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2022年高考选择题真题练习(全国甲卷+乙卷+湖南卷)(附参考答案和深度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2991906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2022年高考选择题真题练习(全国甲卷+乙卷+湖南卷)(附参考答案和深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2022年高考选择题真题练习(全国甲卷+乙卷+湖南卷)(附参考答案和深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2022年高考选择题真题练习(全国甲卷+乙卷+湖南卷)(附参考答案和深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2022年高考选择题真题练习(全国甲卷+乙卷+湖南卷)(附参考答案和深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2022年高考选择题真题练习(全国甲卷+乙卷+湖南卷)(附参考答案和深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甲卷选择题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24.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A.孔子 B.老子 C.韩非 D.墨子25.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 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动摇了宗法制度26.宋朝海

2、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27.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承续华夏传统 B.倡导疑古辨伪 C.弘扬程朱理学 D.保存历史文献28.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

3、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29.“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30.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

4、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 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31. 如图3图3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B.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D.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32.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

5、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某主战派统帅在战前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在战时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领袖人物具有绝对权威 B.平民与贵族的关系融洽 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 D.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33. 表1进口货物占总货物的价值比(%)16641670年17311740年胡椒20.14.3茶叶0.029.26咖啡0.635.35棉纺织品62.5965.35表1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

6、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34.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35.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这反映出当时( )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7、的正式形成 B.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 C.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 D.美国政府对国内的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选择题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24.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25.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带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26.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

8、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27.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28.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

9、器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29.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30.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

10、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31.上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32.据学者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需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祇

11、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 )A.军事才能、宗教信仰B.道德品质、演说能力C.丰厚财力、贵族血统D.本邦籍贯、成年男性33.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34.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

12、输出煤和锅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35.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C.布尔

13、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2022年高考历史湖南卷选择题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2.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 )A.体现以农为本B.服务于汉初战事C.意在藏富于民D.解决了财政危机

14、3.据下表可知( )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4.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 )A.艺术水准下降B.绘画题材集中C.画家地位不高D.世俗文化兴盛5.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A.君主的高度集权B.

15、官员俸禄入不敷出C.南书房地位提高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6.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 )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7.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 )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C.“织”“耕”分离瓦解了

16、自然经济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8.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D.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9.1949年3月,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在全市职工积极分子大会上强调,“私营工厂的工人又是主人,又不是主人,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指挥,这又不是主人”。这表明北京市( )A.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B.贯彻新民主主

17、义政策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10.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11.伯利克里在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同时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捐献的义务,诸如战船捐、使团捐及合唱捐等。这种政策( )A.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B.致力于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C.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D

18、.着眼于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12.恩格斯说:“这一观念特别是通过卢梭起了一种理论的作用,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的作用,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这一观念”指的是( )A.对人类不平等的批判B.对社会契约论的肯定C.对分权与制衡的强调D.对财产私有制的否定13.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 )A.人民的自愿选择B.各州(邦)实力不同C.建国路径的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14.有学者就“战时

19、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15.让莫内是二战后法国著名政治家,堪称“欧洲之父”。他在文章中写到:“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欧洲统一是引起欧洲变化继而世界变化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变化”是指( )A.消除国家边界,新建主权实体B.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C.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求同存异D.保卫世界

20、和平,增进各国友谊16.大卫的贺拉斯三兄弟的宣誓(图1)是美术史上的杰作。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古罗马贺拉斯三兄弟在征战前向父亲壮别宣誓的情景。该作品的风格属于( )图1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2022年全国甲卷24. 【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文化百家争鸣中老子(道家)的政治理念,属于推理推断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历史上信息的能力。题干关键信息是帝尧之时“天下无事”,老者说“吾日出而作帝何德于我哉”,描绘了一个统治者清静无为,人民休养生息,没有受到统治者太多干预的情景,与这些信息最接近的就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故选B。 A项不符合题意

