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六下)《劳动技术》第一单元 小木工-技术实践-小笔筒的制作-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71c6c).doc

上传人(卖家):老黑 文档编号:303517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版(六下)《劳动技术》第一单元 小木工-技术实践-小笔筒的制作-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71c6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版(六下)《劳动技术》第一单元 小木工-技术实践-小笔筒的制作-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71c6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版(六下)《劳动技术》第一单元 小木工-技术实践-小笔筒的制作-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71c6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版(六下)《劳动技术》第一单元 小木工-技术实践-小笔筒的制作-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71c6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版(六下)《劳动技术》第一单元 小木工-技术实践-小笔筒的制作-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71c6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尊重学生认知规律 着力对学生技术意识的培养小笔筒的制作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劳动技术学段: 小学年级六相关领域木工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劳动技术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实施者指导者课件制作者其他参与者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劳动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经历技术学习过程逐步积淀而成的,体现技术特质的必备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技术意识是对技术现象及技术问题的初步感知与体悟,初步形成技术的敏感性和负责任的态度,能初步把握技术的基本性质。在小笔筒的制作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尊重中国古代木工加工精湛技艺的结晶,通过样品模

2、型让学生看到、触摸到燕尾榫的榫接特点,通过模型的拆装及组合感悟燕尾榫咬合的方法,会选择合适的工具、设备对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模型或原型,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初步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的一节木工实践课。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木工,以学习木材的连接技术为核心,分为技术基础和技术实践两部分。技术基础部分学习木材常用的连接方式。技术实践部分以木材连接方式的实践操作为主要内容。技术实践1茶杯垫的制作,体验十字扣连接;技术实践2小笔筒的制作体验榫接连接方式;技术实践3小亭子的制作,巩固粘接连接方式。本课在3个技术实践中,属于难度最大的榫接连接方

3、式。针对榫槽的设计,技术点包括:槽口的方向、尺寸的设计,技术加工的方法及咬合紧密。依据对教学内容及本课技术点的分析,把本课教学重点为学会用燕尾榫的连接方式制作小笔筒。学生情况:学情分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为此教师从学生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依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策略,做到心中有学生,以学定教。(1)六4班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六4班共26名学生。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往往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为每个小组设计了由拼插积木制作的模型,通过可拼拆的样品,感受榫槽的设计方法,尊重中国古代木工加工精湛技艺的结晶,结

4、合燕尾榫自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习的内在动力。 (2)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分析通过课前了解,六4班有62%的学生玩过听说过榫卯,知道在古建筑、红木家具中有用到榫卯技术。学生在之前的木工单元学习中,掌握了直线锯、曲线锯、凿子、台钳、木工什锦锉、F夹等工具的用法,课上通过学生分享的形式复习工具的用法,教师着重提示安全操作的要求。(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六4班学生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通过提出挑战性的研究任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学生在本课之前了解了榫卯连接方式,知道在古典红木家具中经常用到榫卯结构,但是对于如何设计榫

5、槽比较陌生,学习难度大。因此,结合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把教学难点确定为:燕尾榫榫槽的制作。教学方式: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研究任务拆开组合燕尾榫、榫槽的设计展开研究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技术准备:教师:课件、燕尾榫模板、样品等。学生:尺子、铅笔、记号笔;小手工锯、曲线锯、台钳、木工什锦锉、F夹、砂纸等。 教学目标1.了解小笔筒的用途及结构特点,学会设计制作小笔筒的一般方法。2.了解燕尾榫的特点,会用纸模板制作燕尾榫。3.经历课前、课上、课后学习单的自主学习

6、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4.培养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教学重点:学会用燕尾榫的连接方式制作小笔筒。教学难点:燕尾榫榫槽的制作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 学习单导入同学们,课前咱们围绕什么是燕尾榫、燕尾榫的组成以及拆装燕尾榫三个问题,展开了课前学习。下面咱们来分享一下课前学习单的完成情况,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其他小组请认真倾听。(一)分享课前学习单的完成情况 1.什么是燕尾榫?燕尾榫是一种非常牢固,广泛用于木板(末端)的直角连接方式。为防止受拉力时脱开,榫头做成梯台形,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榫。 2.燕尾榫的组成(连线)燕尾榫由头榫和尾榫组成,两个端面用半头榫,尾榫的大小一般为头榫的2倍。两个半头榫

7、=(1)个头榫。追问:问什么有半头榫呀?能去掉吗? 3.试着拆开并组装小笔筒感受燕尾榫连接的特点。 (二)燕尾榫榫合的好处同学生都拆装了燕尾榫吗?那你能说说燕尾榫榫合的方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粘接、钉接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吗?1.便于拆卸2.连接结实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用燕尾榫榫合的方式设计小笔筒。板书课题。二、新授 怎样用榫合的方法设计制作小笔筒呢?我们通过课堂学习单来开展研究,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课堂学习单的内容?(一)课堂学习单 1.小笔筒是由几块板组成?( 4 )个立板( 1 )个底板2.观察小笔筒:哪儿用了榫合的方法? (立面的结合处,榫合后成直角。) 3.对比观察:想一想哪个底的大小更

