杆细胞起作用。 另外,夜视力与驾驶员的年龄也有关。 年龄越

20、大,夜视力越差。 20 30 岁的驾驶员的夜视力最好。 夜视力还与车速有关,速度增加,视力下降。一、感觉视觉1 1)视力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3)夜视力夜间打开汽车前照灯行驶时,驾驶员的视力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物体高度、尺寸影响驾驶员的夜视力。 由于汽车前照灯光线较低,特别是汽车在会车时要将远光灯变换为近光灯(一般会车光线比行驶光线低),所以物体在汽车前的位置越低,夜间越容易被发现,而且看得越清楚; 在白天,大的物体从远处就能发现; 夜间距离越远,光线越暗; 所以在远处,即使是庞大的物体有时也感知不到。物体明亮度、对比度影响驾驶员的夜视力。 明亮度、对比度大的物体在夜间容易被发现,但距离

21、比白天要短53%。 例如,有两个对比度分别为88%和35%的物体,如果汽车在白天行驶,对比度小的物体比对比度大的物体的视认距离降低53%;如果汽车在夜间行驶,汽车开前照灯时视认距离降低75%,开小灯时视认距离降低80%。一、感觉视觉1 1)视力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3)夜视力路面情况影响驾驶员的夜视力。 因车灯的灯光只能直射,路面凸出处显得明亮,凹陷处显得黑暗。 在行车中,驾驶员根据路面明暗来避让凹坑。不过因灯光晃动,驾驶员有时判断不准。若远处发现的黑影在车辆驶近时消失,可能是小的凹坑;若黑影仍存在,可能凹坑较大、较深;若在车辆行驶中前面突然发黑,则道路前方为转弯处。 月夜路面呈现灰白色,

22、路面积水处呈白色,且反光、发亮。无月亮光照的夜晚,路面显现深灰色,物体颜色会影响驾驶员的夜视力。 夜间行车,白色、红色和黄色容易被驾驶员辨认,绿色次之,蓝色最不易被辨认。一、感觉视觉1 1)视力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3)夜视力在车灯照明的条件下,各种颜色对夜视力的影响程度见表4-1。一、感觉视觉1 1)视力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3)夜视力2)视力适应视力适应是指人的眼睛对于光亮程度的突然变化,视力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人眼恢复视力, 由明处到暗处,肉眼习惯和视力恢复的过程,称为暗适应。 由暗处到明处,肉眼习惯和视力恢复的过程,称为明适应。从一般经验得知,暗适应比明适应所需时间要长,眼

23、睛通常要3 6min 才能基本适应,30 40min 才能完全适应;而明适应在1min 内就可完全达到。一、感觉视觉1 2)视力适应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3)夜视力照明强度影响视力适应速度的快慢。 在明适应过程中,眼睛的瞳孔要缩小。 暗适应过程中,瞳孔要扩大。 眼睛在明亮的白天和黑暗的夜间,通过瞳孔的变化来适应光环境,发挥视觉功能。 当汽车在明暗急剧变化的道路上行驶时,因眼睛的视觉不能立即适应,容易发生视觉障碍。为了防止产生驾驶员视觉障碍,必须减少由亮到暗而引起的落差。通常逐渐减低光照度,这称为缓对照明。 一些城市,在城区与郊区的交界处一般可将路灯布设距离逐渐拉长,直到郊区人烟稀少的地方才

24、不设置路灯。这样可避免由有路灯照明市区驾车到无路灯照明郊区的过程中驾驶员感到由亮突变到暗的不适应过程,从而达到交通安全的目的。一、感觉视觉1 2)视力适应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3)夜视力又如在高速公路的隧道入口处附近,虽说隧道内有100lx 左右的照度,但在白天,隧道入口前的照度级约数10 40 lx 。 驾驶员驾驶车辆进入隧道时,因明暗差距过大,眼睛不能马上适应,会发生约10s 的视觉障碍。期间就有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 如果行车速度为100m/ h,10s 视觉障碍期大约相当于在260m 的行驶距离内驾驶员的眼睛不能适应。 故在隧道入口处应设有缓和照明,以减少视觉障碍,或在路旁设立“隧道

25、内注意开灯”的标志,唤起驾驶员的注意。一、感觉视觉1 2)视力适应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3)夜视力光线越明亮,通常视觉越好。 若视野内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就会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且引起视力显著下降。这种现象就是眩目(由于刺目光源对眼球中角膜即视网膜间介质中所产生的散乱现象)。 眩目是由眩光产生的,而眩光会使人的视力下降。 视力下降的程度取决于光源的强度、视线与眩光间的夹角、光源周围的亮度、眼睛的适应性等多种因素。眩目有连续与间歇之分。夜间行车多半是间歇性的眩目,表现为受到对向车灯强烈照射时要闭眼或移开视线的现象。 由于路灯照明反射产生的眩目,后续车辆的前照灯光线照射到驾驶室内后视灯

26、(指对轿车而言)上反射到驾驶员眼睛内产生的眩目,会使驾驶员产生不愉快的感觉。 这些情况都属于生理性眩目。一、感觉视觉1 3)炫目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3)夜视力引起眩目的光线消失后,通常需要3 10s 的时间,眼睛才能够恢复至原有视力。 强光照射中断后,视力恢复时间的长短与受刺激人的年龄有关。 年龄越大,视力恢复需要的时间越长。 特别是年龄超过60 岁后,视力恢复需要的时间几乎等于十几岁青少年的3 倍。 眩目后视力恢复时间还与身体状况有关。如青少年饮酒后的视力恢复时间显著多于正常情况下所需的时间。眩目后视力恢复时间还与刺激光的亮度、持续时间等有关。因此,当发生眩目现象后,驾驶员应迅速降低车

27、速,或将车暂时停在路边,等待视力的恢复。一、感觉视觉1 3)炫目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3)夜视力为防止发生眩目现象,在夜间会车时应避免注视对面来车的前照灯。 如受到对方前照灯光束的照射,应立即把视线移开; 夜间会车时,双方车辆都应把前照灯的远光光束变换为近光光束。 这样也可有效地防止眩目现象的发生。但需要注意,在无路灯照明的道路上会车时,如果一方车辆的前照灯改用了近光而对方车辆仍用远光,不但不能防止眩目,反而还可能带来新的危险。 由于对方车辆前照灯的照射使驾驶员眼睛发生眩目现象,而且如果这时车前方恰有行人存在,则近光光束照在行人身上反射回来的光线较对方车辆前照灯直接射来的远光光束微弱,驾驶

28、员便看不见车前方的行人。 此时,行人自身受到双方车灯光线的照射会误认为双方驾驶员都发现了自己,因而放松了警惕。这样便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驾驶员应予以充分注意。一、感觉视觉1 3)炫目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3)夜视力其他防眩目的交通措施包括改善道路照明、设防眩网、设道路中央分隔带并植树遮蔽迎面来车的灯光、在汽车上采用偏光玻璃做前照灯灯罩、驾驶员佩戴防眩眼镜等。一、感觉视觉1 3)炫目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3)夜视力4)视野两眼注视某个目标时,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将头部及眼球固定,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为静视野。 若头部固定,允许眼球自由转动,眼睛所看到的范围为动视野。动视野比

29、静视野大,左右约多15;上方约多10,下方无变化。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 视野与车速的关系见表4-2。一、感觉视觉1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3)夜视力 4)视野行车速度越高,驾驶员越注视远方,视野越窄。如图4-1 所示, 注意力随之引向景象的中心而置两侧于不顾,结果形成所谓“隧道视”或“管视”。 此外,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靠近路边的景物相对于驾驶员眼睛的回转角速度若大于72() / s 时,景物在视网膜上就不能形成清晰的成像而感到模糊不清。所以,车速越高,就越看不清路边近处的景物。 因此,设计较高行驶速度的道路 (特别是高速公路)时,要

30、采取封闭式,以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车道,避免发生交通危险。按照这种规律,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标志大都设在车道上方。一、感觉视觉1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3)夜视力 4)视野一、感觉视觉1 图4-1视野随车速的变化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听觉即对声音的感觉。对听到的声音能分析出它的音高、响度、音色和持续性,还能分析连贯地被感知的节奏旋律变化,并由此而能分辨它的方位和远近。 因此,听觉能补充视觉的不足,其重要性仅次于视觉。 听觉感受靠人耳朵的功能来实现。 耳朵还具有感受人体平稳的功能。听觉对行车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感觉听觉2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对于驾驶员来说,听觉是指以耳朵作为感受器直接

31、接受外界传来的车辆和行人的有声信息或报警声,接受交通管理者通过扩音器传来的指挥信息,接受行车中的背景音乐等信息,从而在大脑中产生生理反应。 引起听觉的声音信号富于变化,最易引人注意。 声音信号能绕过固态物体传向四面八方,所以警车、消防车等特殊用途车辆除了使用警灯外,还使用各自特殊的音响信号。 驾驶员在行驶中听到警车、救护车和特种车的警报声,就必须减速让行。 有经验的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还能根据车内异响而推断某种机件或设备是否发生了故障,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保障行车安全。一、感觉听觉2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与视觉信息相比,听觉信息具有反应快和刺激强的明显特征。 听觉反应时间为0. 12 0.

