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渡荆门送别》教案及课件.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定稿《渡荆门送别》教案.docx--点击预览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定稿《渡荆门送别》课件.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课题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了解诗歌主要内容。2.品词析句,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情感。重点美读诗歌,欣赏美景,体会情感。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李白诗歌艺术特色,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野望黄鹤楼和使至塞上三首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剩下的两首诗渡荆门送别和钱塘湖春行,一起来领略荆门及钱塘湖的美好风光。二、作者简介二、作者简介李白(701 年762 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三、写作背景三、写作背景李白在蜀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这首诗即是他出蜀远游时所写。 诗人第一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要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此时的诗人朝气蓬勃, 怀揣梦想,坐在船上纵情观赏长江三峡两岸的崇山峻岭。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象。四、活动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四、活动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朗读全诗(1)读准节奏:按照“二三”拍的节奏,注意停顿。(点生读,师指导)课件出示:课件出示: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读出情感:注重重音和停连。比如“山随平野尽”中的“随”就要读成连音,因为船在航行,景在移动, 是一个连续而又漫长的路途, 所以读音要拖长。 “仍怜故乡水” 中的 “怜”就要读得比较温柔,情意绵绵,结合诗人情感,让自己的心中也充溢着留恋与不舍,就会读出不一样的感情。(3)学生个别展示读。(4)读出大意。散文译法:课件出示:课件出示:从遥远的荆门之外乘舟沿江东下,来到楚国境内漫游。山野随着平原的出现渐渐消失,大江进入广阔无垠的原野尽情奔流。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雾弥漫,如同海市蜃楼。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江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注意诵读方法的点拨,帮助学生提升诵读水平。五、活动二:再读课文 研习诗歌五、活动二:再读课文 研习诗歌 师: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感受其章法,思考以下问题。(1)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表达方式是什么?预设 首联交代出蜀的目的到楚地远游;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2)颔联写了哪些景?写作角度是什么?预设 写了高山、平野、江流;从远景、俯视、动景角度来写的。(3)请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颔联景物的特点。预设 雄浑壮阔、意境高远。(4)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景?写作角度是什么?预设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江月、云霞;从近景、仰视的角度写的。(5)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的是什么情?预设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水送人,人思乡之情。师补充:尾联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青年时期主要生活在蜀地,对蜀地的山水怀有深厚的感情,此次离别,难舍难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的山水依依不舍地一路送他远行,这和常人抒发情感的角度不一样。【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逐联分析中感受律诗的章法结构美。六、课堂小结六、课堂小结 本诗通过对出蜀途中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依恋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八、作业布置 八、作业布置 背诵并会默写本诗内容 九、板书设计九、板书设计十、教学后记十、教学后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野望野望黄鹤楼黄鹤楼和和使至塞上使至塞上三首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三首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剩下的两首诗剩下的两首诗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和和钱塘湖钱塘湖春行春行,一起来领略荆门及钱塘湖的美好风光。,一起来领略荆门及钱塘湖的美好风光。回顾导入回顾导入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 李白李白u朗读全诗。读准节奏:按照朗读全诗。读准节奏:按照“二三二三”拍的节奏,注意停顿;读出情感:注拍的节奏,注意停顿;读出情感:注重重音和停连;读出大意。重重音和停连;读出大意。渡远渡远/ /荆门荆门/ /外,来从外,来从/ /楚国楚国/ /游。游。山随山随/ /平野平野/ /尽,江入尽,江入/ /大荒大荒/ /流。流。月下月下/ /飞飞/ /天镜,云生天镜,云生/ /结结/ /海楼。海楼。仍怜仍怜/ /故乡故乡/ /水,万里水,万里/ /送送/ /行舟。行舟。随随怜怜连音连音读得温柔,情意绵绵,读出留恋与不舍读得温柔,情意绵绵,读出留恋与不舍从遥远的荆门之外乘舟沿江东下,来从遥远的荆门之外乘舟沿江东下,来到楚国境内漫游。山野随着平原的出现渐到楚国境内漫游。山野随着平原的出现渐渐消失,大江进入广阔无垠的原野尽情奔渐消失,大江进入广阔无垠的原野尽情奔流。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天上飞来一面流。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雾弥漫,如同海市蜃楼。我还是明镜;云雾弥漫,如同海市蜃楼。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江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喜爱故乡的江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小舟。u再读诗歌,感受其章法,思考以下问题:再读诗歌,感受其章法,思考以下问题:1.1.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表达方式是什么?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表达方式是什么?2.2.颔联写了哪些景?写作角度是什么?颔联写了哪些景?写作角度是什么?3.3.请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颔联景物的特点。请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颔联景物的特点。4.4.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景?写作角度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景?写作角度是什么?是什么?5.5.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的是什么情?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的是什么情?1.1.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表达方式是什么?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表达方式是什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首联交代出蜀的目的首联交代出蜀的目的到楚地远游;到楚地远游;用了叙事的表达方式。用了叙事的表达方式。2.2.颔联写了哪些景?写作角度是什么?颔联写了哪些景?写作角度是什么?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高山、平野、江流;从远景、俯写了高山、平野、江流;从远景、俯视、动景角度来写的。视、动景角度来写的。3.3.请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颔联景物的请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颔联景物的特点。特点。雄浑壮阔、意境高远。雄浑壮阔、意境高远。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4.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景?写作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景?写作角度是什么?角度是什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江月、云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江月、云霞;从近景、仰视的角度写的。从近景、仰视的角度写的。5.5.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的是什么情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的是什么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水送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水送人,人思乡之情。人思乡之情。尾联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尾联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青年时期主要生活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青年时期主要生活在蜀地,对蜀地的山水怀有深厚的感情,在蜀地,对蜀地的山水怀有深厚的感情,此次离别,难舍难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此次离别,难舍难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的山水依依不舍地一路送家乡,而说家乡的山水依依不舍地一路送他远行,这和常人抒发情感的角度不一样。他远行,这和常人抒发情感的角度不一样。小结:小结:本诗通过对出蜀途中所见景物本诗通过对出蜀途中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依恋之情和对祖国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依恋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首联:交代旅程首联:交代旅程颔联:山、水(远景)颔联:山、水(远景)颈联:月、云(近景)颈联:月、云(近景)尾联:留恋故乡尾联:留恋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渡荆门送别》教案及课件.zip)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