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势与政策复习提纲(自己整理不完全非官方版)简答题1.简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大发展方略,其主要任务是:从供给侧发力,通过重大改革的推进来解决重大的结构性问题。其重大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宏观调控效率和稳增长的重要推进器。一方面,将结构性改革引入宏观调控,形成“宏观调控+改革”的政策组合拳,是新一届政府宏观调控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的重要举措。这实际上是强调稳增长中的结构变量和制度变量,而这两个变量则是决定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新一届政府强调宏观调控要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寓短于长,以长促短,
2、拓展了宏观调控的时间轴,形成了“短期+长期”的思路。传统的宏观政策偏重于总量问题而忽视结构、制度问题。结构失调、体制僵化不仅增加稳增长的困难,甚至使发展不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本质在于结构变化和制度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长期稳增长的最有力措施。另一方面,在一些重大领域改革取得明显突破的情况,宏观调控可以更多的采取市场手段和经济手段,而尽可能减少行政手段,这既能增强市场信心,又能显著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二是努力实现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关键举措。就经济体制问题而言,最大的结构性改革还是市场化改革,即简政放权、深化价
3、格改革和要素市场化改革,着力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等五大方面都面临重大的供给侧体制问题,解决这些制度性的障碍的关键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发展为例,长期以来我国创新动力不足主要是因为创新性文化基础薄弱,投机性发展氛围过浓,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人把大量的精力、财力、智力花在投机取巧上,热衷于泡沫投机活动,是导致实体经济不振、创新动力被抑制的重要原因,这有文化因素,也有发展观短视、政绩考核制度等问题,更有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束缚了企业手脚的供给体制问题。深化市场化改革这一重大的结构性改革,不仅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政
4、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为市场主体创新宽松公平的宏观环境,让市场在竞争性领域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且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激励,增强微观市场主体的竞争力。三是促进产业升级、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升级失败,即经济结构长期处于中低端而无法向中高端转换,从而导致长期的需求不足、产业竞争力低下、社会严重不公平等问题,最终使得经济长期失速,危机四伏,各类风险交织且集中爆发。国际上这样的事例很多,有拉美化现象,有东南亚金融危机。因此,结构转型升级能否顺利推进和完成,是突破中等收入的关键。而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决定力量是制度创新,即对关键领域的改革能否深化,形成更高层次的市场
5、经济体制。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推动经济结构全面升级的原动力,也正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四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一招。改革并不仅是简单的放权,是对旧体制的“破”,更关键的是在于“立”,即“立什么样的新规”?成功的改革就是要靠法治来巩固,来扎根,法治的形成过程就是制度的完善过程,即形成公平而富有激励性的新制度,以此减少不稳定性,同时增加发展的动力和创新能力。改革的深处就是法治。一方面,我们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同时,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基本完善和定型,其完善的标志就是法制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基本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根本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不是仅提供一时的激励,当一放就乱时再收回,
6、像一些不够深入的改革那样形成“收放循环”,而是在打破一些关键领域的体制障碍的同时,建立基于法律规范的长效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要靠法制,改革的每一步都要有法可依,依法推进。正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这两方面要求,使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一招。2.简述习近平在中国文艺界联欢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文艺的讲话要点3.简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活动中关于法治和德治关系的表述4.简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重要性和意义5.
7、简述习近平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所做出的重要指示【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习近平指出,近年来,政法综治战线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一手抓突出问题整治、一手抓社会治理创新,平安建设取得新成效。要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要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
8、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切实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10日至11日在江西南昌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并讲话。会议强调,政法综治战线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切实增强工作前瞻性,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积极推动理念、制
9、度、机制、方法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一、 论述题1、 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答】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及文化自信。在今年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强大文化基因。不忘本来,方能赢得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本来。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其文化。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文明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10、薪火相传,历经劫难而浴火重生,这一文化血脉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强大的文化基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博大而精深,“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的爱国情操,“天下大同”的人类情怀,“修齐治平”的心性修养,“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民惟邦本”的政治理念,“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和合”的美好理想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这些思想、精神、追求和理念历久而弥新,在不断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与当代文
11、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展现出巨大的文化光辉,焕发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性格气节、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文化基因,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正因为有着如此强大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文化激荡和世界民族先进之林中充满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源于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所迸发的持续文化动力。不忘初心,方能继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这个初心。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下,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领导中国人民打
12、败了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使中华民族改变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整个国家实现了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出了一种改天换地、不畏艰险、勇于牺牲、敢于担当的革命文化。这一文化迸发出生生不竭、代代不息的文化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矢志不移、不断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革命文化时至今日仍然是我们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的持续文化动力。今天,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但我们面临的挑战也前
13、所未有。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深层次调整,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顺利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新的时代条件下一场涉及利益调整、体制变革、社会转型和观念更新的新的伟大实践和革命。这场革命“开弓没有回头箭”,艰难险阻只能一个个去克服,深水险滩只能一个个去跨越。只有不畏艰险、勇于牺牲、敢于担当,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进取意识,才能一往无前、继续前行。正是因为革命文化所迸发出的文化动力,中华民族才能够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中,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充满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源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指向的科学文化方向。不失方向,方能引领未来。这个未来,就是
14、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不仅要充满理论、道路和制度自信,更要充满文化自信。正是因为我们发展出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凝聚人类文明成果、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得我们能够走出一条植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走出一条坚持“和而不同”的和平崛起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政治信念、市场意识、社
15、会理念、公民伦理和人本精神等层面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与价值,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最佳支撑。我们在面对各种文化价值的冲击和社会思潮的碰撞时,能够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坚持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借鉴,打破“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西方话语偏见,发出和传播我们自己的价值理念,为人类文明作出我们的独特贡献。正是这种科学的文化方向,我们才能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充满文化自信。)2、 香港能在“一带一路”中发挥哪些作用?【答】在香港特区政府日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16、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发表主旨演讲时就指出,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备区位、先发、服务业专业化和人文等四个独特优势,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在国家战略大局中的作用,支持香港巩固既有优势、开发新优势,支持香港加强与内地的交流合作,支持香港拓展国际经贸联系。同时,香港也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家发展战略中来。中国中央政府将支持香港在四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我们支持香港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会计、设计、咨询以及其他专业配套服务;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法律和仲
17、裁服务;支持香港发展高增值航运业,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多功能航运中心;支持香港企业发挥研发、管理、创意、营销、物流等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产能等实体经济领域合作,巩固和提高香港在国际分工中的竞争力。2、瞄准资金融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投融资平台建设我们将鼓励内地企业利用香港的平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低成本的资金;支持香港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在“一带一路”沿线拓展人民币业务;支持香港协助开展基建项目投资、融资、资产管理等金融业务,为“一带一路”建设拓展资金渠道;支持香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保险和再保险服务,对冲和化解风险。3、聚焦人文交流,促进“一带一路
18、”沿线民心相通我们支持香港以多种形式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教育合作,打造人才交流平台;支持香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开展友好往来,加强人文交流;鼓励香港商会、社团、智库等民间组织开展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研究宣介、培训考察等活动。4、深化与内地合作,共同开辟“一带一路”市场我们支持香港充分发挥多中心合一的功能优势,在专业服务和国际化人才方面深化与沿海省区市的合作,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合作水平;鼓励香港与内陆省区市“拼船出海”,构建高中低搭配的多层次合作格局,共同开发沿线市场。二、 材料题材料一: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15年健康中国建设
19、的总体战略,提出了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五个方面的战略任务。材料二:“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融入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方针。材料三:慢性病高发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主要死因的前三位,占总死亡的79.4%。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朱善宽副院长指出,慢性疾病预防素质薄弱,不利于慢性病的远期防控。材料四:卫生部发布的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质检测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健康素
20、养水平为9.48%,其中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人口比例仅为10.62%,即使是医学专业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也不足1/5.请回答:1、 如何理解“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意义?(我只写(抄)了一下理论 联系材料要辛苦自行创作哈哈哈哈)【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出发,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正在铺设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事实上,这并不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强调“健康中国”的概念。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首次见面会上,总书记就表达出对人民健
21、康福祉的密切关注: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的环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中强调,“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们把健康列为小康的组成部分,更能体现出我们社会的文明进步。健康中国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串数字,有着以下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一,建设健康中国彰显我国战略发展新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22、央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啃硬骨头、补齐社会发展短,有着板,爬坡过坎,迫在眉睫。总书记在此番讲话中清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全面”“共享”“绿色”等思想理念贯穿于建设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凸显以人为本。第二,建设健康中国要树立“大健康”理念。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无疑是建设健康中国的要义所在,此次大会对推进
23、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明确要求。需要指出的是,建设健康中国不仅仅是解决看病的问题,必须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树立“大健康”理念,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要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由是,建设健康中国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系统工程,关涉体育、环保、教育、养老等诸多领域,绝不只是卫生部门的事。它不只包括“治已病”,更包括预防为主“治未病”;它也不只包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还包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治理、食品安全监管等一切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发
24、展健康产业也是它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建设健康中国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们对于就医、健身、养老、旅游、环保等与健康相关的需求要求越来越多,建设健康中国正当其时。此外,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因病返贫成为其间一大障碍。改善贫困地区的卫生与健康状况,加大医疗扶贫力度,对健康中国战略给力实施提出了要求。健康是一切之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待一个更加健康的中国。2、 如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水平?【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
25、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把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推向深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素质。一、充分肯定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新中国诞生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逐步走上科学轨道(三)国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二、加深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应有之义(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三)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三、以增进人民健康为宗旨加强卫生事业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工作。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12年,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论述,明确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主要方针
27、。(一)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健康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基础。在国际上,通常把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人均预期寿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核心指标,把消除重大疾病危险作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从国内看,人民群众吃穿用问题基本解决后,对健康指标的要求、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期待越来越高。还要看到,我国人口多、生产力不发达、发展很不平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提高医药卫生事业的公平性、可及性和有效性,解决好广大群众的健康问题。因此,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推动发展,都要始终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二)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重要方
28、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增长,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也存在较大的社会风险,直接影响群众小康生活的实现,这就需要坚持预防为主,更加重视疾病防治。同时,我国仍有近一半人口居住在农村,城镇常住人口中也有不少农民工和农村户籍居民,而这部分群众恰恰处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薄弱环节,这就需要坚持以农村为重点,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此外,中医药具有“治未病”和“简、便、验、廉”的特色与优势,在群众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更好地维护群众健康。要以深化改革为抓手,调整和优化卫生资源结构,强化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重视培养国民
