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肾上腺肿瘤及瘤样病变的 影像诊断山东肿瘤医院影像科 解剖 肾上腺位于肾筋膜囊内,周围有低密度脂肪组织。右肾上腺位于右肾上极前内上方,在右膈肌脚与肝右叶之间,前方毗邻下腔静脉。左肾上腺位于左肾上极前内方,前外侧毗邻胰体尾部,内侧为左膈肌脚。 右肾上腺呈三角形,左肾上腺近似半月形。 右侧肾上腺左侧肾上腺 肾上腺结构 肾上腺由表层的皮质和内部的髓质构成。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醛固酮、皮质醇和雄激素,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机体的应急器官。 肾上腺影像学检查手段超声超声 快速,经济,筛查手段快速,经济,筛查手段CTCT 主要检查手段主要检查手段MRIMRI 定性诊断价值定性诊断价值PETP
2、ET及及PET/CTPET/CT 鉴别良恶性鉴别良恶性CTCT下穿刺活检下穿刺活检 诊断金标准,有创诊断金标准,有创 肾上腺CT检查检查l检查前准备同一般腹部检查l扫描层厚:2.53mm,间距2.53mml若已知病变范围较大,则5mm层厚和间距l尽量采取靶扫描l扫描范围:自肾上腺上方12cm至肾门水平l先平扫定位,增强注射速度: 3.0ml/s ,对比剂用量 80100ml ,扫描时间30s、60s、3min、5min四期或加扫10min五期 肾上腺MRI检查检查 具流空效应,便于分析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对比剂为Gd-DTPA,副作用少,可用于碘过敏、肾功能不全者及嗜铬细胞瘤的增强 空间分辨率不
3、如CT 常用序列SE序列的T1WI、T2WI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的T1WI、T2WI化学位移的同相位和反相位技术 增强扫描期相同CT 肾上腺正常影像表现l 位置:右侧:肾上极上方,下腔静脉后方,肝内缘与膈肌脚之间位置:右侧:肾上极上方,下腔静脉后方,肝内缘与膈肌脚之间 左侧:肾上极前方偏内侧,前方为胰腺体尾,内侧为膈肌脚和左侧:肾上极前方偏内侧,前方为胰腺体尾,内侧为膈肌脚和 腹主动脉腹主动脉l 形态:形态: 右侧:逗号状、线条形或人字形右侧:逗号状、线条形或人字形 左侧:倒左侧:倒Y Y字形、字形、V V字形、三角形字形、三角形 边缘平直或稍有内凹边缘平直或稍有内凹l 分部:头部、分歧部、内侧
4、支、外侧支分部:头部、分歧部、内侧支、外侧支l 大小:分歧部大小:分歧部8mm8mm,其余,其余6mm10mm10mm视为异常视为异常l 面积:小于面积:小于150mm150mm2 2l M MR R信号特点:信号特点:T T1 1WI /TWI /T2 2WIWI与肝脏与肝脏信号信号相近相近 正常肾上腺 正常肾上腺CT表现 肾上腺病变的分类l腺瘤:功能性、非功能性腺瘤:功能性、非功能性l转移瘤转移瘤l皮质癌皮质癌l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l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l囊肿囊肿l血肿血肿l肉芽肿性病变肉芽肿性病变l髓脂瘤、血管瘤、神经节瘤、脂肪瘤髓脂瘤、血管瘤、神经节瘤、脂肪瘤肾上腺皮质腺瘤 51%
