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阶段、弗莱弗莱的简介 所作出的贡献神话原型批评的关键词案例 分析 -弗莱 诺思洛普弗莱(19211991),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神学家和文学批评家,文艺理论家,被誉为“20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死后国葬待遇。主要著作:可怖的对称:威廉.布莱克研究英国浪漫主义研究同一性预言顽强的结构:文学批评和社会研究世俗圣经:传奇结构研究批评之路 以批评的解剖一书而闻名。他认为文学批评应具有方法论原则和自然科学的连续性。-批评的解剖历史批评(模式理论)神谕的形象 伦理批评(象征)魔怪的形象 原型理论意义 类比的形象原型批评(神话)春季 叙事结构 夏季 秋季修辞批评 冬季 -弗莱德理论主张 他认为文学的最初样式
2、是神话,文学是神话循环的过程,神话包含着后代文学发展的一切形式与主题。他认为西方文学史也是春夏秋冬的循环发展。例如,中世纪至文艺复兴的传奇莎士比亚的悲剧19世纪的喜剧20世纪的讽刺-移位的神话 神话表达了原始人的欲望和幻想,神的为所欲为的超人性只是人类欲望的隐喻性表达。随着科学的兴起,原始人的欲望幻想受到压抑,神话趋于消亡,但它“移位”(即变形)为文学而继续存在,神也相应变成了文学中的各类人物 弗莱吸收了弗雷泽人类学和荣格心理学成果,认为神话是“文学的结构因素,因为文学总的来说是移位的神话-弗莱把包括神话作品在内的整个文学系统分为五种模式:1、主人公在类别上高于我们常人和自然环境,这就是超人的
3、神。关于他的故事是神话。(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宙斯、赫拉等神的故事)2、主人公不是在类别上,而是在程度上高于他人和他所处的环境,这就是童话人物或传奇英雄,自此开始,神话被置换了,我们离开了神话,进入了各种浪漫的传奇、传说、民间故事、童话(如格林兄弟所写的童话故事)等文学领域。-3、主人公在程度上高于他人,但并不高于他的环境,也就是,他的力量比我们常人强大,但仍要服从自然法则,这就是人间英雄或领袖人物,有关他的故事,就是大多数史诗和悲剧,弗莱称之为“高级模仿形式”。4、主人公既不高于他人,也不高于环境,而是与我们类似的普通人。大部分喜剧和现实主义小说讲述的都是这类常人的故事,弗莱称之为“低级模仿形
4、式”。5、主人公在体力和智力上都不如我们一般读者,以至我们读者感到自己是在居高俯视一个受束缚、受挫折或荒诞的场面,这便是反讽文学模式。(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五种模式无限循环图示:讽刺文学 神话(原型)喜剧(或现实主义小说)传奇 悲剧(或史诗)(或传说、童话)-文学循环发展论 按照时辰、四季和有机生命的循环圈,为象征、神话、艺术形象和文学类型建立了基本模式。其中,每一个文学类型均在这一时间体系或神话体系里占有一个位置,每一种文学作品均从属于某个特定的神话 季节 神话 体裁 春天 神的诞生和恋爱喜剧 夏天 神的成长和胜利传奇 秋天 神的末路与死亡悲剧 冬天 神逝去后的世界讽刺-四种叙述模式 1.
5、黎明、春天和出生方面。关于英雄出生的神话,关于万物复苏的神话,关于创世的的神话,以及关于黑暗、冬天和死亡这些力量的失败。从属的人物:父亲和母亲。这是传奇故事的原型,狂热的赞美诗和狂想诗的原型。2.正午、夏天、婚姻和胜利方面。关于成为神仙的神话,关于进入天堂的神话。从属的人物:伴侣和新娘。喜剧、牧歌和团圆诗的原型。-3.日落、秋天和死亡方面。关于战败的神话,关于天神死亡的神话,关于暴死和牺牲的神话,关于英雄孤军奋战的神话。从属的人物:奸细和海妖。悲剧和挽歌的原型。4.黑暗、冬天和毁灭方面。关于这些势力得胜的神话,关于洪水和回到浑沌状态的神话,关于英雄打败的神话,关于众神毁灭的神话。从属的人物:食
6、人妖魔和女巫。此为讽刺作品的原型。案例:中国上古神话的原型分析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地 英雄神话 春天:诞生 喜剧 女娲造人夸父逐日 后羿射日 斗士神话 夏天:历险、胜利 传奇 嫦娥奔月精卫填海 创世神话 秋天:受难、死亡 悲剧 皇帝战蚩尤炎黄之战 战争神话 冬天:死亡、复活 讽刺-参考文献:Davis,Robert&Finke,Laurie,eds.Literary Criticism and Theory:The Greeks to the Present,New York:Longman,1989.2Denham,Robert.,ed.,Northrop Frye on Culture an
7、d Literature:A Collection of Review Essay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8.3Frye,Northrop.The Anatomy of Critici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7.4 弗莱德 英格利斯,雷蒙德 威廉斯,伦敦:路特利 支出版社,1995。5 王宁,弗莱研究:东方与西方,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6 年。6 李升炜,为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正名-案例分析:红楼梦 文学的“四时结构”源于大自然春夏秋冬循环往复的心理暗示。中国绝大部分
8、地域,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大自然的变化不是毫无意义的重复,它在人类精神领域留下了启承转合的心理模式。-红楼梦 的四时结构:一:四个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人们注意到原应叹息”的隐喻含义,深层意义是春夏秋冬的象征含义,元是起,是始,是发源;迎是应,是承,是继续;探是叹,是变化,是转折;惜是息,是合,是结尾-启:元春是贾府的保护伞,是大观园的创基者;承:迎春有木丫头之称,凡事无可无不可。转:探春之探与叹谐音,因此她的主要性格体现在贾府处于变异时期,一展身手;合:惜春则是息,是停止,因此这个在前半部没有什么戏的四小姐,只在最后才真正出场,她是富于总结性的人物-二:玉的历程 衔玉而生为春 摔玉而
9、痴为夏 失玉而病为秋 弃玉而归为冬-(一)起 衔玉而生 故事的发生 对于 石头记 而言,衔玉而生是起,是故事的发生,是起点。(二)承 摔玉而痴 故事的展开 自贾宝玉摔玉开始进入 红楼梦 的展开部分。有趣的是宝黛相见却以间玉开始,宝玉急于知道的是“可有玉没有”,这一问是对本源的发问是对自然的追寻。-(三)转 失王而痴 故事的高潮 整个 红楼梦 最重要的事件是通灵宝玉的丢失,失玉发生在第九十四回“失通灵宝玉知奇祸”一回中。许多红学专家都认为查抄大观园是红楼梦 的转折点,但如果我们把贾宝玉作为 红楼梦 的中心人物,把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当作中心情节:把石头作为全书的中心意象的话,那么全书的转折只能是发生在第九十四回的失玉。-(四)合 还玉而归 故事的结尾 还玉而归是全书的总结部分,是合,是冬,是全书的结尾。这一部分从一百一十五回开始,直至全书终结。红楼梦 进人收束部分的两个人物颇有寓意:一个是在整个故事中出场不多的惜春,在“勘破三春”之后,渐渐成为重要人物。惜者,息也,止也,故事进入总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