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字介甫,晚号,晚号半山半山,临川人临川人(江西(江西省),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省),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荆公,卒谥文,又,卒谥文,又称称王文公王文公。他是他是北宋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列宁称他是“中国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文学家,他是,他是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之一,他在,他在诗、词、散文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有补于
2、世”,“以适用为本以适用为本”。本文选自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保守派代表人物当时任右谏议保守派代表人物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多次致书王安石大夫的司马光多次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读了司马光的第一封信,颇不高兴,出于礼节,只回了一封王安石读了司马光的第一封信,颇不高兴,出于礼节,只回了一封短信,没有就司马光的意见作实质性答复。司马光心有不甘,
3、又写了第短信,没有就司马光的意见作实质性答复。司马光心有不甘,又写了第二封信,进一步阐明变法(青苗法)的不当之处,其意仍在说教。王安二封信,进一步阐明变法(青苗法)的不当之处,其意仍在说教。王安石接信后,又回了封信,就司马光第一封信作了较为具体的答复,这就石接信后,又回了封信,就司马光第一封信作了较为具体的答复,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答司马谏议书答司马谏议书。“政敌政敌”与与“诤友诤友”司马光司马光王安石和司马光,既是朋友又是政王安石和司马光,既是朋友又是政敌,两人的政治主张针锋相对,彼此敌,两人的政治主张针锋相对,彼此都认为对方的执政方针荒谬至极。王都认为对方的执政方针荒谬至极
4、。王安石大权在握,皇帝询问他对司马光安石大权在握,皇帝询问他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大加赞赏,称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大加赞赏,称司马光为为“国之栋梁国之栋梁”,对他的人品、能力、,对他的人品、能力、文学造诣都给了很高的评价。正因为文学造诣都给了很高的评价。正因为如此,虽然司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如此,虽然司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但是并没有因为大权旁落而陷入悲惨但是并没有因为大权旁落而陷入悲惨的境地,总而得以从容地的境地,总而得以从容地“退江湖之退江湖之远远”,吟诗作赋,锦衣玉食。,吟诗作赋,锦衣玉食。“政敌政敌”与与“诤友诤友”神宗死后,司马光担任宰相。皇帝询问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神宗死后,司马
5、光担任宰相。皇帝询问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时,司马光说价时,司马光说:“:“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皇皇帝说了一句话帝说了一句话“卿等皆君子也卿等皆君子也!”1086!”1086年,王安石去世。司马光预年,王安石去世。司马光预感到王安石身后,可能会遭受世俗的鄙薄和小人的凌辱。他立即感到王安石身后,可能会遭受世俗的鄙薄和小人的凌辱。他立即抱病作书,告诉右相吕公著抱病作书,告诉右相吕公著: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之处甚多介甫文章节义,过人之处甚多.方矫其失,革其弊,不幸介甫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光意方矫其失,革其弊,不幸介甫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
6、光意以谓朝廷宜优加厚礼,以振起浮薄之风以谓朝廷宜优加厚礼,以振起浮薄之风 。”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甚为怡当、王安石的文章在气势上常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甚为怡当、王安石的文章在气势上常人所不能及,所发议论多带锋芒、无平庸之气。朝廷根据司马光人所不能及,所发议论多带锋芒、无平庸之气。朝廷根据司马光的建议的建议, ,追赠王安石为太傅,赠谥号为追赠王安石为太傅,赠谥号为“文文”。富国富国强兵强兵育才育才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核心内容:核心内容:摆脱积贫积弱导致的社会危机,摆脱积贫积弱导致的社会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富国强兵富国强兵主要措施:主要措施:王安石变法富国
7、富国“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理财以农事为先”均输法均输法市易法市易法青苗法青苗法募役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法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以钱代役以钱代役兴修水利兴修水利清丈土地清丈土地, ,按土地等级收税按土地等级收税政府低息贷款政府低息贷款政府协调供求关系政府协调供求关系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减轻百姓负担减轻百姓负担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稳定物价稳定物价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的收入政府的收入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了生产时间,
