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第三章 审计方法和程序审计方法和程序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检查分析审计对象、取得审计证据、据以编写审计报告、形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检查分析审计对象、取得审计证据、据以编写审计报告、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审计方法从广义上理解,泛指审计的一般方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审计方法从广义上理解,泛指审计的一般方法、计划方法、报告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处理审计文件的方法等,即指审计程法、计划方法、报告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处理审计文件的方法等,即指审计程序;从狭义上讲,审计方法指与取得审计证据直接有关的各种基本方法和手段。序;从狭义上讲,审计方法指与取得审计证
2、据直接有关的各种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一、一、账表导向审计账表导向审计(古代至(古代至20世纪世纪40年代末期)年代末期) 账表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围绕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所进行的一账表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围绕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所进行的一种审计方法和程序。种审计方法和程序。 账表导向审计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数据稽核、账簿审计、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账表导向审计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数据稽核、账簿审计、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和全部报表审计等阶段。和全部报表审计等阶段。 账表导向审计适用于评价简单的受托经济责任,当人类社会进入账表导向审
3、计适用于评价简单的受托经济责任,当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这种方法世纪以后,这种方法程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第一,这种审计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不利于提高审程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第一,这种审计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益;第二,即使采用有限的抽样技术,但由于对会计系统的了解不够,计工作效率和效益;第二,即使采用有限的抽样技术,但由于对会计系统的了解不够,容易造成由于抽查原因而遗漏重大问题项目的事件;第三,由于以交易为基础的审计工容易造成由于抽查原因而遗漏重大问题项目的事件;第三,由于以交易为基础的审计工作主要都是围绕着交易进行的,因此不容易发现会计工作中的程序
4、性错误,对于会计系作主要都是围绕着交易进行的,因此不容易发现会计工作中的程序性错误,对于会计系统中的缺陷和不合理现象也很难发现,这样即使查出了技术性错误或舞弊的情况,却不统中的缺陷和不合理现象也很难发现,这样即使查出了技术性错误或舞弊的情况,却不能溯源追本,堵塞漏洞,避免重犯。能溯源追本,堵塞漏洞,避免重犯。1谢谢观赏2019-5-16二、制度基础审计二、制度基础审计(20世纪世纪50年代初期至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期)年代末期) 制度基础审计是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审计。它通过确定被审制度基础审计是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审计。它通过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进而判断财产保护和会计记录真
5、实性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进而判断财产保护和会计记录真实性上可能存在的缺陷,并对此进行详细考证、分析,以查明错弊。上可能存在的缺陷,并对此进行详细考证、分析,以查明错弊。 制度基础审计是审计技术的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审计程序的变制度基础审计是审计技术的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审计程序的变化上:化上: 1、通过了解并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健全及是否得到有效实、通过了解并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健全及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发掘重点,以提高审计效率;施,发掘重点,以提高审计效率; 2、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测试,即实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测试,即实施“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程序,评价控
6、制风险,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规划和控制;程序,评价控制风险,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规划和控制; 3、对改善企业管理制度和业务处理程序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在可、对改善企业管理制度和业务处理程序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在可能情况下向管理当局提出管理建议书。能情况下向管理当局提出管理建议书。 制度基础审计程序的工作流程制度基础审计程序的工作流程2谢谢观赏2019-5-16制度基础导向审计程序的明显不足在于审计资源不恰当分配到低风险和高风险审计领域,制度基础导向审计程序的明显不足在于审计资源不恰当分配到低风险和高风险审计领域,造成低风险审计项目的审计过量和高风险审计领域的审计不足,从而使审计为达到一定造成低风险审计
7、项目的审计过量和高风险审计领域的审计不足,从而使审计为达到一定的效果而使效率较差或审计达不到效果。此外,制度基础导向审计还有一项更大的致命的效果而使效率较差或审计达不到效果。此外,制度基础导向审计还有一项更大的致命弱点,那就是基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模式没有与审计风险联系起来,没有为有效降低弱点,那就是基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模式没有与审计风险联系起来,没有为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供指南和帮助,而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要远远超出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范围审计风险提供指南和帮助,而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要远远超出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范围。三、风险基础导向审计三、风险基础导向审计(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末期至今)
