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国汉学研究四川外语学院中文系2009、3概述n国外汉学作为一门学科由法国人创立,法国是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汉学研究的发祥地,在汉学研究上有着良好的传统,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出现了许多闻名世界的汉学大师。从 18 世纪到 20 世纪上半叶法国汉学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现在在整个国外汉学研究中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n谈到欧洲最初对中国文化的一般了解,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方邻国是法国的先驱,是发现和探索亚洲大陆的先锋,由此欧洲进入近代历史时期,随之而来的是这个历史时期不可避免地所带来的一切,其中包括一系列问题和悲剧。十六世纪(1514年)葡萄牙最先来到中国,紧接着是西班牙人,以其传
2、教士和远征军士兵所提供的情报为基础传教和军事、经济征服意图双管齐下于是,关于中国最初的著作之一在欧洲出版了。这就是让贡扎雷德孟多扎(JuanCongalezdeMondoga)的中华大帝国史,1585年用西班牙文在罗马出版,很快就译成欧洲各国语言,最先译成法文(1588年,巴黎)。n实际上这是对中国的一个大概的描述,书中把中国美化了一番,没有贫困,没有乞丐。“聪慧而又贤明的”人民,就象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遥远的国度呈现在他们面前。当时法国首屈一指的大作家,大哲学家米歇尔德蒙泰涅(1533一1592)读过此书的法文译本,他在书中空白上写下了他的随笔(1596年作为遗著出版),这个随笔经
3、常被人引用。自从有了这些最初的证据,这种对中国的友好就在法国表现出来,稍后这种友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然而保守派,宗教或政治传统的维护者,或者唯实论者和怀疑派无不把她说成是一种乌托邦;因为中国,这个独创的而又象一切充满活力的事物一样,她是经常处于无穷无尽矛盾中的道德标准的缔造者,她能够激起七情六欲,引起争论。十七世纪,一些人把孔子看成“哲圣”,在另一些人眼里他又变成“中国的魔鬼吻。时至今日法国舆论认为中国的形象仍介乎神鬼之间。n孟多扎(Mondoza)把有关汉语的第一批材料,即他的同胞马丹.德拉达1575年在福蓬汇集的汉语小词典附在中华大帝国史中,这样汉语才传到欧洲,可惜拉达收集的其它资料时至近
4、代(1884年)仍未出版。这位学识渊博的奥古斯丁教修士,曾就学于巴黎,十六世纪在中国得以考查马可波罗十三世纪所描述的元代的“契丹”。威尼斯商人马可波国在中国生活了十五左右(1275一1292),和十四世纪的几个意大利传教士一样,给我们留下了一分元朝统治下有关中国的纪述。马可波罗所描写的中国形象面目全非,以至于笼罩着浓重的蒙古色彩,三个世纪以后,他的同胞耶稣会神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那里生活了近三十年(1583一1610),他历尽世上的千辛万苦考查明季中国,也就是马可波罗笔下的所谓契丹。n提到利玛窦的大名,要说一说意大利的传教士,十六世纪末,他们为稍后接替他们研究中国的法国汉学家开辟了道路。有种
5、种理由可以说,利玛窦被看成西方汉学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 利玛窦曾编纂过一本葡汉字典,因未完稿而未能出版,他把四书译成拉丁文(“TetrabiblionSinensedemorbus,1594”);这部著作不幸散失,他在1608年至1610年所撰写的有关中国的巨著“关于耶稣会的进入中国”由他的会友佛来米耶稣会士余尼阁(NcolasTrigauh1577一1628)译成或者确切地说是编译成拉丁文在他去世以后不久于1615年出版,金尼阁在利玛窦去世的那一年来到北京,并把这部巨著的意大利文原稿和他的论文集转送罗马(1614)。意文稿到了二十世纪才得以问世。n至于金尼阁.,他只是在拉丁文编译本的书名中提