8、,增加了政府收入增加了政府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措施措施内容内容作用作用强兵强兵保甲法保甲法十家为一保,农闲时十家为一保,农闲时练兵、生产,战时编练兵、生产,战时编入军队。入军队。既可加强对人民的既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同时减少军控制,同时减少军费开支。费开支。将兵法将兵法设专门将领训练军队设专门将领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保马法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官马由农户保养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支出军器监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保证了武器的质量保证了武器的质量精兵法精兵法淘汰老弱淘汰老弱减少军费开支减少军费开支育才育
9、才改革科举制改革科举制整顿太学整顿太学废诗赋取士旧制废诗赋取士旧制以经义策论取士以经义策论取士使一批新进之士使一批新进之士取代反对改革的取代反对改革的旧官旧官撰注教材撰注教材, ,作为作为考试依据考试依据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改革人才,革新思想得以广革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泛传播变法遭到守旧势力坚决反对赶上连年大旱,反对派大做文章太后也来起哄“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祖宗之法不足守。”王安石王安石“变法精神变法精神”“变革天下之弊法变革天下之弊法”王安石王安石言事书言事书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三不三不足足”的大无畏精神推行变法的大无畏精神推行变法
10、运动的。运动的。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王安石王安石感事感事文体辨析答 司马谏议 书 “答答”即即“答复、回复答复、回复”之意。之意。 “谏议谏议”指的是指的是“谏议大夫谏议大夫”这个官职,司马光当时任谏议大夫。这个官职,司马光当时任谏议大夫。 “书书”在文言文标题中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名词,作书信、文件讲在文言文标题中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名词,作书信、文件讲。另一种是动词,作书写、记载讲。另一种是动词,作书写、记载讲。 “答司马谏
11、议书答司马谏议书”即即“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ch)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gu),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chng)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l)莽,故今具道所以,冀(j)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p)邪说,难(nn)壬(rn)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
12、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x)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ling)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x)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d),度(du)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w),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原文朗诵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王安石 某某启:昨日启:昨日蒙教蒙教,窃窃以为与以为与君实君实游处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每不合,所不合,所操操之之术术多异多异故故也也
13、。某:草稿中用以某:草稿中用以指代本人名字指代本人名字承蒙您赐教,承蒙您赐教,指来信指来信谦辞,谦辞,私下私下交往交往常常常常持持方法、主张方法、主张缘故缘故判断句判断句第一段翻译安石启:昨日承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觉得与您交好的日子很久,可是议论国事时常常意见不同,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不同的缘故啊。虽欲虽欲强聒强聒,终必不蒙,终必不蒙见察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辨。重念蒙蒙君实君实视遇视遇厚,于厚,于反覆反覆不宜不宜卤莽卤莽,故今,故今具具道所以,道所以,冀冀君实君实或见恕或见恕也。也。勉强解说勉强解说聒:烦扰聒:烦扰被理解,被理解,“见见”表被动表被动同同
