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练习及答案七( )班 学号: 姓名: 课题二则 书写评价: 课(内)外阅读文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识李)【注释】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诸众多,一些,这些。游玩耍。子果实。折枝压弯了树枝。竞争着。走跑。信然的确是这样。1解释下面划画线字的意思
2、: (1) 俄而雪骤( )(2) 撒盐空中差可拟( )(3)尝与诸小儿游( )(4)唯戎不动(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3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取之,信然。C学而时习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二、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
3、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王冕读书)【注释】已:止,罢。已而:过后。曷:何,怎么,为什么。依:投靠。恬:安然。5.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相委而去() (2)辄默记()6.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 B元方入门不顾
4、C未若柳絮因风起 D下车引之冕因去窃入学舍 冕因去 父怒挞之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甲】文主要表现元方的特点。【乙】文主要表现王冕的品质。9.两篇文章同是刻画儿童形象的,但写法却不尽相同,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参考答案:1 (1)骤( 急 )(2) 差(大体 ) (3)尝(曾经 )(4)唯(只、只是)2(1)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如比作柳絮因风飘起(关键词: 若(如),因(趁、乘)(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李树长在路旁并且长满了果实,这一定是苦的李子(关键词:此(这),必(一定)3A4【甲】抓住了雪花和柳絮形态(外形)的相似,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的姿态;给人以春天到来的感觉。【乙】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三思后行,能根据观察推理判断,少走弯路。5.委:舍弃。辄:就,便。6. C7.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他,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8.【甲】明白事理、聪明机智、能言善辩【乙】勤奋好学9.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