21、,孔子的政治理念是德治和礼治,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减少苛政,而题干没有体现这方面的信息。C项不符合题意,韩非子主张法治、改革,强调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而材料没有体现这方面的信息。D项符合题意,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俭等思想,在材料中均无体现。25. 【解析】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唐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属于推理推断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材料说西晋到唐初,皇族子弟分封到地方,手握重权联系所学的西晋八王之乱,以及其他朝代类似现象,可推知这种局面易导致分裂割据,威胁中央集权。于是,唐玄宗把诸王集中安置到京城,由宦官管理这样就防止了诸王割据,由于这一制度有利于中

22、央集权,唐朝继续沿用这一制度。分析至此,正确答案C项呼之欲出。 A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说的是对皇子皇孙的安置,不是说藩镇;不符合史实,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的不断坐大,使唐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并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B项不符合史实,把分封到各地的皇族子弟集中到中央来管理,是弱化而不是强化分封体制。D项不符合史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就已经动摇,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时有发生;不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对皇子皇孙的安置,与宗法制这一权力的继承制度没有关系。26. 【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经济海外贸易,属于本质类试题,旨在考查分析史料得出正确历史结论的史料解读的能力。宋代输出的商

23、品主要是手工业品,含有较高的手工业技艺和加工能力,进口的商品主要是以动植物原料直接采集而成的的“珍宝”,技术成分较低,由此可以看出宋代手工业水平较为发达。故选项D符合题意和逻辑。 A项不符合常识,进口的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的特点多以奢侈品,日常生活中直接用于收藏和赏玩,而不是生产资料,香料则是用于食用,也不是生产资料。B项不符合史实,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武帝时期已经开辟。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可以看出进出口商品的差异性,政府“获利颇丰”,但并不能看出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宋代仍然是自然经济为主体,商品经济发展,国内的农业和商业税收仍为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不符合常识,“主要”带有比较意思,材料并未

24、将海外贸易的收入和宋代其他的税收做对比,何来“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27. 【解析】A 本题考查清代的政治与文化华夏认同与民族交融,属于原因背景类试题,旨在考查借助所学知识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易代后,清朝统治者以少数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当时民族矛盾尖锐,统治阶级为了缓和民族矛盾,适应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主动接受中原先进的儒家文化,任用汉族知识分子为官,并按照历史传统编修明史,编撰康熙字典,通过整理和弘扬传统文化等措施,承续华夏传统,彰示明清易代不属于异族入侵而是改朝换代,加速华夏认同和民族交融,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故A项为正确答案。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疑

25、古辨伪的内容;不符合逻辑,清政府承续华夏传统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与“疑古辨伪”没有任何关系。C项不符合逻辑,材料中“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体现了弘扬程朱理学,但除此之外,还有举荐隐逸、推举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以及修明史、编康熙字典等活动,都不是弘扬程朱理学的举动,并且弘扬程朱理学仍然属于手段,而非目的。D项不符合逻辑,材料中的措施属于保存历史文献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促进民族交融和确立清朝的正统性,因此D项是措施是手段,而非目的。28. 【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属于本质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依据题

26、干所给时间信息,将题干材料化简后置于熟悉的时空背景下分析解读。从题干所给的四个时间信息,可以确定题干材料的历史背景为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将题干材料化简为: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值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本以为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它们的工厂开足马力生产都无法满足中国这个广阔市场的需求,但是现实很骨感,列的商品输出在鸦片战争后有的短暂的迅速上升,但很快就呈现下降趋势,西方列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市场开放不足导致的。因此,英法美联合给清政府提出了进一步扩大通商口岸的“修约”要求,在清政府拒绝后,于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符

27、合题意和史实的正确答案就是D项。 A项不符合逻辑,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后来进口货值下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排斥;而进口货值下降不等于外国货物不进入中国,因此,这种情况只能使自然经济解体进程有所放缓,不可能造成“阻止自然经济解体”的现象。不符合常识,“阻止了”带有绝对化意思。B项不符合史实和逻辑,鸦片战争后,上海因为具备更加优越的对外贸易条件,上海逐渐取代了广州成为最重要的对外贸易中心。因此,列强尽管对上海的商品输出货值下降,但不可能导致西方商品倾销的重心从上海转移到别的地方,毕竟上海的对外贸易中心地位没有谁能够取代。C项不符合逻辑和史实,进口货值的下降和传