14、“辩辩”,分辩,分辩又考虑又考虑看待,对待看待,对待书信往返书信往返粗疏草率;粗疏草率;卤,同卤,同“鲁鲁”详细详细希望希望原谅我;原谅我;“见见”,第,第一人称,一人称,“我我”。或许,或许,可能可能被动句被动句虽然想要(向您)勉强解释,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给您写了回信,不再一一替自己分辨。又想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盖盖儒者所争,儒者所争,尤尤在于在于名实名实,名实已名实已明明,而天下之,而天下之理理得矣。得矣。今君实所以今君实所以见教见教者,以为者,以为侵官、生事、征
15、利、拒谏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以致致天下天下怨谤怨谤也。也。句首语气词,句首语气词,无实义无实义名义和实际名义和实际特别特别辩明辩明根本道理根本道理教导我教导我招致招致侵官:添设新官,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侵官:添设新官,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生事:派人到各地推行新法,生事扰民;生事:派人到各地推行新法,生事扰民;征利:设法生财,与民争利;征利:设法生财,与民争利;拒谏:朝中有反对的意见,拒不接受。拒谏:朝中有反对的意见,拒不接受。埋怨和毁谤埋怨和毁谤第二段翻译读书人所要争论的问题,特别是在“名称”与“实际”是否符合上。如果名实的关系明确了,那么天下的根本道理也就清楚了。现在您来信用以指教我
16、的,认为我的做法是侵犯了官员的职权,惹事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反对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非议。第三段翻译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某则某则以谓以谓受命于受命于人主人主,议议法度而法度而修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有司,不为不为侵官;侵官;举先王举先王之政,以兴之政,以兴利除弊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理财,不为征,不为征利;利;辟辟邪说,邪说,难壬人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固前知其如此知其如此也也。认为认为指皇帝指皇帝修正修正议订议订相关部门相关部门不算是不算是施行施行古代圣贤之君古代圣贤之君整理财
17、政整理财政批驳批驳排斥排斥善于巧言献媚,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不行正道的人本来本来预先预先状语后置状语后置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旨意,在朝堂上公开讨论和修订法令制度,把它递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是侵犯官权;施行先王的政治主张,以此来兴利除弊,这不是惹事生非;替国家整理财政,这不是与民争利;批驳荒谬言论,排斥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怨恨和诽谤如此众多,那是我早就预知它会这样的。判断句判断句人习于人习于苟且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恤国事、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某不不量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敌之众寡,欲出力助
18、上以抗之,则则众何为而不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汹汹然?盘庚盘庚之迁,之迁,胥怨胥怨者者民也,民也,非特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故改其改其度度,度义度义而后动,而后动,是是而不见而不见可悔可悔故也。故也。得过且过得过且过顾念、忧虑顾念、忧虑附和世俗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向众人献媚讨好指自己指自己思量、考虑思量、考虑那么那么形容声势浩形容声势浩大或凶猛大或凶猛商王盘庚迁都商王盘庚迁都相怨,指百姓对相怨,指百姓对上位者的怨恨上位者的怨恨不仅不仅计划计划缘故缘故考虑考虑 适宜适宜认为正确认为正确值得反悔的地方值得反悔的地方形容词动词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已不
19、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大多把不忧虑国事,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美德。皇上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不去考虑反对的人有多少,想出力协助皇上来对抗他们,那众多的反对者怎会不大吵大闹呢?商王盘庚迁都时,怨恨他的是百姓啊,还不仅仅是朝廷里的士大夫而已。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而改变计划,考虑到这样做合宜就采取行动,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做的正确且看不到有什么可以改悔的地方的缘故啊。第三段翻译如君实如君实责责我我以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膏泽斯民,则斯民,则某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知罪矣;如曰今日当当一切不一切不事事事,守事,守前所为前所为而已,则非而已,则非某之所敢某之所敢知知
