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作文“点赞转发代替思考”导写与范文作文题:信息时代,我们在便捷地点赞、转发中,向朋友们表明“这就是我的想法”。对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审题类型:现象类写作指向:对信息时代点赞、转发以表明“这就是我的想法”这一现象的看法(对以点赞、转发代替思考这一现象的看法)构思过程1、信息时代,点赞、转发的具体表现有哪些?阅读公众号推送,拉到文末点亮“在看”就是一种表态;微博上,只需两步操作就能“快转”一条推文;在知乎,一个按键就能“赞同”或“反对”一篇洋洋洒洒的回答2、信息时代,点赞、转发的合理性是
2、什么?(1)社交平台极简的产品设计缩短了我们的操作路径,让我们越来越便捷地在一次次点赞、转发中,向朋友们表明“这就是我的想法”。(2)设计点赞功能提供了一种积极表态的方式,让我们拓展了社交的空间,在互动中找到存在。3、信息时代,点赞、转发的不合理性是什么?(1)凭个人好恶和直觉选择性接受,而非以事实为依据。(2)不思考却又有见解,其见解往往只是情绪的宣泄,很多人认为,情绪就代表着观点。(3)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下,媒体往往利用这种情绪化观点的势头以博取关注度,他们精挑细选他们认为合适的言论,受众看到后,就会认为这种情绪化的反应代表的就是大众的观点,时间一久,大众舆论就形成了。4、信息时代,盲目点赞
3、、转发会造成哪些后果?(1)个体思维的泯灭。习惯性停止思考,逐渐丧失判断事实、分析逻辑和表达观点的能力。(2)社会形态单一化、程式化。盲目点赞、转发导致越来越多的个体思维固化、僵化。个体思维的弱化必将导致社会形态朝单一化程式化发展,并越来越顽固。(3)创新成为奢望。当每个个体都成为标准化的螺丝钉,他只会随着机械臂在固定的范围和既定的模式下坚守和跳动。5、信息时代,点赞、转发前我们该如何做?(1)在转发前先有思考,在点赞前先有理解,对信息多一点耐心,对事实多一些甄别。(2)理性思考,保持敏感,在这个信息扑面袭来的时代,青年可以做的,不应当止于点赞。或许可以通过写评论来表达观点,倒逼自己独立思考。
4、因为评论是思考的外化,要想让一篇千字评论更有说服力,离不开完备的知识体系、理性的逻辑推理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这些都会倒逼我们输入更多增量信息,积累新的思考模型,从而训练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独立思考的人,却能透视海面下数十米的冰层,在喧哗中拨开迷雾,直抵本源。范文参考点赞代替不了思考在白说中白岩松写道:“今天为你点赞,明天为你点杀,落差大到可以发电,你无处可躲。”点赞,似乎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符号象征,然而时代更需要的是深入本质的思维方式。点赞决不能代替思考。不久前一名青少年在网上直播自杀引发热议。面对当事人发布的自杀微博,网友呈现一边倒的倾向,纷纷嘲讽博主只为拉粉,甚至“点赞”“叫好”。这种非
5、理性的点赞模式无疑为悲剧的发生起了重要的诱导作用。集群点赞、嘲讽点赞反映的是对生命的漠视,是基本思考能力的缺失。倘若网友能及时发现并劝导,积极与当地警方联系,用一种理性思维模式来回应而不是“冷血”的点赞,那么一个鲜活的生命也许会被挽救。由此可见,缺乏思考的点赞有时是对人性的扼杀。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思考是我们生活的养料,是我们不断革新自我的内在动力。当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人们的网上活动变得犹为频繁,而微信、微博等平台也为人们的自由言论提供了开阔的市场。正是在这种格局下,理性思考变得格外重要。在马航失联后,世界各国都纷纷给予支持与援助,而在朋友圈中,部分网友点赞表示:“家周围都找遍了,
6、什么也没有发现哈哈”,以一种娱乐心态对待。这种态度令人担忧。而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时,又一波点赞潮刷遍网络。人们都不禁感叹民族自信力增强,综合国力提升。一则这盛世,如你所愿的博文更是戳中无数人泪点。盛世不忘昔日穷,立志“捍卫这盛世之中华”,这种民族变革的深度思考,对中华理想的坚守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理性点赞,深入思考,用反思恪守本分。点赞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的需要。我们需要为那些最美女教师、最美医生点赞,也需要在刘慈欣获雨果奖、曹文轩获安徒生奖时点赞以表敬意。然而,点赞不能代替思考。搞笑诺贝奖创立者马克伯格曾说他创立初衷就是为了让人们“笑了,然后再思考”,他让每一届都是第一届来“永葆青春,永
7、葆活力”。面对问题,面对抉择时,我们也何妨笑了,然后思考呢?比起冰冷的点赞,我想理性思考后的决策更具人性与感染力吧。点赞时,我们不如停下来思考一下,让理性思维引导我们的正确行为方式。点赞不如点评刷到几条新鲜的微博,转发、点赞;朋友圈里又有好看的图片,转发、点赞;甚至知乎、豆瓣,哪里都少不了这个“大拇指”的符号。点赞是个好功能,但点赞上瘾绝非好事,只有点赞功能的社交媒体平台也容易对大众产生误导。在我看来,“点赞”不如“点评”。点赞功能大多是想传达一份正能量,它的设计出于一个温暖的初衷,也不难理解为何大众能够迅速接受“全民点赞”的模式。在数字信息的高速发展下,微博、朋友圈似乎成为许多人保持联系的纽
8、带,点一个赞,似乎也成了一种表态:我还在关注着你,我也关注着你的生活。久而久之,“点赞”功能退化成了“已读”功能,只是为了让受赞方不时想起,在天南地北还有这样一个朋友。“点赞”让我们能够对现世的大众心理来个“惊鸿一瞥”:每个人都渴望被注意,每个人都渴望发声。人们对于被遗忘的恐惧,早已远远超过交往中本身。只有点赞功能让人们过度点赞,为了维护关系的热度又不知道如何开始一段对话,很多人便选择了点赞,生活的喜怒哀乐全被一个大拇指贴上了标签,这对点赞方和受赞方来说,都是堪称悲剧的。前者将“点赞”当作“已读”,殊不知这对点赞功能本身就是一种误用;而后者无穷尽地接受点赞,在大拇指地海洋中飘然自喜,迷失于自我
9、的世界,或是因为分享一段哀思却只收到点赞而勃然大怒。人们难以找到一个节点,去平衡虚荣与应和、真诚与热切。这是媒体与人类进化的阵痛,但总有方法使我们共同迎来新生。既然渴望表达,为何不说呢?白岩松在白说中写道:“不说,白不说。”当点赞无法填满心中发声的欲望,就让评论地文字去填满它。一则短小的评论可能需要评论者的深度思考,但它更多出了真实的表达和浓重的情谊。受评者哪怕回一句“谢谢”,也算是完成了情感链的流转与轮回。评论相较于点赞,是更能进行完整情感传输的方式,也更能让你被注意,被记忆,以巩固一段珍贵的情谊。点赞与评论结合,可能才相对客观,让人不易迷失于自己的空中花园。该说就说,拒绝“点赞”的套路与应和,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