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知识清单-2022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三轮冲刺复习.doc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3038141 上传时间:2022-06-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知识清单-2022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三轮冲刺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知识清单-2022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三轮冲刺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知识清单-2022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三轮冲刺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知识清单-2022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三轮冲刺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知识清单-2022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三轮冲刺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6讲 两次鸦片战争【课程标准】1.中外历史纲要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地主阶级抵抗派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时空框架】【概念清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殖民主义、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关税自主权、“师夷长技以制夷”【知识梳理】(一)鸦片战争 (1840.61842.8) 1、导火线:虎门硝烟2、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

2、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南京条约附件:包括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 【概念延伸】领事裁判权指若外国人在中国违法,中国司法部门无权处理,必须交由外国驻中国的领事处理或共同处理。它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指一国今后如果给其他国家新的特权,原缔约国也可同样享受。片面是指最惠国待遇只由一国单方向给予另一国。所以,只要列强中的一个国家迫使中国给其某一特权,其他列强都能自动享受。它破坏了中国

3、的外交独立主权,危害极大。4、影响:(1)政治: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2)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分离、自给减少),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思想: 向西方学习。(4)外交: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对外开放 (5)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根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过程(18561860):英法为侵略国、美俄为帮凶 暴行:火烧圆明园、在广州的屠杀。 3、结果:1858年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与俄国签订北京条约 掌握条约的内容及危害(教材93页)4、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4、内河航行权)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近代化运动开始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 鸦片战争后的经济(一) 外商企业出现。(二)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2、表现:(1)洋纱的涌入使“纺”与“织”分离,洋布的输入造成“耕”与“织”分离(2)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3、影响:经济: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政治: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统治思想:使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发生巨大变化(三) 洋务企业的出现1.背景:内忧外患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3.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科

5、技4.目的:维护清朝统治(1) 6.内容:(1)“求强”旗号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官办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求富”旗号下,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官督商办),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3)筹划海防,初步建成三支海军(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8.影响:进步性:(1)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科技人才;(2)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4)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局限性:只学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没能使中国走向富强。(失败根本原因)(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条件:(1

6、)外商企业的刺激(2)洋务企业的诱导(3)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产生概况(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创办者:官僚、地主、商人(3)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2)比例失调,集中于轻工业领域(3)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4)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发展艰难。四、鸦片战争后的文化(一)开眼看世界2、代表人物及贡献(1)林则徐: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2)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3)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一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

7、世界地理著作。3、意义: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概念延伸】长技:,这里主要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2主张: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3含义: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4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6评价:(1)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2)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之争,仍局限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3)冲击了传统的保守思想,客观上为西学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

8、国近代思想的解放。第十七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概念清单】金田起义 拜上帝会 官督商办 朝贡外交 宗藩体系 民族工业 救亡图存 中体西用 百日维新 租借地 势力范围【知识梳理】一、太平天国运动:2、重要事件:(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爆发,不久,洪秀全称天王。(2)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3)定都天京:1853年,攻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

9、国都(5)天京变乱:1856年,领导集团内讧,太平天国由盛转衰。(7)天京陷落:1864年,洪秀全病逝3、行动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天国前期 评价: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绝对平均主义成为无法实现的空想(战争环境,未能实施)(2)资政新篇:(1859年)太平天国后期评价: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迫于战争形势未能实施。4、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汉族官僚权力增长,地位上升,中央权力下移。7、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1)主观方面: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上的失误。(2)客观方

10、面: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共同镇压8、评价太平天国:(1)积极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也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思维拓展】“夷夏观念”朝贡外交主权外交(1)从“夷”到“洋”的称谓以及涉外事务从“夷务”到“洋务”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人思想观念中对传统的“华尊夷卑”思想的纠误,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重新定位,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2)从“宗藩体制”到“条约外交”的转变,是传统的“华夏中心论”“华夷朝贡体系”等观念走向没落的表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进一步扩大对华经济侵略规模,也为民族工

11、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清政府不得不放宽对民间投资办厂的限制,“实业救国”,(3)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社会变迁的影响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影响城市发展,带动了城市格局的变化。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1897年大清邮局成立,等。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1)学器物抵抗派:中国向西方学习新思想: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他们的思想对日本等周边国家产生了影响。

