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1.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2.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内)清政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外)社会动荡西方一些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工业革命3.主要矛盾: 民族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4.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P4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第一种方案: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 极力维
2、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第二种方案: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第三种方案: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1.中共诞生条件:现实背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理论基础/思想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P5织凝聚革命力量。阶级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
3、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P52中共诞生: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P53.诞生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一、中国共产党的成就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2.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完成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三大改造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恢复国民经济 1949-1952年,
4、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2)一化三改 1953年12月,党中央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颁布“五四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3.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
5、度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但是并没有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二、富起来、.改革开放时期: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改革开放的意义: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2.作用: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三、强起来、新时代时期:党领导
6、人民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1.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新”在哪里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
7、明前景。(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6.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1.产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2.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根本立场:人民立场 4.根
8、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6.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不是国家机关2.2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原因),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法宝)3.1坚持党的领导1.党的领方式:政治领导(工作部署,路线方针政策)、思想领导、(思想,理论精神)组织领导(干部选拔任用)2.为什么要
9、坚持党的领导?答(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3)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P143.2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1.为什么要从严治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
10、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3.从严治党的具体要求: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4.执政的方式:科学执政(前提)民主执政(本质)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和途径)区别:三者的侧重点不同:科学执政,指怎样执政,强调执政的科学性,强调按规律执政;民主执政,指为人民、依靠人民执政;依法执政,指根据什么执政,强调执政的合法性。4.1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1.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本性意义、人民性质)2.我国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中坚力量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重要保证)3
11、. 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阶级:广大农民与工人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联系,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4.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5.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6.民主的特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4.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2.我国的国家职能:对内职能: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对外职能: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5.1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通
12、过民族选举产生人大代表,人大代表组成各级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利1、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2、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5、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体系包括;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6、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7、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8、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民族选举9、人大代表的任期:五年10、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5.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政权组织形式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
13、主集中制原则、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 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权力机关协调高效运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3.我国如何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
14、民主集中制;坚持制度自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多党合作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政党制度基本内容:(1)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3)友党关系: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是 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4)根本活动准则: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4.政党制度的特点(亲密合作又是相互监督)和优势意义(优势)
15、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重要形式、重要组成部分)2.主题:团结和民主3.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4.作用和要求(1)作用: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2)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1.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多元一体2.表现: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3.行政区域类型划分:一般行政、民族自治(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特别行政(港澳台)既民主又集中 民主集中制-中央和地方民主表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集中表现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4.新型民族关系:平等、互助、和谐、团结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原则) :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6. 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7.自治机关:人民代表大
17、会和人民政府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10怎样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必须坚定不移地
18、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性质:村(居)民委员会是农村(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主要职能: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3.产生和权力: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4.群众自治的意义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5.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民主选举: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
19、居)民自治的基础民主协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 的真谛民主决策:由村民 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在城市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民主管理: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民主监督: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法律的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本质: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3.作用:法律既维护公共和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4.法律的发展历程:古代: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法律的地
20、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法的决定因素: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5.法的作用(特征)(1) 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2)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3)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4) 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职能)当代法的性质:我国社会
21、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6.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遵循的原则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
22、平等,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的范围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8.1法治国家1内涵: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2法治内容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坚持良法之治;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3.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8
23、.2法治政府一.含义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 2.特征职能科学的政府。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该管的不管权责法定的政府。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执法严明的政府。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开公正的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智能高效的政府。政府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廉洁诚信的政府。政府必须清廉,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政府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人民
24、满意的政府。政府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3.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建设法治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4.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意义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8.3法治社会1.法治社会的含义: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前提)
25、,社会治理依法开展(保证)、公共社会和谐有序的社会(目标)2、法治社会的特点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解决纠纷的方法: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3.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4.建设法治社会意义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9.1科学立
26、法 1. 科学立法的含义: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2.要求:(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3.科学立法的原因(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要求(2)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法治要求(3)跳出“历史周期率”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4)有利于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4.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1)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
27、效的规范性文件。(2)要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3)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9.2严格执法1.含义: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2.主体: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3.严格执法的意义:(1) 严格执法,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对法律)(2) 严格执法,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社会)(3) 严格执法,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对政府)4. “权力清单”对政府依法行政有何重要意义?(1)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有利于厘清政府权力边界,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防止权力滥用。(2)有助于防止政府各部门推诿扯皮、
28、不作为,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管理水平。(3)有助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政府工作的透明化,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保证清正廉洁。5.推进严格执法的措施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持规范执法。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坚持公正执法。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坚持文明执法,改进执法方式,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9.3司法公正一、公正司法的内涵1.含义: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 公平正义。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 公平 和正当 ,也要求法院的
29、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2.地位: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 最后一道防线 。3.表现(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含义: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 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意义: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 ,有效保护公民的 程序权利 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含义: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 合法合理。原因: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二、推进公正司法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1)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
30、要支持法院、检察院 依法独立公正 行使职权。(2)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 的要求。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 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 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1)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 、陈述权 辩护辩论权 等的
31、制度保障。(2)健全落实 罪刑法定 、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9.4全民守法一、全民守法的内涵1.含义: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 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2.原因: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 ,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 、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 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的捍卫者 3.要求(1)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 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依法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 。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 公共
32、安全和 社会秩序 。(3)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 、诉讼 、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二、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 法治观念 ,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 底蕴,强化规则 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2.全面把握全民守法的意义(1)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 (2)全民守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3)全民守法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保证3.如何增强全民守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坚持党的领导,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方向。(2)弘扬法治精神,大力开展全社会法治宣传教育。(3)建设法治文化,积极推动全社会参与法治实践。(4)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基层政权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在法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