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说 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2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3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4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2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学习难点】1、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2、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
2、“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韩愈初登仕途之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始终未被采纳,只得相继依附于节度使幕下,郁郁寡欢。他一生多次被贬,纵有“忧天下之心”,却无施展之处。文体常识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祇()骈()槽枥()食马
3、()粟()邪()奴隶()执策()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 骈死于槽枥之间 _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3)执策而临之 _ (4)食之不能尽其材 _(5)策之不以其道 _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食马者 _通_,_(2)才美不外见 _通_,_(3)不能尽其材 _通_,_(4)其真无马邪 _通_,_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_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2)策:执策而临之 _策之不以其道 _ (3)其:其真无马邪 _ 其真不知马也_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一食或尽粟一石_(2)策之不以其道 _ (3)食之不能尽其材_ 【整体
4、感知】(1)“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文中各有什么比喻义?千里马 喻 食马者 喻 伯 乐 喻 (2)本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合作探究】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 2.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_ 【拓展延伸】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_ 【拓展检测案】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祗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_ (2)策之不以其道 _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食不饱,力不足食
5、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安求其能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能C、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4、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2分)_ _ 课外语段阅读。阅读下文,完成58题。蝂,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
6、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注:卬n:高举着头。踬zh仆:跌倒。病:疲惫。艾y:停止,悔改。5解释加粗字的意思。辄持取( ) 人或怜之( )苟能行( ) 又持取如故( )又不艾( )6选出加粗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A以厚其室 B为去其负 C日思高其位 D大其禄7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寓意是什么?_ _ 【拓展检测案答案】1、zh pin co l sh s dn s s2、(1)吃一顿 (2)正确的方法3、C4、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意对即可)5.就,总是 有的人 如果 先前,从前 停止,悔改 疲惫6B7特点:用了对比写法,用蝂的生活习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为作对比。寓意: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愚蠢,结果必然自取灭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