8、年代末期至今)风险基础审计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风险基础审计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以达到审计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划,以达到审计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风险基础审计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将客户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风险基础审计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将客户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影响因素,从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条件到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等构成的内外部来判断影响因素,从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条件到经营方式和
9、管理机制等构成的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风险水平。这一方法的另一特点是,明确确认在为审计测试选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风险水平。这一方法的另一特点是,明确确认在为审计测试选择一个样本。企业开展业务的商业环境、对报表余额的真实性和公正性给予审计评价等择一个样本。企业开展业务的商业环境、对报表余额的真实性和公正性给予审计评价等都可能存在风险,并把这种意识贯穿到审计的全过程,从而在审计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审都可能存在风险,并把这种意识贯穿到审计的全过程,从而在审计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审计风险的评估上,并通过审计程序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计风险的评估上,并通过审计程序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
10、可以接受的水平。 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基础审计的区别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基础审计的区别:3谢谢观赏2019-5-16第二节第二节 审计的常规方法审计的常规方法 一、审计方法的选用原则一、审计方法的选用原则1 1、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应审计的目的。、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应审计的目的。2 2、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合审计方式。、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合审计方式。3 3、审计方法的选用要联系被审计单位的实际。、审计方法的选用要联系被审计单位的实际。 二、审计的技术方法二、审计的技术方法 (一)(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1 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比、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
11、术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比较法和分析法。较法和分析法。 (1 1)审阅法。)审阅法。 (2 2)核对法。)核对法。 (3 3)查询法。)查询法。查询法又分为面询和函询两种。面询是审计人员向被审计单位内查询法又分为面询和函询两种。面询是审计人员向被审计单位内外的有关人员当面征询意见,核实情况。函询是通过向有关单位发函来了解情况取得证外的有关人员当面征询意见,核实情况。函询是通过向有关单位发函来了解情况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往来款项的查证。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往来款项的查证。4谢谢观赏2019-5-16(4 4)比较法。)比较法。比较法大多通过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包括
12、指标绝对数比较和相对数比比较法大多通过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包括指标绝对数比较和相对数比较。较。(5 5)分析法分析法。审计分析法按其分析的技术分类,可以分为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账审计分析法按其分析的技术分类,可以分为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账户分析、账龄分析、平衡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户分析、账龄分析、平衡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2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可以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可以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1 1)顺查法。)顺查法。顺查法又称为正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对证、账、顺查法又称为正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对证、账、表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13、。表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2 2)逆查法。)逆查法。逆查法又称为倒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相反的处理程序依次对表、账、逆查法又称为倒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相反的处理程序依次对表、账、证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证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3 3、 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可以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可以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 (1 1)详查法。)详查法。详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所有凭证、账簿和报表或详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所有凭证、账簿和报表或某一项目的全部会计资料进行详细审查的方法。某一项目的全部会计资料进行详细审查的方法。 (2 2)抽查法。)抽
14、查法。抽查法是指从被审计单位审查期的全部会计资料中抽取其中一部抽查法是指从被审计单位审查期的全部会计资料中抽取其中一部分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推断总体有无错误和弊端的一种方法。分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推断总体有无错误和弊端的一种方法。5谢谢观赏2019-5-16(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1 1、盘点法。盘点法按其组织方式,分为直接盘点和监督盘点两种。、盘点法。盘点法按其组织方式,分为直接盘点和监督盘点两种。 2 2、调节法。调节法是指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整有关数据,、调节法。调节法是指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整有关数据,从而求得需要证实的数据的方法。从而求得需要
15、证实的数据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其计算公式为:结存日的(书面结存日的(书面 盘点日的盘点日的 结存日至盘的结存日至盘的 结存日至盘的结存日至盘的 资料日期)数量资料日期)数量 盘点数量盘点数量 点日发出数量点日发出数量 点日收入数量点日收入数量【例】某企业【例】某企业20012001年年1212月月3131日账面结存日账面结存A A材料材料20002000公斤,通过审阅和核对并无错弊。公斤,通过审阅和核对并无错弊。20022002年年1 1月月1 1日至日至1515日期间收入日期间收入3500035000公斤,发出公斤,发出3450034500公斤。公斤。1 1月月1 1日期初余额及收发数额均
16、经日期初余额及收发数额均经核对、审阅和复算无误。核对、审阅和复算无误。20022002年年1 1月月1515日监盘实存量为日监盘实存量为28002800公斤。调节计算如下:公斤。调节计算如下:结存日数量结存日数量=28000+34500-35000=2300=28000+34500-35000=2300(公斤)(公斤) 3 3、观察法。、观察法。 4 4、鉴定法。、鉴定法。6谢谢观赏2019-5-16第三节第三节 审计抽样技术审计抽样技术 一、审计抽样概述一、审计抽样概述 所谓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所谓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
17、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的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技术方法。在审计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任测试,并根据测试的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技术方法。在审计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任意抽样、判断抽样和统计抽样三种类型。意抽样、判断抽样和统计抽样三种类型。 (一)任意抽样(一)任意抽样 (二)判断抽样(二)判断抽样 (三)统计抽样(三)统计抽样 ?现代审计广泛采用计抽样有其合理的理论依据:一是有充分的数现代审计广泛采用计抽样有其合理的理论依据:一是有充分的数学依据。二是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依据。三是有合理的经济依据。学依据。二是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依据。三是有合理
18、的经济依据。 统计抽样的意义在于:(统计抽样的意义在于:(1 1)统计抽样能够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统计抽样能够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2 2)统计抽)统计抽样中总体各项目被抽中的机会是均等的,可以防止主观的判断;(样中总体各项目被抽中的机会是均等的,可以防止主观的判断;(3 3)统计抽样)统计抽样能计算抽样误差在预先给定的范围内其概率有多大,并根据抽样推断的要求,把能计算抽样误差在预先给定的范围内其概率有多大,并根据抽样推断的要求,把这种误差控制在预先给定的范围之内;(这种误差控制在预先给定的范围之内;(4 4)统计抽样便于实行审计工作规范化。)统计抽样便于实行审计工作规范化。7谢谢观赏2019
19、-5-16 (四)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四)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1 1、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1 1)审计人员在进行控制测试时,应关注属性抽样风险:)审计人员在进行控制测试时,应关注属性抽样风险:1 1) 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予信赖的内部控制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予信赖的
20、内部控制的可能性。的可能性。2 2) 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其实际上可予信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其实际上可予信赖程度的可能性。赖程度的可能性。(2 2)审计人员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应关注变量抽样风险。)审计人员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应关注变量抽样风险。1 1)误受风险。误受风险,也称)误受风险。误受风险,也称“风险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误,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而实际上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2 2)误拒风险。误拒风险,也称)误拒风险。误拒风险,也称“风险风险
21、”,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误而,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不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实际上不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2 2、非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非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因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主要有:(1 1)人为错误,如未能找出样本文件中的错误等。()人为错误,如未能找出样本文件中的错误等。(2 2)运用了不切)运用了不切合审计目标的程序。(合审计目标的程序。(3 3)
22、错误解释样本结果。)错误解释样本结果。8谢谢观赏2019-5-16 二、属性抽样二、属性抽样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运用属性抽样的方法,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步骤:运用属性抽样的方法,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步骤: (一)确定预计差错发生率(一)确定预计差错发生率预计差错发生率与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核算质量有密切关系。如果内部控制制度无效、预计差错发生率与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核算质量有密切关系。如果内部控制制度无效、会计核算质量差,则预计差错
23、发生率就要高,那么抽样的规模势必要大,抽取的样本就更多一些;会计核算质量差,则预计差错发生率就要高,那么抽样的规模势必要大,抽取的样本就更多一些;反之,则抽取的样本就可以少一些。因此,反之,则抽取的样本就可以少一些。因此,差错发生率与样本数量是正比例的关系差错发生率与样本数量是正比例的关系。 (二)确定精确度(二)确定精确度精确度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审查重要项目时,应提高精确度,对差错容许界限严精确度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审查重要项目时,应提高精确度,对差错容许界限严加限制,审查一般项目则可放宽一些。加限制,审查一般项目则可放宽一些。精确度的高低与抽取样本的多少成反比
24、例的关系精确度的高低与抽取样本的多少成反比例的关系。(三)确定可靠程度三)确定可靠程度可靠程度,又称置信度,是测定抽样可靠性的尺度。可靠程度就是表明样本性质能够代表总体性质可靠程度,又称置信度,是测定抽样可靠性的尺度。可靠程度就是表明样本性质能够代表总体性质的可靠性程度。的可靠性程度。可靠程度与风险度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二者互为补充。可靠程度与风险度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二者互为补充。可靠程度越高,样本量也就越大可靠程度越高,样本量也就越大。(四)确定样本数量四)确定样本数量 确定了差错发生率、精确度和可靠程度之后,就可以通过确定样本容量的统计表来确定样本数量确定了差错发生率、精确度和可靠程
