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一、以“昨天的杜小康”话题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进入一个60年代初的男孩的世界。这个男孩,他曾经可是一个人物。他的年龄和大家差不多,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除此之外,他家还是当地最有钱的人家,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是啥样子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于他自己的自行车。这个男孩,大家知道他是谁吗?生:杜小康。师:是的,他就是小康,是昨天油麻地少年中那个呼风唤雨的杜小康。不过,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杜小康
2、好像不是这样的了。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去走一趟孤独之旅。二、 整体感知1.师:初读课文,说说这是一次 的孤独之旅。学生可以从背景人手填空,如这是一次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的孤独之旅;可以从故事情节人手填空,如这是一次杜小康前往芦苇涝放鸭子的孤独之旅;也可以从文中的环境描写人手填空,如这是一次在暴风雨中接受磨难的孤独之旅,还可以从作品主题人手填空,如这是一次杜小康自我成长变坚强的孤独之旅.小结:学生可以从人物介绍、情节发展、环境描写、主题揭示等方面人手,总结填空。教师抓住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地重复与情节相关的内容,最后得出结论:这是一次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前往芦苇荡放鸭子,在一次暴
3、风雨中接受磨难而变坚强的孤独之旅。2.快速浏览课文,哪些词句中哪些词句直接体现了杜小康的孤独呢?(找人物心理、语言)3.除了人物描写,你还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杜小康的孤独?(提示:抓住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分析。)三个状态的鸭群 前进中的鸭子游水的鸭子反复突出扇面形 枯燥无聊 儿童心理觅食中鸭子 写叫声 以动衬静 孤独寂寞休息中的鸭子 睡觉的中的姿态 恐惧不安 芦苇荡 21 比喻 紧张压抑 24 静谧 为什么要写如此美好静谧的氛围?反衬示例2:第15段中写道“也正是在夜幕的大水上.才又将头重新放回翅膀里”。这句话写周围鸭子的不安。它们对杜小康父子产生了依赖感。连成群结队的鸭子都感觉到了周围环境的恶
4、劣,产生孤独感,又何况是人呢?由此反衬出杜小康内心的孤独。师小结:文中处处体现孤独,时时展现孤独,以“孤独”一词贯穿全文,写尽了杜小康的内心变化。尤其是文中的环境描写起到了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心理描写、直接描写和环境描写,在文中无时无刻不提到孤独,紧扣文章的题目。三、 给教材补插图,体验孤独的蜕变1师:即使已经做好准备和孤独同行,但歇斯底里的暴风雨又让他经历了一场孤独和磨难。让我们聚焦这部分的文字来体验他在孤独与蜕变。2.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36-48自然段,这场暴风雨经历了几个阶段呢?3.如果请你为这两个阶段选配插图,你会配第几幅图?请描述一下你的插图画面,
5、说说理由。插图一:动作:手拨芦苇;追、扑、呼唤的样子;外貌:一脸伤痕,冻得发紫的嘴唇,戳破的脚;背景:黑色折断的芦苇、黑色河水、暴风雨(暗色调)意图:表现社小康的坚强、勇敢。插图二:动作:躺在芦荡中,头埋在鸭的羽毛中;神态:望向天空,哭或不哭,嚼着芦苇根;景:蓝色天空、明亮的月亮,鸭子换着主人(亮色调);意图:表现杜小康的成熟、担当。板书:勇敢、坚强、理智、担当4.老师也尝试着为这两个阶段配了两幅插图,请大家欣赏,你觉得这两幅图配的怎么样?5.在这两幅画面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幅画面中杜小康的哭泣。(第二幅)经历了一场暴风雨后,杜小康又哭了,他哭了,不是悲哀”,那是什么?明确:哭是激动、喜
6、悦,是战胜自我后的喜极而泣,是不再害怕孤独以后的欣慰。6.杜小康蜕变了,他养的鸭子也长大了,让我的齐读50到52小节,感受这份成长的喜悦。师:当杜小康用双手捧起那温热的鸭蛋的时候,他不再是杜小康了,更不再是杜放鸭或者杜孤独了,他成了杜收获了。而回望成长背后那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杜小康最应该感谢的是什么?生:孤独。师(小结):是的,孤独啊,或者说是那个以孤独为底色,由天空、芦荡、大水、狂风、暴雨、小船、鸭子、生病、寒冷、饥饿、忧伤、恐慌等所构成的荒无人烟的世界。曹文轩他是这样评价孤独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句话。(屏显。生读。)“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
7、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曹文轩感动师:孤独是文章的主旋律,也是杜小康这趟放鸭之旅的生活底色,是他成长的主要原因。而在磨难中成长也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还有哪些作品还表达了这种主题?围绕在磨难中成长的主题,作者曹文轩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少年形象.,课后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四、以“明天的杜小康”话题结束孤独之旅走完了,而我们的小康他还得接着不同的路向前流浪,明天,他还有无数个末知的前方在等着他。后来啊,他的前方出现了很多比孤独更可怕的敌人,他的鸭子都没了,鸭蛋也泡汤了,父亲又病重了。但我们的杜小康却变得越来越坦然,越来越坚强了。当他穿着破烂的衣服重新出现在油麻地时,他面容清瘦,但一双眼睛却出奇地亮,并透出一种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几个月后,他甚至不带一丝卑微地在自己曾经就读的“油麻地小学”门口摆起了地摊。同学们,我们不要忘了,杜小康曾经可是油麻地最具有优越感的孩子啊。因此,把这些变化看在眼里的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