12、洋务派:a、新式学堂:1862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c、译书机构: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2)学制度:维新派掀起维新运动,倡导君主立宪;革命派开展辛亥革命,宣扬民主共和。(3)学思想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无产阶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学习西方的历程

13、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复杂历程。(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三、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图存的探索(一)列强侵略的加剧:1、边疆危机: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边疆地区危机严重。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紧侵略中国。(1)具体表现:1864 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中央政府,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阿古柏在新疆叛乱。(2)平叛:1875年1882年2月, 左宗棠率军平定叛乱,收复新疆;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2、中法战争:(1883-1885)(1)背景: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

14、准了中国。(2)过程:1883年年底,中法战争爆发;1884年马尾海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1885年3月镇南关大捷冯子材率军大败法军,法国内阁因此倒台。(3) 结果:1885年6月,中法签订越南条约,承认法国占领越南;中国西南门户洞开。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统治。2、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4)影响:进一步将中国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 洋务运动的破产。【拓展】从不同

15、层面看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1)大大加深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社会地位。(2)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唤起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5)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3、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1895年5-10月)刘永福率黑旗军与台湾义勇军一起,掀起了反抗日军占领台湾的武装斗争,显示了台湾人民不屈的坚强意志。1.维新变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拓展:(5)维新变法的败因: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力量对比悬殊。脱离群众,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依靠有名无实的光绪皇帝。对极少数帝党官僚

16、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国际环境: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侵略中国。2.清末新政(1)目的: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3)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思维点拨】辩证认识清末新政(1)意义政治: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但也反映出清政府已沦为维护帝国主义的工具,通过增设机构来维护帝国主义利益。经济: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军事: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但后来兵为将有,形成了近代军阀。文化教育:形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

17、法政、军事等方面的人才。第18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习目标】认识 19 世纪末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及意义;认识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与局限性。【概念清单】戊戌变法、公车上书、戊戌六君子、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东南互保【知识梳理】(一)戊戌维新运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民主改良运动1. 背景:(1)民族危机空前加深:(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加重:(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4)维新思想的形成: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维新思想。3. 影响:(1)积极方面:戊戌维新运动对

18、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爱国性: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进步性: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变法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启蒙性: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局限性:守旧势力很强大,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二)义和团运动自下而上的反帝爱国革命运动【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19、与清政府协同作战,迫使清政府对外宣战(2)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5.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6.评价:积极性: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清政府,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局限性:“扶清”,不能认识清政府的阶级本质,显示出其愚昧性;“灭洋”,仇视一切西方文明,盲目排外,显示出其落后性;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三)八国联军侵华统治危机的加深1. 背景:(1)根本原因: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要

20、求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方式发生了变化,由直接的武力征服到扶植代理人,“以华制华”。4. 影响:(1)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2)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3)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5.评价:(1)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2)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第十六讲 背诵题目1.理解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

21、待遇2.鸦片战争的影响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4.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原因 表现 影响5.洋务企业产生的时间 内容 影响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 原因 代表 特点7.中体西用产生的影响1.理解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2.鸦片战争的影响影响:(1)政治: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2)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思想: 向西方学习。(5)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近代化运动开始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原因 表现 影响1、原因:外

22、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2、表现:(1)洋纱的涌入使“纺”与“织”分离,洋布的输入造成“耕”与“织”分离(2)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3、影响:经济: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政治: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统治思想:使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发生巨大变化5.洋务企业产生的时间 内容 影响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3.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科技6.内容:(1)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3)筹划海防,初步建成三支海军(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7.结果:失败(以甲午中日战争惨败为标志)8.影响

23、:进步性:(1)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科技人才;(2)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4)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5)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封建经济。局限性:只学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没能使中国走向富强。(失败根本原因)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 原因 代表 特点1、条件:(1)外商企业的刺激(丰厚利润)(2)洋务企业的诱导(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3)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提供市场和劳动力)2、产生概况(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创办者:官僚、地主、商人(3)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24、、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2)比例失调,集中于轻工业领域(3)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4)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发展艰难。7.中体西用产生的影响评价:(1)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2)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之争,仍局限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3)冲击了传统的保守思想,客观上为西学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第十七讲 背诵题目1.太平天国的过程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2.洋务运动的内容 影响3.甲午中日战争的评价4.维新变法的相关内容5.清末新政

