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教学过程】一、导入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对了,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 读一读,晓音韵。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语音饱满、字正腔圆、不读破句)2、 自
2、由读、齐读。三、译一译,知内容。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翻译。2、口头翻译,每小组展示两句。3、概括诗人描绘了哪些场景。明确:狂风卷地天降暴雪、军中苦寒、冰天雪地、帐中饯行、东门送别。四、品一品,入意境。教师讲授:所谓品诗,就是品评欣赏。可以对其进行内容再现,品评诗歌的画面美;可以就某个词语的使用进行品析,体会用词的妙处;也可以对某句使用的修辞进行品析,了解其用意;还可以品评诗人为了表达某种情感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学生自由品诗,教师点拨、适时总结。1、 品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学生先品析,教师引导。胡地的风雪有何特点?哪些词语写出风雪的特点?地面上还会有哪些东西被卷起来
3、了?为什么用“飞”而不用“飘”?找一名学生读这两句,其他学生点评,是否读出景物的这些特点。教师指导朗读:读诗要根据诗歌所写内容和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调整停顿、重音、快慢和语调把它们表达出来。第一句重音要放在哪个词上,才能读出胡地风大的特点?第二句用怎样的语调,才能读出诗人的惊喜之情?明确:重读“卷”;语调上扬,语速稍快再找学生读这两句,全班自由读。2、品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学生先品析,教师引导。能否使用比喻的修辞,把冰天雪地乌云密布的情景描绘出来?诗人用了什么修辞?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明确:夸张;突出天气恶劣,表达对武判官的担心。找一名学生读这两句,其他学生点评,是否读出这种情
4、感。重读哪些词?使用什么语速、语调?明确:重读“百丈、万里”;语速较缓、降调。再找学生读这两句,全班自由读。3、品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学生先品析,教师要求。通过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两人各是什么动作?什么表情?说了哪些话?武判官如何走远的?诗人如何伫立风中的?从中你读出诗人内心的哪些情感?找一名学生读这两句,其他学生点评,是否读出这种情感。如何处理语速语调,才能读出诗人的依依不舍?再找学生读。五、悟一悟,懂风格。1、写雪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选取的意象“春风、梨花”给人春意融融生机盎然的感觉,这和送别的主题,是否协调呢?2、资料助读。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5、语凝噎。【宋】柳永雨霖铃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师点拨:前两句都写到眼泪,较伤感;唐朝大多数的送别诗洋溢着乐观精神,并不伤感。3、了解岑参。岑参(715770),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多年的边塞军旅生活经历,其诗多写奇特的边塞风光和艰苦的军旅生活,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4、了解盛唐诗歌的风格。唐朝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诗人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渴望建功立业。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塞奇伟的风光、紧张的军旅生活和报国立功的豪情。“雄壮浑厚”便成为盛唐诗的风貌特征。5、 听名家朗读录音,找一名学生配乐读,当堂背诵。六、结语教师:仔细回味,诗人岑参留给了我们什么呢?边塞的奇异风光,丰富的思想感情,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记住边塞诗,记住岑参。板书: