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陈栩茜陈栩茜第二篇个体心理第四章 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品质与管理第一节社会认知与管理认知:心理活动人脑反应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社会认知主体对他们的行为、对社会交往和对集体组织间的关系的认知。意义 p62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认知特点自我认知的自觉性人际认知的广泛性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功能加速自我成熟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教育效果增进心理健康影响教育工作者社会认知的因素当时的情景被认知者的特点认知者的特点正确认知正确认知偏见偏见发展的看人全面的看人历史的看人第一印象光环效应近因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情感效应如何获得正确认知?第二节情感、意志与管理情感人对客观
2、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态度情感的作用动力作用信号作用适应作用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情感品质热爱教育事业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意志:心理过程意志:心理过程作用作用人自觉地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根据目标的动机调节支配调节支配行动克服克服困难实现实现预定目的发动坚持制止(结果)教育工作者的意志品质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意志品质明确的目的性一贯的坚持性处理问题的果断性沉着、自制和耐心情感、意志与教育管理影响学习效果教育工作效果承受力判断力群体相容性即人际关系第三节个性差异与管理兴趣与管理能力与管理气质与管理先天多性格与管理后天多能力与管理确定标注、以职选人用人之长、避人之短能级合理、能职
3、相称大胆改革、择优汰劣第三节个性差异与管理兴趣与管理能力与管理气质与管理先天多性格与管理后天多气质与管理先天多从实际出发,知人善用因材施教,个别施教优化组合、合理配置第三节个性差异与管理兴趣与管理能力与管理气质与管理先天多性格与管理后天多性格与管理后天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用性格榜样去培养性格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第五章 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与激励第一节个体行为的概述行为外部刺激反应活动主题内部的折射梅耶(美国组织管理心理学家)SO B A个体行为的共性人的行为是有原因的需要需要外部刺激/内部刺激人的行为是有动机的动机动机引起行为的直接原因:内部刺激/外部诱因行为人的行为是有目标
4、的目标目标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及改变行为的模式影响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情景因素行为改变模式权威胁迫操纵合作第二节工作积极性的心理分析 生活福利需要 工作学习 缺乏,主观心理状态(需要的种类) 社会需要 工作成就动机 职称追求 经济利益目标诱因期望,人活动所追求预期结果与需要概念相似是需要的体现,但不等于需要是需要转化为动机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教育目标目的培养人才为目的源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期望管理目标手段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工作目标教育目标的具体化第三节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激励持续地激发人的工作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失重维持在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之中即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第三节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激励方式目标激
5、励奖惩激励竞赛与评比激励榜样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理论需要层级论激励-保健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第六章 教育工作者的挫折与管理挫折情绪状态遇到干扰动机无法满足原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个体身心条件个体动机冲突第一节挫折的概述挫折容忍力遭受挫折是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影响因素生理条件学习与训练个体心理品质认知判断/情感因素/意志成分第一节挫折的概述攻击冷漠倒退固执逃避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受挫折后时间为保持情绪的稳定与心理平衡目的自发产生的适应性的行为与心理活动结果第二节自我防御机制合理化压抑代替投射表同反向第二节自我防御机制相反的两种表现挫折的组织因素组织的管理方式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第三节挫折与管理解
6、决方法调整组织环境,减少刺激情景自然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教育和训练增强容忍力正确对待受挫折者讲究心理卫生,保护心理健康第三节挫折与管理第七章 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管理第一节态度态度个体对待某种社会事物所持有的主观评价与行为倾向。态度的结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向态度的功能及其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功能认知适应自我表现自我防御与工作效率关系复杂积极高效率消极低效率积极低效率消极高效率受多种中介变量影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概念人们在教育工作中对于工作本身工作本身、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以及对自己和他自己和他人人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倾向或评价。满意感义务感对工作任务的承担建立于价值观之上工作态度的作用工作态度影响教
7、育行为工作态度影响个人行为工作态度与教育行为对教育行为方向的影响心理定势做什么,不做什么对职业适应性的影响改变自身行为促使人们改变教育环境对教育行为效果的影响肯定提高积极性,影响教育行为的质量工作态度与个人行为态度影响个人,以社会上他人态度的影响力为中介变量第二节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的表现与形成表现语言表现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形成条件个人欲望的满足程度新知识的接受和积累社会环境和教育人格特征形成过程服从认同内化既是三个基本历程,也是三个阶段(或水平)第三节态度的改变与管理概念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转变自己已经形成的态度。真正从内心深处接受纳入进自己的态度体系之中改变形式强度方向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说服者沟通的信息沟通的情景信息的接受者目标态度形成与改变的理论模型学习理论功能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平衡理论认知失调理论一致性理论改变态度的策略宣传策略中介策略在原有态度与要形成的新态度之间设置中间环节。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