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五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简易方程:4. 稍复杂方程:列方程稍复杂应用)微能力2.0认证-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模板一、问题描述二、课堂导入设计三、课堂导入片段视频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问题描述基本信息县(市、区)学校TFCF学校姓名TFCF学科数学能力维度口学情分析 口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口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口混合学习环境口智慧学习环境微能力点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教学主题(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简易方程:4. 稍复杂方程:列方程稍复杂应用)教学环境(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交互式电子白板、几何画板教学对象(结合实际授课内
2、容调整)五年级一班学生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1、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2、通过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导入目的(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1.采用多媒体演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唤起学生的回忆,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迁移做好准备。2.猜想验证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
3、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的目标与方向,即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研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媒体资源1.关于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2何画板3.POWERPOINT 技术工具1.交互式电子白板2.多媒体教学一体机3.电脑4.音响导入描述(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重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出课堂讲课内容,并为课堂教学奠定基调。1.当前课堂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经验,本节课在思路上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了学生学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猜想”的学习
4、情境,先让学生大胆猜想,进而是实践检验。“猜想”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使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习成为可能。但以往传统课堂的猜想过于表面化,只是泛泛的觉得梯形的面积和上底下底和高有关,学生联想不到上底下底和高对梯形面积有怎样的影响。2.借助信息技术改进课堂导入的必要性在导入过程中,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用几何画板软件,让梯形的下底和高不变,拖动上底,让学生直观的发现上底对面积的影响,同样的操作让学生发现下底和高对面积的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接下来的公式推|导做好准备。评价等级优秀口合格 口不合格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设计基本信息县(市、区)学校TFCF学校姓名TFCF学科数学能力维度口
5、学情分析 口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口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口混合学习环境口智慧学习环境微能力点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教学主题(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简易方程:4. 稍复杂方程:列方程稍复杂应用)教学环境(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交互式电子白板、几何画板教学对象(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五年级一班学生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1、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2、通过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3、进一步积累
6、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导入环节内容(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一、尝试发现1、创情质疑课件出示点,展开想象引到线段又通过想象引到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同学们,看到这组垂线,你会想到什么?(平面图形的底和高)可能是什么图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学过其中哪些图形的面积?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们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把我们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
7、积计算的公式。2、尝试解疑其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我们还没有学习?(梯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梯形的面积。(揭示课题)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你想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学情预设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梯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上底、下底和高有关, 并猜想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要把它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学生可能会说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甚至是三角形。教师在这里要对学生的多种猜想都予以积极评价。同学们都有了推导公式的初步想法,不管你转化成什么图形,总的思路都是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找到图形间的联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任何猜想都要经过验证,才能确定是否正确。那你想不想马
8、上动手试一试呢?导入目的(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1.采用多媒体演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唤起学生的回忆,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迁移做好准备。2.猜想验证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的目标与方向,即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研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媒体资源(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1.关于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2何画板3.POWERPOINT 技术工具(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1.交互式电子白板2.多媒体教学一体机3.电脑4.音响评价等级优秀口合格 口不合格A5技
9、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片段视频(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一、任务描述:提交与课堂导入设计对应的课堂导入实录片段,一般不超过5分钟。二、评价标准:1、导入片段清晰完整,与课堂导入设计充分对应;2、针对教学主题选用的媒体资源/工具恰当,具有创新性;3、学生学习注意力与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奠定了良好的课堂学习基调;4、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导入的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学习价值;5、教师技术操作娴熟,媒体应用准备充分。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新中国建国以来,数学课程的改革进行过多次,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分数除法内容也有变化。在本章节将分析包括分数除法的中国课程和教材的演变,如何形成现在使用的中国小学教材
10、中的分数除法编排并且提出中国教材中分数除法特点。在本节引用的课程标准是根据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数学大纲汇编-数学卷、2001年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教材研究所,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以课程标准的内容查看,1950年代分数除法内容编排初中算术。根据送呈“关于修订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编写 中、小学数学通用教材的请示报告”,1960年以后初中算术移到小学,到现在分数除法内容编排在小学(课程教材研究所,2001,426-429)。因此,如图4-1如在本节分析的课程标准是五十年代中
11、学数学教学大纲和1960年以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上述大纲和课程标准目录为基础,首先抽出教材中的分数除法内容(图 4-2)。分数除法的课程内容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50年代的分数除法属于初中算术,大纲中直接罗列分数除法的教学内容。1952年的中学大纲是根据前苏联中学数学教学大学编译的,1954年的中学大纲是由1952年版基础修订的,大纲的分数除法内容相同(课程教材研究所,2001,376)。教学内容包括整数除分数,已知某数的几分之几求某数,分数除整数、分数与带分数,互为倒数的两数,求解整数和分数的四则应用题。按编写的顺序来分析教学内容,前面是将被除数和除数的数的类型进行
12、大致分类,也包括带分数的分数除法。学完以上内容以后提出倒数,然后学习应用题。1956年中学大纲的内容包括分数的除法,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用乘以倒数的乘法代替除法,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推广到分数,突出倒数的概念和应用。1960年颁布的十年制学校数学教材的编辑方案(草稿)总结了建国以来编写课本的经验和1960年教改的基本原则,作为编写全国十年制试用教材的依据(课程教材研究所,2001,430)。文件中的分数除法分为分数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其形式影响以后的课程标准内容以及教材内容的编排。从1963年到1986年的课程标准的内容基本相似。1963年的小学算术大纲的分数除法内容很详细,前面将被除数和除数的数的类型分为学习内容,如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带分数除法。接着提出倒数的概念。后继的内容是应用题和分数的四则运算。由于分数除法的内容编排在五年级第二学期,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编排在六年级第一学期,分数除法的应用题两者都存在。而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分数四则应用题内容具体分类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工程问题。1978、1986年的教学大纲,把分数除法、四则运算和应用题放在同一个年级,分数除法的分数混合运算移到后面。此外,大纲中删除了倒数概念。通过图4-2可以看出来,大纲和课程标准中的分数除法内容逐渐简化。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