5、 非功能性皮质腺瘤 功能性皮质腺瘤肾上腺转移瘤31%肾上腺皮质癌4%其它 肾上腺囊肿 4% 嗜铬细胞瘤4% 肾上腺增生 2% 脂肪瘤 2% 髓样脂肪瘤 2% 肾上腺腺瘤 最常见的肾上腺肿瘤 发病率:23,尸检9 脂质丰富的腺瘤:含细胞内脂质,70 乏脂性腺瘤:不含有细胞内脂质,30 糖尿病、高血压及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率高 发病机率随年龄增加,60岁以上达5 病理:有包膜,表面光滑,切面黄色或褐色,质软。较大肿瘤可有出血、坏死及囊变 肾上腺腺瘤 临床症状: 大多数为无功能性 Conn综合征:水钠潴留所致的高血压、低血钾所致的肌无力等。(80由腺瘤引起,20由增生引起) Cushing综合征:向心性
6、肥胖,女性:皮肤紫纹、月经紊乱、闭经、多毛、痤疮,男性:性功能减退、阳痿。(80由增生引起,20由腺瘤引起) 性变态综合征 肾上腺腺瘤 CTConn腺瘤及无功能腺瘤大多数为水样低密度,43HuCushing腺瘤多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少数为水样密度无功能腺瘤直径常小于3cm,大于5cm者占5Cushing腺瘤23mm,对侧肾上腺可萎缩Conn腺瘤2mm,平均1.6mm,对侧肾上腺无萎缩30CT值大于10Hu增强扫描轻度强化,为快进快出型:注射对比剂3分钟后相对廓清率为35;5分钟后,相对廓清率为40 小贴士 绝对廓清率(峰值延时强化值)/(峰值平扫值)100 相对廓清率 (峰值延时强化值)/峰值1
7、00 诊断阈值:3分钟 相对廓清率 35 绝对廓清率 36 CT值 58HU5分钟 相对廓清率 40 绝对廓清率 48 CT值 57HU 相对廓清率的准确性为86,特异性为100 绝对廓清率的准确性为88,特异性为90 肾上腺腺瘤 MRI T1WI和T2WI上,信号接近与肝实质信号(T2WI上,转移瘤为高信号) 最佳方法:化学位移同、反相位,在反相位上信号较同相位显著降低(敏感性80,特异性100) 增强检查:较少使用,轻度强化 空间分辨率低,小于1.0cm的病变显示不如CT无功能腺瘤 Conn腺瘤Conn腺瘤Cushing腺瘤无功能腺瘤T2WIT2WI+FST1WIT1WI+FS同相位反相位
8、无功能腺瘤 肾上腺转移瘤 较常见,仅次于肺、肝脏和骨转移 原发肿瘤以肺癌、乳腺癌和肾癌最常见 临床极少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破坏90出现) 双侧者占3050 肺癌患者:肾上腺结节及肿块,约1/3为良性肿瘤 肾上腺转移瘤 CT MR 单侧或双侧肾上腺肿块 圆形、分叶状或显示肾上腺弥漫性增大 较小者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大者中心常发生出血、坏死,肿块密度不均,较大的肿瘤边界可不清,累及周围结构 平扫90CT值大于20HU,无一例小于10HU 肾上腺转移瘤 CT MR MRI在T1WI呈低信号,少数可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常见更高信号的坏死囊变区 增强扫描:平扫均匀者呈均匀性
9、强化,不均者呈环形强化 延迟扫描可见持续性强化 病灶的强化程度有时可反映原发肿瘤的特点 CT正常不能除外转移,PET准确性高于CT 肺癌双侧肾上腺转移 转移瘤与腺瘤的CT鉴别 首先排除囊肿、嗜铬细胞瘤及髓脂瘤 平扫CT值小于10HU,肯定为腺瘤 平扫CT值大于43HU,肯定为转移 CT值在1043HU之间,则计算10分钟绝对廓清率,52为界,转移瘤均90% ) 嗜铬细胞瘤10%肿瘤肿瘤家族史家族史(10%) (10%) 恶性恶性 (10%) (10%) 双侧双侧 (10%) (10%) 肾上腺外肾上腺外 (10%) (10%) 儿童发病儿童发病 (10%) (10%) 术后复发术后复发 (10