25、的相关内容1.太平天国的过程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2、重要事件:(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爆发,不久,洪秀全称天王。(2)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3)定都天京:1853年,攻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了政权(4)巩固政权:北伐,孤军深入,失败,为西征和东征奠定基础;西征与东征成功,之后进入全盛时期(1856年)(5)天京变乱:1856年,领导集团内讧,太平天国由盛转衰。(6)后期斗争: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组成新的领导核心,暂时稳定局势。(7)天京陷落:1864年,洪秀全病逝,湘军攻陷天

26、京,太平天国最终失败。3、行动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天国前期 目的:建立“四有两无”的社会 内容: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生产资料私有)圣库制度分配产品(劳动产品公有)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评价: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绝对平均主义成为无法实现的空想(战争环境,未能实施)(2)资政新篇:(1859年)太平天国后期 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开设新式学堂 评价: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迫于战争形势未能实施。4、 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了政治和权

27、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汉族官僚权力增长,地位上升,中央权力下移。2.洋务运动的内容 影响1、 目的:直接目的:“求强”“求富” ;根本目的:挽救国家颓势,巩固清王朝统治。(剿发捻,勤远略)3、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4、内容:(2) “求强”旗号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官办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3) “求富”旗号下,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官督商办),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4) 兴办新式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京师同文馆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5) 筹划海防,创办三支海军(北洋、南洋、福建

28、)5、影响: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提高了国防特别是海防实力;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一种尝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3.甲午中日战争的评价(4)影响:进一步将中国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 洋务运动的破产。【拓展】从不同层面看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1)大大加深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社会地位。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控制,进而操纵中国的政治,使中国社会迅速倒向半殖民地化境地。(2)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也促使

29、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政策做出了调整。(3)唤起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在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拯救民族危亡,“实业救国”、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相继兴起。4.维新变法的相关内容1.维新变法(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3)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反对,慈禧发动政变废除大部分变法措施。(4)认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拓展:(5)维新变法的败因:根本原

30、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力量对比悬殊。脱离群众,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依靠有名无实的光绪皇帝。对极少数帝党官僚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国际环境: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侵略中国。5.清末新政的相关内容2.清末新政(1)目的: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3)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思维点拨】辩证认识清末新政(1)意义政治: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但也反映出清政府已沦为维护帝国主义的工具,通过增设机构来维护帝国主义利益。经济:促进了中国近代

31、经济的发展。军事: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但后来兵为将有,形成了近代军阀。文化教育:形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法政、军事等方面的人才。第十八讲 背诵题目1.维新变法的背景 内容 影响 失败原因等2.义和团的相关内容3.辛丑条约的影响1.维新变法的背景 内容 影响 失败原因等(一)戊戌维新运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民主改良运动1. 背景:(1)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加重:甲午战后的巨额赔款,促使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加重民众的生活

32、负担,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排满”情绪,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危机严重。(3)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4)维新思想的形成:3. 影响:(1)积极方面: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爱国性: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进步性: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变法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无论是政治主张,还是改良实践,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启蒙性:资产

33、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 局限性:守旧势力很强大,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4. 失败原因(1) 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缺乏群众基础;国际上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缺乏稳定的环境。(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缺乏斗争的勇气;维新派用改良的办法进行改革,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抱有幻想;策略方面操之过急,改革

34、范围过大。(3)根本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2.义和团的相关内容(二)义和团运动自下而上的反帝爱国革命运动【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与清政府协同作战,迫使清政府对外宣战(2)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5.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6.评价:积极性: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清政府,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

35、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局限性:“扶清”,不能认识清政府的阶级本质,显示出其愚昧性;“灭洋”,仇视一切西方文明,盲目排外,显示出其落后性;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3.辛丑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方式发生了变化,由直接的武力征服到扶植代理人,“以华制华”。4. 影响:(1)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2)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3)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5.评价:(1)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2)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知识清单-2022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三轮冲刺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