6、了一下利玛窦的名字,另外,多亏他给我们留下了一部优秀的注音字汇西儒耳目资(1626年在杭州出版),书中按声调和音素对汉字进行分类,用欧洲拼音文字标注出来。这部著作在中国知识界引起了很大反响,由此他们惊奇地看到他们的语言文字可以用音素符号来拼写;他为活跃中国的音韵学研究作出了贡献,也为明末官话音位学保留了非常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据说金尼阁开始编译一部中国史并翻译(?)“五经”(1626年),但是这些材料我们未能见到,而金尼阁神甫所博得的主要光荣称号在于他使欧洲得以见到利玛窦神甫珍贵的论文集,金氏的拉丁文编译本很快就译成了法文(1616年),德文(1617年),西班牙文(1621年),意大利文(16
7、22年),英文(1625.年。n另一部意大利文著作论中国宗教的几问题由于法国的努力得以在欧洲流传,本文作者是龙戈巴尔多。他的中国名字是龙华民(1550一16以),西西里人,接替利玛窦在中国作为耶稣会会长,但在中国宗教间题上与他的前任观点迥异。这篇短小的论文是十七世纪汉学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之一,于1701年在巴黎出版,随后就引起了当时两位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勒伯朗、莱伯尼茨的注意。这时爆发了所谓礼仪之争。大概当时中国有一种复古运动。这个运动与我们的新教宗教改革运动有无可争辩的极其相似之处;不要忘记耶稣会士是“反对宗教改革运动热的杰出代表,在三十人主教会议上(1545一1563)耶稣会鼓吹反对“宗教改
8、革运动”,为了与之进行战斗,反对改革派在很多方面反映了宗教改革派的观点。无论如何,龙华民神甫显然是很清楚当时流行于中国的哲学论争的。n这个时期意大利最后个大汉学家卫匡国(MarinoMar飞nil614一1661),特兰托人,他有机会参加了满洲人对浙江的征讨,在他的鞑靼史(1654)中提供了真实可信的证据,不久此书就译成法文。他的中国上古史确定了从伏羲(公元前1952年)到公元初中国古代编年史。从十七世纪中叶起,人们看到,欧洲汉学的牛耳从意大利人那里落入法国人手中。n象耶稣会这样的宗教组织,它的名称本身就表明有一定的普遍性,由它一手创立的学科就更具有国际性,那么区分这个尝科历史上的民族性可能显
9、得有点过分。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世间事物总有它的偶然性,传教士又是由许多国家的成员组成的。更不要说耶稣会士为一方,方济各会修士与多明我会士为另一方,他们之间的门户之争了。1514年葡萄n牙国王从罗马教廷取得了天主教传教团在远东的保护者的权利;所有传教士必须宣誓效忠于葡萄牙国王。1658年法国破例取得在中国、越南建立主教区的权利,不再隶属于果阿葡萄牙主教区。这些教区交付给法国人,直接受命于1622年在罗马创立的管理传教组织的新机构。1663年,经国王批准成立了外方传教团研讨会,旨在于基本上是国际性宗教组织的耶稣会之外为征招法国传教士提供方便。n二十年之后这时的法国王国政府根据利玛窦及其继承者制定
10、的宗教使徒的策略,为那些学识渊博并具有专门科学技能的耶稣会神甫在北京成立一个法国传教团,目的是与中国的重臣贵戚保持接触并研究中国的文化。这种研究目的并不是要更好地了解中国,使中国皈依。同时还有一个纯科学的目的,就是说不是为了中国的利益,而是为了欧洲科学的利益,这种研究应该为透彻地了解中国作出贡献。科尔贝尔请求一位耶稣会学者、洪若翰神甫(JeandeFontaney1643一1710)给予帮助。科尔贝尔和法国国王希望北京法国传教团为法国作科学考查,他们不再把传教团看作传播宗教或科学的推行者,而是把它视为了解中国的接收站。这时宗教和科学之间已经相互作出妥协;我们的整个古代汉学就带有这种特性。一、n
11、西方汉学发轫于16世纪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与介绍,而当时多数传教士所认同的“知识传教”策略,使得科学和技术于这门学问发展的早期就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有人说,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汉学是由法国人奠立的,对此国外学界可能不无争议,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就对中国科学和技术的关注、调查、介绍与研究而言,法国汉学法国汉学家在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n 1685年,六位非常博学的耶稣会士荣膺“国王数学家”的称号,被赐予科学器材、礼品和养老金;每个人都受到了国王的亲自接见,并令其“提高科学艺术水平”,被接纳为王家科学院成员(王家科学院在此二十年前即1666年成立),将来向科学院寄送考察报告。这是一个
12、名副其实的“考察团”;因此可以说这是法国汉学创立的证书。1685年,这六位耶稣会士登上国王为送去逞逻上任的使臣租用的船起程了。“考察团”从逼逻继续前往中国,但是葡萄牙人不同意他们取道澳门,他们不得不掉转船头经宁波、扬州去北京。从此北京法国传教团与葡萄牙传教团的关系一刀两断。n他们的前辈之一,比利时人,曾出任为欧洲人保留的“钦天监监正,(另一人为满人)南怀仁神甫编写的鞑靼语基础)(1676)是他们学习满语的优秀语法书。1655年的六名传教士之一张诚神甫(1654一1707),用满语给康熙皇帝讲授欧几里德几何学。其中的另一名传教士数学家兼天文学家,李明神甫(1655一1728)在中国的时间虽然不长
13、,1692年回到法国以后出版了两卷本的中国现状新法(1696年版),在带有相当的偏见的情况下为当时人们对中国的了解作了一个小小的概述。还有一个白晋神甫(Joa一chimBouvet1665一1730)用满语为康熙皇帝写了一些数学论文,康熙命人译成汉语并亲自为之作序。二、职业汉学家n雷慕沙雷慕沙(Jean Pierre Abel Rmusat,17881832),近代著名的中国学家,1788年9月5日出生在巴黎。因懂得汉语、蒙古语和满语而弛誉。在当时的法国,这些语言鲜为人知。母亲来自普罗旺斯(Provence),父亲来自格拉斯(Grasse)。父亲是个外科医生,名字可以在1789年皇家年鉴“御医
14、”名录里找到。童年时,雷慕沙雷慕沙曾从杜伊勒里宫的阳台跌落到码头的硬路面上,险些丧命。经过几年的精心调养才得以康复,不过有一只眼睛失明了。虽然行动不便,但他的心志却颇为活跃,学习成了生活的必需和乐趣。11岁那年,他编写了一本神话小辞典。14岁时,又制作了一份英国皇室的系谱和年表。与此同时,他还在学习植物学,把从路上收集到的植被和花朵带回家中制成标本。法国大革命以后,高校被关闭了,他只能从父亲那里学习拉丁文。n1805年父亲去世,此时他开始学习医学,由于他从小时候就对植物学感兴趣,偶尔看到有中国的植物学书籍,他为了能够阅读这些书籍 ,便开始学习中文。尽管得不到什么人的帮助,他还是掌握了中文这种语
15、言工具。在1811年他23岁的时 候,发表了一篇题为论述中国语言和文学的论文(法文标题为Essai sur la langue et la littrature chinoises)的文章,由此出了名,这部著作标志着一个23岁的学生,已经成为了一流的汉学家。1812年,雷慕沙雷慕沙在格勒诺布尔对古董柜上汉、满铭文的解读,使他得以进入当地的学院。他还在定期论集里,发表了两、三篇有关中国的论文,其中一篇是用拉丁文写的,研究的是中医。n他并未放弃医学研究,1813年,他以研究中国医药的论文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由于瞎了一只眼睛,再加寡母孤儿,雷慕沙雷慕沙得以免服兵役。但是随着外国军队对法国的入侵,无限
16、制征募重新恢复,雷慕沙雷慕沙很难再继续逃避了。在仁慈的德萨西的积极活动下,雷慕沙雷慕沙得到了陆军大臣丢克德费尔特雷(Duck de Feltre)的庇护。他被任命为巴黎军队医院的军医副官,随后又在蒙太涅(Montaigne)的医院担任主任医生的副手。面对1814年的巴黎“屠场”,和送到医院来的累累伤兵,雷慕沙雷慕沙干得颇为称职。他放弃了需要才能加勇气的医务职业。n部里已经在法兰西学院(Collge de France)设置了汉文教授和梵文教授两个席位,应德萨西的建议,1814年的第26号法令任命雷慕沙雷慕沙为汉文教授,他的朋友安东尼德谢兹(Antoine de Chezy)为梵文教授。雷慕沙雷
17、慕沙还在皇家图书馆负责汉文书籍的编目。雷慕沙雷慕沙为人精明,很容易博得听众的喝彩。他向听众讲述了他翻译的中国小说玉娇梨(Yukiauk li,or The Two Cousins,1826年巴黎版,4卷,12开)中的一些故事,此外还有关于东方历史、法律、风俗方面的片段。1832年3月底,由于发生霍乱,雷慕沙雷慕沙在各个原稿室放进了一些灌满石灰防腐剂的瓮,但他并不相信这些东西的作用,所以没有离开自己房间。6月3日,他死于腹部肿瘤也可能是体内感染。学术n1814年在他26岁的时候,便担任了法兰西学院主持“汉文与鞑靼文、满文语言文学讲座”(法文名称为L a Chaire de langues et
18、littratures chinoises et tartaresmandchoues)的教授。几年后,他又以从事鞑靼语系各种语言和中国文学研究方面的成就而闻名于世。其中主要著作有鞑靼语研究(法文标题为Recherche sur les langues tartares,该书于1820年出版)一书。雷慕沙雷慕沙在该讲座讲授的课程是在1815年1月16日正式开始的,这一讲座所用的名称一直延续到1918年。关于这一段情况,可参阅载于法国的中国学家亨利马伯乐(Henri Maspro,18831945)在1932年法兰西学院纪念建院四百 周年文集中发表的汉文与鞑靼文、满文语言文学讲座(法文标题为 L