25、度之后,就可以通过确定样本容量的统计表来确定样本数量 9谢谢观赏2019-5-16(五)选择随机抽样方法(五)选择随机抽样方法 1 1、随机数表法。、随机数表法。所谓随机数表、亦称乱数表,就是任意组成五位数字,同时把这五位数所谓随机数表、亦称乱数表,就是任意组成五位数字,同时把这五位数字完全随机地纵横排列所构成的一种表格。字完全随机地纵横排列所构成的一种表格。 2 2、系统抽样法。、系统抽样法。系统抽样法又称间隔抽样法,亦称等距抽样法。系统抽样法又称间隔抽样法,亦称等距抽样法。 3 3、分层抽样法。、分层抽样法。分层抽样法是按照一定标准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对每分层抽样法是按照一定标准将总
26、体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对每一层次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一层次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4 4、整群抽样法。、整群抽样法。整群抽样法是先将总体项目按某一标志分成若干群,然后使用随机数表整群抽样法是先将总体项目按某一标志分成若干群,然后使用随机数表抽样或系统抽样法抽样,整群地抽取样本项目的方法。抽样或系统抽样法抽样,整群地抽取样本项目的方法。 (六)评价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六)评价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特征(1 1)样本差错率与预计差错率大致相同,说明样本规模符合抽样要求;()样本差错率与预计差错率大致相同,说明样本规模符合抽样要求;(2 2)样本差错率小于预计)样本差错率小于预计差错发生率,说明样本规
27、模较大。但这时样本都已审查完毕,缩小样本已无必要;(差错发生率,说明样本规模较大。但这时样本都已审查完毕,缩小样本已无必要;(3 3)样本差错率)样本差错率大于预计差错发生率,说明样本规模过小。这时就应以样本差错率代替预计差错发生率重新确定样大于预计差错发生率,说明样本规模过小。这时就应以样本差错率代替预计差错发生率重新确定样本规模,并抽取和审查新增的样本项目,重新计算样本差错率,直至样本差错率等于或小于计算样本规模,并抽取和审查新增的样本项目,重新计算样本差错率,直至样本差错率等于或小于计算样本规模时所使用的预计差错发生率为止。本规模时所使用的预计差错发生率为止。 评价抽样结果后,样本实际差
28、错率等于或小于预计差错发生率,审计人员便可接受样本结果,结评价抽样结果后,样本实际差错率等于或小于预计差错发生率,审计人员便可接受样本结果,结束测试,并进一步做出推断。属性抽样的审计结论,通常是以一定的可靠程度确信总体差错率不超束测试,并进一步做出推断。属性抽样的审计结论,通常是以一定的可靠程度确信总体差错率不超过某一百分比,这个百分比就是样本差错率加上精确限度所形成的精确度上限。在属性抽样中,只过某一百分比,这个百分比就是样本差错率加上精确限度所形成的精确度上限。在属性抽样中,只要根据所确定的可靠程度、已审查的样本规模和在审查样本中发现的差错数,就可直接从样本结果要根据所确定的可靠程度、已审
29、查的样本规模和在审查样本中发现的差错数,就可直接从样本结果评价表上查精确度上限百分比。评价表上查精确度上限百分比。10谢谢观赏2019-5-16 三、变量抽样三、变量抽样审计人员用来估计总体金额的统计抽样称为变量抽样审计人员用来估计总体金额的统计抽样称为变量抽样。(一)平均值估计(一)平均值估计平均值估计是利用样本平均值估计总体平均值,然后对总体的金额进行推断估计的一种平均值估计是利用样本平均值估计总体平均值,然后对总体的金额进行推断估计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平均值估计的步骤如下:变量抽样方法。平均值估计的步骤如下:1、确定审计总体范围、确定审计总体范围2、拟定所需精确度和可靠程度,并将估计总体
30、所需精确度换算成单位平均精确、拟定所需精确度和可靠程度,并将估计总体所需精确度换算成单位平均精确度。度。 3、估计总体标准离差。总体标准离差是指各个数值与总体平均数的平均偏离、估计总体标准离差。总体标准离差是指各个数值与总体平均数的平均偏离程度。程度。 4、根据要求的可靠程度确定标准正态离差系数。、根据要求的可靠程度确定标准正态离差系数。 5、计算所需样本容量。、计算所需样本容量。 6、选取样本。、选取样本。 7、审查样本的各个项目,计算审定样本的实际平均数、审查样本的各个项目,计算审定样本的实际平均数. 8、以样本的平均数作为总体平均数的估计,对总体的总金额进行区间估计。、以样本的平均数作为
31、总体平均数的估计,对总体的总金额进行区间估计。 9、做出审计结论。、做出审计结论。11谢谢观赏2019-5-16(二)差异估计(二)差异估计差异估计是利用审查样本所获得的样本平均差错额,去推断总体差差异估计是利用审查样本所获得的样本平均差错额,去推断总体差错额或正确额的一种统计抽样方法。它适用于能获得书面记录值,错额或正确额的一种统计抽样方法。它适用于能获得书面记录值,并且被审总体中存在较大差错的情况。差异估计的步骤如下:并且被审总体中存在较大差错的情况。差异估计的步骤如下: 1、确定审计总体范围。、确定审计总体范围。 2、拟定所需精确度和可靠程度。精确度要以金额表示,并且还要、拟定所需精确度
32、和可靠程度。精确度要以金额表示,并且还要用到精确度下限。用到精确度下限。 3、确定总体标准差。在变量抽样中,一般采用先抽取一个初始样、确定总体标准差。在变量抽样中,一般采用先抽取一个初始样本,以初始样本的标准差为预计总体标准差的办法。本,以初始样本的标准差为预计总体标准差的办法。 4、计算所需样本容量。、计算所需样本容量。 5、审查样本项目、审查样本项目 6、 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12谢谢观赏2019-5-16第四节第四节 审计程序审计程序 一、审计准备阶段一、审计准备阶段(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1、了解的内容。、了解的内容
33、。 一是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济环境一是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济环境; 二是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情况二是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情况; 三是被审计单位自身的情况三是被审计单位自身的情况; 四是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四是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2、了解的方法、了解的方法(1)查阅上一年度的工作底稿。)查阅上一年度的工作底稿。(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3)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4)询问内部审计人员。)询问内部审计人员。(5)询问管理当局。)询问管理当局。(6)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
34、7 7)考虑有关会计和审计公告的影响。)考虑有关会计和审计公告的影响。13谢谢观赏2019-5-16(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概念与作用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概念与作用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事项的书面合同。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事项的书面合同。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的了解,
35、尤其使被审计单位更加明确自身所承)可以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的了解,尤其使被审计单位更加明确自身所承担的会计责任,了解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及需要提供的合作。担的会计责任,了解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及需要提供的合作。 (2)可以作为被审计单位鉴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完成情况的依据,也可以作为会)可以作为被审计单位鉴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完成情况的依据,也可以作为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依据。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依据。 (3)假设出现法律诉讼,审计业务约定书是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双方应负)假设出现法律诉讼,审计业务约定书是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
