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民族格局特点多元一体各民族都有各自历史和文化,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二)民族格局形成的历史渊源各族人民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三)行政区域特色既民主又集中1、 民主的体现:我国行政区域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按宪法法律规定行使自治权2、 集中的体现: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我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补充:主权的相关知识(选择题)主权定义: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
2、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主权基本特征:对外的独立性和对内的最高性;主权行使:在国际交往中,我国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一) 民族关系形成的原因1、阶级根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 2、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民族关系的内涵(选择题)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国就已经形成)(三)
3、巩固民族关系的方针/原则(选择题)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1、 民族平等:含义:各民族一律平等,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2、 民族团结:含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原因: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3、 各民族共同繁荣: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
4、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补充:三者的关系(选择题高频)平等是团结的基础,平等和团结是共同繁荣的前提共同繁荣是团结和平等的物质保障/保证(四)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频考点)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核心)的制度。2、自治地方及自治机关:(1)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共三级)(2)自治机关:自治地方人大及政府补充: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一种补充形式,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没有自
5、治权。3、自治权高度自治(行政特区)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不可以制定法律)依法管理地方财政;依法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依法自主管理本地方教、科、文、卫事业4、 特点: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六)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1、必要性:理论因素:国体+政体基本国情:民族格局+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关系2、重要性: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优越性: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6、(四) 如何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总要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2、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尊重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推动民族自治地方发展;3、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处理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依法反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4、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我国的宗教政策及法律(一) 宗教的相关知识1、 含义: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其本质是唯心主义2、 我国的五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7、道教(本土)(二) 处理宗教问题的原因: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三)处理宗教问题的政策与法律我国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鼓励、不支持、不反对;该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加强团结,凝聚力量,实现伟大复兴目标。(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权利而非义务,党员不能信仰宗教,没有宗教信仰自由)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活动必须尊守宪法法律,没有特权;宗教不能干预国家行政与司法(政教分离),宗教与教育活动相分离。坚持原则: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
8、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补充:邪教不是宗教邪教的本质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3、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外防渗透,内防干预。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4、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支持宗教坚持中国化;宗教活动要服务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主观题归纳总结:】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原因/措施(党的领导+民族关系+民族方针+民族政策+宗教政策)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
9、行使自治权,尊重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推动民族自治地方发展;5、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除此之外根据材料,考虑是否有人大政协等的作用。如果有,要根据材料进行提炼。)【易错易混点总结:】1、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建国后就已经逐步形成,看到“确立”要注意,一般改为“巩固和发展”2、 民族格局是多元一体,民族分布格局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不能混淆3、 民族乡不是民族区域直至地方,没有自治权4、 自治权是掌握在地方人大和政府手中,不包含法院、检察院等,自治权高度自治权5、 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党员不能信仰宗教6、 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是是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7、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社会主义是信仰唯物主义的,所以二着不能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