28、统手工业的恢复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而且外国商品的涌入,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手工业,传统手工业逐渐解体,并被逐渐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9. 【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晚清的政治改革维新变法,属于本质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和解释历史的能力。破题的关键在于对梁启超维新派身份和宣传“革命”思想的反差的有效解读。“百日维新”前的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力图通过改革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实现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理想。他们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创办报刊、翻译书籍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题干中的“民权论”“传播革命思想”等信息则表明一些维新派已经开始宣传革命思想,逐渐突破维新变法的范畴;“新旧派大哄

29、”,说明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旧派(封建顽固派)对于宣传革命思想的做法都很震惊,也从侧面说明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故B项为正确答案。 A项不符合史实,甲午战后直到百日维新失败后,维新变法的思想一直是资产阶级的主要思潮;随着变法失败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宣告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救国方案行不通,为孙中山于19世纪90年代中期创立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到了20世纪初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思潮。不符合常识。“主要”带有比较之意,但题干材料并未将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等做对比,何来“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的结论?C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变法思想的核心依然是通过

30、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变,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直到退出历史舞台,都没有发生根本转变,且题干材料只是说维新变法的策略不统一,并未呈现维新思想内容发生根本转变之信息。不符合常识,“根本”太绝对。D项不符合史实,资产阶级维新派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改革之路,并未动员官大民众参与变法改革,因此我们说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比较薄弱。不符合常识。“侧重”带有比较之意,而题干未呈现变法依靠力量的对比,何来“侧重”之意?30.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战时期共产党在边区的政治建设问题,属于推理推断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借助基础知识获取并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材料展示了朱德和毛泽东两人对抗

31、日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的认识:议会选举政府、一切抗日民主人士的政权和革命联合阶级的政权。结合所学可知,1939-1040年正处于全面抗战时期,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按照三三制原则组织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再结合新中国建立初期新民主主的政治特征,不难得出:抗战时期,中共领导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符合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特征: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故正确答案为A项。 B项不符合史实,此时正值全面抗战时期,国共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政府是全国的合法政府,中共领导的边区政府名义上归国民政府管辖;不符合题意,题

32、干材料并未呈现边区政府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的相关信息。C项不符合史实,边区政府代表的是抗日民主人士的意志,是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并不包括非抗日力量和非革命的反动势力;不符合题意,题干说的很清楚,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是不包括根据地“汉奸和反动派”意志的;不符合常识,“全体”太绝对。D项不符合史实,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抗战国情,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举,不存在“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现象,况且苏联历史上又没有这个经验可供借鉴仿行;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压根就没有呈现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仿行苏联

33、政治制度的信息。31. 【解析】B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属于本质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从表格中获取并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表格信息:从1978年到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的比重发生重大变化公有制所占比重下降,非公有制所占比重上升。以时间1978-1987年作为突破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联系两件事,一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非公有制经济获得发展;二是1987年十三大明确提出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将题干材料置于这个时空背景下分析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内经济体制改革,随着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深入,开始并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

34、营的灵活性,因此吸引了许多人从事非公有制经济,而非公有制经济的商品零售额急剧增加正是对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的反映。透过表象看本质,非公有制经济的商品零售额急剧增加,也反映了人们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故B项为正确答案。 A项不符合史实,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至今尚未完全建立。C项不符合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围绕着计划经济而展开,最初的目标是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举措主要是减少计划管理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多地发挥市场调节的功能,即减少计划管理的调控作用;