20、。因为因为油膏和雨露,这里指油膏和雨露,这里指“施恩惠施恩惠”的意思。的意思。第一个第一个“事事”:动词,办(事)动词,办(事)前人创立的前人创立的老规矩老规矩知道,这里是知道,这里是“领教领教”的意思。的意思。名词动词名词动词如果您责备我占据高位已久,没有能协助皇上大有作为,使百姓普遍受到恩泽,那么我知罪;如果您说我现在应当什么事也别干,只要墨守从前的老规矩就行,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无由无由会晤,会晤,不任区区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向往之至。没有缘由没有缘由不胜不胜小,谦辞,小,谦辞,指区区之心指区区之心没有机会见面,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第四段翻译 驳论驳论:是通过驳斥敌对论点,证明它是错误
21、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是通过驳斥敌对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三种。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三种。立论与驳论立论与驳论 立论立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换一个角度来说,立论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换一个角度来说,立论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性的论证形式。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性的论证形式。熙宁变法时期新旧两派之间的政治斗
22、争,在朝廷上下本就非常引入注熙宁变法时期新旧两派之间的政治斗争,在朝廷上下本就非常引入注目,司马光与王安石的这类信件,更带有半公开性质。所以本文是目,司马光与王安石的这类信件,更带有半公开性质。所以本文是书书信体驳论文信体驳论文。司马光与王介甫书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侵官侵官 生事生事 征利征利 拒谏拒谏致怨致怨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人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
23、,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明主宽容如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小吏走卒,亦窃窃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任务一 把握作者情感态度1.阅读第一、四段,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态度是怎样的?阅读第一、四段,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态度是怎样的?那些词句可以看出来?那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态度:友好、客气、恭敬。态度:友好、客气、恭敬。涉及词句:涉及词句:“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蒙君实视遇厚蒙君实视遇厚”“”“或见恕也或见恕也”“”“不宜不宜卤莽卤莽”“”“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不任区区向往之
24、至”任务一 把握作者情感态度2.阅读第二、三段,王安石是怎么评价反对派的?又是阅读第二、三段,王安石是怎么评价反对派的?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结合全文回答为什么对二者的态度不怎么对待他们的?结合全文回答为什么对二者的态度不一样?一样?第二段:辟邪说,难壬人第二段:辟邪说,难壬人第三段: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第三段: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于众为善 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任务一 把握作者情感态度2.阅读第二、三段,王安石是怎么评价反对派的?又是阅读第二、三段,王安石是怎么评价反对派的?又是怎么对待他
25、们的?结合全文回答为什么对二者的态度不怎么对待他们的?结合全文回答为什么对二者的态度不一样?一样?评价他们为评价他们为“壬人壬人”“”“敌敌”,他们的观点为,他们的观点为“邪说邪说”,说他们说他们“习于苟且习于苟且”“”“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对他们是对他们是“难难”“”“辟辟”“”“抗抗”。任务一 把握作者情感态度2.阅读第二、三段,王安石是怎么评价反对派的?又是阅读第二、三段,王安石是怎么评价反对派的?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结合全文回答为什么对二者的态度不怎么对待他们的?结合全文回答为什么对二者的态度不一样?一样?因为王安石认为和司马光是因为王安石认为和司马光是“所
26、操之术多异故也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与自己是道不同难以相谋。而反对派反对新法却是出于私与自己是道不同难以相谋。而反对派反对新法却是出于私心,那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心,那是原则性的大问题。任务一 把握作者情感态度3.文中对王安石变法的情境有介绍吗?文中对王安石变法的情境有介绍吗?汹汹然汹汹然怨谤之多怨谤之多任务一 把握作者情感态度4.在在“汹汹然汹汹然”反对声中,王安石对变法的立场和态度反对声中,王安石对变法的立场和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来?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来?王安石不把反对放在心上,坚持变法,义无反顾。王安石不把反对放在心上,坚持变法,义无反顾。“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怨诽之