36、位双方应负责任的重要证责任的重要证据。据。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前的准备工作、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前的准备工作 (1)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 (2)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3)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胜任能力。)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胜任能力。 (4)商定审计收费。)商定审计收费。 (5)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 14谢谢观赏2019-5-16 3、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1)签约双方的名称。)签约双方的名称。 (2)委托目的。)委托目的。 (3)审计范围。)审计范围。 (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37、)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5)签约双方的义务。)签约双方的义务。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一是按照约定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二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一是按照约定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二是对执行业务过程中获悉的商业秘密保密。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义务,一是及时提供审计所需要的全部资执行业务过程中获悉的商业秘密保密。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义务,一是及时提供审计所需要的全部资料;二是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三是按照约定条件,及时足额支付审计费用。料;二是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三是按照约定条件,及时足额支付审计费用。 (6)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
38、要求。)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7)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 (8)审计收费。)审计收费。 (9)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 (10)违约责任。)违约责任。 (11)签约时间。)签约时间。 (12)其他有关事项。)其他有关事项。15谢谢观赏2019-5-16 (三)初步执行分析性复核(三)初步执行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和趋势进行分析,以便对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和趋势进行分析,以便对审计的重点区域及风险作出初步判断。审计的重点区域及风险作出初步判断。 1、确定将要进行的计算或比较。常用的包
39、括对会计报表项目的、确定将要进行的计算或比较。常用的包括对会计报表项目的横向分析、纵向分析和比率分析,以及对重要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横向分析、纵向分析和比率分析,以及对重要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之间关系的综合分析。之间关系的综合分析。 2 2、估计期望值。、估计期望值。 3 3、执行计算或比较。、执行计算或比较。 4 4、分析数据及确认重大差异。、分析数据及确认重大差异。 5 5、调查重大的非预期差异。、调查重大的非预期差异。 6 6、 确定对审计方案的影响。确定对审计方案的影响。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16谢谢观赏2019-5-16(四)初步评估重要性水平(四)初步评估重要性水平1 1、重要性的概念。、
40、重要性的概念。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定环境下可能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评估审计重要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评估审计重要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1)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2 2)审计过程中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审计过程中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3 3)运用重要性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运用重要性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4 4)重要性
41、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5 5)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向关系。2 2、初步评估重要性水平考虑的因素、初步评估重要性水平考虑的因素(1 1)以往的审计经验;)以往的审计经验;(2 2)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3 3)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4 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17谢谢观赏2019-5-16 3 3、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评估。、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评估。(1 1)判断基础。)判断基
42、础。(2 2)计算方法:固定比例法;变动比例法。)计算方法:固定比例法;变动比例法。 对于企业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用来判断重要性水平的参考数值一般是:对于企业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用来判断重要性水平的参考数值一般是: 净利润的净利润的5 51010, 资产总额的资产总额的0.50.51 1, 净资产的净资产的1 1, 营业收入的营业收入的0.50.51 1。(3 3)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 4 4、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确定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常用的方法有:确定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常用的方
43、法有:(1 1)分配的方法。()分配的方法。(2 2)不分配的方法。)不分配的方法。 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一是各账户或各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一是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二是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会计报表层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二是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 18谢谢观赏2019-5-16(五)初步评估审计风险(五)初步评估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会
