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他他深受深受“五四五四”精神影响,在这精神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
2、扬公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道、民主、博爱的思想。相称 郁闷 娱乐污涩 怂恿 婢女蜷伏 惩戒 怅然chnyyssngyngbqun chngchng 速读课文 整体把握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一部分(1-2):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第二部分(3-14):写养第二只猫的经过。第三部分(15-34):介绍第三只猫的故事。作者写了3次养猫,各有不同,请分析后填写表格。来历 特点 猫的归宿 对猫的情感变化 蕴涵思想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想一想,作者在三只猫亡失后,对哪只更哀伤?为什么?为什么自此作者家永不养猫了?对第三只猫的死更难过,是因为它的死,
3、责任在“我”。我因为不喜欢它,而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又因为这种负罪感不能消失,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家里的人对第一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小结第一部分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时,也表
4、达了对第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形态“不
5、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性情“忧郁”“懒惰”。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第、三句话是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本文采用了第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么好处?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这篇文章通过养猫想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佳艺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