27、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度义而后动,是而不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则非某之所敢知”等语句集中体现了王安石的态度。等语句集中体现了王安石的态度。任务二 分析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特点1.分析第二段结构分析第二段结构正面批驳司马光的看法正面批驳司马光的看法首先,定原则首先,定原则名实相符名实相符(“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则天下之理得矣。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则天下之理得矣。”)其次,树靶子其次,树靶子五条罪名五条罪名(“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侵官
28、,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再次,驳罪名再次,驳罪名名实不符名实不符(前四条罪名与变法的事实相对照)(前四条罪名与变法的事实相对照)最后,表心理最后,表心理早有预期早有预期(不惧恶名)(不惧恶名)任务二 分析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特点1.分析第三段结构分析第三段结构首先分析怨谤原因首先分析怨谤原因揭露本质揭露本质(苟且偷安、不恤国事、同俗媚众)(苟且偷安、不恤国事、同俗媚众)再举盘庚之迁的例子类比再举盘庚之迁的例子类比最后,两个假设句子表态度最后,两个假设句子表态度不畏怨谤不畏怨谤任务三 巧妙的反驳技巧1.确定确定“名实名实”的辩论原则的辩论原则 司马光信奉孔孟之道(他的长信中七次
29、谈及司马光信奉孔孟之道(他的长信中七次谈及“孔子曰孔子曰”),因此),因此以孔子的以孔子的“必也正名必也正名”来反驳,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为自来反驳,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为自己的言论找到理论支撑,又抓住本质问题,绕开了细枝末节;己的言论找到理论支撑,又抓住本质问题,绕开了细枝末节;2.坚持坚持“皇命皇命”的辩论策略的辩论策略 在对在对“侵官侵官”“”“生事生事”“”“征利征利”的反驳中,王安石始终强调自己的反驳中,王安石始终强调自己受命于皇帝就是受命于皇帝就是“名正名正”,进而宣示自己主上、先王的立场,为,进而宣示自己主上、先王的立场,为新法的推行找到合理合法的理由;新法的推行找到合理
30、合法的理由;任务三 巧妙的反驳技巧3.举出史实进行反驳举出史实进行反驳 以盘庚迁都的典故表示自己不会因流言蜚语而改变立场,既委婉以盘庚迁都的典故表示自己不会因流言蜚语而改变立场,既委婉地反驳了对方的责备,又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坚定决心。整个反驳地反驳了对方的责备,又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坚定决心。整个反驳是明确而有力的,言简意赅。是明确而有力的,言简意赅。任务三 突出的语言特点1.善于排比善于排比 连用排比驳斥对方,势如破竹,无可阻挡;连用排比驳斥对方,势如破竹,无可阻挡;2.善用反问善用反问 如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铿锵有力;铿锵有力;3.不卑
31、不亢不卑不亢 面对责难,毫无怯意;着眼天下,自愿担责。言谈中面对责难,毫无怯意;着眼天下,自愿担责。言谈中自有一股浩然之气,令人不敢直视;自有一股浩然之气,令人不敢直视;4.刚柔并济刚柔并济 虽全文傲岸之气,愤然涌出,强调坚持改革的决定不虽全文傲岸之气,愤然涌出,强调坚持改革的决定不可逆转,但语气相当委婉,柔中有刚。这固然是由于书信体格式可逆转,但语气相当委婉,柔中有刚。这固然是由于书信体格式的需要,也出于朋友之间的情意,但更是源于王安石作为一个政的需要,也出于朋友之间的情意,但更是源于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坦荡胸怀和高度自信。治家的坦荡胸怀和高度自信。主旨归纳主旨归纳 全文论点是全文论点是针
32、对司马光认为新法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指责,指出的指责,指出“儒者所争,尤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而说明变法是,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司马光的攻击名实不符,全是谬论正确的,司马光的攻击名实不符,全是谬论。文章逐条驳斥。文章逐条驳斥司马光的谬论,从而批驳了保守派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弊司马光的谬论,从而批驳了保守派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弊端,表现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以及端,表现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以及坚持变法的坚决态度。坚
33、持变法的坚决态度。1.定角度定角度(辨名实,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与革新变法名实不明)(辨名实,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与革新变法名实不明)司马光司马光3400余字,引经据典、恐吓威胁、面广量大,王安石从宏观角度余字,引经据典、恐吓威胁、面广量大,王安石从宏观角度着眼,综合分析,芟锄枝蔓,敏锐地弄清问题的实质,拎出要点,使得着眼,综合分析,芟锄枝蔓,敏锐地弄清问题的实质,拎出要点,使得文意显豁,是非判然。文意显豁,是非判然。其起也,或从髙远处落墨,或直标题旨,或径为断案,或明揭要旨之定其起也,或从髙远处落墨,或直标题旨,或径为断案,或明揭要旨之定义與说,既善取势,又极简炼。义與说,既善取势,又极