44、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其中: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能性。一般而言,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其中:重大错报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会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审计人员没有发现的可能性。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审计人员没有发现的可能性。 1 1、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应将可接受审计风险控制在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应将可接受审计风
45、险控制在10101515之间,但如果外部使用者之间,但如果外部使用者更大程度地依赖审计结果或被审计对象有可能将陷入困境时,应将可接受审计风险水平更大程度地依赖审计结果或被审计对象有可能将陷入困境时,应将可接受审计风险水平确定得更低一些。确定得更低一些。 2 2、分析重大错报风险、分析重大错报风险(1 1)、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人员应当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认定审计人员应当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人员
46、应当利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所收集的信息,包括在评价控制设计和确定其审计人员应当利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所收集的信息,包括在评价控制设计和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时获取的审计证据,作为支持风险评估结果的审计证据。是否得到执行时获取的审计证据,作为支持风险评估结果的审计证据。 审计人员应当确定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是与特定的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审计人员应当确定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是与特定的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的认定相关,还是与会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进而影响多项认定。的认定相关,还是与会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进而影响多项认定。19谢谢观赏2019-5-16 会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薄弱的
47、控制环境。会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 在评估错报风险时,如果识别出旨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特定认定发生重大在评估错报风险时,如果识别出旨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特定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控制,审计人员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将这些控制与特定认定相错报的控制,审计人员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将这些控制与特定认定相联系。联系。 如果通过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发现下列情况,并对会计报表的可审计性产生疑如果通过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发现下列情况,并对会计报表的可审计性产生疑问,审计人员应当考虑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或解除业务约定:问,审计人员应当考虑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或解除
48、业务约定:1 1)管理当局缺乏诚信,导致会计报表的错报风险非常重大;)管理当局缺乏诚信,导致会计报表的错报风险非常重大;2)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的状况和可靠性存在重大问题,不可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的状况和可靠性存在重大问题,不可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发表无保留意见。据以发表无保留意见。(2 2)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识别的风险哪些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识别的风险哪些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风险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风险。 在确定哪些风险在确定哪些风险是特别风
49、险时是特别风险时,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应当考虑风险的性质、潜在错报的应当考虑风险的性质、潜在错报的重要程度(包括导致多项错报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重要程度(包括导致多项错报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在确定风险的性质时,审计人员应当考虑下列事项:在确定风险的性质时,审计人员应当考虑下列事项:1 1)风险风险是否是舞弊风险;是否是舞弊风险;2 2)风险风险是否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核算和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有关;是否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核算和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有关;3 3)交易的复杂程度;)交易的复杂程度;4 4)风险风险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5 5)财务
50、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特别是对)财务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特别是对不确定事项的计量存在宽广的区间;不确定事项的计量存在宽广的区间;6 6)风险风险是否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业务范围的重大交易。是否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业务范围的重大交易。20谢谢观赏2019-5-16 特别风险通常与重大的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有关。特别风险通常与重大的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有关。 由于非常规交易具有下列特征,与重大非常规交易相关的特别风险可能导致由于非常规交易具有下列特征,与重大非常规交易相关的特别风险可能导致更高的重大错报风险:更高的重大错报风险:1 1)管理当局更多地介入会计处理;)管理当局更多地介入会计处理;2 2)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