10、%)(10%)血压正常(血压正常(1010) 嗜铬细胞瘤 CT、MRI 大小差异很大,多数为35cm 直径3cm者,84为实性,密度(信号)均匀 3cm者,70出现坏死、出血和囊变,典型者表现为中心囊变区 位于肾上腺外者和较小者多密度均匀,呈实性 少数可钙化 嗜铬细胞瘤 CT、MRI 增强检查肿瘤实体部分中等至显著持续性强化,坏死囊变区不强化 MRI T1WI上与肌肉信号相仿,T2WI上呈显著高信号,具特征性 出现转移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可靠征象 CT增强扫描可诱发高血压危象,慎用双侧嗜铬细胞瘤女,女,1616岁,阵发高血压岁,阵发高血压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皮质癌l
11、临床上较少见l 发病年龄:第一个高峰10mm或面积150mm2,可以确立诊断 分为弥漫性增生和结节样增生(1215) 弥漫性通常看不到确切的肿物或结节,表现为肾上腺弥漫性增大,仍保持肾上腺正常形态 结节性较少见,在(增大)肾上腺边缘可有一些小结节影,单发结节样增生与腺瘤鉴别困难,但很少见 极少数Cushing综合征表现为肾上腺巨结节样增生:双侧肾上腺体积增大,伴540mm巨大结节 肾上腺结节样增生肾上腺巨结节样增生 肾上腺血肿 较少见,原因是肾上腺为腹膜后器官,体积小,位置较深,包在肾周Gerota筋膜内,周围有脂肪包绕,一般不易受伤 95%肾上腺损伤合并同侧胸腔和腹腔内脏或后腹膜损伤 外伤所
12、致肾上腺出血常见于右侧,外伤压迫下腔静脉,产生一种压力波,由肾上腺静脉直接传导至肾上腺 肾上腺血肿CT表现 肾上腺区肿块,边缘清晰 增强扫描肾上腺血肿无增强 急性出血CT平扫密度大于50Hu,陈旧性出血呈不均质肿块 CT复查,由早期的高密度变为等密度、低密度,35个月后血肿完全吸收,肾上腺形态逐渐恢复正常,部分成为假性囊肿 肾上腺神经源性肿瘤 少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 以神经节细胞瘤最常见,其次为神经纤维瘤 神经节细胞瘤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神经纤维瘤好发于中青年人,女性多见 一般无临床症状,少数神经节细胞瘤分泌儿茶酚胺而出现高血压 肾上腺神经源性肿瘤 CT MR CT: 体积一般较大,边缘常呈分叶
13、状 平扫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密度较低 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强化可不均匀 延迟扫描廓清延迟 MR: T2WI上呈显著高信号,具有特征性 PET及PET-CT在肾上腺中的应用 PET在鉴别良恶性中具有较高价值 对CT不易确定的小转移灶有时可作出准确诊断 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094 特异性低的原因为存在假阳性,部分腺瘤可表现为示踪剂的中等摄取 延迟扫描CT可对假阳性病例作出正确诊断 肾上腺基本病变的CT分析l 水样密度类圆形肿块见于含液的肾上腺囊肿,也可为脂类含量丰富的肾上腺腺瘤如Conn腺瘤,不同点在于前者不发生强化l 均一软组织密度肿块并发生不同程度均匀强化,可为肾上腺腺瘤或转移瘤,后者廓清延迟且常为双侧性l 典型的嗜铬细胞瘤为显著持续性强化的肿块,大者伴中心坏死囊变区 肾上腺基本病变的CT分析l 密度不均匀,内有脂肪性低密度灶的肿块,是肾上腺髓脂瘤的特征性表现l 较大的软组织密度肿块,中心有不规则坏死、囊变所致的低密度灶,不均一强化,可为嗜铬细胞瘤,可为肾上腺皮质癌或神经母细胞瘤,双侧者还见于转移瘤。诊断应密切结合年龄及病史l 肾上腺血肿多见于右侧,为高密度肿块,增强扫描无强化,随访检查肿块变小且密度减低 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