34、简炼。-陈祥耀先生陈祥耀先生2.析原因析原因(人(人-习于苟且;士大夫习于苟且;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上-乃欲变此)乃欲变此)3.究实质究实质(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学会如何说理学会如何说理实践活动实践活动:【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始末回放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始末回放】1010月月2828日上午日上午1010时时0808分分, ,重庆万州区长江二桥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重庆万州区长江二桥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一辆当地一辆当地2222路大巴车路大巴车与一辆轿
35、车相撞后与一辆轿车相撞后, ,冲破护栏掉入长江。目前尚不清楚大巴车上乘客数量冲破护栏掉入长江。目前尚不清楚大巴车上乘客数量, ,伤亡情况不明。伤亡情况不明。接着部分媒体在跟进报道中提到接着部分媒体在跟进报道中提到“事故是小轿车逆行所致事故是小轿车逆行所致”及及“疑似肇事女司机坐在路疑似肇事女司机坐在路边,脚穿高跟鞋边,脚穿高跟鞋”,于是网上广泛流传着,于是网上广泛流传着“事故系一女司机驾驶的红色私家车桥上逆行事故系一女司机驾驶的红色私家车桥上逆行所致所致”的消息,部分网民开始对小轿车驾驶员进行的消息,部分网民开始对小轿车驾驶员进行“围攻围攻”,群嘲女司机群体。,群嘲女司机群体。1111月月2
36、2号号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权威发布:经过官方数据恢复、调查走访等多方确认,重庆万州权威发布:经过官方数据恢复、调查走访等多方确认,重庆万州公交车事件原因系刘姓女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公交车事件原因系刘姓女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选好角度,分析原因,探究实质。选好角度,分析原因,探究实质。100100字左右(只需写提纲)字左右(只需写提纲)【示例】定角度1:社会舆论(女司机被群嘲,舆论失衡让事件变形)析原因:1.环境使然, 2.懒惰及畏怯的心理, 3.独立思考的意识缺失导致盲从心理。究实质:缺乏
37、理性定角度2:当事人析原因: 1.被快节奏裹挟、与“慢”生活渐行渐远。不听他人言语、 不看他人情绪,受不了舒缓,等不及真相; 2.矛盾叠加,公平公正一旦“照顾不周”,难免滋生各种负面情绪; 3.网络“哄客文化”添油加醋,脏言脏语更是漫天遍地。究实质:戾气重定角度3:其他乘客析原因:1.主持正义太廉价,有可能会有惨重的代价; 2. 明哲保身的“智慧”哲学(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究实质: 冷漠1、一词多义【以】故今具道所以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以致天下怨谤 以授之于有司 以兴利除弊 以膏泽斯民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介词,因介词,因因果关系,因而顺承关系连词,来连词,来介
38、词,把连词,来文言知识归纳整理文言知识归纳整理【为】不为侵官 未能助上大有为 为天下理财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 守前所为而已 动词 算作,是名词,作为介词,替、给动词,当作介词,因为动词,做【事】而议事每不合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则】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某则以为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名词,事情动词,从事那么却那么【故】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故今具道所以 【度】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度义而后动 缘故,原因所以制度、法度计划、主张考虑、估量2、通假字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通“辩”,辩解】于反复不宜卤莽 【通“鲁”,鲁莽】3、古今异义于反复不宜卤莽【古义:书信往来;今义:多次重复】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情意诚挚,诚心;今义:今常用作数量极少】4、词类活用以膏泽斯民【名词作动词,给予好处】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形容词用作动词,谄媚,巴结】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名词用作动词,做,从事,办理】以兴利除弊【形容词作名词;有利的事;有害的事】1、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判断句】2、终必不蒙见察 【被动句】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状语后置句】4、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宾语前置句】5、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