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粽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字卡、词卡。学生准备:读课文;预习生字,做字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2)提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
2、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3)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种味道的粽子?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多么美味又与众不同的粽子呀,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2学生
3、认读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本课的生字: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观察“立”“米”做偏旁时,笔画有什么变化?(3)同桌相互检查,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预设:形近字识记法:联系已有的学习情况,在13个会认字中找到形近字,并且和同桌交流形近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如“豆、总、念”。生1:“粽”字是左右结构的生字,左边是“米”,右边是“宗”。我是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的。生2:我是用形近字的方法识记“豆、总、念”的。生3:我是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米、豆、肉、带”4个象形字的
4、。这4个象形字原来都是食物。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会、糯米、中间、十分、红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2)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3)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2指名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3教师指导学生
5、用多种方式朗读。(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注意长句子的朗读。(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停顿。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叶:左窄右宽,左边的“口”要写在横中线的上面,右边的横对准“口”的中间,不要太长。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真:10画,
6、上下结构,不要丢了下边的撇、点。6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豆:甲骨文像高脚器皿,内部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器皿中的食物,上面的一横表示盖子。造字本义:盛食物的高脚器皿。金文省去中间的一横。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古籍常假借“豆”代替同音的“荳”,表示菽类粮食作物。(2)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的“口”要扁些。豆:7画,独体字。上窄下宽,中间的“口”应该写在横中线的上面,最后一笔长横要写平、写舒展。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了多种方式阅读课文: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朗读等。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通过看图识字、字理识字等方法将汉字的音形义学习相结合,使识字教学扎扎实实落
7、实到位。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最好的生字。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作业布置,通过朗读感受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的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重点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一个反
8、复而又漫长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结合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特点?(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交流一样子美: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粽子是用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糯米,中间有一颗_枣。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
9、枣。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小结:像“青青、白白、红红”这样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让人仿佛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里面、中间”这几个方位词把停顿读正确。交流二气味香: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学生朗读并汇报。教师追问:再读读这句话,哪些词让你感觉到了粽子香?指导学生抓住“一就”这组关联词语朗读,品味粽子之香。交流三味道甜: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学生朗读并汇报。融情想象,指导朗读。2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
10、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3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1)学生汇报交流: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2)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3)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一学这几个生字。2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午。(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
11、上范写,学生练写。节:5画,上下结构。上扁下长,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横折钩在横中线上起笔,折钩稍左斜,长度适中,竖要写直。午:4画,独体字。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2)引导学生说一说还了解哪些中国传统节日。(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2)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3)米:左右对称,先写点、撇,再写“木”,横、竖分别在横、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4学生尝试书写生字分。分:上面的“八”稍微宽一些,撇捺要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
12、不能超过横中线,“刀”放中间,先写横折钩,再写撇。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着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反思1“吃粽子”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的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