32、16s。视觉为0. 15 2. 0s。听觉刺激强,超车或会车、在公路上高速行车,遇到前方有行人、在雾天视觉受到影响时,常用鸣笛来提醒对方驾驶员和行人的注意。 驾驶员的听觉不正常,就无法接受有声信息,就易导致交通事故。 音高基本上取决于声音的频率(声波每秒振动的次数)。 频率越高,人听到的声音就越高。人对1000h 附近的声音的感受性最高。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最低不小于16h,最高不超过20000h。 在这个范围内,每个人的情况不完全相同。 疾病和年龄都会改变听觉的感受范围。 在500h 以下和5000h 以上的声音,需要大得多的强度才能被人耳感受到。 16h 以下和20000h 以上的声

33、音,强度无论多么大,都不能使人发生听觉。一、感觉听觉2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响度是与声音的物理强度相对应的,主要由声波的振幅来决定。振幅大,响度强;振幅小,则响度弱。 响度计量单位是分贝(dB)。当声音强度超过140dB 时,所引起的不再是听觉,而是不舒适的痒觉或痛觉。 我国规定的噪声标准,听力保护的最大值为90dB。思考工作允许值为45dB。通常将50dB 以下视为安静。 音色是指不同发音体发出的不同声音,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最简单的声波是纯音。纯音是单一的正弦曲线波形的声波。用音频信号发生器和音叉可以发出纯音。不同频率和振幅的纯音混合而成的声音叫复合音。人们平常听到的几乎都是复合音。一

34、、感觉听觉2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对于所有声音也可以按波形和振幅是否有周期性的振动而分为乐音和噪声。 乐音是周期性的声波振动,而噪声是不规则的声波振动而无周期。 噪声超过一定强度,较长时间作用于听觉器官,就会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和健康。一、感觉听觉2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内部感觉反映的是自身各部分内在现象的属性。如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运动感觉,是指人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对自己身体各部分。如头部、四肢和躯干肌肉骨骼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又称肌肉运动感觉。 有了运动感觉觉,人才能知道自身四肢的位置和动作、运动速度和肌肉松紧等。 驾驶员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维持一定的姿势,控制驾驶动作。 驾驶员

35、在行车中不仅依靠视觉来取得信息,还靠运动感觉提供脚与制动踏板接触时肌肉松紧程度的信息、自身姿势的信息以及自身速度的信息反馈。 驾驶员能够准确、协调地控制车辆,很重要的是靠运动感觉来保证的。另外,运动感觉还参与眼部肌肉运动,从而保证了视觉的作用。一、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3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内部感觉反映的是自身各部分内在现象的属性。如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运动感觉,是指人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对自己身体各部分。如头部、四肢和躯干肌肉骨骼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又称肌肉运动感觉。 有了运动感觉觉,人才能知道自身四肢的位置和动作、运动速度和肌肉松紧等。 驾驶员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维持

36、一定的姿势,控制驾驶动作。 驾驶员在行车中不仅依靠视觉来取得信息,还靠运动感觉提供脚与制动踏板接触时肌肉松紧程度的信息、自身姿势的信息以及自身速度的信息反馈。 驾驶员能够准确、协调地控制车辆,很重要的是靠运动感觉来保证的。另外,运动感觉还参与眼部肌肉运动,从而保证了视觉的作用。一、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3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平衡感觉是根据人体的位置和重力方向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反映了驾驶员头部或身体的空间位置和方向。 平衡感觉使驾驶员在转弯和上下坡时,能正确地判断自己的位置,从而掌握汽车的平衡状态。内脏感觉。如饥、渴、饱、作呕、肠胃疼痛、便秘感等身体内脏器官的感觉,会引起驾驶员在行

37、车中对自身的不适应感。驾驶员只有调节好了内脏感觉,才有利于安全行车。一、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3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是人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周围客观事物的信息与经验相结合,把个别感觉理解为事物完整映像的心理过程。即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例如,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对道路的认识就是综合了道路的宽度、平坦情况。道路上的标志、标线。行人与车辆的多少。道路上的交通信号等属性。形成对这段道路的整体认识。可见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存在的前提。感觉反映事物的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 没有感觉,知觉就不复存在。 感觉是仅有的一种分析器参与的