35、不符合题意和逻辑,如果国家加强计划管理的调控作用,那就不可能使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也就不会有题干中非公有制经济商品零售额急剧增加的现象。D项不符合史实, 1978年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中实现了重大调整,但是直到现在仍未完成;不符合题意和逻辑,题干材料说的是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的商品零售额所占比重发生的变化,只能说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但无法推知经济结构调整是否完成的结论。32. 【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属于原因背景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将题干化简:国家的领导人梭伦和主战派统帅,为了达成目的,都采取的是说服雅典人的方式。对某陌生

36、历史事件原因的解释,最简便的方式就是将其置于熟悉的时空背景下分析解读。我们将题干所说事件置于梭伦改革时空背景下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梭伦改革创立了四百人会议,设立陪审法庭,恢复公民大会等措施,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题干中的“雅典人”显然指的是雅典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因此梭伦和主战派统帅都要说服雅典人(公民大会)才能使他们的主张付诸实施。故符合题意和史实正确答案是D项。 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明确说明梭伦和主战派统帅都是通过说服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政治措施,并不是绝对权威的方

37、式。不符合逻辑和常识,如果雅典领袖人物具有绝对权威,请问还会采取说服的雅典公民的方式吗?B项主体不一致,题干主体是梭伦、主战派统帅与公民大会的关系,即公民与公民的关系,并非平民与贵族的关系。不符合史实,梭伦的“中庸”改革只是缓和了平民和贵族矛盾,“关系融洽”表述措辞不当。C项不符合逻辑,材料只是举了梭伦和主战派统帅通过说服方式达到目的的两个例子,不能以偏概全的得出“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的结论。不符合史实,梭伦时期,智者学派还没有出现,智者学派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比梭伦改革(前594年开始)晚了一个世纪。33. 【解析】C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属于推理推断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从表格

38、中获取并分析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根据史老师讲的解答表格题的方法:一看,随着时间推移(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上半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中,胡椒价值占比下降了近5倍,茶叶价值占比增长400多倍,咖啡价值占比增长近9倍,棉纺织品占比仅稍微增加。二关注,关注数据差异变化最大的,茶和咖啡进口占比大幅度增加。三化简解读,随着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即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和贸易量大增,来自亚洲的茶和美洲的咖啡,大量进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进入欧洲寻常百姓家,欧洲人养成了喝茶和咖啡的习惯,推动了欧洲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简言之,殖民扩张推动英国人消费结构的变化。故C项正确。 A项

39、不符合逻辑,殖民贸易的主要目的是赚取利润,积累原始资本。殖民贸易公司进口货物的多少应由进口货物本身的稀缺与否、关税税率及市场需求量等影响利润的因素决定,与进口货物是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没有直接关系。不符合常识,“决定”带有绝对性意思,且生产方式决定的是产量的高低,与进口货物价值占比关系不大。B项不符合史实,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是在18世纪下半叶,与材料中时间不符;不符合逻辑,材料只反映了英国的一个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进口贸易情况,缺少英国的整个贸易以及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数据,没有数据对比,无法推知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D项不符合史实,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

40、妮机开始,到19世纪中期完成,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34. 【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属于本质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借助基础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家庭农场)逐渐淘汰了旧的生产组织形式(使用蒸汽动力的雇佣大农场)。运用唯物史观来解释,生产力发展引发了上缠关系生产组织形式的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得需要多人配合操作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农业机器,逐渐被小型化、轻便化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农业机器所取代,需要少数人就可完成农业生产的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组织生产组织形式获得了迅

41、速发展,而旧的生产组织形式使用蒸汽机的雇佣大农场,由于生产效率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逐渐走向衰落。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就是A。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未呈现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的逻辑因果关系;不符合逻辑,农业生产力发展,会使过去需要多数人才能完成的农业生产,现在只需要少数人即可完成,即农业生产力发展会使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发生分流,如转行从事工业生产或从事第三产业,毕竟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经济迅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说,农业生产力发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是个伪结论。加之雇佣大农场走向衰落,并不意味着破产倒闭,怎么会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C项不符合史实,根据题干材料所给

