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橡筋动力模型“学习设计”备课方案解读【教材分析】橡筋动力模型是上海市小学劳动技术学科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九课的内容。本教学内容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制作工序、组装橡筋动力模型,通过工序的合理安排和规范操作,完成橡筋动力模型的制作和实验。本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是通过介绍橡筋动力赛车、抛石机模型和橡筋动力船模的运动特点,初步了解橡筋动力的工作原理;第二部分是今天上课的内容,根据提供的学具材料设计出能行驶的小车模型,并进行局部制作、整体组装与调试等系列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并熟悉局部制作、整体组装和调试橡筋动力模型,通过工序的合理安排和规范操作,实现橡筋动力模型的制作和实验。第三部分内
2、容是探讨橡筋动力模型的创新改制。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橡筋动力模型制作步骤的安排以及橡筋动力模型螺旋桨的正确安装。在材料的认知上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自然学科弹力中已接触过橡筋,知道橡筋有弹力,并且玩过橡筋直升机; 而对于钢丝材料是第一次接触,开学至今学生接触都是铁丝材料弯折,铁丝与钢丝材料在硬度上存在着差异,弯折90小弯钩有一定的难度。在工具的操作使用上,本学期学生刚刚接触尖嘴钳的使用,劳动技术学科每周只有一节课,尖嘴钳并不是学生常用工具,有些学生家庭中也未必会有,所以对于在尖嘴钳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女同学中表现尤为明显。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了几个问题:1、 教学课时的安排:橡筋动力模型
3、按照课时划分为2课时,但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组成,而小学劳动技术学科每周只有一节课,如何把三部分的教学内容很好的划分到2课时的教学时间中去,一直是我在尝试解决的问题,今天我把教学内容进行了新的组合,在第二教时中从观察制作材料开始到设计制作工序以及通过合作完成橡筋动力模型的制作,并探究橡筋的绕制圈数与橡筋动力小车的行驶距离的关系以及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来对橡筋动力小车进行改制等一些列的活动,来实现对橡筋动力模型的结果设想。2、 教学材料的使用:每位学生只有一套制作材料,如果在制作中把螺旋桨安装反了会出现什么状况?拆下极易损坏。学生如果想通过亲手制作体验,结果就是没有另一份材料帮助他制作一辆能行驶的橡筋
4、动力小车,因为钢丝弯折后无法重复使用。所以只能在课堂里通过教师预先制作好两辆螺旋桨安装方法不同的橡筋动力小车供学生体验观察,并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了解螺旋桨的正确安装方法。【学生情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劳动技术学科是一门新颖的课程,学生喜欢动手、喜欢探究。我任教的四(2)班男生有19位,女生有8位,整个班级学生思维活跃,在学习中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对课堂中的探究活动积极性很高。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观察探究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设计了“玩一玩,找一找小车不能行驶的原因”、“试一试,你制作的小车能行驶多远”等活动让他们亲自参与,调动他们探究学习与制作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上。但是对
5、于让他们自己设计安排橡筋动力模型制作的工序这是第一次接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教法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综合运用观察法、探究法、小组合作、动手实验等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经历探究、制作的过程,激起学生探究、制作的兴趣。通过学生观察材料以及玩一玩橡筋动力小车,探究橡筋动力小车能否行驶与螺旋桨之间的关系,通过讨论与交流设计橡筋动力模型的制作工序,并和同伴合作完成橡筋动力模型的制作,通过试一试知道橡筋动力小车的行驶距离与橡筋的绕制圈数有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动手验证和探究发现的能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
6、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能力:1. 学会螺旋桨的安装技巧。2. 初步学会对橡筋动力小车安装步骤的编排。3. 学会对橡筋动力小车的调试方法。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橡筋动力小车行使的原因,了解螺旋桨安装的正确方法。2. 通过对制作过程的排序,了解制作橡筋动力小车的制作方法。3. 通过玩橡筋动力小车了解让小车跑得远、快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橡筋动力小车的制作,形成利用绿色能源的意识。2、 通过对橡筋动力小车的改制,培养创新意思,增强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应用能力。教学难点:橡筋动力模型螺旋桨的正确安装。教学重点:橡筋动力模型制作工序的安排。【设计策略】(一) 看看想想 引导探究教
7、学开始通过观察制作材料,想想材料与橡筋动力小车能否正常行驶有什么关系,以此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入新课。(二)、试试做做 探究原理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部分,我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探究橡筋动力模型的制作工序。通过对材料的了解学生渴望通过动手制作来解决“使橡筋动力小车动起来”的问题,有强烈的求知欲,经过讨论解决了制作的工序问题。我利用板书,加以归纳点拨,使学生初步认识制作模型是有一定的顺序的。学生经历了从观察中归纳制作工序的过程,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可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第二层次合作完成橡筋动力模型。巡视指导,我选择几个有
8、代表性的示意图,在视频展示后进行讲评。 (三)玩玩想想 拓展研究自主探究,带着问题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得出结论,这一过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有量无质”的探究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不大,没有价值。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体验的效益,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首先,我根据橡筋的特性,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橡筋绕的圈数不同,小车的行驶距离也会不同”的原理。其次,进一步提出了探究问题:“如果在这个橡筋动力模型上加一加、减一减,它会变成什么样子?你会怎么做?” 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让探究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延续,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此来促动知识的有效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