38、被动的、消极的感应过程。知觉是几种分析器的共同活动,是对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应。 因而,知觉是一种积极的认识过程,但两者又是同时进行而密不可分的,所以通常合称为感知。二、知觉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的知觉能力是随着对事物突出的结构特征的逐渐把握而发展起来的。 驾驶员的经验对知觉能力有一定的影响。经验越丰富,知觉也越丰富,从事物中看到的东西便会越多。知觉有视觉起主导作用的视知觉和听觉起主导作用的听知觉等。 知觉还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之分。二、知觉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空间知觉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空间反映,包括物体形状、大小、目标位置、距离(远近)和方位等特性的反

39、映。 对驾驶员来说,最重要的空间知觉是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 距离知觉即远近知觉,主要靠视觉、听觉和运动感觉参加活动。行车中驾驶员要随时了解道路几何形状、其他交通工具的大小、距离和方向等情况,以便处理行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例如,超车时,驾驶员必须正确地估计自己车辆的速度、与被超车之间的相对速度、与对面来车的距离,以便掌握超车时机。二、知觉 第二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时间知觉是指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延续性及顺序性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时间知觉的参考体有自然界的周期现象(如太阳的升落、月亮的盈亏、季节的变化等)和有节律的生理活动(如呼吸和脉搏等)。时间知觉受人们的态度、兴趣、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当态度积极

40、、兴趣浓厚、情绪良好时,人们往往把时间估计得过短;反之,往往估计得过长。运动知觉是指驾驶员对物体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驾驶员通过运动知觉可以分辨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的大小。二、知觉 第三节驾驶员的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件或物体的指向和集中。即对外界事物和现象有选择的感知,被人们注意的事物就被感知得比较清晰、完整、正确,未被注意的事物就被感知得比较模糊。 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与人的心理活动紧密相连。 驾驶员的注意直接影响着驾驶技能和车辆安全行驶。 据有关报道,16% 34% 的交通事故与注意相关。 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会受到各种各样信号的刺激,但只能感知影响行驶的重要目标。

41、例如,眼睛只观察来车、行人和交通信号;耳朵只听发动机和其他机构的响声。 如果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出现反应时间长,动作不准确,甚至出现错误动作,或者当情况迫在眉睫时才想到要操纵汽车。一、注意的概念 第三节驾驶员的注意 注意有这样的特点:指向周围某一目标,而不是所有目标。自始至终伴随着已经指向和集中于某个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直至这个目标消逝,注意才结束。“注意”对人的认识过程有重要意义。它能使人心理活动处于一种积极状态,使一切活动成为可能。由于注意驾驶员才能避开其他无关事物的干扰,集中精力清晰地感知道路上的情况及车辆的行驶状态。由此可见,注意对一定的事物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

42、,是指人的认识活动指向意识所关注的方面,而离开其他的事物。例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不是关心所发生的各种信息,而是要把心理活动指向与驾驶有关的交通情况上。这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信息进行的选择反应。 这种指向性就保证了各种器官为了明确的目的而接收有关的外部信息。一、注意的概念 第三节驾驶员的注意 集中性,是指人将其所有精力集中在选择的对象上,并清晰、完整、准确地把客观事物反映出来。同时,对别的其他事物的作用加以抑制而不予理会。 如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凝视、倾 听等都是注意力集中的表现, 别的其他事物遵循物理学的规律对感觉器官施加影响,但仅把它们作为注意的边缘。 人们常对注意的边缘反应模糊、不清晰

43、,甚至被忽略掉。 由于注意的集中性,可以消耗较少的精力,发挥注意更大的功能。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有很多目标会引起驾驶员的注意,但驾驶员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要目标上,而且花费较少的精力。这样驾驶员才能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操纵车辆,保证安全行驶。一、注意的概念 第三节驾驶员的注意注意中心和注意边缘是经常转换的。 注意边缘可以变为注意中心,注意中心也可以变为注意边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 机动车、非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如果道路上施划中心线的,以中心线为界;未施划中心线的,以几何中心为界。行人横过道路时,经验丰富的行人总是先注意观看左面来的车辆,而后再注意右面行驶过来的

44、车辆,然后再盯住左面来的车辆, 待横过至道路中间时,再转头观察右面驶来的车辆,直至安全横过道路为止,注意才结束。一、注意的概念 第三节驾驶员的注意 根据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 无意注意是由于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而引起人们的注意。 它是在人们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不自觉地、事先无预定目的、也不需主观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所以又称为不随意注意。 无意注意主要是由事物的外部特征引起机体的定向反射而产生的。强度大的刺激物(浓重气味、强烈光线、巨大声响、独特外形等)会引发人们的无意注意。 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如一闪一灭或不停转动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的广告和招牌等同

