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 暑 节 气传 统 二 十 四 节 气 之 小 暑 节 气 介 绍目录C O N T E N T S1234小暑的由来小暑的三候小暑的习俗小暑的诗词小 暑 的 由 来传 统 二 十 四 节 气 之 小 暑 节 气 介 绍小暑的由来小暑(Lesser Heat),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小暑的由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吴澄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元吴澄小暑的标志:出梅、
2、入伏。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 暑 的 三 候传 统 二 十 四 节 气 之 小 暑 节 气 介 绍小暑的三候一 候 温 风 至二候蟋蟀居宇三 候 鹰 始 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小暑的气候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
3、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小暑节气后,大地少有凉风,而且吹的风还会带着热浪。中国南方各地也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总之,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是天气炎热,雷暴增多。小暑的气候小暑时节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步缩短,但为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然节节攀升呢?这是因为太阳直射点虽然在南移,但仍然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是收大于支,所以这一段时间内气温还会继续上升。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
4、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小暑的农事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1234小暑的农事“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
5、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小暑的农事小暑节气期间早稻、春玉米处于灌浆乳熟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农事活动以防止早衰、促进灌浆、提高千粒重为目标。棉花处于花铃期,晚稻处于秧田期,需注意保持沟渠通畅,防止渍涝。此外,小暑期间天气条件好,是开展病虫防治等田间作业的有利时机。生产上需注意预防高温逼熟和干旱灾害,遇35以上高温或干旱时可采取灌溉措施改善田间小气候,或喷施叶面肥提高作
6、物抗逆能力。中稻、夏玉米处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期,期间需水量大。中稻田过早断水不利于有效分蘖形成和幼穗分化,夏玉米可能出现卡脖旱而导致严重减产。小 暑 的 习 俗传 统 二 十 四 节 气 之 小 暑 节 气 介 绍小暑的习俗习俗一:食新、吃饺子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这段时期,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但仍可吃猪、牛、羊肉。习俗二:
7、封斋小暑的习俗3吃伏面入伏之时,刚好是我国小麦生产区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麦满仓。而到了伏天人们精神委顿,食欲不佳,饺子却是传统食品中开胃解馋的佳品。所以人们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据考证,伏日吃面习俗出现在三国时期。魏氏春秋记载: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汤饼即热汤面。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过水面,就是将面条煮熟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可以“败心火”。小暑的习俗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
8、开药方之说法。习俗四:吃暑羊习俗六:舐牛习俗五:吃芒果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所谓小暑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小暑的习俗习俗七:捕黑鲷习俗八:蜜汁藕捕黑鲷:小暑时节是台湾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黄熟的时候也是丝瓜、苦瓜、黄瓜、冬瓜的盛产期台湾周围的海域是属於温水海域,也是温水鱼群的群聚时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红魽等渔获,淡水海域则可捕获黑鲷。蜜汁藕: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惯,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具有
9、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助睡眠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小暑的习俗习俗九:炒鳝片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以小暑前后一个月产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用素油炒鳝片加大蒜方法简便,老少咸宜。小暑的习俗习俗十:吃饺
10、子。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饺子长期以来都是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最爱的吃食。俗语:“好吃不过饺子“。小暑的养生平心静气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应该平心静气以养心。清淡饮食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注意防暑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少吃冷饮吃冷饮,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冲凉水澡,都对身体不利,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
11、埋下隐患。小 暑 的 诗 词传 统 二 十 四 节 气 之 小 暑 节 气 介 绍小暑的传说传说一:龙宫晒龙袍。“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传说二:牛郎织女相会。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
12、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小暑的传说传说三:小白龙回家传说四:伏日祭祀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
13、了“伏日祭祀”的传说。小暑的谚语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小暑一声雷,要做七十二个野黄梅。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小暑小禾黄。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小暑的诗词烹茶宋晁补之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纳凉宋秦观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平陆莽为巨浸宋刘克庄平陆莽为巨浸,晴空变作漏天。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桑茶坑道中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感 谢 聆 听传 统 二 十 四 节 气 之 小 暑 节 气 介 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