8、合适?选择四个立板的外沿尺寸,确定底的大小,组合时底会露在外面不好看;选择四个立板的内沿尺寸,确定底的大小,组合时底会藏在里面好看;同学们能根据四个立板与底的搭接关系,确定底的大小尺寸了吗?追问:我们接了一个订单任务,设计长*宽*高的尺寸为10*10*12厘米的小笔筒,它的底的尺寸应该是多少呢?(二)研究制作小笔筒的步骤过渡:制作小笔筒各部分的尺寸我们已经知道了,那制作小笔筒的步骤是什么呢?1.思考:制作小笔筒的步骤是什么?(出板书)确定尺寸、画榫合线、裁切、组合2.用纸模板画榫合线。过渡:看来,画榫合线是设计制作的关键,怎样画榫合线呢?我们来思考4个问题,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思考题。(1)用模板

9、和样品对比观察,找一找哪个是头榫模板?(一对模板实投) (2)头榫模板哪面是外面?哪面是里面? (头榫模板与样品比对)(3)怎样用模板在泡沫板上画榫合线? (准备自动铅笔、油性笔画)追问:谁来用纸模板试着在泡沫板上画榫合线?要求:左右对齐,贴紧吻合;紧贴根部画;标记去掉部分“”。(4)拆一块侧板,进一步观察(头榫)与(尾榫)榫合,同一块立板的两侧是(对称)的。是这样的吗?我们来看一段小动画ppt。 追问:也就是说同一块立板两侧都是头榫或都是尾榫。(贴板书)三、学生实践(一)指导分工 同学们会用榫合的方法设计小笔筒了吗?一会儿,咱们每个小组试做一个小笔筒,要求是:榫合紧密。大家商量一下,怎样分工

10、怎样才能提高实践效率呢? 每人负责一个立板,两人做头榫(追问:区分头榫模板的外侧和内侧),两人做尾榫,最后做底,粘接结实。(二)裁纸刀工具使用指导 实践的时候,我们要用到裁纸刀,谁还记得裁纸刀的用法和注意事项?1.放垫板2.刀片推出两格3.注意安全四、展评小结(一)展示学生作品标准:榫合紧密你喜欢哪个小组的作品为什么?(二)拓展燕尾榫榫接技术的应用1.燕尾榫榫合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椅子:用燕尾榫榫合的方式,椅子腿、扶手分别与椅子面榫合。扶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榫合的位置,设计既新颖又实用。方木的四面榫合:当我们遇到方木或者圆木,长度不够的时候,可以通过四面燕尾榫榫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又节约又

11、结实。保温砖的应用:咱们学校后面的平房使用的保温砖,通过燕尾榫或者燕尾槽的形式进行连接,看来燕尾榫的连接方式,也适用于木料以外的其他材料。2.课后延学思考题 (1)完善小模型作品,思考如何借助模型用木板制作小笔筒? (2)什么样的材料适用于燕尾榫连接?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1.作品评价,梳理设计思路。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小组的作品,评价标准是榫合紧密。学生围绕评价标准,反思自己在加工榫槽过程中,选用工具、使用工具中出现的问题,介绍模型作品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的再思考的过程、一个分析总结提升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按照榫合紧密的要求进行作品的评议,提出完善修改的建议。2.同

12、伴评议,关注学习过程。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哪个同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有的同学可能说: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观察时最细心,观察得最准确。她在制作过程中最热心,帮助我解决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一、用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本次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逐层推进,围绕技术规律的梳理、技术实践的方法进行课上小组主动学习;课后带着对榫接技术的进一步思考离开教室。燕尾榫连接的技术感知。了解到燕尾榫是一种非常牢固,广泛用于木板(末端)的直角连接方式。为防止受拉力时脱开,榫头做成梯台形,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榫。 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以逐层解

13、决问题为研究主线,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构建,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二、尊重学生认知规律 着力对学生技术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将知识内化建构的过程,在知识体系不断建立的过程中,能力也在不断地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总是遵从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感知榫卯技术:学生学习一种新的木板连接技术,首先要感知这种技术的特点,与已有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分析榫槽设计规律:学生通过拆开组合整体感知榫槽的特点,从样品模型组装中总结设计规律。突破技术操作难点:学生总结出设计规律,并不代表学生就学会了榫槽加工的方法,从认知到实操的层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优选工具,自由组合加工方法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对照实践操作的结果:榫合是否紧密,再来反思工具选用及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榫卯技术的应用:结合本课的学习,展示燕尾榫榫卯结构的椅子、空心砖等物品,引导学生感受榫卯技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技术服务生活的意识。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从感知燕尾榫榫卯技术、分析榫槽设计方法、实践加工榫槽、榫卯技术的生活应用的技术主线,从认知层面到实践层面、应用层面,掌握榫卯连接的技术。在观察、分析、试做、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劳动 > 北京版 > 六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北京版(六下)《劳动技术》第一单元 小木工-技术实践-小笔筒的制作-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71c6c).doc)为本站会员(老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