45、样会引发人们的无意注意。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如形状、大小、强度、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鲜明对比等,也会引起无意注意。二、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无意注意1 第三节驾驶员的注意无意注意与人的本身状况有关。 同样的一些客观事物,可能引起某个人的无意注意,而不引起另一个人的无意注意。当某事物满足人们的需要、愿望,并与人们的兴趣和知识经验相吻合。人们对其态度积极时,该事物就很容易成为无意注意。人的身体状况对无意注意也有很大影响。 疲劳或精力旺盛的状态对人的无意注意有重大影响。 一个人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常不能觉察到那些在精力旺盛时很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事物。 人在精力旺盛时最容易对新鲜事物发生无意注意。二

46、、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无意注意1 第三节驾驶员的注意新奇刺激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要保持这种无意注意,则与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有密切关系。 新奇事物固然能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但如果人们对它毫无理解,即使它能引起一时的注意,也会很快失效。例如,一个有经验的驾驶员,驾车行驶在下过雨或冰雪的路面上时,具有强烈制动会使车辆后轴发生侧滑的知识。观察到附近有其他车辆,就会引起无意注意,操纵车辆平稳行驶。二、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无意注意1 第三节驾驶员的注意 无意注意通常是消极的注意,但在一般情况下对驾驶汽车是有益的。 例如,红色的信号灯、发动机的异响声、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等外界刺激信息会引起驾驶员对道路情况和车

47、辆技术状况的无意注意。 这种无意注意对驾驶员估价道路环境和车辆技术状况,完成相应操作,保障交通安全,都有其积极的意义。 在特殊情况下,无意注意也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对驾驶汽车安全行驶不利。 例如,过多的道路交通标志及与道路交通无关的广告牌、标语、宣传画等,常会引起驾驶员的无意注意,从而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甚至导致交通事故。 美国在20 世纪70 年代就从65000 多m 的道路网中清除了80 多万幅宣传板,对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发挥了作用。 在行车途中,车外的新鲜事物和强烈刺激经常出现,驾驶员要善于控制自己,避免无意注意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二、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无意注意1 第三节驾驶员的注意 有意

48、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常需要一定意志努力而产生和保持的主动注意。 例如,驾驶员在行车中留心观察车辆、行人动态,倾听发动机和底盘的响声,即使疲倦了仍然要强迫自己去注意。驾驶员在行车途中,要有意注意车辆的仪表、发动机和传动机构的工作情况,同时也要注意与车辆行驶有关的各种交通状况。 引起有意注意的事物,并不一定强烈、新奇。 以下几点有利于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二、注意的分类有意注意有意注意2 第三节驾驶员的注意(1)对自己活动的结果和意义的理解越深刻,集中注意的要求和决心越强烈,注意也就越能集中和稳定。(2)尽量避免环境中能够分散注意的干扰因素,排除与注意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的干扰,所以在道路交

49、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车辆驾驶员不得有在驾驶车辆时拨打和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另外,有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边驾驶边听广播会分散注意力。(3)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人对于所从事的活动本身可能没有兴趣,但是对于活动的最后结果有很大的兴趣。 例如,驾驶员对于发动机的声音本身没有兴趣,但发动机声音的变化反映着发动机的运转情况。它与汽车能否正常行驶有关,所以它会引起驾驶员的有意注意。二、注意的分类有意注意有意注意2 第三节驾驶员的注意 无意注意可以向有意注意转化。 例如,十字路口和道路障碍物前的红灯以及前车的周期闪现的转向信号灯,都会不自觉地吸引驾驶员的注意力,使其有意地去注意

50、采取制动或转动转向盘,以保证行车安全。 有意注意也可以向无意注意转化。 例如,驾驶员对所驾驶的车辆不熟悉,因此必须有意注意才能从车辆的声响觉察出故障来。但时间一长,只要有特异声响,驾驶员立刻就会注意 到车辆故障的部位。 要保证行车安全,在驾驶中驾驶员必须保持高度注意。这主要靠有意注意来工作,但是仅靠有意注意容易疲劳,所以驾驶员要学会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不停地转化。二、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转化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转化3 第三节驾驶员的注意 注意有其自身的特性,即注意的范围、注意的集中与转移、注意的强度与稳定性、注意的分配。 它们对行车安全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驾驶员的交通特性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