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研究手电筒教学目标1、通过对手电筒的拆卸、组装等“研究”过程,初步建立电子元器件符号和电路图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路构成的四个要素。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在经历研究手电筒的实验过程中,初步学会通过拆卸研究内部结构、识图、绘图、基本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体验研究手电筒的复杂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 3、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能把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向理性的方向推进一步。教 学重 点初步建立电子元器件符号和电路图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路构成的四个要素
2、。教 学难 点能正确连接基本的电路并能画简单的电路图。教 学准 备手电筒、电子元器件(电池、灯泡、开关、导线),记录单,工具:剥线钳、螺丝刀;材料:绝缘胶布;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 探究 实践出示手电筒提出问题: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手电筒)它有什么用途?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手电筒?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将手电筒拆开,研究它的内部组成。2.总结:无论哪种手电筒都是由电池、开关、小灯泡和导线组成的,这是电路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 课件演示:手电筒发光原理。4. 出示图示(利用实物投影仪)学习电路四个基本要素电子元器件的符号图。5.请学生完成以下几个
3、动手实践题: (1)拆卸手电筒,把电池取出,小灯泡卸下来。1.说说生活中都见过什么样的手电筒。2.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手电筒的内部结构。3.汇报讨论的结果。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研究手电筒的内部结构,了解什么是电路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展示评价拓展学习 (2)用导线把电池和小灯泡连接起来,使小灯泡发光。 (3)用符号代替实物,把刚才灯泡发光的“电路”画出来。提示学生:要注意安全,电池的正负极不能用导线直接相连,5分钟内完成以上题目。6.请学生演示电路怎样连接,请学生再观察、思考、总结。7.拓展:增加电子元器件,试着让学生连接较复杂电路。(
4、串联和并联)组织学生对各小组今天的学习情况给予简单评价。讲故事:介绍手电筒的发明者。生活小贴士:注意用电安全!4.小组合作,完成以上几个动手操作题。5.汇报结果。6.连接成功的小组进行汇报演示。探究学习手电筒电路连接的基本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安全意识、效率意识、协作意识。提高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初步的评价能力。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积极探索科学知识的意识。板书设计工具和材料:手电筒、电池、导线,螺丝刀手电筒的电路图(图)电路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电池、开关、小灯泡、导线 (符号图) 研究手电筒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动手研究手电筒的构造和小组讨论探究它的发光原理,进一步
5、了解简单的电路知识。课堂上教师的导学,学生的乐学充分发挥,达到了师生互动,全员参与。培养了学生动脑、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在上此课之前,我先收集一些关于手电筒的知识。如,生活中手电筒的种类,手电筒的发明人是谁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探究过程,理解手电筒的发光原理,小组合作连接简单电路,汇报连接方法,实验成功。在小组合作中,有的动手能力较强,连接方法得当,实验很快成功。有的则不然,这就需要老师下组加以指导,帮其完成。还可以请成功的小组代表上前演示,启发有困难的同学,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这次劳技课我的收获很大。意识到新课改的实施,新课标的落实,新理念的形成,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而是要加强付诸于行动,真正带进课堂。让学生有目的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