29、健康的生活方式,保障职工健康权益,增进人民身心健康。(三)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树立这一核心理念,是维护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的必然要求,揭示了卫生发展的规律和本质要求。基本医疗卫生,主要包括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常见病和多发病等基本医疗服务、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种由政府统一组织、个人适当投入、向全体居民公平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健康保障制度安排。建立这一制度,体现了基本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的性质,有利于解决城乡和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政府对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投入不足等问题。在深化医改中,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健全制
30、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为逐步实现病有所医打下制度基础。(四)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较低,按每人每天1美元的标准衡量还有1.2亿多扶贫对象。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必须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做起。保基本,就是要着眼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合理确定保障标准,有效提供保障服务,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广覆盖、可持续。强基层,就是要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把服务的重点放在基层,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引导基层
31、机构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使基层机构成为群众就医的首选。建机制,就是要建立起既体现公益性、能够增强服务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的医疗卫生体制机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公平和效率、激励和约束等关系,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发展卫生事业,还需要区分基本和非基本领域。基本医疗卫生的职责由政府履行,或由政府向市场购买部分服务;非基本医疗主要交给社会去办,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选择性的、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更好地适应患者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四、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人民健康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
32、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和卫生法规,努力使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十二五”时期全国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一)以实现全民医保为目标,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全民医保是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核心内容,关乎国运、利及个人、惠及子孙。世界上已有130多个国家建立了医保制度,大多数发达国家形成了覆盖全民的医保体系。我们要在全民基本医保已经初步实现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
33、一步提高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到2015年每人每年360元以上。进一步提高基本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和费用支付比例,搞好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衔接,使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并稳步推进基层门诊医疗费用统筹。推进医保基金城乡、地区间统筹。促进基本医保与商业医保结合。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和公益慈善协同互补作用,解决好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同时,健全医保信息系统,改革支付方式,改进经办服务,推广即时结算,方便群众报销,提高全民医保的成效。(二)以巩固基本药物制度为重点,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关系
34、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素质,关系药品生产、流通、使用。要巩固政府办基层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成果,健全新的药品采购机制、补偿机制、用人机制、收入分配机制等基层机构运行新机制,减轻群众用药负担,提高基层机构服务水平和效率。同时,要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非政府办基层机构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其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鼓励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还要完善基本药物价格形成以及人员培训、信息监测评价等机制,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供应及时、安全有效。还要提高国家药品标准,健全药品检验检测体系,推动职业药师队伍发展,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构建起安全有效的药品供应保障
35、体系。(三)坚持以非营利性、公益性为主,加强城乡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资源配置,应面向城乡群众实际需求,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坚持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在群众看病就医中发挥支柱作用。要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规模、结构和布局,重点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同时,坚持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具体实现形式,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现代医院制度及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分工协作机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要统筹规划城市大医院
36、与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协作,采取派出人员、巡回诊疗、帮助培训、双向转诊等多种方式,提升基层机构服务能力,逐步形成有序的疾病分级医疗机制。创新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根本任务,要以转变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把取消药品加成与建立医事服务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管理体制和价格、补偿、药品供应、人事分配等机制改革,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优化诊疗流程,改善病人就医条件、环境和感受,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构建多元办医格局有利于激发各类医院活力,要放宽准入范围,落实同等待遇,大力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鼓励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鼓励
37、有资质的人员开办私人诊所,推进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和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到2015年使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比例达到20%左右。同时,加强政府监管,引导医疗机构以非营利性为主运行,促进医疗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重在城乡统筹。要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到2015年使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办的卫生院并有全科医生,每个行政村有村卫生室。县级医院覆盖9亿多人口,是连接大医院与基层机构的桥梁和纽带。要加快县级医院改革试点步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积极推进综合改革,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好县域龙头医院的作
38、用。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基础,在方便农民看病、防控传染病、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采取多种方式,保证村卫生室正常运转,保障村医获得合理的收入,确保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底”不破。同时,要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每个街道办事处或每3万至5万城镇居民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要完善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医学科技发展,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通过多方努力,使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应体现公益性和均等化。要加强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形成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39、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实施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支持基层机构面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卫生知识宣教、家庭保健、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管理和妇幼保健、老年护理、病残康复等公共卫生服务,支持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四)促进卫生和人口计生事业全面发展这是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一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控疾病、维护健康,需要城乡居民自觉参与。要更加广泛地动员群众,提高群众卫生文明意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维持卫生秩序,推进综合整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二是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40、体制机制。食品药品安全不仅是卫生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要坚持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能够全面落实药品安全责任和食品安全责任的体制机制,强化药品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质量监管,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网络、食品安全标准制和法规制度建设,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和不安全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必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在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合理分布。要做好优生优育工作,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人口出生素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