19、a Chaire de langues et littratures chinoises et tartares-mandchoues)一文中的记载。n1816年雷慕沙雷慕沙在担任授课的同时,还被委任编纂法国皇家图书馆中文书籍目录。目录中所列的这些书籍都是在18世纪里由中国方面赠送给法国皇家图书馆的 。遗憾的是,这项工作并未能在雷慕沙雷慕沙手中完成。大部分属于这类编制书目的研究工作成果,分别收入 亚洲杂文集(法文标题为Mlanges asiatiques,两卷,于18251826年出版)和亚洲杂文新编( 法文标题为Nouveaux mlanges asiatiques,两卷,于1828年出版)
20、之中,在这些著作中有许多论述亚 洲腹地(la HauteAsie)的历史和语言的文章。同年,他出版满语本太上感应篇的法文译本(Le livre des rcompenses et des peines. Traduit du Chinois aves des claircissemens)。n1817年雷慕沙雷慕沙翻译出版了四书中的一部书中庸法文标题为LInvariable Milieu,Ouvrage moral de Tsuss,en Chinois et en Mandchou,avec une version littrale Latine,une traduction Franais
21、e,et des notesParis.1817.,法文标题中记明中庸系(战国时期)子思著的讲述道德的著作,该版本刊载有汉文本、满文本、拉丁文译本和法文译本,并附有一些注释,在1817 年于巴黎出版一书。在1826年,雷慕沙雷慕沙又将中国的一部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译为法文在巴黎出版,除将中文书名玉娇梨 拼音为Yu Kiao Li外,还将法文标题改为两位表姐妹(即Les deux cousines),改名原因是为了使法国读者容易读懂,因为书中两位女主人公白红玉(别名为吴元娇)和卢梦梨是表姐妹。中文书中取两人的三个名字的各一字组成。这个法文译本是这部小说的第一部外文译本。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 中曾
22、提到这个译本。n1825年对老子作了进一步研究,称老子的思想与稍后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学派所提出的“学说有无可争辩的共同之处”,甚至提出假设把老子第十四章中的“夷”、“希”和“微”与基督教的耶和华等同起来。雷氏没有全译道德经,认为老子的这本书不容易理解,如果谁能全译并结合学说阐明它的内容,那就是一个大功劳。n雷慕沙雷慕沙最重要的著作是逝世以后才出版的译著法显撰佛国记(1836年),这部由东晋高僧法显著述的历游天竺记传的法文译文,是在雷慕沙雷慕沙去世后,于1836年由后人以法显论佛教诸 国往来关系(法文标题为Relation des royaumes bouddhiques de Fahie
23、n)为标题出版的。如果人们考虑到雷慕沙雷慕沙在当时研究这部中文佛教文献著作没有什么可资借助的手段的话,那么就会认识到他为这部译作所做的许多注释,是花费了多么令人瞩目的辛勤劳动。这是第一部认真地致力于研究佛教的西方著作,而佛教在17和18世纪的欧洲中国学家的眼里看来,是非常受到贬低的一种宗教。n为了更好地从事汉语教学,雷慕沙雷慕沙认真研究汉语,发表文章,与同行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看法。他曾发表有中国语言文学论(1811年)、汉语及满语所记铭文之解读(1812年),著有汉语语法基础(1822年)、中国短篇小说(三卷本)等,后两种就是作为教材而编写的,他的汉语语法基础,在汉语教学史上尤其有着重要的地
24、位。雷慕沙雷慕沙也是一个把汉语研究引入西方语言学界的倡导者。差不多在他的汉语语法基础成书的同时,他就跟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进行了关于汉语问题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着手搜集其他语言学家论述汉语的文章,后将其编辑成册,以供其他研究者之用(于1827年正式出版)。雷慕沙雷慕沙还对汉语的普及充满信心,他预言,总有一天学习汉语会像学习其他东方语言,乃至西方语言那样容易,那样普遍。儒莲儒莲n研究领域 研究范围很广泛,他还介绍了有关中国农业、蚕桑、陶瓷方面的汉学书籍,并把一些中国小说、戏曲等译成了法文。 儒莲儒莲(茹理安)(Stanislas Julien ,1797-1873), 原名斯塔尼斯拉斯朱利安