42、时间“20世纪初”,可知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电力为大机器生产提供了主要动力。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事。D项不符合常识,“依赖”太绝对;不符合题意,题干说的是农业生产力发展了,使原来农业生产的大规模雇佣大农场逐渐衰落,而生产规模小的生产效率高的家庭农场获得迅速发展;不符合唯物史观,生产效率的提高靠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非生产规模。35. 【解析】C 本题考查的是美苏冷战,属于本质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借助所学知识辨析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将国内黑人民权运动打上共产主义的标签予以压制,将这件事置于此时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不

43、难看出,美国政府此举的手法借助冷战思维,目的压制国内黑人民权运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符合题意和史实的正确答案就是C。A项不符合史实,1955年华约建立,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讲的是美国政府给国内黑人民权运动扣上宣传共产主义的帽子予以压制,与美苏两级对峙格局没有关系。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主体是美国政府、黑人民权运动,而非美苏及两极格局。B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主题是美国政府及对待黑人民权运动的态度,而非黑人民权大会;不符合史实和逻辑,二战后的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之所以兴起,主要内容是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争取政治经济和社会平等权利。如果缺乏事实依据,不

44、可能发展成为一场持续了近20年的运动。D项不符合题意,题干讲的是美国政府给国内黑人民权运动扣上宣传共产主义的帽子予以压制,与选项所述没关系。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主题是美国政府对黑人民权运动的态度,而非具体的对待种族平等问题的态度。2022年全国乙卷24. 【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先秦的经济,属于推理推断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并获取图文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是“商周+主要位于南方的铜矿+北方青铜铸造繁荣”,从逻辑推理可知,南方的铜矿冶炼成铜后被贩运到北方,促进了北方青铜冶铸业的繁荣,因此南北方经济联系加强。从我们讲的做题原则来看,C项涵盖了题干涉及的“南北方”、“位于重要南方的

45、铜矿”主要信息,符合全面原则。故C项为正确答案。A项主体不一致,题干主体是手工业,而非农业。B项不符合常识,“依赖”太绝对,且不符合史实,当时南北方交通不便,加之南方并非商周直接管辖的统治区域,大规模的商业活动谈不上;主体不一致,题干主体是手工业,而非商业。D项不符合题意和史实,题干呈现的是铜矿有三处,其中有两处位于荆楚地区,荆楚的诸侯国楚国并非商周直接统治区域。25. 【解析】B本题考查隋唐文化书法艺术,属于推理推断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并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借助军事上的排兵布阵形容书体,可知出此种书体的特点是“规范”、“严

46、整”;再题干的关键词“刚健丰伟”、“庄重博大”,可以推知此种书体非楷书莫属。故B项为正确答案。A项不符合题意和史实,小篆始于秦代,成熟并通行于汉魏,隋唐盛行的是楷书与行书,且小篆笔画圆柔,不符合材料中用军事排兵布阵体现规范严整之意。C项不符合题意,兼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放纵”不符合“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D项不符合题意,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不符合军事排兵布阵体现规范严整之意,且不符合“刚健丰伟、庄重博大”时代气象。26. 【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宋代政治中央集权的加强,属于原因背景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史料实证能力。题目

47、围绕宋代官职“通判”的概念展开,通过对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限等进行阐述,从规范地方行政的角度考查通判设置的目的。为了削弱藩镇的行政权力,政府除了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并废除了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等措施外,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并在“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以此来分散地方州府权力,与地方的知州(府)共同管理地方,以起到制衡知州(府),规范地方行政的目的,故A项为正确答案选。B项不符合题意,地方州府的长官并不全是武人,“防止武人干政”并不是通判的全部职责,属于以偏概全。不符合逻辑,“干政”是指干预朝政,而北宋设置通判主要是防范地方势力的割据坐大,与干预朝政没关系。C项不符合逻辑和史实,通判和知州(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历年真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历史2022年高考选择题真题练习(全国甲卷+乙卷+湖南卷)(附参考答案和深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