25、,法国籍犹太汉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汉学讲座第一任教授雷慕沙的得意门生。1797年9月20日生于法国奥尔良市,精通中国文字。后在法兰西学院学习,1821年任法兰西学院希腊语助教,1827年任法兰西研究院(Institut de France)图书馆副馆长。年轻时学过希腊文、阿拉伯文、希伯来文、波斯文、梵文,受过非常扎实的教育,后来又追随雷慕莎学习中文和满文。n在法兰西学院的教学中,儒莲儒莲放弃了用系统的方法来讲授汉语语法的做法,而更喜欢诠释文献,来归纳汉语语法结构准则,儒莲儒莲的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有他自己的特色。他的以汉字位置为基础的汉语句法结构新编,(简称新编汉语句法结构,1869
26、1870),就是他教学和研究的成果。同时,他还喜欢用中国传统的方法,将三字经、千字文这样歌诀式的启蒙读物,作为文言基础教材,让学生学习汉语。儒莲儒莲学习过多种东方语言,1824年儒莲儒莲依据满文译文完成拉丁文本的孟子, n儒莲儒莲在教学中创立以解释文章来归纳中国语文结构的原则,著有汉文指南(Syntaxe nouvelle de la Langue chinoise fondie sur la position des mots)(1869-1870年)。为了继承佛国记的译注工作,他译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1853年)和大唐西域记(18571858年) ,这两部书被列入汉文书籍目录译文丛书,纳
27、入商业性出版物行列,以小开本、低价格赢得众多读者,很多旅客在乘坐火车时喜欢购读这种书籍,因此被戏称为“铁路图书馆”成员。汉学书籍成为普及的盈利的出版物,使儒莲儒莲的声名远远超出了学术界,同时也使出版家找到了新的出版方向。n1835年儒莲儒莲曾翻译出版了太上感应篇。按施博尔教授的介绍这是一本奖善惩恶之书,包含数千个传说、轶事和故事,反映了道士教派的信仰和习惯,可读性极强。儒氏在序中强调应当了解中国,不仅要懂得其上流社会文化的观点,还要懂得有关品定小人物的博学作品。1837年,法国汉学家儒莲儒莲把授时通考的“蚕桑篇”,天工开物乃服的蚕桑部分译成了法文,并以蚕桑辑要的书名刊载出去,马上就轰动了整个欧
28、洲,当年就译成了意大利文和德文,分别在都灵、斯图加特和杜宾根出版,第二年又转译成了英文和俄文。当时欧洲的蚕桑技术已有了一定发展,但因防治疾病的经验不足等而引起了生丝之大量减产。 n天工开物和授时通考则为之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养蚕、防治蚕病的完整经验,对欧洲蚕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亦阅读了儒莲儒莲的译著,并称之为权威性著作。他还把中国养蚕技术中的有关内容作为人工选择、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例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止,天工开物一书在全世界发行了16个版本,印刷了38次之多。其中,国内(包括大陆和台湾)发行11版,印刷17次;日本发行了4版,印刷20次;欧美发行1版,印刷1次。这些
29、国外的版本包括两个汉籍和刻本,两个日文全译本,以及两个英文本。而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等的摘译本尚未统计入内。天工开物一书在一些地方长时期畅销不滞,这在古代科技著作中并不是经常看到的。n1842年儒莲儒莲实现了老师的理想,出版了全译法文本道德经,但却译成“关于道和德的书”,(Lao Tseu,Tao-Te King. be livre de la Voie et de la Vertu)。据施博尔教授研究,这个译本至少利用了七种注本,不仅包括标准的河上公注本和王弼注本,还有焦竑(1541-1620年)的老子翼和薛蕙(1489-1541年)的老子集解。这个译本正确地表达了道德经的内容,但受宗
30、教神秘主义的影响,认为老子的“道”和人们的行为、思想、判断、理性是两回事,借助“道”并不能理解神,主张采用“自然”一词,这个词既不是思想也不是理性。大多数汉学家把儒氏译本视为最佳译本。n儒莲儒莲特别重视中国的风俗小说, 借以研究中国的民族风俗和社会特征。他认为中国小说和戏剧两种体裁比文化经典更符合欧洲人的审美趣味,一个真正的汉学家不仅要研究中国社会,还必须熟悉中国的文学作品。他首先翻译了复仇豹(1824),接着又译了几篇今古奇观中的短篇小说,孝顺的英雄主义(1827),家庭的画像(1830),最后还有长篇小说白蛇精记(1834)。与此同时,他正着手译一部比中国长篇小说更有趣的著作,一部由马若瑟
31、神甫于1731年运回巴黎的蒙古时代的剧本集子元人谱春秋,他很快就意识到其价值,并开始翻译各式各样的剧本,n先是灰阑记,(法译本标题为Hoei Lan Ki,ou lhistoire du cercle de craie,drame en prose et en vers ,1832年) ,即包待制智勘灰阑记,这是元代李行道(一作李行甫)写成的杂剧剧本。剧情是围绕两个母亲争夺孩子,由包拯来断案的故事。在朱利安将它译为法文之前,已有法国人耶稣会神甫马若瑟(Joseph Marie de Prmare)将其译为法文。这次由朱利安再次译为法文。1832年于伦敦由东方翻译基金会(London,Orien
32、tal Translation Fund)出版,该书共149页。这一法译本后来经德国作家布莱希特读过,促使布莱希特写出了剧本高加索灰阑记和短篇小说奥格斯堡灰阑记。n之后是赵氏孤儿,又作中国孤儿,附有提供此一主题的用散文体(按,指“道白”)和诗歌体(按,指“唱词”)写成的几出历史剧本,还有一些中国小说和中国诗歌,1834年由巴黎的穆塔迪埃出版社(Paris,Moutardier)出版,该书共352页,在法国文坛上曾轰动一时,伏尔泰的悲剧也从中受到了启发。书中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赵氏孤儿剧本的法译本;第二部分为中国小说的译本,其中还收录有三国演义中的董卓之死(法文标题为La Mort de
33、Tongtcho)的故事法译本,是三国演义第三回至第九回故事的节译;第三部分收录了一些中国诗歌的法译本。n另外他还翻译了西厢记和平山冷燕,前一本书最后一部分在他死后才出版(18731878)。后一部于1860年在巴黎科塞兰与迪迪埃出版社出版,他还重译了老师阿贝尔雷米萨译过的玉娇梨,于1864年出版。以此向法国大众介绍欧洲人无法亲睹的中国风俗习惯。儒莲儒莲的译著还有突厥历史资料、景德镇陶录、金瓶梅的续集(1864)等文学作品。这些译本引起的兴趣至今不衰。n儒莲儒莲说过对于一个真正的汉学家,“仅仅研究中国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表现是不够的”,还必须“熟悉他们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风俗小说,他说:“若要彻底
34、了解我们今后将与之共同生活和互相往来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性格特征,研究这些作品是十分有益的”。儒莲儒莲曾撰写了一部有关制作中国瓷器的指南,书的标题为中国瓷器的制造及其历史(法文标题为Histoire et fabrication de la porcelaine chinoise),该书于1856年出版。这使得在一个世纪以前由殷弘绪神甫带回法国的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得到更新,并且运用到塞弗尔的制瓷手工业工场中去。n儒莲儒莲是以脾气暴躁、大权独揽而著称的,他兼任法兰西学院教授和掌管行政职务的学监、现代东方语言学校教授以及法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等多项职务。他和从事中国学研究的同事们之间的争吵,闹得真是满城
35、风雨。他在阿贝尔雷米扎(Abel-Rmusat)门下就读时,有一位同学让皮埃尔纪尧姆波蒂埃(Jean Pierre Guillaume Pauthier,18011873),就曾被他当成攻击对象,斯塔尼斯拉斯朱利安写了一本对于遭到最近的一次诽谤恶意歪曲的可敬事实的简述(法文标题为Simple expos dun fait honorable odieusement dnatur par un libelle rcent,该书于1842年出版),把波蒂埃给整治得茫然不知所措。 n儒莲儒莲1873年2月14日逝世。去世之后,他在法兰西学院担任开设讲座的教授位置,是由他的学生玛丽让莱昂戴尔维德圣德尼(Marie Jean Lon DHervey de Saint-Denys,18231892)在1874年继承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